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晚清使西日记想象西方的方式论
1
作者 张慧佳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97-204,共8页
19世纪60年代始,清政府多次派遣使团前往西方考察,欲以此举应对“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居于中西文化夹缝中的晚清使臣将自己在异域的所见、所思记录在随行日记中,并依据相似律、接近律和相反律的联想逻辑对西方进行了集客观呈报与主... 19世纪60年代始,清政府多次派遣使团前往西方考察,欲以此举应对“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居于中西文化夹缝中的晚清使臣将自己在异域的所见、所思记录在随行日记中,并依据相似律、接近律和相反律的联想逻辑对西方进行了集客观呈报与主观评判于一体的想象与书写。想象与书写西方的过程,既展现了斌椿、志刚、张德彝等使臣遭遇“错位”之后的心理调适与维护华夏中心观念的文化固守,又为郭嵩焘、薛福成等使臣反思自我提供了契机。可以说,晚清使西日记中的“西方”想象展现了中国近代知识分子走向世界过程中对自我与他者的认知与反思,亦显示出中国社会近代转型过程的艰难与曲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使西日记 西方想象 相似性想象 接近性想象 相反性想象
下载PDF
日据时期日本作家台湾形象的相关性想象
2
作者 徐莉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89-95,共7页
自从1895年台湾成为日本的殖民地后,随着日本殖民政策在台湾的推进,日本作家站在其个人和帝国权力的中心,怀着各异的心理与目的,对台湾展开了种种极具魅惑性的文学想象。其中最值得关注的就是相关性想象。相关性想象的最大特点在于想象... 自从1895年台湾成为日本的殖民地后,随着日本殖民政策在台湾的推进,日本作家站在其个人和帝国权力的中心,怀着各异的心理与目的,对台湾展开了种种极具魅惑性的文学想象。其中最值得关注的就是相关性想象。相关性想象的最大特点在于想象主体依循相似性、相近性和相反性的想象原则,由一审美对象想到与之相关的另一审美对象。正是凭借着相关性想象,日本作家在其文学作品中,对日台两地的人与物、人与人、物与物进行了种种极具诱导性的联想,以期达到卑化、丑化、异化台湾及台湾人,炫耀、宣扬和美化殖民统治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据时期日本作家 台湾形象 相似性想象 相近性想象 相反性想象
下载PDF
1950-1970年代法国女作家想象中国的方式论
3
作者 张楠 赵小琪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0-77,共8页
在波伏瓦、文慕贝和克里斯蒂娃等人的《长征》、《中国妇女》、《每个人的中国》等作品中,她们用丰富多样的想象方式为读者展现了一个全面而立体的中国形象。在她们的作品中,中国的任何人、事物或现象,都不是单一的质点,而是由多种因素... 在波伏瓦、文慕贝和克里斯蒂娃等人的《长征》、《中国妇女》、《每个人的中国》等作品中,她们用丰富多样的想象方式为读者展现了一个全面而立体的中国形象。在她们的作品中,中国的任何人、事物或现象,都不是单一的质点,而是由多种因素、层次、属性构成的复杂体,与其他的人、事物或现象有着复杂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依据相似性想象,这些法国女作家呈现了一个惊悚而又和善的中国形象;依据相近性想象,她们展现了一个发展、进步的中国形象;依据相反性想象,她们展现了一个动态、包容的中国形象。经由这几种想象,波伏瓦、克里斯蒂娃、文慕贝等法国女作家瓦解了西方主流意识形态操控的"黄祸"论和"红祸"论等文化偏见,为西方读者敞开了这一时期被西方政治主流话语所遮蔽的真实、复杂的中国形象,体现了西方女性作家对男性作家话语权威的一种批判和颠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国女作家 中国想象 相似性想象 相近性想象 相反性想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