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建立基于实验设计(Design of Experiment,DOE)的SARS-CoV-2中和抗体相对活性检测方法,并进行验证,以期为SARS-CoV-2中和抗体的研发和质量评价提供可靠的检测方法。方法采用SARS-CoV-2变异株假病毒建立用于评价SARS-CoV-2中和抗体相...目的建立基于实验设计(Design of Experiment,DOE)的SARS-CoV-2中和抗体相对活性检测方法,并进行验证,以期为SARS-CoV-2中和抗体的研发和质量评价提供可靠的检测方法。方法采用SARS-CoV-2变异株假病毒建立用于评价SARS-CoV-2中和抗体相对活性的方法,通过DOE优化细胞密度[(3~5)×10^(5)个/mL]、假病毒滴度(3750~6250 TCID50/mL)、抗体与假病毒中和时间(0.5~1.5 h)、抗体假病毒复合物与细胞作用时间(48~96 h),并验证方法的专属性、线性范围、准确性、精密性。采用优化的方法检测2批SARS-CoV-2中和抗体的相对活性。结果确定最佳细胞密度为4×10^(5)个/mL,假病毒滴度为6250 TCID50/mL,抗体与假病毒中和时间为1.5 h,抗体假病毒复合物与细胞作用时间为96 h。仅SARS-CoV-2中和抗体呈典型量效曲线,抗VEGF单克隆抗体和样品稀释液均未呈现量效曲线;SARS-CoV-2中和抗体理论效价在50%~200%范围内与检测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y=1.0342 x-0.013,r=0.9588;50%、71%、100%、141%和200%相对效价水平样品3次检测结果均值的相对偏倚为-6.2%~7.3%,几何变异系数(geometric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GCV)为3.2%~16.9%。2批SARS-CoV-2中和抗体相对活性分别为91%和118%。结论建立的方法具有良好的专属性、准确性及精密性,可用于SARS-CoV-2中和抗体相对活性的检测。展开更多
氮沉降增加改变了森林土壤生态系统物质输入,影响土壤生物及酶活性,而土壤团聚体内相对稳定的微域生境可能减弱或延缓土壤生物和酶对氮沉降增加的响应强度。以广东省东莞大岭山森林公园荷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用模拟N沉降方法,分析了2011...氮沉降增加改变了森林土壤生态系统物质输入,影响土壤生物及酶活性,而土壤团聚体内相对稳定的微域生境可能减弱或延缓土壤生物和酶对氮沉降增加的响应强度。以广东省东莞大岭山森林公园荷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用模拟N沉降方法,分析了2011年12月到2012年11月一年内氮沉降增加条件下表层混合土壤和土壤团聚体内脲酶、蔗糖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变化及影响因素,旨在理解氮沉降增加条件下土壤团聚体对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氮沉降增加对表层混合土壤中脲酶和蔗糖酶的抑制作用不显著,而酸性磷酸酶受氮沉降显著影响,表现为低氮(50 kg N hm-2a-1)促进,高氮(300 kg N hm-2a-1)抑制的规律。表层土壤团聚体内脲酶活性随氮沉降增加而降低,N300处理显著低于对照;蔗糖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随氮沉降增加先降低后增加,N100处理最低,分别比其他处理降低了6.46%—25.53%和42.33%—68.25%。试验区内各粒径土壤团聚体内酶活性高于混合土壤,且随团聚体粒径增加酶活性均为先增加后降低。不同粒径土壤团聚体的3种酶活性均以2—5 mm最高,但脲酶、酸性磷酸酶在各团聚体粒径间差异不显著,蔗糖酶活性2—5 mm显著高于5—8 mm。土壤酶相对活性指数和相对活性综合指数结果显示,超过85%的团聚体粒径内的相对酶活性指数大于1,而土壤酶相对活性综合指数均大于1。以上结果表明,氮沉降增加条件下土壤团聚体对其团聚体内的土壤酶活性有隔离保护作用,但其隔离保护效果与酶的种类和土壤团聚体粒径有关。展开更多
文摘氮沉降增加改变了森林土壤生态系统物质输入,影响土壤生物及酶活性,而土壤团聚体内相对稳定的微域生境可能减弱或延缓土壤生物和酶对氮沉降增加的响应强度。以广东省东莞大岭山森林公园荷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用模拟N沉降方法,分析了2011年12月到2012年11月一年内氮沉降增加条件下表层混合土壤和土壤团聚体内脲酶、蔗糖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变化及影响因素,旨在理解氮沉降增加条件下土壤团聚体对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氮沉降增加对表层混合土壤中脲酶和蔗糖酶的抑制作用不显著,而酸性磷酸酶受氮沉降显著影响,表现为低氮(50 kg N hm-2a-1)促进,高氮(300 kg N hm-2a-1)抑制的规律。表层土壤团聚体内脲酶活性随氮沉降增加而降低,N300处理显著低于对照;蔗糖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随氮沉降增加先降低后增加,N100处理最低,分别比其他处理降低了6.46%—25.53%和42.33%—68.25%。试验区内各粒径土壤团聚体内酶活性高于混合土壤,且随团聚体粒径增加酶活性均为先增加后降低。不同粒径土壤团聚体的3种酶活性均以2—5 mm最高,但脲酶、酸性磷酸酶在各团聚体粒径间差异不显著,蔗糖酶活性2—5 mm显著高于5—8 mm。土壤酶相对活性指数和相对活性综合指数结果显示,超过85%的团聚体粒径内的相对酶活性指数大于1,而土壤酶相对活性综合指数均大于1。以上结果表明,氮沉降增加条件下土壤团聚体对其团聚体内的土壤酶活性有隔离保护作用,但其隔离保护效果与酶的种类和土壤团聚体粒径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