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阿尔金东段断裂带流域地貌特征及其构造活动
被引量:
2
1
作者
路芳
高明星
+1 位作者
周书贤
王顺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00-1109,共10页
阿尔金走滑断裂带是青藏高原北缘边界主控断裂,对高原新生代地壳变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以阿尔金东段走滑断裂带附近流域为研究区,利用ArcGIS软件提取并计算了173个子流域的5个地貌参数(坡度、起伏度、分形维数、面积高程积分和河...
阿尔金走滑断裂带是青藏高原北缘边界主控断裂,对高原新生代地壳变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以阿尔金东段走滑断裂带附近流域为研究区,利用ArcGIS软件提取并计算了173个子流域的5个地貌参数(坡度、起伏度、分形维数、面积高程积分和河长坡降指数),将各个子流域的地貌参数分为5个等级,并利用其算术平均值作为相对构造活动指数,用以定量分析研究区的地貌特征及构造活动强度。研究结果表明:阿尔金东段断裂带是整个研究区相对活动构造强度的分界线,研究区从南到北,由高山区至低山区过渡,相对活动构造指数等级逐渐降低;由相对活动构造指数等级空间分布可知,自西向东,相对活动构造强度逐渐降低,党河、野马河流域构造活动较活跃,反映该区域相对活动构造强度受区域隆升的作用明显。此外,结合岩性、降雨量及构造等因素对地貌指数的影响分析,表明构造运动是控制阿尔金东段断裂带流域地貌发育的主要因素,即地震点所处的流域、断裂带两侧的流域以及阿尔金东段断裂带与其他断裂交汇处子流域的相对构造活动强度等级均高于周围其他流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貌参数
阿尔金断裂
相对
构造
活动
强度
走滑断层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四川唐家河自然保护区扭角羚冬春季日活动模式研究
被引量:
54
2
作者
李明富
李晟
+3 位作者
王大军
William J McShea
官天培
谌利民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50-855,共6页
根据相机陷阱调查获得照片的时间,研究了2008年12月~2009年5月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内野生扭角羚Budorcastaxicolor的日活动模式。通过对24个1km×1km样方的调查,共完成686个相机工作日的取样量,获得有效的扭角羚捕捉次数709次(冬季322...
根据相机陷阱调查获得照片的时间,研究了2008年12月~2009年5月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内野生扭角羚Budorcastaxicolor的日活动模式。通过对24个1km×1km样方的调查,共完成686个相机工作日的取样量,获得有效的扭角羚捕捉次数709次(冬季322次,春季387次),并分别计算出扭角羚冬季和春季在各时间段的相对活动强度指数RAI。结果显示,扭角羚在冬季和春季的日活动模式没有显著差异(χ2检验,P>0.1),每天都有3个活跃时期(凌晨、早上和下午)和3个紧随的不活跃时期。其中,冬季日活动的最高峰出现在下午17:00~18:00(RAI=12.42),最低谷出现在日出前3:00~6:00(RAI=0.00);春季最高峰出现在早上6:00~7:00(RAI=20.16),最低谷出现在日出前2:00~5:00(RAI=0.26)。在春季,扭角羚在上午活跃期的活动强度明显高于下午活跃期,而在冬季则相反。春季与冬季相比,扭角羚上午和下午的两个活跃时间段都有提前,可能是由于不同季节气温和光照差异的影响。研究表明,相机陷阱调查技术是研究野生动物在野外活动模式和活动节律的有效工具,可为今后深入开展扭角羚行为生态学研究和保护区内野生动物的管理提供基础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扭角羚
相机陷阱
日
活动
模式
相对活动强度
指数
唐家河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氡测试技术在闽南地区隐伏断裂活动性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
1
3
作者
张博
《世界有色金属》
2017年第6期154-154,156,共2页
采用氡测试技术,对闽南地区隐伏断裂活动的三条主要断裂带进行了土壤氡气测试。对调查区内典型氡气测试成果剖面进行了研究分析,确定断裂的空间分布位置及其相对活动强度,得出影响调查区地壳稳定性的主控断裂;再结合三条氡气测试路线,...
采用氡测试技术,对闽南地区隐伏断裂活动的三条主要断裂带进行了土壤氡气测试。对调查区内典型氡气测试成果剖面进行了研究分析,确定断裂的空间分布位置及其相对活动强度,得出影响调查区地壳稳定性的主控断裂;再结合三条氡气测试路线,得出调查区断裂相对活动强度的空间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氡测试
闽南
相对活动强度
隐伏断裂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内蒙古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狍的日活动节律及其季节变化研究
被引量:
14
4
作者
陈梦霄
王晓玲
+6 位作者
穆丽光
姜秀丽
胡磊
乌力吉
王翠
孟和达来
鲍伟东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14-219,共6页
为探究内蒙古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有蹄类动物日活动节律与行为的季节变化对生存环境和捕食者的适应,2013年3—12月,在保护区采用红外相机技术对狍Capreolus pygargus进行了行为特征监测研究。共得到3 439份野生动物有效影视数据...
为探究内蒙古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有蹄类动物日活动节律与行为的季节变化对生存环境和捕食者的适应,2013年3—12月,在保护区采用红外相机技术对狍Capreolus pygargus进行了行为特征监测研究。共得到3 439份野生动物有效影视数据,鉴别出狍个体共693只次。数据显示:(1)狍具有明显的晨昏活动习性,每日相对活动强度的2个高峰期分别为04∶00—06∶00和17∶00—19∶00;与其他季节相比,夏季相对活动强度高峰均推迟,主要受夏季高温以及捕食者的胁迫因素影响。(2)狍的日活动强度不存在季节差异,但春季的相对活动强度(49.64%)最大,其次为冬季(27.99%),夏季(10.68%)与秋季(11.69%)接近,温度、捕食风险、发情期和食物需求等可能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3)狍的行为以取食、舔食营养盐和警戒为主,行为比例在不同季节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野生狍的生活习性,为保护区有蹄类动物的有效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狍
行为类型
红外相机
相对活动强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北天山流域地貌特征及其构造活动分析
被引量:
5
5
作者
刘樯漪
程维明
+1 位作者
郭良
孙东亚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9-85,共7页
以流域为单位计算地貌参数有助于分析区域构造活动。该文以北天山山区为研究区,将其划分为805个流域,提取地势起伏度(RA)、分形维数(FD)、河流阶梯指数(SL)、面积-高程积分(HI)、圆度比(Rc)5个参数,并以此为基础构建相对构造活动强度(IR...
以流域为单位计算地貌参数有助于分析区域构造活动。该文以北天山山区为研究区,将其划分为805个流域,提取地势起伏度(RA)、分形维数(FD)、河流阶梯指数(SL)、面积-高程积分(HI)、圆度比(Rc)5个参数,并以此为基础构建相对构造活动强度(IRAT),以此分析北天山流域地貌特征及构造活动强度。研究表明北天山不同地貌分区内呈现不同地貌特征,高山区地势起伏度及河流阶梯指数整体较大,河谷区圆度比变化较大。相对构造活动强度空间分布表明,研究区域中间部分构造活动较为活跃,自中部向东西两侧,强度逐渐降低;低山丘陵区中,准噶尔南缘断裂带所在区域构造活动强度更高。以流域地貌指标反映的构造活动强度分布与地壳构造变形位移场所计算结果较为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天山
流域
地貌参数
相对
构造
活动
强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红外相机技术的白鹇日活动节律研究
被引量:
43
6
作者
余建平
钱海源
+2 位作者
陈小南
李晟
申小莉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37-944,共8页
2014年5月至2016年4月,利用红外相机技术,系统调查和分析了浙江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白鹇(Lophura nycthemera)的性比、集群方式和日活动节律。调查期间共获得244个有效位点的数据,累计58 890个工作日,收集到33 276份白鹇的照片和视...
2014年5月至2016年4月,利用红外相机技术,系统调查和分析了浙江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白鹇(Lophura nycthemera)的性比、集群方式和日活动节律。调查期间共获得244个有效位点的数据,累计58 890个工作日,收集到33 276份白鹇的照片和视频,有效探测5 687次,统计出雄性成体(含亚成体)3 946只次,雌性4 179只次,雌雄性比为1.06︰1。记录到群体大小从2至12只不等,群的组成方式多样。日活动节律分析的结果显示,白鹇的日活动时间段为5:00~18:00时,于6:00时、11:00时和16:00时有3个活动高峰,其间于10:00时和14:00时出现两个活动的低谷。雌雄个体的日活动节律基本一致,但雄性个体相比雌性清晨的活动高峰延长1 h(雌性6:00~8:00时,雄性6:00~9:00时),而午后的静息低谷推后1 h(雌性14:00时,雄性15:00时)。日活动节律密度函数分析结果显示,白鹇的日活动节律存在季节性变化。白鹇在春季和冬季存在早晚两个明显的活动高峰,而夏季和秋季在6:00~18:00时都较为活跃。同时,相比其他季节,白鹇在冬季早晨开始活动的时间推迟,傍晚结束活动的时间提前。不同季节的比较表明,白鹇在冬季和春、夏季的日活动节律重叠程度最低。白鹇日活动节律在低海拔带(200~700 m)和高海拔带(700~1 200 m)上存在差异,低海拔带个体在夏季和冬季的傍晚比高海拔带个体活跃。本研究结果为保护区内白鹇的保护管理提供了基础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鹇
日
活动
节律
性比
相对活动强度
指数
核密度估计
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原文传递
题名
阿尔金东段断裂带流域地貌特征及其构造活动
被引量:
2
1
作者
路芳
高明星
周书贤
王顺
机构
新疆大学地质与矿业工程学院
出处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00-1109,共10页
基金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22D01C36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层次人才项目(TCBR202105)
新疆大学博士启动基金(620320044)。
文摘
阿尔金走滑断裂带是青藏高原北缘边界主控断裂,对高原新生代地壳变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以阿尔金东段走滑断裂带附近流域为研究区,利用ArcGIS软件提取并计算了173个子流域的5个地貌参数(坡度、起伏度、分形维数、面积高程积分和河长坡降指数),将各个子流域的地貌参数分为5个等级,并利用其算术平均值作为相对构造活动指数,用以定量分析研究区的地貌特征及构造活动强度。研究结果表明:阿尔金东段断裂带是整个研究区相对活动构造强度的分界线,研究区从南到北,由高山区至低山区过渡,相对活动构造指数等级逐渐降低;由相对活动构造指数等级空间分布可知,自西向东,相对活动构造强度逐渐降低,党河、野马河流域构造活动较活跃,反映该区域相对活动构造强度受区域隆升的作用明显。此外,结合岩性、降雨量及构造等因素对地貌指数的影响分析,表明构造运动是控制阿尔金东段断裂带流域地貌发育的主要因素,即地震点所处的流域、断裂带两侧的流域以及阿尔金东段断裂带与其他断裂交汇处子流域的相对构造活动强度等级均高于周围其他流域。
关键词
地貌参数
阿尔金断裂
相对
构造
活动
强度
走滑断层
Keywords
geomorphic index
Altyn Tagh fault
relative tectonic activity index
strike-slip fault
分类号
P546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四川唐家河自然保护区扭角羚冬春季日活动模式研究
被引量:
54
2
作者
李明富
李晟
王大军
William J McShea
官天培
谌利民
机构
四川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Smithsonian Conservation Biology Institute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出处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50-855,共6页
基金
保护国际中国项目和北京山水自然保护中心提供部分资金和设备支持
文摘
根据相机陷阱调查获得照片的时间,研究了2008年12月~2009年5月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内野生扭角羚Budorcastaxicolor的日活动模式。通过对24个1km×1km样方的调查,共完成686个相机工作日的取样量,获得有效的扭角羚捕捉次数709次(冬季322次,春季387次),并分别计算出扭角羚冬季和春季在各时间段的相对活动强度指数RAI。结果显示,扭角羚在冬季和春季的日活动模式没有显著差异(χ2检验,P>0.1),每天都有3个活跃时期(凌晨、早上和下午)和3个紧随的不活跃时期。其中,冬季日活动的最高峰出现在下午17:00~18:00(RAI=12.42),最低谷出现在日出前3:00~6:00(RAI=0.00);春季最高峰出现在早上6:00~7:00(RAI=20.16),最低谷出现在日出前2:00~5:00(RAI=0.26)。在春季,扭角羚在上午活跃期的活动强度明显高于下午活跃期,而在冬季则相反。春季与冬季相比,扭角羚上午和下午的两个活跃时间段都有提前,可能是由于不同季节气温和光照差异的影响。研究表明,相机陷阱调查技术是研究野生动物在野外活动模式和活动节律的有效工具,可为今后深入开展扭角羚行为生态学研究和保护区内野生动物的管理提供基础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
扭角羚
相机陷阱
日
活动
模式
相对活动强度
指数
唐家河自然保护区
Keywords
Budorcas taxicolor
camera-trapping
daily activity pattern
relative activity index
Tangjiahe Nature Reserve
分类号
Q958 [生物学—动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氡测试技术在闽南地区隐伏断裂活动性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
1
3
作者
张博
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出处
《世界有色金属》
2017年第6期154-154,156,共2页
文摘
采用氡测试技术,对闽南地区隐伏断裂活动的三条主要断裂带进行了土壤氡气测试。对调查区内典型氡气测试成果剖面进行了研究分析,确定断裂的空间分布位置及其相对活动强度,得出影响调查区地壳稳定性的主控断裂;再结合三条氡气测试路线,得出调查区断裂相对活动强度的空间分布特征。
关键词
氡测试
闽南
相对活动强度
隐伏断裂
Keywords
radon measurement
Southern Fujian
relative activity intensity
concealed fault
分类号
P632.5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内蒙古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狍的日活动节律及其季节变化研究
被引量:
14
4
作者
陈梦霄
王晓玲
穆丽光
姜秀丽
胡磊
乌力吉
王翠
孟和达来
鲍伟东
机构
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内蒙古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四川省西昌市邛海泸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
出处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14-219,共6页
基金
国家林业局野生动物救护繁育项目(LYSJWT33)
文摘
为探究内蒙古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有蹄类动物日活动节律与行为的季节变化对生存环境和捕食者的适应,2013年3—12月,在保护区采用红外相机技术对狍Capreolus pygargus进行了行为特征监测研究。共得到3 439份野生动物有效影视数据,鉴别出狍个体共693只次。数据显示:(1)狍具有明显的晨昏活动习性,每日相对活动强度的2个高峰期分别为04∶00—06∶00和17∶00—19∶00;与其他季节相比,夏季相对活动强度高峰均推迟,主要受夏季高温以及捕食者的胁迫因素影响。(2)狍的日活动强度不存在季节差异,但春季的相对活动强度(49.64%)最大,其次为冬季(27.99%),夏季(10.68%)与秋季(11.69%)接近,温度、捕食风险、发情期和食物需求等可能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3)狍的行为以取食、舔食营养盐和警戒为主,行为比例在不同季节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野生狍的生活习性,为保护区有蹄类动物的有效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关键词
内蒙古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狍
行为类型
红外相机
相对活动强度
Keywords
Inner Mongolia Saihanwula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Capreolus pygargus
behavior type
camera trapping
relative activity intensity
分类号
Q958.1 [生物学—动物学]
Q959.842 [生物学—动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北天山流域地貌特征及其构造活动分析
被引量:
5
5
作者
刘樯漪
程维明
郭良
孙东亚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学
江苏省地理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协同创新中心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水利部防洪抗旱减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出处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9-85,共7页
基金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全国山洪灾害调查评价项目(SHZH-IWHR-57)
文摘
以流域为单位计算地貌参数有助于分析区域构造活动。该文以北天山山区为研究区,将其划分为805个流域,提取地势起伏度(RA)、分形维数(FD)、河流阶梯指数(SL)、面积-高程积分(HI)、圆度比(Rc)5个参数,并以此为基础构建相对构造活动强度(IRAT),以此分析北天山流域地貌特征及构造活动强度。研究表明北天山不同地貌分区内呈现不同地貌特征,高山区地势起伏度及河流阶梯指数整体较大,河谷区圆度比变化较大。相对构造活动强度空间分布表明,研究区域中间部分构造活动较为活跃,自中部向东西两侧,强度逐渐降低;低山丘陵区中,准噶尔南缘断裂带所在区域构造活动强度更高。以流域地貌指标反映的构造活动强度分布与地壳构造变形位移场所计算结果较为相似。
关键词
北天山
流域
地貌参数
相对
构造
活动
强度
Keywords
northern Tianshan
drainage basin
geomorphic indices
index of relative active tectonics
分类号
P931.2 [天文地球—自然地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红外相机技术的白鹇日活动节律研究
被引量:
43
6
作者
余建平
钱海源
陈小南
李晟
申小莉
机构
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37-944,共8页
基金
科技部"国家标本资源共享平台建设"项目子课题(No.2005DKA21400)
文摘
2014年5月至2016年4月,利用红外相机技术,系统调查和分析了浙江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白鹇(Lophura nycthemera)的性比、集群方式和日活动节律。调查期间共获得244个有效位点的数据,累计58 890个工作日,收集到33 276份白鹇的照片和视频,有效探测5 687次,统计出雄性成体(含亚成体)3 946只次,雌性4 179只次,雌雄性比为1.06︰1。记录到群体大小从2至12只不等,群的组成方式多样。日活动节律分析的结果显示,白鹇的日活动时间段为5:00~18:00时,于6:00时、11:00时和16:00时有3个活动高峰,其间于10:00时和14:00时出现两个活动的低谷。雌雄个体的日活动节律基本一致,但雄性个体相比雌性清晨的活动高峰延长1 h(雌性6:00~8:00时,雄性6:00~9:00时),而午后的静息低谷推后1 h(雌性14:00时,雄性15:00时)。日活动节律密度函数分析结果显示,白鹇的日活动节律存在季节性变化。白鹇在春季和冬季存在早晚两个明显的活动高峰,而夏季和秋季在6:00~18:00时都较为活跃。同时,相比其他季节,白鹇在冬季早晨开始活动的时间推迟,傍晚结束活动的时间提前。不同季节的比较表明,白鹇在冬季和春、夏季的日活动节律重叠程度最低。白鹇日活动节律在低海拔带(200~700 m)和高海拔带(700~1 200 m)上存在差异,低海拔带个体在夏季和冬季的傍晚比高海拔带个体活跃。本研究结果为保护区内白鹇的保护管理提供了基础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
白鹇
日
活动
节律
性比
相对活动强度
指数
核密度估计
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Keywords
Silver Pheasant, Lophura nycthemera
Daily activity pattern
Sex ratio
Relative activity index
Kernel density estimation
Gutiansha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分类号
Q958 [生物学—动物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阿尔金东段断裂带流域地貌特征及其构造活动
路芳
高明星
周书贤
王顺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四川唐家河自然保护区扭角羚冬春季日活动模式研究
李明富
李晟
王大军
William J McShea
官天培
谌利民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1
5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氡测试技术在闽南地区隐伏断裂活动性研究中的应用
张博
《世界有色金属》
2017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内蒙古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狍的日活动节律及其季节变化研究
陈梦霄
王晓玲
穆丽光
姜秀丽
胡磊
乌力吉
王翠
孟和达来
鲍伟东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9
1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北天山流域地貌特征及其构造活动分析
刘樯漪
程维明
郭良
孙东亚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基于红外相机技术的白鹇日活动节律研究
余建平
钱海源
陈小南
李晟
申小莉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43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