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根据萌发率和出苗率筛选高粱种子萌发期耐低温材料 被引量:6
1
作者 张丽霞 张灵敏 +2 位作者 霍岩 王春语 丛玲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0-84,共5页
将从全球收集的631份高粱材料进行8℃低温胁迫处理14 d,再统计种子相对萌发率和相对出苗率;再将相对萌发率和相对出苗率都达到一级的49份材料进行6℃低温处理,相对萌发率和相对出苗率都达到一级的材料有6份,随后进行4℃低温处理。结果显... 将从全球收集的631份高粱材料进行8℃低温胁迫处理14 d,再统计种子相对萌发率和相对出苗率;再将相对萌发率和相对出苗率都达到一级的49份材料进行6℃低温处理,相对萌发率和相对出苗率都达到一级的材料有6份,随后进行4℃低温处理。结果显示,8℃低温处理对相对出苗率影响较小,但加重了后续筛选工作压力;4℃低温处理对相对萌发率影响较大,大部分材料都不能萌发,筛选条件苛刻且容易遗漏部分优良材料。因此,综合考虑萌发率和出苗率时,初步筛选高粱种子萌发期耐低温材料时选择6℃低温处理14 d较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种子萌发 低温胁迫 相对萌发率 相对出苗 耐低温 种质资源
下载PDF
高粱种子萌发期耐盐材料的筛选与鉴定 被引量:9
2
作者 王春语 张丽霞 +3 位作者 王平 丛玲 于惠琳 黄瑞冬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229-2234,共6页
【目的】种子萌发期,筛选、鉴定耐盐材料对保证高粱群体数量、高粱产量以及培育高粱耐盐品种都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首先以粒用高粱BTx623和甜高粱Rio为代表,采用Na Cl模拟盐胁迫,设置0(CK),0. 2%、0. 4%、0. 6%、0. 8%、1. 0%、1. 2%... 【目的】种子萌发期,筛选、鉴定耐盐材料对保证高粱群体数量、高粱产量以及培育高粱耐盐品种都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首先以粒用高粱BTx623和甜高粱Rio为代表,采用Na Cl模拟盐胁迫,设置0(CK),0. 2%、0. 4%、0. 6%、0. 8%、1. 0%、1. 2%、1. 4%、1. 6%、1. 8%和2. 0%不同浓度梯度处理,确定Na Cl初步筛选浓度。其次,利用Na Cl初步筛选浓度对全球收集的396份高粱进行初步筛选,筛选出较耐盐的材料逐渐加大选择压力,最终筛选出强耐盐材料。【结果】经过以上试验,确定了大批材料的初步筛选时Na Cl浓度为1. 2%较为适宜。396份高粱材料经过1. 2%、1. 4%、1. 6%、1. 8%逐步筛选、鉴定,最终筛选出5份耐盐能力很强的高粱材料,其中4份是中国的粒用高粱,1份是美国的粒用高粱。【结论】高粱种子萌发期,对大量种质资源进行耐盐材料筛选时,需要确定较为适宜的Na Cl筛选浓度以及需要逐级加大选择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种子萌发 盐胁迫 相对萌发率 相对出苗
下载PDF
高粱种子萌发期耐低温材料的筛选与鉴定 被引量:7
3
作者 张丽霞 张明政 +3 位作者 张灵敏 霍岩 王春语 丛玲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0-25,共6页
筛选、鉴定耐低温高粱材料及挖掘耐低温基因能极大地促进高粱耐低温品种的培育。本研究利用全球收集的631份高粱材料经过8、6、4和2℃逐步低温处理的方法筛选鉴定,同时统计了高粱粒色与耐低温、染菌率的关系。最终筛选到7份耐低温较强... 筛选、鉴定耐低温高粱材料及挖掘耐低温基因能极大地促进高粱耐低温品种的培育。本研究利用全球收集的631份高粱材料经过8、6、4和2℃逐步低温处理的方法筛选鉴定,同时统计了高粱粒色与耐低温、染菌率的关系。最终筛选到7份耐低温较强的高粱材料,其中1份来自中国的帚用高粱在2℃低温处理14 d后仍有较高的相对萌发率和相对出苗率。高粱种子萌发期,白粒高粱最易染菌,黄粒高粱次之,红粒高粱染菌率最低。耐低温级别高的材料不同粒色都有分布。表明6℃或更低温度对种子的萌发率和出苗率都具有非常大的影响。随着高粱粒色的逐渐加深,染菌率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种子萌发 低温胁迫 相对萌发 相对萌发率 相对出苗
下载PDF
甘肃和青海小麦条锈菌UV-B辐射敏感性测定
4
作者 李婷婷 赵雅琼 +2 位作者 金社林 姚强 王海光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91-606,共16页
位于西北地区的甘肃和青海是我国小麦条锈病病原菌(Puccinia striiformis f.sp.tritici,Pst)重要的越夏区和菌源基地,也是Pst毒性变异频率较高地区,该区域海拔高,紫外线辐射强度大。为了解紫外线对Pst存活力和毒性变异的影响,本研究测... 位于西北地区的甘肃和青海是我国小麦条锈病病原菌(Puccinia striiformis f.sp.tritici,Pst)重要的越夏区和菌源基地,也是Pst毒性变异频率较高地区,该区域海拔高,紫外线辐射强度大。为了解紫外线对Pst存活力和毒性变异的影响,本研究测定了分离自甘肃和青海部分地区21个Pst菌株夏孢子的相对萌发率和UV-B辐射LT50值(UV-B致死中时间,即在一定UV-B辐射强度下夏孢子相对萌发率为50%时所需辐射时间),探索了相应菌株对UV-B辐射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在3个UV-B辐射强度(150、200和250μw·cm^(-2))下,分离自甘肃和青海的全部Pst供试菌株的夏孢子相对萌发率均与UV-B辐射时间呈极显著负相关(P<0.0001)。3个UV-B辐射强度下的夏孢子相对萌发率和LT50值的比较结果表明,Pst菌株对UV-B辐射的敏感性存在差异,来自于青海的Pst菌株之间对UV-B辐射的敏感性差异高于来自于甘肃的Pst菌株。研究结果为探索紫外线对Pst存活力和毒性变异的影响提供了一定理论基础,为小麦条锈病的监测和防控提供了一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条锈病 相对萌发率 LT50值 UV-B辐射敏感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