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滑鼠蛇的繁殖输出及孵化热环境对孵出幼体表型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
4
1
作者
林植华
计翔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41-550,共10页
用 1 5条 2 0 0 2年 6月中旬捕自浙江丽水的怀卵滑鼠蛇研究繁殖输出及孵化热环境对孵出幼体表型特征的影响。母体在捕后 3周内各产一窝柔性卵。窝卵数、窝卵重和卵大小均随母体体长增加而增大 ,平均值分别为 1 3 3(枚卵 )、 332 4 g和 ...
用 1 5条 2 0 0 2年 6月中旬捕自浙江丽水的怀卵滑鼠蛇研究繁殖输出及孵化热环境对孵出幼体表型特征的影响。母体在捕后 3周内各产一窝柔性卵。窝卵数、窝卵重和卵大小均随母体体长增加而增大 ,平均值分别为 1 3 3(枚卵 )、 332 4 g和 2 4 8g。窝卵数和卵大小的变异系数分别为 0 1 8和 0 1 3。窝卵数与产后母体状态呈正相关 ,卵数量和大小无关。每窝部分可孵卵分别用恒温 (2 4、 2 7、 30、 33℃ )和 2 1 0 - 39 0℃ (平均 2 8 3℃ )范围内的波动温度孵化 ,每隔 5d记录恒温孵化卵的重量。孵化热环境对卵与环境之间的水分交换有显著影响 ,并影响孵化卵重量的时间变化。 2 4、 2 7、 30、 33℃和波动温度的平均孵化期分别为 1 0 5 4、 78 0、 5 7 8、 5 1 3和5 8 6d。不同热环境下的孵化成功率和幼体畸形率有一定差别 ,但统计上不显著。 2 4℃和 30℃孵出幼体雄性比例较高 ,2 7℃、 33℃和波动温度孵出幼体雌性比例较高 ,但没有证据表明孵化温度能决定滑鼠蛇性别。除孵出幼体灰分含量外 ,孵化温度对其它幼体特征均有显著影响。 33℃孵出幼体SVL较小 ,但剩余卵黄和其中的灰分含量大于其它温度孵出的幼体。 2 4℃和 30℃孵出幼体的总干重、总能量、躯干干重、脂肪体干重总体上小于2 7℃和波动温度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鼠蛇
繁殖输出
相对窝卵重
卵
孵化
温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蓝尾石龙子杭州和宁德种群繁殖生活史特征的差异
2
作者
张永普
杜卫国
寿鹿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55-260,共6页
测定处于不同纬度的浙江杭州和福建宁德的蓝尾石龙子(Eumeceselegans)种群的个体大小和繁殖特征。宁德种群的产卵时间为5月27日—6月22日,早于高纬度杭州种群(6月4日—7月12日)。宁德种群最小繁殖雌体及性成熟个体大小均显著小于杭州种...
测定处于不同纬度的浙江杭州和福建宁德的蓝尾石龙子(Eumeceselegans)种群的个体大小和繁殖特征。宁德种群的产卵时间为5月27日—6月22日,早于高纬度杭州种群(6月4日—7月12日)。宁德种群最小繁殖雌体及性成熟个体大小均显著小于杭州种群。宁德和杭州两种群的相对窝卵重无显著差异;当统计去除母体体长的影响之后,两地种群的窝卵数和窝卵重也无显著差异,但杭州种群的卵重量显著大于宁德种群。蓝尾石龙子窝卵数和卵重量呈负相关,窝卵数和卵大小的权衡存在种群间差异。特定窝卵数条件下,杭州种群的卵重量显著大于宁德种群。由此可见,蓝尾石龙子种群间的繁殖生活史特征存在显著差异,而且与母体大小的差异密切相关。推测不同纬度地区的蓝尾石龙子种群的繁殖策略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尾石龙子
宁德种群
杭州种群
个体大小
卵
大小
相对窝卵重
种群差异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宁波滑蜥两性异形和雌性繁殖
被引量:
11
3
作者
罗来高
吴义莲
+1 位作者
田贤玉
许雪峰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3-30,共8页
蜥蜴的雌性繁殖特征对理解两性异形的进化原因起着重要作用。于2011年4月在安徽滁州采集宁波滑蜥(Scincella modesta),定量研究该种形态特征的两性异形和雌性繁殖特征,检验成体形态特征两性异形与雌性繁殖的相关性。研究共采集43条(17♀...
蜥蜴的雌性繁殖特征对理解两性异形的进化原因起着重要作用。于2011年4月在安徽滁州采集宁波滑蜥(Scincella modesta),定量研究该种形态特征的两性异形和雌性繁殖特征,检验成体形态特征两性异形与雌性繁殖的相关性。研究共采集43条(17♀♀,26♂♂)宁波滑蜥,雄性和雌性个体的最大体长分别为47.4 mm和46.6 mm。雌雄两性在体长和头宽上没有差异,而在腹长和头长上差异显著,雄性有较大的头长,雌性有较大的腹长。宁波滑蜥年产单窝卵。窝卵数和窝卵重与雌体体长及腹长呈正相关,卵重与雌体体长无相关性。窝卵数及卵重的变异系数分别为0.20和0.12。卵长径与窝卵数呈负相关,而卵短径与窝卵数无关。雌体主要通过增加窝卵数来增加繁殖输出。这些结果表明,宁波滑蜥是雌雄个体大小同形的两性异形模式,性选择使得雄性有着较大的头长,以具有较高的交配成功率,生育力选择使得雌性有着较大的腹长,以具有较大的生育力和繁殖输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波滑蜥
两性异形
雌性繁殖
窝
卵
数
相对窝卵重
原文传递
题名
滑鼠蛇的繁殖输出及孵化热环境对孵出幼体表型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
4
1
作者
林植华
计翔
机构
丽水师范专科学校生物系
杭州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环境科学与自然资源系
出处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41-550,共10页
基金
浙江省动物学重点扶植学科资助项目~~
文摘
用 1 5条 2 0 0 2年 6月中旬捕自浙江丽水的怀卵滑鼠蛇研究繁殖输出及孵化热环境对孵出幼体表型特征的影响。母体在捕后 3周内各产一窝柔性卵。窝卵数、窝卵重和卵大小均随母体体长增加而增大 ,平均值分别为 1 3 3(枚卵 )、 332 4 g和 2 4 8g。窝卵数和卵大小的变异系数分别为 0 1 8和 0 1 3。窝卵数与产后母体状态呈正相关 ,卵数量和大小无关。每窝部分可孵卵分别用恒温 (2 4、 2 7、 30、 33℃ )和 2 1 0 - 39 0℃ (平均 2 8 3℃ )范围内的波动温度孵化 ,每隔 5d记录恒温孵化卵的重量。孵化热环境对卵与环境之间的水分交换有显著影响 ,并影响孵化卵重量的时间变化。 2 4、 2 7、 30、 33℃和波动温度的平均孵化期分别为 1 0 5 4、 78 0、 5 7 8、 5 1 3和5 8 6d。不同热环境下的孵化成功率和幼体畸形率有一定差别 ,但统计上不显著。 2 4℃和 30℃孵出幼体雄性比例较高 ,2 7℃、 33℃和波动温度孵出幼体雌性比例较高 ,但没有证据表明孵化温度能决定滑鼠蛇性别。除孵出幼体灰分含量外 ,孵化温度对其它幼体特征均有显著影响。 33℃孵出幼体SVL较小 ,但剩余卵黄和其中的灰分含量大于其它温度孵出的幼体。 2 4℃和 30℃孵出幼体的总干重、总能量、躯干干重、脂肪体干重总体上小于2 7℃和波动温度孵?
关键词
滑鼠蛇
繁殖输出
相对窝卵重
卵
孵化
温度
Keywords
Mucous rat snake, Ptyas mucosus ,Reproductive output,Relative clutch mass,Egg,Incubation,Hatchling phenotype
分类号
Q492 [生物学—生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蓝尾石龙子杭州和宁德种群繁殖生活史特征的差异
2
作者
张永普
杜卫国
寿鹿
机构
温州师范学院生命和环境科学学院
杭州师范学院杭州市动物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出处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55-260,共6页
基金
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20040333)
温州师范学院科研项目(2003Z18)
浙江省动物学重点学科经费资助
文摘
测定处于不同纬度的浙江杭州和福建宁德的蓝尾石龙子(Eumeceselegans)种群的个体大小和繁殖特征。宁德种群的产卵时间为5月27日—6月22日,早于高纬度杭州种群(6月4日—7月12日)。宁德种群最小繁殖雌体及性成熟个体大小均显著小于杭州种群。宁德和杭州两种群的相对窝卵重无显著差异;当统计去除母体体长的影响之后,两地种群的窝卵数和窝卵重也无显著差异,但杭州种群的卵重量显著大于宁德种群。蓝尾石龙子窝卵数和卵重量呈负相关,窝卵数和卵大小的权衡存在种群间差异。特定窝卵数条件下,杭州种群的卵重量显著大于宁德种群。由此可见,蓝尾石龙子种群间的繁殖生活史特征存在显著差异,而且与母体大小的差异密切相关。推测不同纬度地区的蓝尾石龙子种群的繁殖策略存在差异。
关键词
蓝尾石龙子
宁德种群
杭州种群
个体大小
卵
大小
相对窝卵重
种群差异
Keywords
Eumeces elegans
Ningde population
Hangzhou population
Body size
Egg size
Relative clutch mass
Inter-population difference
分类号
Q958.1 [生物学—动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宁波滑蜥两性异形和雌性繁殖
被引量:
11
3
作者
罗来高
吴义莲
田贤玉
许雪峰
机构
滁州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
出处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3-30,共8页
基金
滁州学院博士科研启动基金资助项目(No.2011qd03)
文摘
蜥蜴的雌性繁殖特征对理解两性异形的进化原因起着重要作用。于2011年4月在安徽滁州采集宁波滑蜥(Scincella modesta),定量研究该种形态特征的两性异形和雌性繁殖特征,检验成体形态特征两性异形与雌性繁殖的相关性。研究共采集43条(17♀♀,26♂♂)宁波滑蜥,雄性和雌性个体的最大体长分别为47.4 mm和46.6 mm。雌雄两性在体长和头宽上没有差异,而在腹长和头长上差异显著,雄性有较大的头长,雌性有较大的腹长。宁波滑蜥年产单窝卵。窝卵数和窝卵重与雌体体长及腹长呈正相关,卵重与雌体体长无相关性。窝卵数及卵重的变异系数分别为0.20和0.12。卵长径与窝卵数呈负相关,而卵短径与窝卵数无关。雌体主要通过增加窝卵数来增加繁殖输出。这些结果表明,宁波滑蜥是雌雄个体大小同形的两性异形模式,性选择使得雄性有着较大的头长,以具有较高的交配成功率,生育力选择使得雌性有着较大的腹长,以具有较大的生育力和繁殖输出。
关键词
宁波滑蜥
两性异形
雌性繁殖
窝
卵
数
相对窝卵重
Keywords
Scincella modesta
Sexual dimorphism
Female reproduction
Clutch size
Relative clutch mass
分类号
Q958 [生物学—动物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滑鼠蛇的繁殖输出及孵化热环境对孵出幼体表型特征的影响
林植华
计翔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蓝尾石龙子杭州和宁德种群繁殖生活史特征的差异
张永普
杜卫国
寿鹿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宁波滑蜥两性异形和雌性繁殖
罗来高
吴义莲
田贤玉
许雪峰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
11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