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岩性差异对裂缝穿层扩展的率相关断裂特征影响
1
作者 汪文瑞 张广清 +3 位作者 孙伟 李帅 曹虎 李祖亮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311-2323,2337,共14页
薄互层致密砂岩储层由于层间岩性差异、纵向非均质性强等原因,导致主裂缝难以垂向扩展,提高裂缝扩展速率可有效促进裂缝穿层扩展。为研究裂缝穿层断裂过程中的率效应机制,采用人工预制水泥-砂岩试件进行了三点弯断裂试验,通过数字图像... 薄互层致密砂岩储层由于层间岩性差异、纵向非均质性强等原因,导致主裂缝难以垂向扩展,提高裂缝扩展速率可有效促进裂缝穿层扩展。为研究裂缝穿层断裂过程中的率效应机制,采用人工预制水泥-砂岩试件进行了三点弯断裂试验,通过数字图像法监测了裂缝扩展至层间接触界面处时的断裂过程区(fracture process zone,FPZ)发育特征;基于断裂动力学理论,提出了考虑率效应的裂缝扩展路径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低速扩展时裂缝形态曲折,FPZ呈现短、宽的现象,高速扩展时裂缝平直,FPZ呈现长、窄的特点;FPZ存在离散性,且存在相互吸引的特点,裂缝从低弹性模量岩石向高弹性模量岩石低速扩展时层间接触界面处会提前产生高应变区,导致裂缝扩展至层间接触界面处时沿层扩展,高速扩展无此现象;岩石抗拉强度与裂缝穿越单元体的平均抗拉强度呈正相关关系,低扩展速率裂缝优先沿微缺陷扩展,导致岩石抗拉强度降低,高扩展速率裂缝优先沿自相似方向扩展,穿过大量高强度单元导致岩石抗拉强度增加;裂缝与层间接触界面夹角越大,裂缝越容易穿层扩展,裂缝与层间接触界面夹角为30°时,夹角影响效果最大,夹角超过30°时影响效果逐渐下降。研究结果对水力压裂参数优化、增加水力裂缝高度、提高薄互层致密砂岩油气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互层致密砂岩 层间力学性质 相关断裂 断裂过程区 能量释放率
下载PDF
燕山板内造山带中部“承德逆冲构造”的褶皱相关断裂构造模型 被引量:17
2
作者 张长厚 邓洪菱 +3 位作者 李程明 刘孜 邓洪旦 滕飞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7-40,共14页
燕山板内造山带中部承德盆地复杂的中生代褶皱及逆冲断裂构造,曾被解释为土城子组沉积之后大型逆冲推覆构造(位移量大于40~45km)又经褶皱变形的结果。近年来,土城子组沉积相和物源区分析、中新元古界沉积古地理研究以及相关构造变形研... 燕山板内造山带中部承德盆地复杂的中生代褶皱及逆冲断裂构造,曾被解释为土城子组沉积之后大型逆冲推覆构造(位移量大于40~45km)又经褶皱变形的结果。近年来,土城子组沉积相和物源区分析、中新元古界沉积古地理研究以及相关构造变形研究结果等,对这一变形大型逆冲构造模型提出了多方位质疑。但已有研究并未提出新的构造模型来解释这一复杂构造区域中生代构造变形样式和形成机制。文中通过对承德盆地区域主体构造——承德向斜、向斜两翼逆冲构造变形几何学与运动学特征、向斜转折端附近构造变形与断裂发育状况进行详细野外调查及对关键地质体同位素地质年代进行测试,发现承德向斜两翼逆冲断层为分别向向斜核部以外区域逆冲的独立逆冲断层,逆冲断层活动与承德向斜变形是在统一的收缩变形体制下准同时形成的。它们形成于土城子组之后、张家口组火山活动之前,即距今约139~136 Ma。据此提出了"承德逆冲构造"的背离向斜逆冲构造模型。这一模型合理地解释了燕山中部承德盆地区域中生代构造变形和相应的盆地充填特征,同时表明,燕山板内造山带并不存在碰撞造山带前陆褶皱逆冲带中常见的大型薄皮逆冲构造样式。这一研究结果展示了褶皱相关断裂构造模型在研究和揭示收缩构造变形区域大尺度褶皱与断裂构造相互关系及准确重建区域构造演化过程方面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冲构造 褶皱相关断裂 背离向斜逆冲构造 承德 燕山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塔中隆起盐相关断裂发育特征 被引量:7
3
作者 余一欣 黄太柱 +1 位作者 汤良杰 陈绪云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9-184,共6页
根据地震资料解释成果,结合中、下寒武统含盐层系展布特征,分析塔里木盆地塔中隆起主要断裂带变形特征及其形成机理。塔中隆起主要断裂带表现为上陡下缓,往深部在中、下寒武统含盐层系顶面或内部发生滑脱,滑脱距离在不同地区有所差异,... 根据地震资料解释成果,结合中、下寒武统含盐层系展布特征,分析塔里木盆地塔中隆起主要断裂带变形特征及其形成机理。塔中隆起主要断裂带表现为上陡下缓,往深部在中、下寒武统含盐层系顶面或内部发生滑脱,滑脱距离在不同地区有所差异,具有典型的"盐相关断裂"特征。塔中地区断裂带的形成演化主要受区域构造应力场、基底先存断裂和中、下寒武统含盐层系联合控制,其中区域构造应力场为断裂形成提供了动力来源,中、下寒武统含盐层系的厚度影响了断裂带的发育方式,而基底先存断裂则决定了断裂带的发育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关断裂 滑脱作用 含盐层系 基底先存断裂 塔中隆起
下载PDF
褶皱相关断裂构造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8
4
作者 邓洪菱 张长厚 +1 位作者 李海龙 邹云 《自然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85-296,共12页
褶皱相关断裂是在褶皱变形过程中,为了调节褶皱不同部分的应变差异而形成的从属于褶皱变形的断裂构造,其中最重要的是背离向斜逆冲构造和指向背斜逆冲构造,褶皱枢纽楔入式逆冲作用是相对能干性岩层在褶皱转折端部位加厚的重要变形机制.... 褶皱相关断裂是在褶皱变形过程中,为了调节褶皱不同部分的应变差异而形成的从属于褶皱变形的断裂构造,其中最重要的是背离向斜逆冲构造和指向背斜逆冲构造,褶皱枢纽楔入式逆冲作用是相对能干性岩层在褶皱转折端部位加厚的重要变形机制.通过手标本尺度和露头尺度褶皱相关断裂构造的定性分析,并结合前人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提出了从断层与相关褶皱规模、断层发育部位与位移量变化特征、断层切层角变化特征以及断层与褶皱构造变形运动学配套关系等方面鉴别褶皱相关断裂构造的多种标志.褶皱相关断裂构造概念与构造模型,对于正确认识区域构造演化,合理进行收缩变形区域平衡地质剖面编制,以及探索褶皱、断裂构造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褶皱相关断裂构造 背离向斜逆冲断层 指向背斜逆冲断层 楔入逆冲断层 构造模式
下载PDF
褶皱相关断裂构造形成条件与发育机制:燕山中部露头尺度变形研究为例 被引量:4
5
作者 邓洪旦 张长厚 +1 位作者 邓洪菱 欧阳嘉穗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1-75,共15页
总结了褶皱相关断裂发育机制的3个构造几何学模型:同心圆褶皱模型、膝折带褶皱模型和弯流褶皱模型。基于燕山中部中、新元古界地层中发育的5个露头尺度褶皱及其中、小型断裂构造的实例剖析,探讨了收缩变形过程中褶皱与断裂构造发育时序... 总结了褶皱相关断裂发育机制的3个构造几何学模型:同心圆褶皱模型、膝折带褶皱模型和弯流褶皱模型。基于燕山中部中、新元古界地层中发育的5个露头尺度褶皱及其中、小型断裂构造的实例剖析,探讨了收缩变形过程中褶皱与断裂构造发育时序与褶皱相关断裂构造的产生机制。研究指出,规模与所在褶皱构造相当或略小的断裂构造当中,既有形成时间早于褶皱变形的断层,也有在褶皱变形过程中调节褶皱不同部位应变差异的褶皱相关断裂构造,而且卷入后期变形的早期断裂可能成为制约褶皱成核位置的影响因素,以及成为枢纽叠覆楔构造的形成方式之一。断层位移-距离曲线特征和断层与褶皱变形几何学、运动学关系分析,可用来判断断层、褶皱变形发生相对时序。认为影响褶皱相关断裂构造发育的机制主要有3种:(1)纵弯滑褶皱作用中,翼部顺层滑动受到限制而无法持续时,将通过断层向上切层的方式予以调节,从而形成翼部或转折端揳入逆冲断裂以及背离向斜和指向背斜逆冲断层;(2)各种因素导致的褶皱曲率变化是褶皱相关断裂产生的重要机制之一,褶皱曲率变化可由褶皱轴面的合并和新生直观反映,轴面合并引起褶皱曲率变化的层位,可能是诱发褶皱相关断裂,如背离向斜和指向背斜逆冲构造开始产生的重要部位;(3)能干性差异和强硬层之间距离较大的岩层组合发生纵弯褶皱变形时,软弱岩系在褶皱核部的聚集和逃逸,是迫使递进收缩的强硬层产生褶皱相关断裂构造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褶皱相关断裂 弯滑褶皱作用 曲率变化 能干性差异 断层位移-距离图解
下载PDF
道不同不相为谋? 信息相关断裂带对团队学习的影响 被引量:11
6
作者 陈帅 王端旭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867-879,共13页
传统观点认为,存在断裂带的团队中成员学习行为会受到不利影响,即"道不同不相为谋"。本研究通过聚焦信息相关断裂带,全面剖析内部学习和外部学习等不同团队学习方式,深入考察影响断裂带团队学习的关键情境因素,探讨并论证本... 传统观点认为,存在断裂带的团队中成员学习行为会受到不利影响,即"道不同不相为谋"。本研究通过聚焦信息相关断裂带,全面剖析内部学习和外部学习等不同团队学习方式,深入考察影响断裂带团队学习的关键情境因素,探讨并论证本文的基本观点——"道不同",可以"相为谋"。基于56个实际工作团队配对样本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信息相关断裂带对团队内部学习和外部学习都没有直接作用。团队共同任期和交互记忆系统对信息相关断裂带团队内外部学习起调节作用:团队共同任期越长,信息相关断裂带越有利于团队内部学习及外部学习;交互记忆系统水平越高,信息相关断裂带越有利于团队内部学习及外部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队断裂 信息相关断裂 内部学习 外部学习 交互记忆系统 团队共同任期
下载PDF
阿姆河盆地查尔朱阶地及邻区盐相关断裂特征与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17
7
作者 聂明龙 吴蕾 +1 位作者 孙林 高安虎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03-808,共6页
阿姆河盆地查尔朱阶地及其邻区在上侏罗统发育一套盐膏岩,使断裂性质与组合类型复杂多样,对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钻井资料和地震资料的构造解释,研究了盐相关断裂发育特征及其对油气聚集成藏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研究区发育有盐... 阿姆河盆地查尔朱阶地及其邻区在上侏罗统发育一套盐膏岩,使断裂性质与组合类型复杂多样,对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钻井资料和地震资料的构造解释,研究了盐相关断裂发育特征及其对油气聚集成藏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研究区发育有盐上层和盐下层两套断裂系统,形成了盐上逆冲-盐下逆冲、盐上走滑-盐下逆冲和盐上走滑-基底卷入3种断裂组合样式。盐相关断裂受构造应力场、基底先存断裂和盐膏岩厚度控制,在盐膏岩厚度大、挤压应力强的东部地区发育有盐上走滑-盐下逆冲和盐上逆冲-盐下逆冲断裂组合样式,断裂提供了圈闭条件,未破坏盐膏岩盖层的封盖性能,对油气聚集有利;在盐膏岩厚度薄、挤压应力较弱的地区,发育了盐上走滑-基底卷入断裂组合样式,断裂发育受早期基底断裂控制,对盐下油气聚集不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关断裂 盐膏岩盖层 油气聚集 查尔朱阶地 阿姆河盆地
下载PDF
董事会断裂带与公司双元创新 被引量:1
8
作者 刘振杰 胡国强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64-76,共13页
探索式创新注重公司未来利益,而开发式创新更关注公司当前利益,有效平衡两类创新的双元创新策略对公司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能否有效实施双元创新可能受到决策核心董事会断裂带特征的影响。以2013—2020年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考... 探索式创新注重公司未来利益,而开发式创新更关注公司当前利益,有效平衡两类创新的双元创新策略对公司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能否有效实施双元创新可能受到决策核心董事会断裂带特征的影响。以2013—2020年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董事会任务相关断裂带和生理相关断裂带两种不同类型断裂带对公司双元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董事会任务相关断裂带有助于促进公司双元创新,而生理相关断裂带会抑制双元创新;任务相关断裂带平衡了研发的费用化支出和资本化支出,因而促进公司的双元创新,生理相关断裂带打破研发的费用化支出和资本化支出的平衡,因而不利于公司的双元创新。进一步研究发现,董事长CEO两职兼任、独立董事强化了任务相关断裂带对公司双元创新的促进作用,但是对董事会生理相关断裂带不利于公司双元创新的状况没有起到抑制作用。本研究拓展了断裂带和双元创新的理论研究,有利于为公司董事会管理和创新实践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任务相关断裂 生理相关断裂 双元创新 研发投资
下载PDF
基于数字图像相关的断裂参数数值分析
9
作者 孙元 薛茜 徐莘博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5年第15期97-97,共1页
断裂力学的研究基于线弹性和弹塑性力学基本方程,将裂纹用各种边界条件加以描述限制,得到裂纹尖端附近的应力。数字图像相关技术相比传统技术测量被证明是一种适合研究含裂纹材料的裂纹扩展以及材料变形的一种廉价、简单而又准确的新方法。
关键词 数字图像 相关断裂 参数应力
下载PDF
应力波对岩石断裂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陈静曦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48-154,共7页
岩石类材料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和较低的抗拉强度,对这类材料在应力波作用下断裂的相关因素分析是目前急待开展的研究课题。为了解岩石类材料的动态断裂机理,首先就须找出与断裂相关的因素,以及由此导致的裂纹开裂、发展、止裂条件等... 岩石类材料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和较低的抗拉强度,对这类材料在应力波作用下断裂的相关因素分析是目前急待开展的研究课题。为了解岩石类材料的动态断裂机理,首先就须找出与断裂相关的因素,以及由此导致的裂纹开裂、发展、止裂条件等。通过拟对这些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波 断裂机理 断裂相关因素 岩石断裂
下载PDF
逆冲断裂及相关褶皱的几何学与运动学定量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广全 梁晓 王根厚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8-61,共4页
逆冲断裂与相关褶皱的几何学、运动学定量化研究是当前构造地质研究中的重要课题。着重介绍了逆冲断裂与相关褶皱构造在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定量研究方面所取得的一些进展,提出了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关键词 逆冲断裂相关褶皱 定量分析 几何学 运动学
下载PDF
高管团队断裂带、CEO权力距离与创新绩效 被引量:4
12
作者 徐炜 雷冠华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9-112,共14页
高管团队断裂带特征和结构对组织成果的影响得到了国内外广泛的研究。然而对于创新绩效的影响,并非所有的高管团队断裂带都是有害的分界线,关于什么样的高管团队更有效尚无一致的结论。基于中国2011—2019年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分析高管... 高管团队断裂带特征和结构对组织成果的影响得到了国内外广泛的研究。然而对于创新绩效的影响,并非所有的高管团队断裂带都是有害的分界线,关于什么样的高管团队更有效尚无一致的结论。基于中国2011—2019年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分析高管团队社会相关断裂带和任务相关断裂带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以及CEO权力距离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高管团队社会相关断裂带与企业创新绩效呈负相关关系,任务相关断裂带则与企业创新绩效呈正相关关系,而CEO权力距离则有显著的负向调节效应。高管团队断裂带与创新绩效的关系模型进一步丰富了高层阶梯理论,同时也对高管团队建设工作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管团队 社会相关断裂 任务相关断裂 CEO权力距离 创新绩效
下载PDF
董事会群体断裂带、股权集中度与公司创新战略——来自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证据 被引量:17
13
作者 袁春生 李琛毅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99-107,共9页
创新战略是企业为应对市场竞争,满足顾客需求,实施创新活动的一种整体规划或者方案,公司创新战略制定受董事会决策的影响。基于团队断裂带理论,将董事会群体断裂带区分为生理特征断裂带和任务相关断裂带,选取创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 创新战略是企业为应对市场竞争,满足顾客需求,实施创新活动的一种整体规划或者方案,公司创新战略制定受董事会决策的影响。基于团队断裂带理论,将董事会群体断裂带区分为生理特征断裂带和任务相关断裂带,选取创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基于2013—2017年样本公司相关数据,研究董事会群体断裂带与创新战略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引入股权集中度这一调节变量,探究股权集中度在董事会群体断裂带对创新战略影响过程中的作用,得到以下结论:①董事会生理特征断裂带与公司创新战略之间具有负相关关系;②董事会任务相关断裂带与公司创新战略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③股权集中度在生理特征断裂带与创新战略关系中起正向调节作用;④股权集中度在任务相关断裂带与创新战略关系中起负向调节作用。研究结论对企业选聘董事会成员、提高创新战略决策质量以及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事会群体断裂 生理特征断裂 任务相关断裂 股权集中度 创新战略
下载PDF
基于董事长权力、环境动态性调节效应的董事会断裂带与多元化战略 被引量:12
14
作者 耿新 王象路 《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21-832,共12页
基于人口统计断层理论,以2011-2019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并检验了董事会断裂带对多元化战略的影响。研究表明:董事会生理特征断裂带与多元化程度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任务相关断裂带与多元化程度呈倒U形关系;董事长权力无法调节生... 基于人口统计断层理论,以2011-2019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并检验了董事会断裂带对多元化战略的影响。研究表明:董事会生理特征断裂带与多元化程度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任务相关断裂带与多元化程度呈倒U形关系;董事长权力无法调节生理特征断裂带与多元化程度的关系,但负向调节了任务相关断裂带与多元化程度的倒U形关系,令曲线拐点左移;环境动态性强化了生理特征断裂带与多元化程度的负相关关系,且负向调节了任务相关断裂带与多元化程度的倒U形关系,令曲线拐点左移。经过一系列稳健性与内生性检验后,研究结论依然成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特征断裂 任务相关断裂 多元化程度 董事长权力 环境动态性
下载PDF
脆性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板动态裂纹传播有限元模拟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振亚 麻鸳鸳 周风华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72-878,共7页
开发了包含内聚力单元模型的用户材料子程序,嵌入商用有限元软件ABAQUS,采用显式求解模块模拟预加载的脆性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板中动态裂纹传播行为。在模拟过程中采用了刚性线性衰减的内聚力准则,分别考虑了率无关和率相关两种情... 开发了包含内聚力单元模型的用户材料子程序,嵌入商用有限元软件ABAQUS,采用显式求解模块模拟预加载的脆性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板中动态裂纹传播行为。在模拟过程中采用了刚性线性衰减的内聚力准则,分别考虑了率无关和率相关两种情况。模拟结果表明:在相同的预加载荷下,采用率无关内聚力模型计算的裂纹传播速度在绝大部分情况下大于实验测试值,只在高速时二者基本一致;采用率相关内聚力模型,所得到的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吻合,这说明率相关内聚力模型可以反映快速裂纹传播时的裂纹尖端复杂率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力学 内聚力单元 动态断裂 ABAQUS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相关内聚力断裂模型
下载PDF
甘肃金塔南山河流阶地褶皱变形分析 被引量:14
16
作者 温振玲 胡小飞 +3 位作者 潘保田 卢耀洋 曹喜林 张建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32-1046,共15页
金塔南山的抬升变形主要受到青藏高原向北推挤的影响,其构造活动的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包含了高原北缘扩展的重要信息.金塔南山山顶普遍覆盖一层砾石,砾石层胶结弱,砾石磨圆度、分选性均较好,岩性组成以砂岩、石英砂岩和硅质砂岩为主.砾... 金塔南山的抬升变形主要受到青藏高原向北推挤的影响,其构造活动的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包含了高原北缘扩展的重要信息.金塔南山山顶普遍覆盖一层砾石,砾石层胶结弱,砾石磨圆度、分选性均较好,岩性组成以砂岩、石英砂岩和硅质砂岩为主.砾石层顶面连续,区域上与黑河第二级阶地(T2)对应.根据其组成和展布特征,笔者认为金塔南山地貌面与黑河第二级阶地为同一时期的产物.笔者对展布于金塔南山上及其周边的阶地高程进行了差分GPS测量,并对基岩地层产状进行了测量,结果显示阶地面发生了明显的褶皱变形.通过阶地面变形特征和下伏岩层产状分析,得到金塔南山褶皱主要以翼旋转的方式活动,形成了前翼陡倾而后翼宽缓且核部平坦的几何特征.依据T2阶地面的变形特征,初步建立了金塔南山下伏铲式逆冲断裂相关褶皱的几何学模型.根据几何学关系计算得到断裂上升盘自黑河第二级阶地形成以来产生了约200 m的垂直抬升量和143~190 m的水平缩短量,中更新世以来断裂的平均滑动速率为1.18±0.16 mm/a.由于深部断裂的逆冲作用,金塔南山主要以背斜方式发生抬升变形,断裂可延伸到地表16 km以下.通过对比分析金塔南山地区的构造,笔者认为褶皱的形成为阿拉善地块与柴达木-祁连块体相互挤压下金塔南山北缘断裂活动的结果.金塔南山在中更新世开始的抬升反映了青藏高原东北部扩展的最新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塔南山 河流阶地变形 铲式逆冲断裂相关褶皱 几何学模型
下载PDF
利用断层影响带理论判断采掘工作面前方隐伏断层的应用
17
作者 曾耀辉 《山东工业技术》 2015年第6期79-79,85,共2页
本文从断层对煤矿生产的影响谈起,介绍了断层影响带理论,对该理论依据相关的特点和工作方法作了详细介绍,通过实际的例子论证了该理论生产应用上可行性,指出了该理论应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对断层的预测具有实际的应用意义。
关键词 断层 相关褶皱 相关断裂
下载PDF
福建南靖船场地区钼铅锌土壤地球化学异常 被引量:4
18
作者 曹其琛 陈宏尧 赵胜利 《云南地质》 2013年第3期331-333,共3页
上侏罗统南园组(J3n)为重要含矿层位,燕山期第二阶段第三次花岗斑岩提供热源及矿质,北西向断裂系是成矿通道及赋场所,4个化探异常是找矿有利地带,已经工程验证找到厚约2m Pb-Zn矿体。
关键词 4个化探异常 北西向断裂相关 花岗斑岩 有利找矿部位 福建南靖船场
下载PDF
聚合物改性水泥砼改性效果的评价参数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姚红云 梁乃兴 +1 位作者 孙立军 蒙井玉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1期44-47,共4页
笔者通过论述抗折强度提高的百分比及压折比等参数不能很好的评价聚合物改性水泥砼的改性效果,提出用柔度系数的概念来评价聚合物改性水泥砼的改性效果,并且测试计算了羧基丁苯改性水泥砼的柔度系数,最后从柔度系数与断裂性能的相关性... 笔者通过论述抗折强度提高的百分比及压折比等参数不能很好的评价聚合物改性水泥砼的改性效果,提出用柔度系数的概念来评价聚合物改性水泥砼的改性效果,并且测试计算了羧基丁苯改性水泥砼的柔度系数,最后从柔度系数与断裂性能的相关性说明柔度系数能定性地评价聚合物改性水泥砼的断裂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水泥砼 柔度系数 改性效果 断裂性能的相关
下载PDF
Discovery of the Surface Rupture Zone on the South of Helishan in Gaotai,Gansu Province 被引量:1
20
作者 Zheng Wenjun Zhang Peizhen +2 位作者 Yuan Daoyang Ge Weipeng Liu Jianhui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2010年第1期97-105,共9页
According to a new investigation in the northern Hexi corridor,the remains of two surface rupture zones were discovered on the southern margin fault of the Helishan. One rupture has a length of approximately 7km and t... According to a new investigation in the northern Hexi corridor,the remains of two surface rupture zones were discovered on the southern margin fault of the Helishan. One rupture has a length of approximately 7km and the other 10km. The two surface rupture zones might have been produced by the latest earthquake event. On the surface rupture is continuous scarp and free face caused by the rupture. The scarp is about 1 ~ 1. 5m high and on some sites,nearly up to 2m. According to the OSL results,the latest T1 terrace and higher flood plain forming in 3000a B. P. are dislocated by the fault. The above reveals the rupture age to be later than the T1 terrace. However,in the historical data and earthquake catalogue,we didn't find related information about the fault and surface rupture in this area. The 180 A. D. Biaoshi M8. 0 earthquake and the 756 A. D. Zhangye-Jiuquan M7. 0 earthquake are documented in historical data. It is inferred by textual research that the two earthquakes are related to the northern marginal fault of Yumushan in the south of the basin. Due to a lack of reliable evidence,there are still many arguments on this inferred conclusion. Thus we hold that the two surface rupture zones were produced by one of the two large earthquakes or other unrecorded historical event. The research on the activity and surface rupture of this fault can offer valuable information for the tectonic study and strong earthquake risk estimates of this region in the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face rupture The Helishan southern margin fault The northern Tibet Gaotai Gansu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