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PICC)相关静脉血栓形成时间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2010年10月-2014年12月224例恶性肿瘤PIC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肿瘤患者PICC相关静脉血...目的探讨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PICC)相关静脉血栓形成时间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2010年10月-2014年12月224例恶性肿瘤PIC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肿瘤患者PICC相关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生PICC相关静脉血栓34例患者中,PICC相关静脉血栓形成时间(17.20±2.21)d。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显示,使用红系造血刺激剂、治疗剂量抗凝、PICC相关感染、住院、穿刺静脉及血小板计数是肿瘤患者PICC相关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结论影响肿瘤患者PICC相关静脉血栓的因素较多,应采取综合措施降低肿瘤患者PICC相关静脉血栓发生率。展开更多
目的:回顾性验证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预测肿瘤患者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相关静脉血栓栓塞风险的有效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2年到2017年150名行PICC置管肿瘤患者的一般资...目的:回顾性验证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预测肿瘤患者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相关静脉血栓栓塞风险的有效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2年到2017年150名行PICC置管肿瘤患者的一般资料、置管资料。将确诊已发生PICC相关静脉血栓的肿瘤患者作为病例组,按照肿瘤类型相同采用1∶4配对方法,选取同期留置但未发生PICC相关静脉血栓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根据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对2组患者分别评分并记录。比较Caprini评分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肿瘤患者发生PICC相关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以及危险分级和肿瘤患者PICC相关静脉血栓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病例组患者Caprini风险评分(7.720±1.768)高于对照组(6.220±1.097);病例组患者PICC相关静脉血栓组评分≥7分以上的患者比例高达72%,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以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中危险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严重肺部疾病(OR=5.539,95%CI=1.799~17.053,P=0.003)、其他高危因素(OR=6.987,95%CI=2.105~23.196,P=0.001)、血栓史(OR=24.735,95%CI=3.624~168.822,P=0.001)3个因素是肿瘤患者PICC相关静脉血栓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且随着评分的增加,患者发生PICC相关静脉血栓的风险随之增加。结论: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模型能够有效预测肿瘤患者PICC相关静脉血栓发生的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展开更多
文摘近年来,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已成为仅次于恶性肿瘤本身的第二位死亡原因。在精准治疗时代,既往标准癌症治疗手段已证实与VTE形成密切相关,如手术、化疗以及抗血管生成靶向治疗等。当代基于程序性死亡受体及其配体(programmed cell death 1 or its ligand,PD-1/PD-L1)或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4(cytotoxic T-lymphocyte antigen 4,CTLA4)为治疗靶点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的应用日趋成为常态并已成为指南推荐。然而,由ICIs诱导的各种非靶向自身免疫表现即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irAEs)不容忽视,其诱导的全身炎症对止血系统的影响迄今尚未得到适当研究。因此,临床医生非常有必要加强对ICIs相关VTE不良事件的认识。本文就ICIs相关VTE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发病机制及临床管理原则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实践中免疫治疗相关静脉血栓的一级预防及精准治疗提供参考。
文摘目的探讨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PICC)相关静脉血栓形成时间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2010年10月-2014年12月224例恶性肿瘤PIC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肿瘤患者PICC相关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生PICC相关静脉血栓34例患者中,PICC相关静脉血栓形成时间(17.20±2.21)d。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显示,使用红系造血刺激剂、治疗剂量抗凝、PICC相关感染、住院、穿刺静脉及血小板计数是肿瘤患者PICC相关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结论影响肿瘤患者PICC相关静脉血栓的因素较多,应采取综合措施降低肿瘤患者PICC相关静脉血栓发生率。
文摘目的:回顾性验证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预测肿瘤患者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相关静脉血栓栓塞风险的有效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2年到2017年150名行PICC置管肿瘤患者的一般资料、置管资料。将确诊已发生PICC相关静脉血栓的肿瘤患者作为病例组,按照肿瘤类型相同采用1∶4配对方法,选取同期留置但未发生PICC相关静脉血栓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根据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对2组患者分别评分并记录。比较Caprini评分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肿瘤患者发生PICC相关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以及危险分级和肿瘤患者PICC相关静脉血栓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病例组患者Caprini风险评分(7.720±1.768)高于对照组(6.220±1.097);病例组患者PICC相关静脉血栓组评分≥7分以上的患者比例高达72%,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以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中危险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严重肺部疾病(OR=5.539,95%CI=1.799~17.053,P=0.003)、其他高危因素(OR=6.987,95%CI=2.105~23.196,P=0.001)、血栓史(OR=24.735,95%CI=3.624~168.822,P=0.001)3个因素是肿瘤患者PICC相关静脉血栓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且随着评分的增加,患者发生PICC相关静脉血栓的风险随之增加。结论: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模型能够有效预测肿瘤患者PICC相关静脉血栓发生的风险,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