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0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商业中心与消费出行空间相互作用的时空大数据验证
1
作者 康宁 钮心毅 《城乡规划》 2024年第3期71-81,共11页
文章以上海市四个商业中心为例,使用时空大数据验证商业中心与消费出行的空间相互作用特征,比较商业中心规划中的哈夫模型吸引力变量和距离参数选择。首先,使用时空大数据测算居民至四个商业中心的消费出行数量,使用互联网地图API接口... 文章以上海市四个商业中心为例,使用时空大数据验证商业中心与消费出行的空间相互作用特征,比较商业中心规划中的哈夫模型吸引力变量和距离参数选择。首先,使用时空大数据测算居民至四个商业中心的消费出行数量,使用互联网地图API接口计算消费出行时间,将其视为实测值;其次,使用普通最小二乘法进行距离参数校准;最后,使用四种吸引力变量,分别比较哈夫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的差异。研究认为,在当前社会经济趋势下,消费出行概率仍是出行时间与商业中心吸引力共同作用的结果,符合幂函数衰减规则。但是四个商业中心消费出行的距离参数各不相同,以商业中心POI混合度作为吸引力变量,得出的势力范围划分最接近实际消费出行选择。当前,商业中心规划使用哈夫模型时,在距离参数选择上不宜将多个商业中心取值为统一值;在吸引力变量构建中,应更重视表征商业业态多样性POI混合度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中心 空间相互作用 哈夫模型 时空大数据 消费出行 上海
下载PDF
近20年珠三角城市群城市空间相互作用时空演变 被引量:87
2
作者 梅志雄 徐颂军 +1 位作者 欧阳军 史策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94-701,共8页
利用改进的引力模型和潜力模型,结合GIS空间分析方法,从地级市和县域两个空间尺度分析了近20 a珠三角地区城市间相互作用的时空演变。结果表明:珠三角地级城市空间联系总体逐步加强,并充分体现出广州的中心城市地位;县域尺度上,空间联... 利用改进的引力模型和潜力模型,结合GIS空间分析方法,从地级市和县域两个空间尺度分析了近20 a珠三角地区城市间相互作用的时空演变。结果表明:珠三角地级城市空间联系总体逐步加强,并充分体现出广州的中心城市地位;县域尺度上,空间联系强度较大的主要是各地市市区之间及广-佛都市区的县市间和各地市市区与其所辖县市之间,其它县市间联系强度则较小;珠三角核心区内大部分县市之间联系总体呈逐渐增强趋势,核心区外的县市之间及其与核心区内的县市间联系强度有升有降,规律性不明显。广-佛都市区和深圳-东莞-惠州都市区的城市潜力较大且变动较大,对外辐射带动作用强,其它城市潜力相对较小且变化不明显;珠三角城市潜力的区域不平衡态势明显,城市潜力的空间分异和空间辐射的特征与演变规律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相互作用 引力模型 潜力模型 珠三角城市群
下载PDF
空间相互作用与城市关联网络演进——以我国20世纪90年代城际铁路客流为例 被引量:100
3
作者 戴特奇 金凤君 王姣娥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0-89,共10页
我国城市群在铁路客流空间相互作用的层次上所体现的空间分布和网络结构演化体现了城市群的重要方面。通过对1991和2000年我国200多个地级以上城市间铁路客流的经验性研究发现,城际铁路客流不但存在明显的距离衰减规律,而且各个主要城... 我国城市群在铁路客流空间相互作用的层次上所体现的空间分布和网络结构演化体现了城市群的重要方面。通过对1991和2000年我国200多个地级以上城市间铁路客流的经验性研究发现,城际铁路客流不但存在明显的距离衰减规律,而且各个主要城市群的铁路客流衰减变化规律及其网络结构有所不同,应用重力模型等方法不能较好地刻画这一变化。本研究借助“轴-辐”理念进一步从网络关联的角度考察了我国1990年代铁路客流变化,发现存在明显的区域重组、中心极化和空间关联升级现象,并分析这些现象所体现的城市群结构变化及其背后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客流 空间相互作用 城市群
下载PDF
城市空间相互作用理论模型的演进与机理 被引量:91
4
作者 闫卫阳 王发曾 秦耀辰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11-518,共8页
城市空间相互作用理论是城市地理学的重要基础理论。由于城市空间相互作用模型发端于西方,我国这方面的研究相对较晚,主要是引进和实证,在理论研究上还有待深入。本文分析了几种主要城市空间相互作用理论模型的机制和原理,考虑到断裂点... 城市空间相互作用理论是城市地理学的重要基础理论。由于城市空间相互作用模型发端于西方,我国这方面的研究相对较晚,主要是引进和实证,在理论研究上还有待深入。本文分析了几种主要城市空间相互作用理论模型的机制和原理,考虑到断裂点模型应用较广,经过了较多的实践验证,重点探讨了该模型的缺陷、演进和扩展形式,从理论上论证了将空间分割原理和断裂点模型结合的扩展模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对城市空间相互作用理论模型的研究,不仅可以为城市规划、城市影响空间和城市经济区的划分以及行政区划调整提供理论基础,而且对物流分析、设施选址、市场影响力的分析等也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从分析城市空间相互作用理论模型演进的过程中还可以得到深刻的启发:地理学以复杂的自然、人文现象为研究对象,是一门边缘学科,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地理学应积极借鉴其他学科最新的理论、技术与方法是十分必要的,是推动其自身发展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空间相互作用 VORONOI图 理论模型
下载PDF
基于引力模型分析城区与郊区空间相互作用——以昆明市为例 被引量:20
5
作者 李江苏 骆华松 曹洪华 《经济问题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53-58,共6页
引力模型是衡量两地间空间相互作用力的常用模型。本文首先选取多个衡量地域质量的指标,对两地综合质量进行了评估,同时用两地间各种运输方式的权重、时速、货币成本等来表达以往惯用的距离,构建了新的引力模型表达式。然后以昆明市为例... 引力模型是衡量两地间空间相互作用力的常用模型。本文首先选取多个衡量地域质量的指标,对两地综合质量进行了评估,同时用两地间各种运输方式的权重、时速、货币成本等来表达以往惯用的距离,构建了新的引力模型表达式。然后以昆明市为例,用新的表达式测算了昆明市城区与各郊区县间的空间相互作用力,最后提出了促进城区与郊区互动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相互作用 引力模型 城区 郊区 昆明
下载PDF
基于空间相互作用模型的县域城镇体系结构定量化研究——以科尔沁左翼中旗为例 被引量:23
6
作者 范强 张何欣 +1 位作者 李永化 王竞雪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01-607,共7页
以空间相互作用模型为基础,GIS为主要平台,通过改进断裂点模型,实现了对科左中旗城镇体系结构的分级以及经济区的划分。首先,提出了以城镇中心性强度代替城镇人口规模并结合加权Voronoi图的模型改进方法。然后,通过引入加权平均距离摩... 以空间相互作用模型为基础,GIS为主要平台,通过改进断裂点模型,实现了对科左中旗城镇体系结构的分级以及经济区的划分。首先,提出了以城镇中心性强度代替城镇人口规模并结合加权Voronoi图的模型改进方法。然后,通过引入加权平均距离摩擦指数、成本加权距离等概念,建立并完善了中心性强度计算的指标体系。利用所得的中心性强度值并结合当地实际,将研究区的城镇体系结构划分为中心镇、二级中心镇以及一般镇3个级别。最后,通过比较常规Voronoi图与改进Voronoi图两种空间划分方案,最终确定以各城镇中心性强度的平方根为权重的改进Voronoi图的空间划分方案作为研究区城镇辐射范围的划分依据,再通过逐步合并与搜索,得到科左中旗的经济区划分方案,即以中心镇为主的东、中、西三大经济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相互作用模型 城镇体系结构 城镇经济区 加权Voronoi图
下载PDF
基于空间相互作用理论的县域农村居民点体系重构研究——以重庆市长寿区为例 被引量:17
7
作者 潘菲 杨庆媛 +1 位作者 樊天相 冯应斌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89-96,F0003,共9页
研究目的:以空间相互作用为着眼点,结合"居住场势"评价,对重庆市长寿区农村居民点体系进行重构,以期为科学开展农村居民点规划和综合整治提供依据。研究方法:运用修正后的引力模型测算农村居民点与最近城镇之间的作用引力,从... 研究目的:以空间相互作用为着眼点,结合"居住场势"评价,对重庆市长寿区农村居民点体系进行重构,以期为科学开展农村居民点规划和综合整治提供依据。研究方法:运用修正后的引力模型测算农村居民点与最近城镇之间的作用引力,从外部环境和经济发展两方面选取指标建立"居住场势"指标体系,评价农村居民点的发展实力。研究结果:(1)长寿区223个农村居民点的引力值介于0.21—52.32,运用Natural breaks方法将农村居民点划分为16个就地城镇化型农村居民点和207个非城镇化型农村居民点;(2)以207个非城镇化型农村居民点的"居住场势"值进行聚类分析,依此构建县域"中心村—基层村—迁并村"3级农村居民点体系,研究结果符合长寿区农村居民点的发展规律。研究结论:空间相互作用理论较好地揭示了城镇—农村居民点这一层次结构中各要素间的联系,是从空间结构优化这一角度拓宽了农村居民点体系重构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治 空间相互作用理论 居住场势 农村居民点体系 重构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空间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60
8
作者 卞显红 沙润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2-67,共6页
分析了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空间相互作用的3个基本条件:可转移性、互补性和介入机会;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空间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旅游者流、旅游物流、旅游信息流;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空间相互作用模型:城市旅游空间相互作用强度模型、非... 分析了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空间相互作用的3个基本条件:可转移性、互补性和介入机会;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空间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旅游者流、旅游物流、旅游信息流;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空间相互作用模型:城市旅游空间相互作用强度模型、非中心城市相对主要中心城市的城市旅游经济隶属度模型、城市旅游吸引区边界的确定模型。对长江三角洲非中心城市相对主要中心城市的城市旅游经济隶属度进行分析及旅游城市的旅游吸引范围的确定是划分城市旅游经济区的基本依据。依据对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经济隶属度与旅游吸引范围的确定的分析对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经济区进行了划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旅游 空间相互作用 模型 长江三角洲
下载PDF
辽宁省14市与长山群岛旅游空间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王辉 马婧 +1 位作者 刘小宇 柯丽娜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67-374,共8页
运用旅游空间相互作用理论,以旅游人数、旅游总收入为基础数据,利用旅游空间相互作用模型,测算辽宁省14市、长山群岛与辽宁省14市及长山诸岛3个层次的旅游空间相互作用强度、经济联系度及经济隶属度。得出结论:1各层级间空间相互作用强... 运用旅游空间相互作用理论,以旅游人数、旅游总收入为基础数据,利用旅游空间相互作用模型,测算辽宁省14市、长山群岛与辽宁省14市及长山诸岛3个层次的旅游空间相互作用强度、经济联系度及经济隶属度。得出结论:1各层级间空间相互作用强度、经济联系度及经济隶属度与距离呈负相关,区域间的空间相互作用强度、经济联系度及经济隶属度随距离增大逐渐减小;2城市间经济联系度越强,旅游空间相互作用越大,与海岛旅游空间相互作用就越频繁;3通过对长山群岛旅游断裂点测算,得出其主要潜在客源地为大连、沈阳、丹东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岛旅游一体化 空间相互作用 长山群岛 辽宁省14市
下载PDF
试论区域经济空间相互作用的微观机制 被引量:20
10
作者 谭传凤 李祥妹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15-321,共7页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它是市场经济中最具活力的经济单元。作者认为区域经济的联合过程实质上是企业的运行过程。即通过企业的资源流、商品流及生产联合等途径来实现区域经济的联合。文章探讨了区域经济联合的微观机制———企业...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它是市场经济中最具活力的经济单元。作者认为区域经济的联合过程实质上是企业的运行过程。即通过企业的资源流、商品流及生产联合等途径来实现区域经济的联合。文章探讨了区域经济联合的微观机制———企业联合的方式、途径等 ,旨在完善区域经济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机制 空间相互作用 区域经济 企业 市场经济 区域联合
下载PDF
长江中游城市群空间相互作用及网络结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周晓艳 李秋丽 +1 位作者 甘甜 程雪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7,21,共8页
在国家重点实施长江经济带战略的背景下,为了探究长江中游城市群内部结构、城市间的相互作用,本文基于引力模型和潜力模型,得到长江中游城市群2013年31市之间的空间相互作用强度和2004—2013年的潜力值.在此基础上,绘制网络结构图并进... 在国家重点实施长江经济带战略的背景下,为了探究长江中游城市群内部结构、城市间的相互作用,本文基于引力模型和潜力模型,得到长江中游城市群2013年31市之间的空间相互作用强度和2004—2013年的潜力值.在此基础上,绘制网络结构图并进行网络中心性和凝聚子群分析.结果发现:武汉城市群和长株潭城市群相互作用值普遍较高,远高于江西省的环鄱阳湖城市群;近10年潜力值演变中,武汉一直居于首位,紧随其后的是长沙、黄冈等市,城市集聚能力较强;景德镇、鹰潭、天门等边缘城市则一直居后,集聚能力较弱;长江中游城市群存在明显的网络结构,城市中心呈现"两强一弱三核心"的结构特征,武汉、长沙中心辐射作用较强;城市群内小团体现象比较明显,且存在中心与边缘现象,城市群凝聚力仍有待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相互作用 网络结构 长江中游城市群
下载PDF
西安与兰州空间相互作用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宁 王录仓 +1 位作者 李纯斌 陈丽红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08年第3期16-17,共2页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在不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阶段)下,具有不同的特征,即区域内的社会空间组织具有不同的发展阶段、形式和最佳模式;空间结构是否合理,对区域经济的增长和发展有显著的促进或者制约作用;通过对空间相互作用理论的理解,运用...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在不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阶段)下,具有不同的特征,即区域内的社会空间组织具有不同的发展阶段、形式和最佳模式;空间结构是否合理,对区域经济的增长和发展有显著的促进或者制约作用;通过对空间相互作用理论的理解,运用威尔逊模型,计算了西北五省省会城市(西安、兰州、乌鲁木齐、西宁、银川)之间的空间相互作用,并以西安市和兰州市两省会城市为例,分析了它们空间相互作用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相互作用 威尔逊模型 西安 兰州
下载PDF
基于路网的江苏城市空间相互作用测度 被引量:5
13
作者 孟德友 陆玉麒 史本林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9期112-118,共7页
道路交通的通达性是城市空间相互作用和经济联系的重要前提,结合G IS技术的网络分析和空间分析功能在对江苏省公路交通网络可达性定量评价的基础上,采用引力、潜力和场强模型对13个地级市的空间相互作用程度、城市潜力值和城市的辐射场... 道路交通的通达性是城市空间相互作用和经济联系的重要前提,结合G IS技术的网络分析和空间分析功能在对江苏省公路交通网络可达性定量评价的基础上,采用引力、潜力和场强模型对13个地级市的空间相互作用程度、城市潜力值和城市的辐射场强进行定量测度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苏南地区城市间相互作用较强,城市对外相互作用潜力大、辐射带动作用强度高;最后对影响江苏省城市空间相互作用强度的因素进行简要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相互作用 可达性 引力模型 场强模型
下载PDF
国内外区域空间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0
14
作者 柳坤 申玉铭 《世界地理研究》 CSSCI 2014年第1期73-83,共11页
区域空间相互作用是区域科学、经济地理学关注的重点。文章对国内外空间相互作用的相关理论、研究内容及测度模型进行梳理。从研究内容来看,区域联系特征及区域空间结构的关注较多,而针对区域间地缘经济关系的研究还有待深化,尤其是在... 区域空间相互作用是区域科学、经济地理学关注的重点。文章对国内外空间相互作用的相关理论、研究内容及测度模型进行梳理。从研究内容来看,区域联系特征及区域空间结构的关注较多,而针对区域间地缘经济关系的研究还有待深化,尤其是在测度方面需要更为深入的探讨,质性方法在研究中的分量也需要强化。经典的引力模型在实践应用中不断调整和深化,而对于城市流模型和地缘经济关系模型的支撑理论较为薄弱,模型应用过程中呈现出新技术、新方法运用的趋势。传统的研究还集中于地理意义上的区域空间及城市组织,针对虚拟空间中的信息技术流动和技术创新等因素的影响应作出积极回应。随着全球城市网络的显现,借助各种属性数据探索垂直层面的联系将是一个重要方向,不同尺度下的城市与区域间的网络结构、功能和关系研究将成为关注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相互作用 区域联系 区域空间结构 区域地缘经济关系 测度模型
下载PDF
空间相互作用与城市经济增长——来自长三角的证据 被引量:7
15
作者 丁嵩 孙斌栋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1-81,共11页
基于以往研究对空间相互作用方向性考虑不足的事实,文章以长三角133个县市为例,构建了融合新经济地理学与中心地理论的理论框架,将表征空间需求关联的总体市场潜能细分为来自同层级、高等级、低等级三个方向,利用空间计量模型估计了总... 基于以往研究对空间相互作用方向性考虑不足的事实,文章以长三角133个县市为例,构建了融合新经济地理学与中心地理论的理论框架,将表征空间需求关联的总体市场潜能细分为来自同层级、高等级、低等级三个方向,利用空间计量模型估计了总体及不同方向的空间相互作用对长三角地区人均GDP增长与人口增长的效应。结果显示:在控制空间依赖导致的间接溢出效应等因素后,并未发现存在要素价格绝对调整或要素数量绝对调整的证据,总体市场潜能的提高同时促进了城市人均GDP增长与人口增长;就不同方向的空间相互作用而言,大城市的自身发展有利于中等城市的人均GDP增长,大城市之间、大城市对下级城市、小城市对上级城市形成了人口增长的良性互动格局,而中等城市之间以及中等城市对大城市的人口增长则表现为回流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相互作用 经济增长 市场潜能 城市体系 长三角
下载PDF
银川—吴忠空间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杜鹏 王彦庚 《宁夏社会科学》 2003年第3期31-35,共5页
基于对空间相互作用理论及其主要模型的理解 ,本文以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吴忠两个主要城市为研究对象 ,通过对距离、互补性、介入机会和政策因素的分析并运用数学手段 ,从定量和定性两个方面阐述了银川、吴忠两市在经济发展上的互补性 。
关键词 空间相互作用 作用模式 互补性 介入机会
下载PDF
论京津空间相互作用 被引量:30
17
作者 戴学珍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57-262,共6页
在对京津空间相互作用的历史、现状及趋势分析的基础上 ,着重剖析了距离、规模、互补性及介入机会等空间相互作用的影响因素在京津空间相互作用中的影响 ,并将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因素对京津关系的影响引入空间相互作用理论 。
关键词 空间相互作用 北京 天津 互补性 介入机会 距离 规模
下载PDF
硫酸软骨素与天青A空间定向相互作用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15
18
作者 曹稳根 陈雷 +1 位作者 焦庆才 丁黎华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587-590,共4页
应用光谱法研究了天青A (AA)与硫酸软骨素 (CS)的相互作用吸收光谱 ,考察了不同AA CS摩尔比、乙醇、羟丙基 β 环糊精、TritonX 10 0以及NaCl等实验条件对AA与CS反应体系的影响。测得CS对AA的最大结合数N =15 1,结合常数K =5 2 4×... 应用光谱法研究了天青A (AA)与硫酸软骨素 (CS)的相互作用吸收光谱 ,考察了不同AA CS摩尔比、乙醇、羟丙基 β 环糊精、TritonX 10 0以及NaCl等实验条件对AA与CS反应体系的影响。测得CS对AA的最大结合数N =15 1,结合常数K =5 2 4× 10 4 ,并且建立了AA与CS大分子空间定向相互作用的实验研究模型。实验结果表明 ,AA与CS相互作用产生的变色反应 ,不仅与AA与CS分子间的静电相互作用有关 ,而且还与CS大分子上结合态AA的密度有关。CS大分子上结合态AA分子间的疏水相互作用是形成5 5 0nm吸收峰以及产生变色反应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软骨素 天青A 空间定向相互作用 光谱法 最大结合数 药理作用
下载PDF
京沪高铁对沿线城市间空间相互作用影响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蒋华雄 孟晓晨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05-912,共8页
以京沪高铁为例,分析城市规模、距离、发车频次对京沪沿线城市间客流强度的影响,辨析高铁的时间压缩效应及频次效应;同时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控制城市规模变量,分析时间压缩效应及频次效应对城市空间相互作用的影响是否显著,得到如下... 以京沪高铁为例,分析城市规模、距离、发车频次对京沪沿线城市间客流强度的影响,辨析高铁的时间压缩效应及频次效应;同时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控制城市规模变量,分析时间压缩效应及频次效应对城市空间相互作用的影响是否显著,得到如下结论:1)京沪高铁开通导致客流在不同规模城市间分流,使得城市规模对沿线城市间空间相互作用影响减弱;2)2014年高铁空间距离变量对客流影响显著,且比2010年的弹性系数绝对值小,客流对空间距离更加不敏感,引起长距离"城市对"的客流比重及客流强度上升,即高铁带来的时间压缩效应使得空间距离对沿线城市空间相互作用的影响减弱;3)2014年高铁频次变量对客流强度的影响显著,高铁带来城市间发车总频次的增加,提升了中、中高频次"城市对"客流强度,即高铁的频次效应使得频次对沿线城市空间相互作用的影响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沪高铁 城市对 规模–距离–频次 空间相互作用
下载PDF
我国五大海洋经济区域空间相互作用的测算 被引量:4
20
作者 孙蕾 张耀光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111-114,共4页
在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出现新旧交替、我国沿海经济格局将出现历史性转变之际,文章借助于主成分分析和拓展的引力模型对我国五大海洋经济区——环渤海、长江三角洲、海峡西岸经济区、珠江三角洲、北部湾经济区之间的空间相互作用进行测算... 在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出现新旧交替、我国沿海经济格局将出现历史性转变之际,文章借助于主成分分析和拓展的引力模型对我国五大海洋经济区——环渤海、长江三角洲、海峡西岸经济区、珠江三角洲、北部湾经济区之间的空间相互作用进行测算和分析。一方面在理论上弥补了对我国沿海经济区分析侧重空间差异忽视互动联系的问题,另一方面通过对五大经济区域空间相互作用的实证分析,发现我国沿海区域的经济发展彼此之间存在加速作用、沿海经济区一体化发展符合经济规律,尤其东部沿海经济区与南部沿海经济区的形成是其必然趋势。而促进空间作用则主要应依靠产业结构升级、科学技术的投入和交通网络的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海经济区 空间相互作用 引力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