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道近自然治理提高河道岸坡相对平衡坡度的研究——以重庆市长寿区桃花溪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雷声坤 王玉杰 +5 位作者 王云琦 孟凡超 赵占军 冯华敏 易琴 朱蔚利 《湖南农业科学》 2011年第12期76-78,共3页
为研究近自然治理技术对河道岸坡稳定性的影响,在重庆市长寿区桃花溪筛选布设自然原型护岸、天然材料织物垫护岸、土工织物扁袋护岸3种近自然护坡技术并以裸地为对照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经过两年的自然修复后,由土壤抗剪强度方程得出3... 为研究近自然治理技术对河道岸坡稳定性的影响,在重庆市长寿区桃花溪筛选布设自然原型护岸、天然材料织物垫护岸、土工织物扁袋护岸3种近自然护坡技术并以裸地为对照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经过两年的自然修复后,由土壤抗剪强度方程得出3种技术护岸及对照裸地岸坡相对平衡坡度:自然原型护岸(35.0°)>土工织物扁袋护岸(30.3°)>天然材料织物垫护岸(26.2°)>裸地(19.9°)。以裸地为对照,自然原型护岸、土工织物扁袋护岸、天然材料织物垫护岸分别提高岸坡相对平衡坡度15.1°、10.4°、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护岸 土壤侵蚀 相对平衡坡度
下载PDF
近自然护岸措施对提高河岸平衡坡度的作用——以重庆市长寿区桃花溪河岸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朱蔚利 王云琦 雷声坤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12年第3期36-42,共7页
为研究近自然护岸措施对河道岸坡稳定性的影响,以重庆市桃花溪河岸为例,通过布设自然原型护岸措施、天然材料织物垫护岸措施、土工织物扁袋护岸措施3种近自然护岸措施,并以裸地为对照,采用针对水力侵蚀的泥沙起动模型和针对重力侵蚀的... 为研究近自然护岸措施对河道岸坡稳定性的影响,以重庆市桃花溪河岸为例,通过布设自然原型护岸措施、天然材料织物垫护岸措施、土工织物扁袋护岸措施3种近自然护岸措施,并以裸地为对照,采用针对水力侵蚀的泥沙起动模型和针对重力侵蚀的土壤抗剪强度模型研究近自然护岸措施下的平衡坡度。结果表明:1)经过2年自然修复,由泥沙起动模型结合土壤抗冲试验得出3种护岸措施和对照河岸的岸坡相对平衡坡度依次为>34.9°、>33.3°、>32.3°、>25.5°,且护岸措施配合织物材料有利于措施布设前期岸坡抵抗水土流失;2)由土壤抗剪强度模型得出3种护岸措施和对照的岸坡相对平衡坡度依次为35.0°、26.2°、30.3°、19.9°;3)3种护岸措施下抵抗水力侵蚀的岸坡相对平衡坡度均大于抵抗重力侵蚀的岸坡相对平衡坡度,故抵抗重力侵蚀的土壤抗剪强度模型更适合模拟当地近自然护岸措施下岸坡相对平衡坡度,3种近自然护岸措施下岸坡相对平衡坡度比对照分别提高15.1°、6.3°、1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护岸 土壤侵蚀 相对平衡坡度
下载PDF
下穿隧道爆破荷载激励下边坡振动预测及能量分析 被引量:17
3
作者 何理 钟东望 +2 位作者 李鹏 宋琨 司剑峰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05-114,共10页
为解决边坡与下穿近接隧道协同爆破施工安全难题,结合某石油储备基地扩建项目,运用量纲推导、现场实验与信号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构建考虑高程影响的振动峰值速度公式,研究隧道爆破振动能量沿坡面的衰减机制。结果显示,边坡同台阶边沿处... 为解决边坡与下穿近接隧道协同爆破施工安全难题,结合某石油储备基地扩建项目,运用量纲推导、现场实验与信号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构建考虑高程影响的振动峰值速度公式,研究隧道爆破振动能量沿坡面的衰减机制。结果显示,边坡同台阶边沿处质点振速峰值大于坡脚处,坡面局部存在振动速度高程放大效应;引入相对坡度H/D的爆破振动模型对坡面质点振速预测精度高,可反映边坡角对高程放大效应的影响;振动速度及能量沿坡面均呈现出近区衰减快、远区衰减慢的传播特性,同时隧道爆破振动能量集中分布在0~300 Hz范围的多个子振频带,且高频能量沿坡面衰减更快,能量卓越频带中值以指数形式衰减,能量最终向低频带集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 隧道爆破 量纲分析 峰值速度 振动能量 高程放大效应 相对坡度
下载PDF
沉积过路现象的地震识别特征及控制因素探讨 被引量:1
4
作者 尚文亮 徐少华 +5 位作者 蔡默仑 高红灿 李小刚 陈岑 蔡长娥 秦磊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5-96,共12页
目前对沉积过路现象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对陆架或陆坡内的无沉积现象作简单的说明,而对于沉积过路的主控因素尚不明确。通过收集国内外沉积过路的实例,并对不同案例进行对比分析,明确沉积过路在地震上的识别标志,并探明沉积过路的主控因素... 目前对沉积过路现象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对陆架或陆坡内的无沉积现象作简单的说明,而对于沉积过路的主控因素尚不明确。通过收集国内外沉积过路的实例,并对不同案例进行对比分析,明确沉积过路在地震上的识别标志,并探明沉积过路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①沉积过路代表着沉积间断,在地震上表现为顶底地层的地震反射同相轴合并。②沉积过路多发生在非均衡陆坡之上,非均衡陆坡内的不同可容纳空间(池状可容纳空间、愈合陆坡可容纳空间及陆坡可容纳空间)充填阶段为沉积过路提供了潜在过路区。③沉积物粒度、浓度、流体流量及地形坡度决定沉积物能否过路。其中,沉积物粒度与流体流量是影响浊流过路的主要因素,沉积物浓度是影响碎屑流过路的主要因素。④坡度对沉积过路的控制作用体现在相邻地层的相对坡度比和绝对坡度差等2个方面。相对坡度比是沉积过路作用启动的重要条件。绝对坡度差决定沉积过路的距离,绝对坡度差越小,沉积过路的距离越短;绝对坡度差越大,沉积过路的距离越长。该研究结果有助于加深对沉积物运输过程的理解与认识,对今后沉积过路现象的研究也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过路 非均衡陆坡 可容纳空间 相对坡度
下载PDF
粘性泥石流沟口回淤实验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柳金峰 游勇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26-233,共8页
泥石流在堆积区进行堆积时,常在沟口形成回淤并造成灾害。为了探讨泥石流在沟口回淤的发展过程、影响因素及其预测,开展了4组107次泥石流连续堆积和4组共21次单次堆积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粘性泥石流在沟口回淤的发展过程中,累积回淤长... 泥石流在堆积区进行堆积时,常在沟口形成回淤并造成灾害。为了探讨泥石流在沟口回淤的发展过程、影响因素及其预测,开展了4组107次泥石流连续堆积和4组共21次单次堆积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粘性泥石流在沟口回淤的发展过程中,累积回淤长度与泥石流累积总量呈线性正相关,相对累积回淤坡度与泥石流累积总量呈对数负相关,根据相对累积回淤坡度的变化将粘性泥石流沟口回淤的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在泥石流总量相同的情况下,回淤长度随泥石流重度增大而呈线性增大,随堆积区坡度增大而呈线性减小,随流通区坡度增大而成对数减小。相对回淤坡度随泥石流重度的增大呈线性减小,随堆积区坡度增大而呈线性增大,随流通区坡度增大而呈线性增大;在泥石流总量不同的情况下,随泥石流总量的增大,其沟口回淤长度随之呈线性增大,而相对回淤坡度随之呈线性减小;在粘性泥石流沟口回淤发展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建立了粘性泥石流在连续堆积及单次堆积情况下沟口回淤的经验预测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性泥石流 沟口回淤 实验研究 回淤长度 相对回淤坡度
下载PDF
原始地形在景观设计中的利用实例——谈广州花都马鞍山公园设计和地形的景观敏感度
6
作者 毕彩玲 《建筑与环境》 2016年第4期38-41,共4页
景观敏感度是景观设计的过程中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而地形的相对坡度和空间景观自身的醒目程度也决定詈观的敏感度,在项目规划前期对现场的地形分析是很重要的,这样直接影响景点的规划。广州花都马鞍山公园的景观规划设计正是利用了... 景观敏感度是景观设计的过程中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而地形的相对坡度和空间景观自身的醒目程度也决定詈观的敏感度,在项目规划前期对现场的地形分析是很重要的,这样直接影响景点的规划。广州花都马鞍山公园的景观规划设计正是利用了地形,充分地考虑了地形对景观的敏感度的影响,因地制宜地塑造出最美的景观效果.让公园使用功能发挥到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敏感度 相对坡度 地形 因地制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