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青少年近视患者水平视网膜相对周边屈光度和散光分量曲线类型研究 被引量:18
1
作者 张璐 刘艳琳 +3 位作者 石晓庆 李岩 王凯 赵明威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20-525,共6页
背景视网膜相对周边屈光度(RPR)状态与近视进展的关系近年来成为研究的热点,目前尚缺乏对中国近视人群中视网膜RPR状态及散光分量的研究。因此,有必要针对中国青少年近视患者的视网膜RPR类型及散光分量进行分型研究。目的研究中国... 背景视网膜相对周边屈光度(RPR)状态与近视进展的关系近年来成为研究的热点,目前尚缺乏对中国近视人群中视网膜RPR状态及散光分量的研究。因此,有必要针对中国青少年近视患者的视网膜RPR类型及散光分量进行分型研究。目的研究中国青少年近视患者视网膜RPR和散光分量的曲线类型。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10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就诊的青少年近视患者301例301眼。以5°作为间隔,采用WAM-5500型开放视野红外验光仪采集从水平视野鼻侧30°至颞侧30°的周边屈光度数据。仅选取右眼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各个角度的等效球镜度(SER),用中央SER减去水平周边SER即为视网膜RPR(以离焦表示)。依据视网膜RPR曲线的不同形态及鼻侧与颞侧的相对关系将视网膜RPR整理分型。采用傅里叶分解法将各个角度的散光分解为J0和J45,分量,分析散光分量的曲线类型。结果视网膜RPR曲线可分为7种类型,分别为负离焦型、颞侧正离焦鼻侧平坦型、颞侧正离焦鼻侧负离焦型、颞侧平坦鼻侧负离焦型、平坦型、颞侧负离焦鼻侧平坦型和正离焦型。散光分量J0和J45可分为9型。中高度近视在I型RPR(负离焦型)中的分布明显高于低度近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770,P〈0.05);低度近视在Ⅲ型RPR(颞侧正离焦鼻侧负离焦型)中的分布明显高于中高度近视(x^2=12.500,P〈0.05)。结论低度近视与中高度近视的RPR曲线类型分布存在明显差异。散光绝对值在水平方向周边区域呈现鼻侧、颞侧不对称性。在视网膜鼻侧,随着注视角度的增加,其所对应的散光绝对值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鼻侧10°除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周边屈光度 近视 周边离焦
下载PDF
角膜塑形镜对青少年近视的相对周边屈光度影响 被引量:27
2
作者 唐文婷 李佳倩 +1 位作者 周里深 喻谦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34-737,共4页
目的:观察配戴角膜塑形镜后的相对周边屈光度变化,探讨该变化与眼轴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05/2018-11就诊的-1.00~-6.00D的青少年近视患者104例,随机分为试验组(配戴角膜塑形镜)及对照组(配戴框架眼镜)。随访观察患者治疗1a期... 目的:观察配戴角膜塑形镜后的相对周边屈光度变化,探讨该变化与眼轴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05/2018-11就诊的-1.00~-6.00D的青少年近视患者104例,随机分为试验组(配戴角膜塑形镜)及对照组(配戴框架眼镜)。随访观察患者治疗1a期间的眼轴、相对周边屈光度(鼻侧30°~颞侧30°)。结果:试验组戴镜后各时间点的相对周边屈光度呈现近视漂移状态(P<0.05),这种变化在戴镜1mo内最为明显(P<0.05),1mo后基本趋于稳定(P>0.05)。对照组相对周边屈光度呈现远视程度增加。1a后两组患者的眼轴及各径线相对周边屈光度的变化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试验组治疗前后眼轴差与相对周边屈光度差值呈正相关关系(P<0.001)。结论:青少年近视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后,眼轴增长变慢,相对周边屈光度呈现近视漂移(1mo内最为明显),两者之间存在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塑形镜 青少年 近视 相对周边屈光度 眼轴
下载PDF
成人不同程度近视的视网膜周边离焦比较及与角膜形态参数的关系
3
作者 李羽 郭玉娟 +2 位作者 汪思瑶 梅波 周跃华 《中医眼耳鼻喉杂志》 2024年第1期40-43,共4页
目的比较成人不同程度近视的视网膜周边离焦(RDV),探讨其与角膜形态的关系。方法收集302例近视患者,按等效球镜(SE)分为:低度组(-3.00<SE≤-0.50D),中度组(-6.00<SE≤-3.00D),高度组(-9.00<SE≤-6.00D)。测量各区域RDV及角膜散... 目的比较成人不同程度近视的视网膜周边离焦(RDV),探讨其与角膜形态的关系。方法收集302例近视患者,按等效球镜(SE)分为:低度组(-3.00<SE≤-0.50D),中度组(-6.00<SE≤-3.00D),高度组(-9.00<SE≤-6.00D)。测量各区域RDV及角膜散光(AST)、表面不对称指数(SAI)等参数,比较各组RDV,并分析其与角膜形态的相关性。结果三组在偏心20°外的RDV均为远视状态,随偏心度增加而增大(P<0.05);低度组分别与中、高度组的RDV20°~53°有差异(P均<0.01);中度组与高度组的RDV20°~30°有差异(P<0.05)。TRDV与AST呈正相关(P<0.05);RDV10°~30°与SAI呈负相关(P均<0.05)。结论成人不同程度近视的视网膜周边离焦随偏心度增加而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受角膜形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周边离焦 相对周边屈光度 屈光差异值 角膜形态 近视
下载PDF
4~10岁远视眼儿童周边视网膜相对屈光度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李芋蓉 谢黎 +2 位作者 陈玲 苏月艳 王启常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9期694-698,共5页
目的:通过多光谱视网膜屈光地形图(MRT)测量4~10岁远视眼儿童周边视网膜相对屈光度(RPRE),并分析不同程度远视眼儿童RPRE分布的特点。方法:病例对照研究。连续性纳入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在长沙湘江爱尔眼科医院门诊就诊的4~10岁的远视... 目的:通过多光谱视网膜屈光地形图(MRT)测量4~10岁远视眼儿童周边视网膜相对屈光度(RPRE),并分析不同程度远视眼儿童RPRE分布的特点。方法:病例对照研究。连续性纳入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在长沙湘江爱尔眼科医院门诊就诊的4~10岁的远视眼儿童60例(120眼),根据睫状肌麻痹后的等效球镜度(SE)分为轻度远视组(LH,0.50 D≤SE<3.00 D)49眼,中度远视组(MH,3.00 D≤SE<5.00 D)46眼,高度远视组(HH,SE≥5.00 D)25眼。采用MRT测量每眼视网膜不同区域的RPRE并得出其平均值,结果记录包括:总离焦值(TRDV)、0°~15°离焦值(RDV-15)、15°~30°离焦值(RDV-30)、30°~45°离焦值(RDV-45)、上方离焦值(RDV-S)、下方离焦值(RDV-I)、鼻侧离焦值(RDV-N)、颞侧离焦值(RDV-T)。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不同远视度数与视网膜周边屈光度的关系,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不同偏心度RPRE的差异,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对比上方及下方离焦值,鼻侧及颞侧离焦值。结果:从低度远视到高度远视,屈光度与TRDV呈负相关(r=-0.35,P<0.001)。3组间在0°~15°、15°~30°、30°~45°范围的离焦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51,P=0.002;F=6.14,P=0.003;F=6.83,P=0.002),其中0°~15°及15°~30°范围内,HH组离焦值均小于另外2组,即HH组的近视性离焦更大。4~10岁远视眼上方离焦值小于下方,均为近视性离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4,P=0.001);颞侧离焦值小于鼻侧,颞侧为近视性离焦,鼻侧为远视性离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1,P<0.001)。结论:4~10岁远视眼儿童视网膜总的离焦值为近视性离焦,且随着远视度数的增加,近视性离焦更大;在视网膜偏心度30°范围内,4~10岁高度远视儿童近视离焦值要大于中低度远视儿童;上方离焦量小于下方,颞侧离焦量小于鼻侧,鼻侧为远视性离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视眼 周边视网膜相对屈光度 多光谱屈光地形图 眼球发育
原文传递
多焦软性角膜接触镜对周边屈光度及周边角膜屈光力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潘一果 保金华 +2 位作者 李雪 黄莹莹 陈浩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9期662-668,共7页
目的:观察配戴多焦软性角膜接触镜引起的周边屈光度及周边角膜屈光力的变化,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自身对照研究。于2020年10月1─15日在温州医科大学收集成年近视受检者18例,在配戴单焦软性角膜接触镜(简称单焦软镜)和多焦软性角... 目的:观察配戴多焦软性角膜接触镜引起的周边屈光度及周边角膜屈光力的变化,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自身对照研究。于2020年10月1─15日在温州医科大学收集成年近视受检者18例,在配戴单焦软性角膜接触镜(简称单焦软镜)和多焦软性角膜接触镜(简称多焦软镜)状态下分别采用红外自动验光仪和角膜地形图测量周边屈光度及周边角膜屈光力。周边屈光度的测量范围为鼻颞侧30°(5°间隔)。周边屈光度与中心屈光度的差值为相对周边屈光度(RPR)。通过拟合获得鼻颞侧相对周边屈光度曲线,曲线下面积即视网膜相对周边屈光面积(ARPR)。根据高斯光学系统,计算各注视方位相应的角膜坐标,获取各位点的全角膜屈光力,并计算角膜相对周边屈光力(CRPR)和角膜ARPR。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各状态RPR和CRPR,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视网膜ARPR与角膜ARPR的关系。结果:配戴单焦软镜时鼻侧(5°至25°)及颞侧(5°至20°)的RPR呈远视状态,配戴多焦软镜使各点RPR发生近视性漂移(均P<0.001),除鼻侧5°、颞侧30°外。配戴多焦软镜时,鼻侧(25°~30°)及颞侧(10°~30°)CRPR与配戴单焦软镜时相比呈现出更大的正屈光力(均P<0.001)。配戴多焦软镜时,视网膜ARPR与相应的角膜ARPR呈正相关(r=0.54,P=0.031)。结论:多焦软镜使角膜周边的相对正屈光力增加,从而增加了视网膜的周边近视性离焦量。临床上,配戴多焦软镜引起的角膜屈光力变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视网膜离焦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焦软性角膜接触镜 近视 相对周边屈光度 角膜相对周边屈光 相对周边屈光面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