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居民区相变蓄热供暖的可行性研究
- 1
-
-
作者
祝艺丹
-
机构
吉林建筑科技学院
-
出处
《黑龙江科学》
2022年第2期140-141,共2页
-
文摘
对居民区相变蓄热供暖的可行性进行探讨。分析了相变蓄热供暖技术的方式类型、优势和缺陷,认为中低温相变蓄热技术、梯级相变蓄热技术、相变蓄热地板辐射供暖技术对电网削峰填谷目标的有效实现具有积极促进作用,能够为居民提供更好的供暖舒适性。
-
关键词
居民区
相变蓄热供暖
可行性
-
Keywords
Residential area
Phase change regenerative heating
Feasibility
-
分类号
TU832
[建筑科学—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
-
题名近零能耗建筑中新型相变供暖方式研究
被引量:3
- 2
-
-
作者
张喜明
王俊莛
陶进
-
机构
吉林建筑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
吉林建筑科技学院
-
出处
《吉林建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5期45-50,共6页
-
基金
吉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创新能力建设项目(2021C037-6)。
-
文摘
我国北方乡镇目前供暖的污染主要来自于“散烧”,是实现清洁供暖的较大障碍.该研究以吉林建筑科技学院的近零能耗建筑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特别适合于乡镇小建筑的新型清洁能源相变蓄热供暖方式.通过两个面积相同(60 m^(2))房间的对比实验,同时升温致两房间温度22℃时,相变房间的温度峰值高于普通房间0.4℃,且延后28 min到达峰值,停止升温后17 h仍可保持室内温度19.5℃.普通房间停止升温13.6 h室温即降至19.5℃.可见,加入相变材料能使室温保持更长的人体舒适温度,从而降低室温波动,减少建筑供暖能耗,为建筑供暖领域“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供暖模式.
-
关键词
近零能耗建筑
有机相变材料
相变蓄热供暖
-
Keywords
near-zero energy buildings
organic phase change materials
phase change thermal storage heating
-
分类号
TU502
[建筑科学—建筑技术科学]
-
-
题名相变蓄热电供暖模块蓄放热性能研究
- 3
-
-
作者
姚晓丽
张甜甜
谭羽非
-
机构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
寒地城乡人居环境科学与技术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
-
出处
《煤气与热力》
2024年第5期19-25,34,共8页
-
文摘
设计一种相变蓄热电供暖模块,模拟分析散热表面保温层厚度、其他表面保温层厚度、蓄热时间对模块蓄放热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基本工况(散热表面保温层厚度为5 mm,剩余表面的保温层厚度均为60 mm,蓄热时间为8 h)下,散热表面平均温度保持在30℃以上约22 h,散热表面平均热流密度在60~250 W/m^(2)范围内可持续约23 h,模块可以长时间稳定地向室内散发热量。散热表面保温层厚度分别为3、5、7 mm时,相变阶段散热表面平均温度分别为61、54、49℃,有效散热时间分别为21、22、23 h,散热表面平均热流密度分别为218、183、158 W/m^(2)。散热表面保温层厚度分别为3、5、7 mm时,过热阶段模块内部温升分别为15、21、26℃,模块内部、电加热管表面、其他表面温升均随散热表面保温层厚度增加而增大,散热时间也随散热表面保温层厚度增加而增长。其他表面保温层厚度为20、40、60、100、200 mm时,相变阶段散热表面平均温度分别为53、54、54、54、50℃,有效散热时间分别为18、21、23、23、23 h,散热表面平均热流密度分别为179、186、186、186、165 W/m^(2)。其他表面保温层厚度不大于100 mm时,随着保温层厚度增加,模块总散热量增加,其他表面保温层厚度为200 mm时,模块总散热量相对减少。当蓄热时间为5、6、7、8 h时,模块散热表面温度最高分别为54、54、57、66℃,有效散热时间分别为13、16、19、22 h。随着蓄热时间增长,模块总散热量增大,有效散热时间延长。
-
关键词
相变蓄热电供暖模块
蓄放热性能
影响因素
数值模拟
-
Keywords
phase-change heat storage electric heating module
heat storage and release performance
influencing factors
numerical simulation
-
分类号
TU832.2
[建筑科学—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