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PEG-SS修饰对DHPM去折叠胰蛋白酶相对活性、热稳定性和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邹立强 刘伟 +1 位作者 刘军平 刘成梅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03-105,109,共4页
采用ω-琥珀酰酯酸琥珀酰亚胺酯活化的α-甲氧基-聚乙二醇(mPEG-SS),修饰经动态高压微射流(Dynamic high-pressure microfluidization,DHPM)诱导的去折叠态(unfolding)胰蛋白酶,研究经mPEG-SS修饰后其相对活性、热稳定性、动力学(米氏常... 采用ω-琥珀酰酯酸琥珀酰亚胺酯活化的α-甲氧基-聚乙二醇(mPEG-SS),修饰经动态高压微射流(Dynamic high-pressure microfluidization,DHPM)诱导的去折叠态(unfolding)胰蛋白酶,研究经mPEG-SS修饰后其相对活性、热稳定性、动力学(米氏常数Km、最大反应速率Vmax)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经mPEG-SS修饰后,天然态和去折叠态胰蛋白酶的相对活性都没有明显改变;修饰后去折叠胰蛋白酶(DTP)较天然胰蛋白酶(NTP)的耐热性有明显提高,当温度为55、45℃条件下保温180min,NTP和DTP的相对活性分别提高了2%、7%和19%、30%;经mPEG-SS修饰后天然胰蛋白酶和去折叠胰蛋白酶的Km分别为4.67、3.24mg/mL,Vmax分别为0.042、0.034U/min,均比未经修饰的要小。修饰后去折叠胰蛋白酶(DTP)的Km比天然胰蛋白酶(NTP)小,表明修饰后去折叠胰蛋白酶比修饰后天然胰蛋白酶具有更强的与底物(酪蛋白)的亲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蛋白酶 mPEG-SS 相对活性 热稳定性 动力学参数
下载PDF
提高重组表达体系相对活性促进外源蛋白表达:人干扰素毕赤酵母表达体系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窦文芳 张旦旦 +4 位作者 许泓瑜 金坚 许正宏 史劲松 陆震鸣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1-15,共5页
以毕赤酵母KM71/IH的hIFNβ-HAS表达体系为研究对象,较为系统地研究了不同因素引起的细胞相对活性变化与毕赤酵母外源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细胞相对活性变化与外源蛋白的表达成正相关;(2)处在对数生长中后期的细胞相对活性最... 以毕赤酵母KM71/IH的hIFNβ-HAS表达体系为研究对象,较为系统地研究了不同因素引起的细胞相对活性变化与毕赤酵母外源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细胞相对活性变化与外源蛋白的表达成正相关;(2)处在对数生长中后期的细胞相对活性最高,更适合用于外源蛋白的表达;(3)诱导阶段的环境因素直接影响诱导期细胞相对活性,合适的甲醇浓度、诱导pH及温度是维持细胞高活性,促进外源蛋白高表达的关键。对于hIFNβ-HAS表达体系最佳诱导条件为:以培养21~24h的细胞为诱导种子,初始甲醇浓度为2%(V/V),pH6.0,25℃,细胞活性维持在98%以上,hIFNβ-HSA表达量高达45.6mg/L,较优化前提高了6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毕赤酵母 细胞相对活性 外源蛋白表达 人β干扰素
下载PDF
硝酸纤维素膜印迹法测定对虾微量血淋巴碱性磷酸酶相对活性
3
作者 王秀华 杨冰 +1 位作者 黄倢 雷质文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20-223,共4页
用硝酸纤维素膜(NCM)印迹法测定日本对虾(Penaeusjaponicus)血淋巴碱性磷酸酶(ALP)的相对活性,以标准ALP梯度稀释液为参照,比较NCM印迹法与ALP测定试剂盒法对标准ALP梯度液的测定结果。数据回归分析显示,NCM印迹法所得结果同标准ALP梯... 用硝酸纤维素膜(NCM)印迹法测定日本对虾(Penaeusjaponicus)血淋巴碱性磷酸酶(ALP)的相对活性,以标准ALP梯度稀释液为参照,比较NCM印迹法与ALP测定试剂盒法对标准ALP梯度液的测定结果。数据回归分析显示,NCM印迹法所得结果同标准ALP梯度稀释液活性的回归关系极显著(P<0.01);用NCM印迹法测定ALP相对活性的灵敏度为试剂盒的100倍。分别用NCM印迹法与ALP测定试剂盒测定对虾血淋巴的ALP相对活性,测得结果呈强直线相关性(P<0.01),说明用NCM印迹法测定对虾血淋巴ALP相对活性具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定 血淋巴 硝酸纤维素膜印迹法 日本对虾 碱性磷酸酶 相对活性 活性 非特异性免疫
下载PDF
用斑点法检测中国对虾血淋巴上清液碱性磷酸酶的相对活性
4
作者 雷质文 黄倢 +2 位作者 杨冰 张立敬 俞开康 《中国兽医科技》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4-35,共2页
用斑点法检测单尾中国对虾 (Penaeuschinensis)血淋巴上清液碱性磷酸酶的相对活性。结果显示 ,该法既可定性 ,又可定量分析单尾中国对虾血淋巴上清液碱性磷酸酶的相对活性 。
关键词 中国对虾 血淋巴 碱性磷酸酶 上清液 相对活性 斑点法 检测
下载PDF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研究噻嗪类利尿剂的相对活性 被引量:6
5
作者 朱利兰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7-10,共4页
为了研究兴奋剂中噻嗪类利尿剂相对活性(Ra)的定量构效关系(QSAR),按照分子的拓扑环境编程计算了10种上述化合物的连接性指数(~mX_t^v)。通过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相对活性(Ra)的二参数(~4X_c^v、~4X_(pc^v))QSAR模型,传统相关系数(R)与... 为了研究兴奋剂中噻嗪类利尿剂相对活性(Ra)的定量构效关系(QSAR),按照分子的拓扑环境编程计算了10种上述化合物的连接性指数(~mX_t^v)。通过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相对活性(Ra)的二参数(~4X_c^v、~4X_(pc^v))QSAR模型,传统相关系数(R)与逐一剔除法交叉验证相关系数(R_(cv^2))分别为0.853、0.452。经R、R_(cv^2)、V_(IF)、F诊断,显示良好的稳健性和预测能力。根据进入模型的2个变量可知,影响噻嗪类利尿剂相对活性的主要因素是分子大小、折叠性与柔韧度。将~4X_c^v、~4X_(pc^v)作为人工神经网络的输入层结点,采用2∶2∶1的网络结构,利用BP算法获得了一个令人满意的Ra模型,其R^2和标准偏差S_D分别为0.974和0.061,表明Ra与~4X_c^v、~4X_(pc^v)具有良好的非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奋剂 噻嗪类利尿剂 相对活性 连接性指数 人工神经网络 构效关系
下载PDF
基于QSAR研究噻嗪类利尿剂的相对活性
6
作者 朱利兰 《山东化工》 CAS 2019年第20期36-37,40,共3页
为了研究兴奋剂中噻嗪类利尿剂相对活性(Ra)的定量构效关系(QSAR),按照分子的拓扑环境编程计算了10种上述化合物的电性距离矢量(MD)。通过最佳子集回归方法,建立了相对活性(Ra)的三参数(M2、M17、M29)QSAR模型,传统相关系数(R2)与逐一... 为了研究兴奋剂中噻嗪类利尿剂相对活性(Ra)的定量构效关系(QSAR),按照分子的拓扑环境编程计算了10种上述化合物的电性距离矢量(MD)。通过最佳子集回归方法,建立了相对活性(Ra)的三参数(M2、M17、M29)QSAR模型,传统相关系数(R2)与逐一剔除法交叉验证相关系数(Rcv^2)为分别为0.935、0.719。经Rcv^2、VIF、F诊断,显示良好的稳健性和预测能力。根据进入模型的3个变量可知,影响噻嗪类利尿剂相对活性的主要因素是-CH3、-CH2-、-CH<、-NH2和-NH-等结构基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奋剂 噻嗪类利尿剂 相对活性 电性距离矢量 构效关系
下载PDF
基于实验设计的SARS-CoV-2中和抗体相对活性检测方法的建立及验证
7
作者 李甜甜 王鸣人 +3 位作者 史卓维 赵沁 王灿 邵泓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0期1245-1250,共6页
目的建立基于实验设计(Design of Experiment,DOE)的SARS-CoV-2中和抗体相对活性检测方法,并进行验证,以期为SARS-CoV-2中和抗体的研发和质量评价提供可靠的检测方法。方法采用SARS-CoV-2变异株假病毒建立用于评价SARS-CoV-2中和抗体相... 目的建立基于实验设计(Design of Experiment,DOE)的SARS-CoV-2中和抗体相对活性检测方法,并进行验证,以期为SARS-CoV-2中和抗体的研发和质量评价提供可靠的检测方法。方法采用SARS-CoV-2变异株假病毒建立用于评价SARS-CoV-2中和抗体相对活性的方法,通过DOE优化细胞密度[(3~5)×10^(5)个/mL]、假病毒滴度(3750~6250 TCID50/mL)、抗体与假病毒中和时间(0.5~1.5 h)、抗体假病毒复合物与细胞作用时间(48~96 h),并验证方法的专属性、线性范围、准确性、精密性。采用优化的方法检测2批SARS-CoV-2中和抗体的相对活性。结果确定最佳细胞密度为4×10^(5)个/mL,假病毒滴度为6250 TCID50/mL,抗体与假病毒中和时间为1.5 h,抗体假病毒复合物与细胞作用时间为96 h。仅SARS-CoV-2中和抗体呈典型量效曲线,抗VEGF单克隆抗体和样品稀释液均未呈现量效曲线;SARS-CoV-2中和抗体理论效价在50%~200%范围内与检测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y=1.0342 x-0.013,r=0.9588;50%、71%、100%、141%和200%相对效价水平样品3次检测结果均值的相对偏倚为-6.2%~7.3%,几何变异系数(geometric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GCV)为3.2%~16.9%。2批SARS-CoV-2中和抗体相对活性分别为91%和118%。结论建立的方法具有良好的专属性、准确性及精密性,可用于SARS-CoV-2中和抗体相对活性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设计 SARS-CoV-2 变异株 假病毒 中和抗体 相对活性
原文传递
气相色谱-质谱结合相对气味活性值分析不同干燥方式对桂花浸膏与净油香气成分的影响
8
作者 郭英杰 郭智鑫 +4 位作者 卞建明 谢秋涛 李高阳 汪凯 朱向荣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51-160,共10页
为分析与比较不同干燥方式对桂花浸膏与净油挥发性成分及香气特征的影响,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spectrometry,GC-MS)联用技术对桂花浸膏与净油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检测,通过建立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 为分析与比较不同干燥方式对桂花浸膏与净油挥发性成分及香气特征的影响,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spectrometry,GC-MS)联用技术对桂花浸膏与净油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检测,通过建立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模型,并结合相对气味活性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AV)、香气雷达图与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分析不同干燥方式对挥发性香气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干燥方式下,桂花浸膏与净油样品中共鉴定挥发性成分有113种,不同样品的挥发性成分种类和含量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通过PLS-DA筛选出36种变量投影重要性大于1的标志性挥发性成分,对不同干燥方式浸膏和净油的区别判断预测准确率为99.6%。ROAV和香气雷达图结果表明,二氢-β-紫罗兰醇、香叶基香叶醇、壬醛、β-紫罗兰酮、二氢-β-紫罗兰酮对桂花浸膏和净油香气贡献较大,上述挥发性成分提供了花香、木香、果香气息,尤其是冷冻干燥提取的浸膏香气更为浓郁,PCA表明冷冻干燥有利于桂花浸膏和净油香味品质的提升。本研究结果揭示了不同干燥方式桂花浸膏与净油的挥发性成分及香气特征差异,为其产品的工艺优化和品质提升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花浸膏 桂花净油 干燥方式 亚临界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挥发性成分 相对气味活性
下载PDF
基于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和相对气味活性值分析不同发酵时间玫瑰花茶香气的差异 被引量:1
9
作者 欧阳雪灵 江新凤 +6 位作者 刘书玲 王国行 彭玉辅 彭勇 彭火辉 陈紫梅 杨雪珍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10期243-250,共8页
目的探究不同发酵时间处理对玫瑰花茶香气及感官品质的影响。方法本实验在相同环境条件下,以玫瑰花瓣为材料,采取萎凋、揉捻、发酵、干燥4道制作工艺,分发酵0 h(CK)、发酵2 h(Treat-2 h)、发酵4 h(Treat-4 h)、发酵6 h(Treat-6 h)4个处... 目的探究不同发酵时间处理对玫瑰花茶香气及感官品质的影响。方法本实验在相同环境条件下,以玫瑰花瓣为材料,采取萎凋、揉捻、发酵、干燥4道制作工艺,分发酵0 h(CK)、发酵2 h(Treat-2 h)、发酵4 h(Treat-4 h)、发酵6 h(Treat-6 h)4个处理,采取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鉴定玫瑰花挥发性成分,筛选其关键呈香物质。结果共检测出938种16类挥发性代谢物。Treat-2 h、Treat-4 h、Treat-6 h与CK的挥发性代谢物存在显著差异物质554种,相对CK分别差异显著代谢物390种、416种、430种,同时对照4种处理挥发性物质的相对气味活性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 OAV),结合感官评审结果,得出Treat-4 h为玫瑰花茶的最好处理,且发现关键呈香(玫瑰花香气)的物质为壬醇、异戊酸苯乙酯、苯乙醛、2-苯乙醇、香叶醇、大马士酮、苯甲醇、异丁酸香叶酯、(E)-6,10-二甲基-5,9-十一碳烯-2-酮、壬酸乙酯。结论玫瑰花瓣能制作成质量优异的玫瑰花茶,Treat-4 h的玫瑰花茶品质最佳。以上结果阐明了玫瑰发酵过程中香气成分变化,为实现玫瑰花产业资源化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瑰花 香气 挥发性成分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 相对气味活性 发酵
下载PDF
柠檬酸对多酚氧化酶相对酶活性、动力学和褐变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邹立强 刘伟 +1 位作者 刘军平 刘成梅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141-144,共4页
以蘑菇多酚氧化酶(PPO)为原料,研究不同浓度的柠檬酸处理对PPO相对酶活性、动力学参数(米氏常数Km、最大反应速率Vmax)、褐变测量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柠檬酸浓度的增加,PP O的相对酶活性逐渐降低,当柠檬酸浓度达到70mmol/L时,PPO... 以蘑菇多酚氧化酶(PPO)为原料,研究不同浓度的柠檬酸处理对PPO相对酶活性、动力学参数(米氏常数Km、最大反应速率Vmax)、褐变测量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柠檬酸浓度的增加,PP O的相对酶活性逐渐降低,当柠檬酸浓度达到70mmol/L时,PPO的相对酶活性仅为原酶活性的1%;随着底物邻苯二酚浓度的增加,柠檬酸处理的PPO反应速率逐渐提高,当邻苯二酚浓度为15mmol/L时,反应速率达到最大值。随着柠檬酸浓度的增大,PPO的Km基本不变,而Vmax逐渐降低,经Lineweaver-Burk作图得出0、20、40mmol/L柠檬酸处理PPO的Vmax分别为578.4、437.8、111.6U/min。表明柠檬酸是PPO与底物邻苯二酚反应的非竞争抑制剂。对褐变测量参数影响表明,随着处理的柠檬酸浓度的增大,L*(亮度)、a*(红值)变化较小,而b*(黄值)急剧下降,40、70mmol/L柠檬酸处理后b*分别降为原酶活性的57.5%和13.7%;Hue、Chroma、褐变指数(BI)也明显降低;这与PPO的相对酶活性和Vma x变化一致,表明相对酶活性、Vma x与b*、Hue、Chroma、BI有直接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檬酸 多酚氧化酶 相对活性 动力学参数 褐变参数
下载PDF
2个多年生花生品种低温胁迫下活性氧代谢特性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余高镜 应朝阳 +3 位作者 黄毅斌 柯碧南 庄重光 翁伯奇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6年第4期29-32,共4页
不同低温胁迫下对平托花生Arachis pintoi与蔓花生A.duranensis2个多年生花生品种进行的叶片活性氧代谢与质膜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A.duranensis品种无论在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还是过氧化氢酶(CAT)相对活性在低温... 不同低温胁迫下对平托花生Arachis pintoi与蔓花生A.duranensis2个多年生花生品种进行的叶片活性氧代谢与质膜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A.duranensis品种无论在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还是过氧化氢酶(CAT)相对活性在低温胁迫下均不低于或显著高于A.pintoi,表现出相对较高的清除自由基能力;其质膜相对透性(RPP)增加幅度明显小于A.pintoi;丙二醛(MDA)相对含量增加率则表现出相反趋势;表明A.duranensis具有更强的抗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年生花生 低温胁迫 SOD相对活性 POD相对活性 CAT相对活性 MDA相对含量 质膜相对透性(RPP)
下载PDF
文末决定性和语序的相对灵活性——日语句子结构的特点 被引量:4
12
作者 林艳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119-120,共2页
文末决定性是日语的一个语法原则,谓语是句子的最重要部分,出现在句末。助词的存在使语序的相对灵活性成为日语句子的显著特点,但由于句子的最小单位句素的存在,句子的语序不是绝对自由的。
关键词 句子结构 文末决定性 语序 相对活性
下载PDF
高活性低相对分子质量聚异丁烯 被引量:5
13
作者 韩秀山 《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 CAS 2001年第2期21-24,共4页
低相对分子质量聚异丁烯(LPIB)由于热稳定性好、裂解无残炭、耐化学品及耐候等特点,因而被广泛用于润滑油添加剂、电绝缘材料、粘合剂、腻子胶以及其他高聚物共混改性等领域.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润滑油的飞速发展和进步,中相对分子质量聚... 低相对分子质量聚异丁烯(LPIB)由于热稳定性好、裂解无残炭、耐化学品及耐候等特点,因而被广泛用于润滑油添加剂、电绝缘材料、粘合剂、腻子胶以及其他高聚物共混改性等领域.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润滑油的飞速发展和进步,中相对分子质量聚异丁烯(MPIB)的需求日趋减少,中、高档二冲程内燃机油及其他领域对LPIB的需求量越来越大.LPIB的合成,国外早在三四十年代就已开始生产,生产能力也较大.据不完全统计,LPIB生产能力不小于90万t/a,国外PIB生产厂家见表1.在LPIB中,Mn为1 000左右的产品用量最大,约占LPIB消费总量的80%~85%,此类牌号有Exxon公司的P-950,日本石油株式会社的HV-100,德国BASF公司的V220,主要用于生产润滑油添加剂和调制二冲程内燃机油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相对分子质量 聚异丁烯 LPIB 聚合机理
下载PDF
黄土高原植被演替过程中相对土壤酶活性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12
14
作者 王梅 晏梓然 +5 位作者 赵子文 吴阳 陈文静 杨一笑 刘国彬 薛萐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81-187,共7页
明确土壤相对酶活性在植被恢复过程中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对客观揭示植被次生演替过程中微生物活性变化特征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时空互代法,选取黄土丘陵区植被次生演替过程中农田、草地、灌木、先锋林和顶级群落5个阶段为研究对象,探... 明确土壤相对酶活性在植被恢复过程中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对客观揭示植被次生演替过程中微生物活性变化特征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时空互代法,选取黄土丘陵区植被次生演替过程中农田、草地、灌木、先锋林和顶级群落5个阶段为研究对象,探讨了β-1,4-葡萄糖苷酶(BG)、纤维二糖水解酶(CBH)、β-木糖苷酶(BX)、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亮氨酸氨基肽酶(LAP)、丙氨酸酶转氨酶(ALT)和碱性磷酸酶(AP)7种酶活性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植被次生演替过程中,单位土壤有机碳(SOC)、土壤CBH、BX和NAG酶活性伴随植被次生演替先显著升高后显著降低(P<0.05),并在先锋林阶段达到最高点;单位土壤微生物磷脂脂肪酸(PLFA)的3种酶活性呈现相反趋势,并在顶级群落阶段最高。相关性分析显示,单位SOC和PLFA土壤CBH、BX和NAG酶活性均与土壤pH显著负相关且与土壤DOC显著正相关(P<0.05);单位SOC和PLFA土壤相对酶活性分别与土壤生物因子显著的正相关和负相关(P<0.05)。冗余分析表明,土壤中磷含量和碳氮含量分别是单位SOC和单位PLFA土壤相对酶活性变化主要驱动因子。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揭示次生演替过程中土壤养分循环和质量变化提供新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植被演替 土壤微生物群落 土壤相对活性
下载PDF
水稻对羟苯基丙酮酸双氧化酶基因(OsHPPD)位点突变对OsHPPD活性以及硝磺草酮抗性的影响
15
作者 金曼 陈雷 +3 位作者 刘志宏 陈敏 唐晓艳 杨晓怀 《杂草学报》 2024年第3期42-50,共9页
为明确水稻对羟苯基丙酮酸双氧化酶基因(OsHPPD)位点突变对OsHPPD活性及硝磺草酮抗性的影响,以日本晴水稻为材料,克隆获得OsHPPD,并与玉米、拟南芥、荧光假单胞菌以及燕麦的HPPD进行BLAST比对,分析不同来源的HPPD蛋白序列,确定拟突变的... 为明确水稻对羟苯基丙酮酸双氧化酶基因(OsHPPD)位点突变对OsHPPD活性及硝磺草酮抗性的影响,以日本晴水稻为材料,克隆获得OsHPPD,并与玉米、拟南芥、荧光假单胞菌以及燕麦的HPPD进行BLAST比对,分析不同来源的HPPD蛋白序列,确定拟突变的氨基酸位点。再利用重叠PCR对OsHPPD上的12个氨基酸进行定点突变,获得14个OsHPPD突变体。对OsHPPD以及突变体蛋白进行体外原核表达,利用比色法测定突变体蛋白酶的相对活性以及对硝磺草酮的相对抗性。结果表明,V224I位点突变后较OsHPPD相对抗性增强14百分点,V224I位点突变后OsHPPD催化位点发生改变,导致OsHPPD的相对活性和对硝磺草酮的抗性增强,这对研制耐HPPD除草剂的种质资源、培育抗除草剂水稻新品种均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sHPPD 位点突变 相对活性 硝磺草酮 相对抗性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不同林型土壤碳氮磷转化相关酶活性及动力学特征
16
作者 马园园 肖列 +2 位作者 闵旭旭 杜丹丹 宇文佩瑶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71-279,共9页
[目的]分析黄土丘陵区典型林型土壤相对酶活性和动力学参数变化规律,揭示土壤酶活性特征变化的驱动因素,为区域人工林建设和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黄土丘陵区针叶林(油松)、阔叶林(麻栎)、混交林(油松-麻栎混交林)3种人工林为研究... [目的]分析黄土丘陵区典型林型土壤相对酶活性和动力学参数变化规律,揭示土壤酶活性特征变化的驱动因素,为区域人工林建设和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黄土丘陵区针叶林(油松)、阔叶林(麻栎)、混交林(油松-麻栎混交林)3种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采样和室内培养,分析不同林型土壤理化性质和与碳氮磷转化相关的β-1,4-葡糖苷酶(BG)、N-乙酰氨基-β-葡萄糖苷酶(NAG)、亮氨酸酶(LAP)和碱性磷酸酶(ALP)的单位有机碳酶活性及动力学参数〔最大反应速率(V_(max))、米氏常数(K_(m))、催化效率(K_(cat))〕。[结果]①土壤容重(BD)、pH值,BG,LAP和ALP这3种酶的单位有机碳酶活性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加,含水率(SWC)和有机碳(SOC)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呈减小趋势。pH值表现为针叶林最大,铵态氮(NH^(+)_(4)-N)、总磷(TP)含量在林型上均表现为:阔叶林>混交林>针叶林。②土壤平均(综合)酶活性和动力学参数K_(cat)均表现为:混交林>针叶林>阔叶林。动力学参数K_(m)值在不同林型间表现为:混交林<针叶林<阔叶林。③与碳氮磷转化相关4种酶的单位有机碳酶活性均与NH^(+)_(4)-N、硝态氮(NO^(-)_(3)-N)、速效磷(AP)、SOC含量存在极显著负相关,BG,NAG和ALP的单位有机碳酶活性与pH值呈极显著正相关。冗余分析结果表明,针叶林和阔叶林中SOC含量对酶促反应特征参数有极显著影响(p<0.01),而影响混交林土壤相对酶活性及动力学参数的关键因素为SOC含量(p<0.01)和TP含量(p<0.05)。[结论]黄土丘陵区混交林的单位有机碳酶活性和K_(cat)高于针叶林、阔叶林,说明混交林土壤酶催化能力高于针叶林、阔叶林,未来在进行人工造林时可以优先考虑混交林来改善土壤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林型 相对活性 动力学参数 黄土丘陵区
下载PDF
模拟氮沉降增加条件下土壤团聚体对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53
17
作者 钟晓兰 李江涛 +4 位作者 李小嘉 叶永昌 刘颂颂 徐国良 倪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422-1433,共12页
氮沉降增加改变了森林土壤生态系统物质输入,影响土壤生物及酶活性,而土壤团聚体内相对稳定的微域生境可能减弱或延缓土壤生物和酶对氮沉降增加的响应强度。以广东省东莞大岭山森林公园荷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用模拟N沉降方法,分析了2011... 氮沉降增加改变了森林土壤生态系统物质输入,影响土壤生物及酶活性,而土壤团聚体内相对稳定的微域生境可能减弱或延缓土壤生物和酶对氮沉降增加的响应强度。以广东省东莞大岭山森林公园荷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用模拟N沉降方法,分析了2011年12月到2012年11月一年内氮沉降增加条件下表层混合土壤和土壤团聚体内脲酶、蔗糖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变化及影响因素,旨在理解氮沉降增加条件下土壤团聚体对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氮沉降增加对表层混合土壤中脲酶和蔗糖酶的抑制作用不显著,而酸性磷酸酶受氮沉降显著影响,表现为低氮(50 kg N hm-2a-1)促进,高氮(300 kg N hm-2a-1)抑制的规律。表层土壤团聚体内脲酶活性随氮沉降增加而降低,N300处理显著低于对照;蔗糖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随氮沉降增加先降低后增加,N100处理最低,分别比其他处理降低了6.46%—25.53%和42.33%—68.25%。试验区内各粒径土壤团聚体内酶活性高于混合土壤,且随团聚体粒径增加酶活性均为先增加后降低。不同粒径土壤团聚体的3种酶活性均以2—5 mm最高,但脲酶、酸性磷酸酶在各团聚体粒径间差异不显著,蔗糖酶活性2—5 mm显著高于5—8 mm。土壤酶相对活性指数和相对活性综合指数结果显示,超过85%的团聚体粒径内的相对酶活性指数大于1,而土壤酶相对活性综合指数均大于1。以上结果表明,氮沉降增加条件下土壤团聚体对其团聚体内的土壤酶活性有隔离保护作用,但其隔离保护效果与酶的种类和土壤团聚体粒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沉降 土壤团聚体 活性 相对活性指数 林地土壤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酚氧化酶的电泳及酶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17
18
作者 蔡国斌 何立 +3 位作者 蒋明森 赵琴平 杨孟祥 章莹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3-35,共3页
目的 观察日本血吸虫成虫酚氧化酶 ( phenol oxidase,PO)的酶谱及其活性。方法 将 42 d活成虫置含 0 .0 5 %戊巴比妥钠的 RPMI16 40培养基中 2 3℃孵育 8h后 ,分别收集雌、雄成虫 ,匀浆、超声粉碎、高速离心取上清 (含 PO) ,再进行聚... 目的 观察日本血吸虫成虫酚氧化酶 ( phenol oxidase,PO)的酶谱及其活性。方法 将 42 d活成虫置含 0 .0 5 %戊巴比妥钠的 RPMI16 40培养基中 2 3℃孵育 8h后 ,分别收集雌、雄成虫 ,匀浆、超声粉碎、高速离心取上清 (含 PO) ,再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 PAGE)及酶染色后分析其酶谱 ;同时在紫外分光光度计下检测前后 2个时点的 A488值 ( A1,A2 ) ,PO活性相对值 =( A2 - A1) / ( min· m g样品蛋白 ) ,其活性值用每分钟每毫克蛋白 A488变化值表示。设立酚酶抑制剂 (丙烯基硫脲 )组 ,在该组成虫匀浆上清中预先加入丙烯基硫脲以观察其对酚氧化酶活性的抑制效果。结果 雌虫及雄虫均表现为迁移率相同的一条主带 ;但雄虫的酶带显色反应比雌虫弱。日本血吸虫雌虫及雄虫的酚氧化酶相对活性分别为 0 .16 5 m in- 1· mg- 1和 0 .0 80 5 min- 1· m g- 1 ;加入酚酶抑制剂后 ,酶活性被明显抑制。终浓度为 5 mm ol的丙烯基硫脲对成虫酚酶活性的抑制率为 85 .0 3%。当丙烯基硫脲终浓度达 2 5 m mol时 ,酚酶活性被完全抑制。结论 不仅雌性成虫含有日本血吸虫酚氧化酶 ,而且雄性成虫也含有少量的酚氧化酶且两者酶分子相同。雄性成虫含有的少量酚氧化酶的生理意义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酚氧经酶 酶谱 相对活性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紫外分光光度法
下载PDF
低能离子注入对大豆酯酶同功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永红 谷运红 秦广雍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11-114,共4页
利用 30KeV低能氮离子在 3× 10 15~ 3× 10 17N+ ·cm-2 剂量范围内对大豆进行了离子注入 ,并用电泳结合薄层扫描的方法对其酯酶同功酶的相对活性进行了测定 .结果表明 ,其变化为升 降 升 降的振荡型变化趋势 .真空对... 利用 30KeV低能氮离子在 3× 10 15~ 3× 10 17N+ ·cm-2 剂量范围内对大豆进行了离子注入 ,并用电泳结合薄层扫描的方法对其酯酶同功酶的相对活性进行了测定 .结果表明 ,其变化为升 降 升 降的振荡型变化趋势 .真空对照样品的电泳结果显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能离子束 大豆 酯酶同功酶 相对活性 真空处理 振荡型变化趋势 生物修复系统 物理诱变
下载PDF
磁化水对水泥活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熊瑞生 姚庆钊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07-309,共3页
分析了目前磁化水对水泥混凝土增强作用的研究方法的缺陷,首次提出用“相对活性系数”来描述磁化水对水泥的活性;并用正交实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磁化条件下磁化水对不同品种水泥的活性系数的影响,考虑了各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找出了最佳... 分析了目前磁化水对水泥混凝土增强作用的研究方法的缺陷,首次提出用“相对活性系数”来描述磁化水对水泥的活性;并用正交实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磁化条件下磁化水对不同品种水泥的活性系数的影响,考虑了各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找出了最佳水平搭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化水 水泥 相对活性系数 正交实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