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相互主体性”与高远东的鲁迅研究——评《现代如何“拿来”》
1
作者 田晓雨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9年第9期69-73,共5页
“相互主体性”是贯穿高远东鲁迅研究的概念。高远东的鲁迅研究以“相互主体性”为资源思考历史和当下,真正把“相互主体性”这一概念变成了“动词”。“相互主体性”意义上的“卡里斯玛”、“相互主体性”对“主从关系”的克制,以及“... “相互主体性”是贯穿高远东鲁迅研究的概念。高远东的鲁迅研究以“相互主体性”为资源思考历史和当下,真正把“相互主体性”这一概念变成了“动词”。“相互主体性”意义上的“卡里斯玛”、“相互主体性”对“主从关系”的克制,以及“相互主体性”作为一种立场的可能性,构成了这一概念的三个层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互主体性 卡里斯玛 主从关系 高远东 鲁迅研究
下载PDF
相互主体性:鲁迅的可能性?——读《从“绝望”开始》的相关存疑
2
作者 丰景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 2018年第4期60-64,78,共6页
梳理高远东的"相互主体性"与竹内好的"回心"概念,发现两人在对鲁迅"返诸自己"的理解上存在矛盾:高远东认为鲁迅在留日时已具备主体"自省"的特质;竹内好则认为直到写作《狂人日记》鲁迅才具备&q... 梳理高远东的"相互主体性"与竹内好的"回心"概念,发现两人在对鲁迅"返诸自己"的理解上存在矛盾:高远东认为鲁迅在留日时已具备主体"自省"的特质;竹内好则认为直到写作《狂人日记》鲁迅才具备"内在否定"的觉醒精神。为厘清两者差异,文章提出"关涉"与"无限之远"两个关键词,认为"回心"必须具备挣扎式的"经验"和"怀疑"的连续性。因此,鲁迅在写作《狂人日记》后的"回心",是比"自省"更为复杂的一种"返归自身",它并非着眼于"相互关系",而是"内在自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互主体性 鲁迅 《从“绝望”开始》
原文传递
美国华裔女作家作品中的沉默主题探析——以《女勇士》和《灶神之妻》为例 被引量:6
3
作者 郭海霞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3-16,66,共5页
"沉默"是"被人看不见"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在美国"非本土"的女作家的作品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在美籍华裔女作家汤亭亭的《女勇士》和谭恩美的《灶神之妻》两部作品中,沉默主题背后所掩藏的是两性之间、种族... "沉默"是"被人看不见"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在美国"非本土"的女作家的作品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在美籍华裔女作家汤亭亭的《女勇士》和谭恩美的《灶神之妻》两部作品中,沉默主题背后所掩藏的是两性之间、种族之间及文化之间的矛盾。它表明女性仅仅依靠打破沉默、敞开心扉,通过交流来消除误解和矛盾是有局限性的,还需要建立女性主体,树立自我与他者之间相互主体性的观念。女性需要了解和认识自己以达到与男人、白人及来自其他文化的人之间的平等的、成功的沟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勇士》 《灶神之妻》 沉默 主体性 相互主体性
下载PDF
行动中的土匪——来自盗区民族志的反思 被引量:1
4
作者 马丹丹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3期80-88,共9页
走入20世纪初豫北盗区,以青春结帮的传记方式,反思何为土匪。关注青春结帮冲破庇护政治,获得精英合法性的过程。与以往的研究"地理决定论"不同,虽然也考虑到生态环境的因素,但更为关注青春结帮的成员作为生命个体经历的挫折... 走入20世纪初豫北盗区,以青春结帮的传记方式,反思何为土匪。关注青春结帮冲破庇护政治,获得精英合法性的过程。与以往的研究"地理决定论"不同,虽然也考虑到生态环境的因素,但更为关注青春结帮的成员作为生命个体经历的挫折和进取环境,因此,青春结帮的自我认同就穿插了三种声音或三种视线:(1)青春结帮成员从被抛弃的身份到承认政治的抗争;(2)研究者带着自我的身份危机移情到他者的行为叙事中;(3)盗区村民对外部命名从区隔到认同过程中所隐含的反抗和反省。这三种声音在青春结帮的身份困境中相互映照,汇合为主观认同,勇敢地表达了对社会正义超越世俗偏见的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春结帮 自我认同 社会正义 相互主体性
下载PDF
论鲁迅选择机制的深层建构
5
作者 傅金祥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14年第2期125-129,共5页
作为具有强力意志的文学家和思想家,鲁迅迥异于同代知识分子的,主要不在于其批判精神和济世情怀,而在于他在对国人生存状况深切体验基础上的人生选择。这种选择机制的深层建构,在于其"中间物"意识的生命哲学、感受体验型的介... 作为具有强力意志的文学家和思想家,鲁迅迥异于同代知识分子的,主要不在于其批判精神和济世情怀,而在于他在对国人生存状况深切体验基础上的人生选择。这种选择机制的深层建构,在于其"中间物"意识的生命哲学、感受体验型的介入方式、相互主体性的方法特征,以及由此生成的精神文化结构和强韧不羁的主体意识。从而获得了独特的思维方式及表达方式,形成了多元交融、百面贯通的功能场,以全息的、枝叶并茂的方式应对这个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选择机制 中间物 感受体验型 相互主体性
下载PDF
契约文明论纲
6
作者 魏建国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05年第4期118-121,共4页
契约文明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理性阶段,是现代历史进程的产物、货币经济发展的结果。契约文明在特征上表现为社会关系的契约化,亦即契约原则开始成为一种社会关系和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契约文明产生的经济基础是货币经济;相互主体... 契约文明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理性阶段,是现代历史进程的产物、货币经济发展的结果。契约文明在特征上表现为社会关系的契约化,亦即契约原则开始成为一种社会关系和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契约文明产生的经济基础是货币经济;相互主体性的个人权利认同是契约文明的伦理内涵;契约文明的正义原则为交换正义,它以个人权利为本位,强调以互利的方式实现自利;法治秩序是契约文明的制度支撑和保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契约文明 货币经济 相互主体性 个人权利 交换正义 法治秩序
下载PDF
Cu-SAPO-17:A novel catalyst for 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 of NOx
7
作者 Xiaona Liu Yi Cao +5 位作者 Nana Yan Chao Ma Lei Cao Peng Guo Peng Tian Zhongmin Liu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715-1722,共8页
The high-temperature(HT) and low-temperature(LT) hydrothermal stabilities of molecular-sieve-based catalysts are important for the 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 of NOx with ammonia(NH3-SCR). In this paper, we report a... The high-temperature(HT) and low-temperature(LT) hydrothermal stabilities of molecular-sieve-based catalysts are important for the 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 of NOx with ammonia(NH3-SCR). In this paper, we report a catalyst, Cu2+ loading SAPO-17, synthesized using cyclohexylamine(CHA), which is commercially available and inexpensive and is utilized in NH3-SCR reduction for the first time. After systematic investigations on the optimization of Si and Cu2+ contents, it was concluded that Cu-SAPO-17-8.0%-0.22 displays favorable catalytic performance, even after being heated at 353 K for 24 h and at 973 K for 16 h. Moreover, the locations of CHAs, host–guest interaction and the Bronsted acid sites were explored by Rietveld refinement against powder X-ray diffraction data of as-made SAPO-17-8.0%. The refinement results showed that two CHAs exist within one eri cage and that the protonated CHA forms a hydrogen bond with O4,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proton bonding with O4 will form the Bronsted acid site after the calcin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PO-17 molecular sieve Rietveld refinement Host-guest interaction 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 by ammonia(NH3-SCR) Hydrothermal stability Location of Cu2+
下载PDF
黑格尔法哲学中的两种承认模式 被引量:1
8
作者 李育书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A04期16-22,共7页
黑格尔法哲学中有两种承认模式——斗争模式和中介模式。斗争模式指以斗争取得承认的模式,它主要作为意识领域的隐喻集中体现在《精神现象学》中;中介模式指以法律制度作为"中介"来体现承认的模式,集中体现在《法哲学原理》中... 黑格尔法哲学中有两种承认模式——斗争模式和中介模式。斗争模式指以斗争取得承认的模式,它主要作为意识领域的隐喻集中体现在《精神现象学》中;中介模式指以法律制度作为"中介"来体现承认的模式,集中体现在《法哲学原理》中,中介模式长期以来并没有受到重视。两种模式并不对立,都反映了黑格尔法哲学中"相互主体性"的思想。斗争是争取承认,法制是固定化的承认,各有意义,也需要我们进一步发挥其当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承认 斗争 中介 相互主体性
下载PDF
马克思哲学中正义的思想意蕴
9
作者 曹孟勤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19年第8期150-150,共1页
马克思看到了人被外在世界支配的不幸和自然世界被人类宰制的悲哀,决心扬弃这种非公平正义的“主奴关系”哲学,建构一种新型的、本身就表达着公平正义的哲学,为公平正义的共产主义社会奠定一种公平正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公平正义哲学... 马克思看到了人被外在世界支配的不幸和自然世界被人类宰制的悲哀,决心扬弃这种非公平正义的“主奴关系”哲学,建构一种新型的、本身就表达着公平正义的哲学,为公平正义的共产主义社会奠定一种公平正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公平正义哲学旨在解构思维与存在、精神与自然界之间支配与被支配、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模式,在世界观的高度表明他们拥有平等的价值地位和相同的基本权利。在马克思的哲学世界观中,思维不是存在的奴隶,存在也不是思维的奴隶;人不是自然界的主人,自然界也不是人的主人,人与外在世界具有平等的相互主体性,各自拥有影响对方、制约对方的权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在世界 思想意蕴 主奴关系 公平正义 相互主体性 解构思维 基本权利 马克思的哲学
原文传递
High and selective capture of low-concentration CO2 with an anion-functionalized ultramicroporous metal-organic framework 被引量:5
10
作者 Zhaoqiang Zhang Qi Ding +2 位作者 Jiyu Cui Xili Cui Huabin Xing 《Science China Materials》 SCIE EI CSCD 2021年第3期691-697,共7页
CO2 capture,especially under low-pressure range,is of significance to maintain long-duration human operation in confined spaces and decrease the CO2 corrosion and freezing effect for the liquefaction of natural gas.He... CO2 capture,especially under low-pressure range,is of significance to maintain long-duration human operation in confined spaces and decrease the CO2 corrosion and freezing effect for the liquefaction of natural gas.Herein,we for the first time report a novel anion-functionalized ZU-16-Co(TIFSIX-3-Co,TIFSIX=hexafluorotitanate(TiF62−),3=pyrazine),which exhibits one-dimensional pore channels decorated by abundant F atoms,for efficient CO2 capture at a concentration around 400–10,000 ppm.Among its isostructural MFSIX-3(M=Si,Ti,Ge)family materials,ZU-16-Co with fine-tuned pore size of 3.62Åexhibits the highest CO2 uptake at 0.01 bar(10,000 ppm)and 1 bar(2.63 and 2.87 mmol g−,respectively).The high CO2 capture ability of ZU-16-Co originates from the fine-tuned pore dimensions with strong F⋯C=O host-guest interactions and relatively large pore volumes coming from its longer coordinated Ti-F-Co distance(3.9Å)in c direction.The excellent carbon trapping performance was further verified by dynamic breakthrough tests for CO2/N2(1/99 and 15/85)and CO2/CH4(50/50)mixtures.The adsorption and separation performances,resulting from the fine-tuned pore system with periodic arrays of exposed functionalities,demonstrate that ultramicroporous ZU-16-Co can be a promising adsorbent for low-concentration carbon cap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bon capture ultramicroporous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gas adsorption CO2/N2 separation natural gas purifica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