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马克思劳动生产率概念的文本阐释与逻辑建构--基于《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篇的考察 |
徐国松
黄堃
|
《学术探索》
CSSCI
|
2024 |
0 |
|
2
|
农村女性相对剩余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
王弘钰
崔宏静
|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6
|
|
3
|
基于相对剩余环境容量模型的全国各省份环境综合承载力研究 |
张可云
傅帅雄
|
《兰州学刊》
CSSCI
|
2011 |
2
|
|
4
|
科技创新与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一种现代科技劳动价值论视域的研究 |
刘冠军
|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9
|
|
5
|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新解 |
李玮
|
《生产力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3
|
|
6
|
马克思相对剩余价值理论的当代启示 |
吴春雷
|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
2008 |
3
|
|
7
|
对莱博维奇责难马克思相对剩余价值理论的分析 |
彭必源
|
《当代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
|
|
8
|
资本的生产过程: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
胡钧
|
《改革与战略》
|
2012 |
2
|
|
9
|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
李艳
|
《知识经济》
|
2011 |
1
|
|
10
|
浅析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
张雪
|
《中国商界》
|
2009 |
2
|
|
11
|
资本的生产过程:相对剩余价值与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
胡钧
|
《改革与战略》
|
2012 |
0 |
|
12
|
企业的技术创新:基于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理论的分析 |
何海钊
李翠娟
|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
2008 |
0 |
|
13
|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
蒋奇杰
任晨
|
《商情》
|
2014 |
0 |
|
14
|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释疑 |
孙笑笑
|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北大核心
|
2012 |
0 |
|
15
|
相对剩余价值来源于知识的积累和创新 |
柳昌清
|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
2002 |
0 |
|
16
|
论劳动力价值上升与相对剩余价值量增长的不矛盾性 |
余传贵
|
《湖南商学院学报》
|
1998 |
0 |
|
17
|
绝对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及其关系新探 |
丁元浩
|
《商情》
|
2012 |
0 |
|
18
|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
贺培科
|
《致富时代(下半月)》
|
2011 |
0 |
|
19
|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理论的现实意义 |
秦曦
|
《内江科技》
|
2007 |
3
|
|
20
|
系统方法与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理论——《资本论》第一卷第四篇中系统方法的探讨 |
王云
杨文选
|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5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