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2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相干光断层扫描成像术测定正常国人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及影响因素分析(英文) 被引量:3
1
作者 李晓宇 潘英姿 +5 位作者 晏晓明 李梅 乔荣华 才瑜 王捷 刘丽娜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73-678,共6页
目的应用相干光断层扫描仪(OCT)测量中国正常人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并探讨年龄、屈光度、性别及视盘面积对平均RNFL厚度的影响。方法运用Stratus OCT 4.0测量202例不同年龄及不同屈光度正常人(年龄8~74岁,屈光度-8~+4D)各钟点... 目的应用相干光断层扫描仪(OCT)测量中国正常人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并探讨年龄、屈光度、性别及视盘面积对平均RNFL厚度的影响。方法运用Stratus OCT 4.0测量202例不同年龄及不同屈光度正常人(年龄8~74岁,屈光度-8~+4D)各钟点、象限及平均RNFL厚度,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探讨年龄、屈光度、性别及视盘面积对平均RNFL厚度的影响;同时采用方差分析的方法比较不同年龄及屈光度者平均RNFL厚度的差异。结果①正常人RNFL平均厚度为(108.63±9.70)μm,下方象限RNFL(I):(139.17±15.79)μm最厚,其次为上方象限(S):(134.61±17.80)μm,颞侧象限(T):(85.37±21.25)μm,鼻侧象限(N):(75.19±17.06)μm最薄,即I>S>T>N。②所得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为y=-0.262x1+1.588x2+121.690(P1=0.000,P2=0.000;y代表平均RNFL厚度,x1代表年龄,x2代表屈光度),即平均RNFL厚度随着年龄的增长或近视度数的增加而变薄,未发现RNFL厚度与性别或视盘面积有关;方差分析表明50岁以上者平均RNFL厚度显著变薄,高度近视者平均RNFL厚度显著薄于正视者。结论OCT测得的正常人平均RNFL厚度主要与年龄、屈光度有关;未发现RNFL厚度与性别或视盘面积有关;应用规范、统一的OCT测量标准,建立人群为基础的并经相关影响因素校正的中国人RNFL正常值数据库对青光眼的早期诊断是非常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干光断层扫描仪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 正常人
下载PDF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与相干光断层扫描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诊断中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陈英 廖敏华 +1 位作者 郑江娉 刘平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09-211,F0004,共4页
目的探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联合相干光断层扫描(OCT)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检查中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对临床诊断为CSC的43例患者(45只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观察,分析其FFA及OCT... 目的探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联合相干光断层扫描(OCT)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检查中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对临床诊断为CSC的43例患者(45只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观察,分析其FFA及OCT检查影像特征。结果两者对比观察,OCT检出40眼(88.9%)为神经上皮脱离,其中39眼(86.7%)FFA表现为荧光渗漏,且均在OCT神经上皮脱离范围内,另1眼(2.2%)未见异常荧光;OCT检出3眼(7.5%)神经上皮伴色素上皮脱离,其中2眼(4.4%)FFA见黄斑区片状强见荧光,另1眼(2.2%)未见异常荧光;2眼(4.4%)OCT仅见色素上皮脱离,FFA表现为局限性强荧光。结论 FFA和OCT在对CSC的诊断上各具优势,FFA可定位血管渗漏点,反映疾病的范围和程度,利于激光治疗。OCT可明确观察到视网膜病变的形态改变,两者结合可以更有效地诊断和治疗CS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相干光断层扫描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诊断
下载PDF
相干光断层成像对病理性近视黄斑区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8
3
作者 陶绍武 杨艺全 多丽荣 《临床眼科杂志》 2010年第4期318-320,共3页
目的探讨相干光断层成像(OCT)在观察高度近视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各层次结构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5例(66只眼)诊断为病理性近视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全部病例均采用OCT进行扫描,详细分析患者黄斑区的结构变化。结果本组66只眼患者中... 目的探讨相干光断层成像(OCT)在观察高度近视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各层次结构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5例(66只眼)诊断为病理性近视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全部病例均采用OCT进行扫描,详细分析患者黄斑区的结构变化。结果本组66只眼患者中继发性视网膜劈裂、脉络膜新生血管29只眼,单纯视网膜下出血5只眼,黄斑裂孔6只眼,视网膜前膜6只眼,玻璃体黄斑牵引5只眼,瘢痕16只眼。结论 OCT在观察病理性近视患者黄斑区结构变化中,有着独特的、不可或缺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干光断层成像 病理性近视 黄斑区
下载PDF
特发性黄斑前膜在频域相干光断层扫描下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4
作者 陶雁亭 崔红平 +2 位作者 杨珺 顾丽琼 卢平 《临床眼科杂志》 2014年第4期293-296,共4页
目的观察特发性黄斑前膜的频域相干光断层扫描(OCT)特征以及与患者视力的相互关系。方法收集2010年10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门诊确诊的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82例(212只眼),年龄35~88岁,平均(66.08±9.25)岁,所有患... 目的观察特发性黄斑前膜的频域相干光断层扫描(OCT)特征以及与患者视力的相互关系。方法收集2010年10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门诊确诊的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82例(212只眼),年龄35~88岁,平均(66.08±9.25)岁,所有患者均进行最佳矫正视力、眼底和OCT检查。根据OCT检查所见对黄斑前膜进行分类,分析中心凹形态及黄斑部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体积与视力的关系,采用SPSS13.0软件对患者的各项OCT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特发性黄斑前膜的OCT图像特征表现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表面厚薄不一的高反光带,部分与视网膜内表面完全紧密粘连或分离。黄斑前膜的中心凹形态改变有5种表现,中心凹正常型33只眼(15.7%),伴有板层裂孔17只眼(8.0%),伴有假性黄斑裂孔16只眼(7.5%),伴有弥漫水肿121只眼(57.0%),伴有囊样水肿25只眼(11.8%)。(2)中心凹正常组与其它中心凹形态组的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体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黄斑部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体积与视力呈负相关(r=0.029,P〈0.01)。结论黄斑前膜患者视力与黄斑部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体积具有负相关性,0CT作为黄斑前膜可靠的诊断方法,在临床上可以减少漏诊,并可以为手术提供更详细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黄斑前膜 频域相干光断层扫描 黄斑体积
下载PDF
先天性黄斑缺损的相干光断层扫描图像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张红 李娟娟 +1 位作者 盛智超 胡竹林 《临床眼科杂志》 2010年第2期121-122,共2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黄斑缺损的相干光断层扫描(OCT)图像特征,分析OCT对先天性黄斑缺损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先天性黄斑缺损患者15例(20只眼)的眼底照片和OCT图像特征,进行分析总结。结果(1)OCT可显示后巩膜葡萄肿的范围和程度;(2)缺损... 目的探讨先天性黄斑缺损的相干光断层扫描(OCT)图像特征,分析OCT对先天性黄斑缺损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先天性黄斑缺损患者15例(20只眼)的眼底照片和OCT图像特征,进行分析总结。结果(1)OCT可显示后巩膜葡萄肿的范围和程度;(2)缺损区域脉络膜层毛细血管层光带消失;(3)缺损区域视网膜神经上皮层明显变薄,伴有神经上皮内外层间的分离,层间有低反射带;(4)缺损边缘紧密粘连;(5)缺损累及视盘时呈类似青光眼样视盘改变。结论OCT能够显示先天性黄斑缺损患者视网膜细微的形态学改变,结合眼底彩照可对该病进行全面而细致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黄斑缺损 相干光断层扫描
下载PDF
眼前节相干光断层扫描在青光眼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赵黎 李青松 +1 位作者 柯梅青 张兴儒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644-647,共4页
青光眼是世界第二位致盲性眼病,我国以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较多。前房解剖结构的改变与青光眼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眼前段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anterior segment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AS-OCT)具有检查快速、非接触、高分辨率... 青光眼是世界第二位致盲性眼病,我国以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较多。前房解剖结构的改变与青光眼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眼前段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anterior segment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AS-OCT)具有检查快速、非接触、高分辨率、精确定量化测量等特点,为原发闭角型青光眼房角关闭的发病机制、早期诊断和治疗、青光眼术后评价等方面提供了一种重要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前节 相干光断层扫描 青光眼
下载PDF
海德堡相干光断层成像在高眼压症及可疑、视野前、早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检查中的比较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晓宇 王铮 +1 位作者 胡蕾 戴虹 《中国医刊》 CAS 2015年第5期66-70,共5页
目的比较海德堡相干光断层成像(heidelberg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HRA-OCT)在检查正常眼、高眼压症、可疑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angle glaucoma,POAG)、视野前POAG及早期POAG中的能力。方法对57例正常人、37例高眼... 目的比较海德堡相干光断层成像(heidelberg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HRA-OCT)在检查正常眼、高眼压症、可疑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angle glaucoma,POAG)、视野前POAG及早期POAG中的能力。方法对57例正常人、37例高眼压症、53例可疑POAG、33例视野前POAG及55例早期POAG患者行HRA-OCT检查,比较上述人群HRA-OCT各参数,并对视野前POAG及早期POAG与正常人的各参数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通过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s,AUC),寻找HRA-OCT对视野前POAG及早期POAG的最佳诊断指标。结果高眼压症及可疑POAG者与正常人HRA-OCT各参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早期及视野前POAG HRA-OCT各参数与高眼压症、可疑青光眼者及正常人差异有显著性(P<0.05)。早期及视野前POAG患者HRA-OCT各参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HRA-OCT各参数除鼻侧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厚度(P>0.05)外,其他参数对视野前青光眼均有诊断意义(P<0.05),66.7%(6/9)的参数AUC>0.800。HRA-OCT各参数对早期POAG均有诊断意义(P<0.05),77.8%(7/9)的参数AUC>0.800。结论高眼压症及可疑POAG者RNFL厚度与正常人无明显差异;视野前POAG患者的RNFL损害与早期POAG患者相当;HRA-OCT可较好地反映视野前POAG及早期POAG患者RNFL损害,在视野前POAG及早期POAG的诊断中准确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德堡相干光断层成像 高眼压症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下载PDF
频域相干光断层扫描对糖尿病黄斑区厚度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祃红燕 钱勇 +2 位作者 段文静 刘菊 卢颖 《临床眼科杂志》 2011年第2期101-103,共3页
目的利用频域相干光断层扫描(OCT)测量并分析糖尿病(DM)患者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方法 DM组90例(90只眼),并分为分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非增殖期(NPDR)及增殖期(PDR)病变3组,每组各30例(30只眼),正常对照组30例(30只眼)。分别行最... 目的利用频域相干光断层扫描(OCT)测量并分析糖尿病(DM)患者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方法 DM组90例(90只眼),并分为分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非增殖期(NPDR)及增殖期(PDR)病变3组,每组各30例(30只眼),正常对照组30例(30只眼)。分别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裂隙灯、眼底彩照、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OCT检查。采用OCT观察DM患者黄斑区图像特征,应用黄斑地形图分析软件测量黄斑部9个分区的视网膜厚度,并进行DM患者和正常人黄斑部厚度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直径1 mm的中央区(CSF)视网膜平均厚度分别为:NDR组(225.8±18.0)μm、NPDR组(246.8±34.2)μm、PDR组(323.5±92.2)μm、正常对照组(224.8±15.9)μm。NDR与正常对照组黄斑区厚度之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PDR、PDR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CT能定量定性地观察DM患者黄斑区的变化,为糖尿病黄斑病变提供可靠的检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干光断层扫描 视网膜厚度 糖尿病黄斑病变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下载PDF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三维相干光断层扫描对疑似开角型青光眼甄别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9
作者 杨晓然 邵东平 +1 位作者 梁雪芬 杨洁华 《临床眼科杂志》 2010年第3期196-199,共4页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三维相干光断层扫描(OCT)对疑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甄别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CarlZeiss公司生产的高分辨率三维频域OCT对正常组94例(188只眼)和试验组(疑似青光眼组)46例(92只眼)进行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RNFL)...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三维相干光断层扫描(OCT)对疑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甄别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CarlZeiss公司生产的高分辨率三维频域OCT对正常组94例(188只眼)和试验组(疑似青光眼组)46例(92只眼)进行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RNFL)的检测,对比分析视盘形态和RNFL厚度值。根据正常人的OCT表现和疑似青光眼患者的OCT图像特征作比较。并做相关性分析。结果正常人视乳头周围RNFL厚度特征:图像表现为上、下象限厚,其次为颞侧、鼻侧最薄,图像曲线表现为双峰形。RNFL与性别、眼别无相关(P<0.05)。两组研究对象各部分RNFL厚度比较:正常对照组各部位RNFL厚度明显高于试验组,经过独立样本t检验得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试验组根据高分辨率三维CirrusHD-OCT机所测量的正常人RNFL厚度及图像特征和试验组的OCT图像特征作比较,并根据视野、眼压等将试验组46例(92只眼)诊断为青光眼者24例(48只眼),大视杯22例(44只眼),并将试验组青光眼和大视杯分成两个组,两个组各部位RNFL厚度和正常对照组相比较,RNFL厚度均变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大视杯组各部RNFL厚度均高于青光眼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CT可以清晰显示RNFL变薄的范围和区域,再配合其他检查,即可较准确、快捷诊断、区分POAG、正常眼压性青光眼及生理大陷凹患者。大大提高POAG的早期诊断水平,高分辨率三维CirrusHD-OCT的RNFL的检查对疑似POAG的甄别诊断具有重要诊断价值,是诊断早期青光眼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检查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干光断层成像术 青光眼 视网膜 神经纤维层
下载PDF
高度近视眼视盘的相干光断层扫描变化 被引量:2
10
作者 于燕 谢驰 +2 位作者 王云 胡慧芳 方严 《临床眼科杂志》 2013年第2期110-113,共4页
目的通过相干光断层扫描(OCT)来检查高度近视眼视盘周围的形态学改变。方法选择38例(66只眼)高度近视(屈光度D≥-6.00)患者进行分析。另外选择23只正视眼(+1.00至-1.00 D)和36只低度近视眼(<-6.00 D)作为对照。参与者均进行包括立体... 目的通过相干光断层扫描(OCT)来检查高度近视眼视盘周围的形态学改变。方法选择38例(66只眼)高度近视(屈光度D≥-6.00)患者进行分析。另外选择23只正视眼(+1.00至-1.00 D)和36只低度近视眼(<-6.00 D)作为对照。参与者均进行包括立体眼底观察、OCT检查和视野检查在内的眼科检查。进行OCT检查时,对每名患者的视盘和中心凹处进行多次水平和垂直OCT扫描。结果通过OCT在9只眼(13.6%)内发现有PDPM。PDPM眼比无PDPM眼有更高几率会发生类青光眼样视野缺损。眼底镜检查时有4只高度近视眼发现近视弧内有坑状结构,OCT检查发现相应位置处存在向玻璃体腔开口的囊状结构。30只高度近视眼(45.5%)在近视弧边缘检测到有视网膜血管微皱褶,其中16只眼在视网膜血管处有视网膜劈裂。这16只眼中有8只发现视网膜劈裂沿着颞侧视网膜血管走行向黄斑延伸,其中3只眼存在黄斑裂孔。对照眼中未检测到上述任何改变(PDPM、坑状结构、微皱褶、视网膜劈裂)。结论 OCT检查证明高度近视眼中视盘周围存在不同类型的异常。这些改变可能与高度近视眼中发生的视力受损并发症有关,如视野缺损和近视性黄斑裂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视盘 相干光断层扫描
下载PDF
视神经疾病的En Face相干光断层扫描改变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敏 田国红 +1 位作者 徐格致 钱江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13年第4期214-218,共5页
目的利用En Face相干光断层扫描(OCT)分析视神经炎、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视盘旁血管瘤、视盘小凹、压迫性视神经病变(垂体瘤)和青光眼的影像学改变。方法采用频域OCT(RTVue-100,Optovue)3D Disc、ONH和GCC扫描模式,En Face分析程序... 目的利用En Face相干光断层扫描(OCT)分析视神经炎、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视盘旁血管瘤、视盘小凹、压迫性视神经病变(垂体瘤)和青光眼的影像学改变。方法采用频域OCT(RTVue-100,Optovue)3D Disc、ONH和GCC扫描模式,En Face分析程序分别在视网膜内界膜(ILM)层面、内丛状层(IPL)层面、神经纤维层面(RNFL)、色素上皮(RPE)层面和色素上皮参考层面观察以上视神经疾病的En Face OCT改变。结果视神经炎伴视盘水肿的En Face OCT在ILM层面可见水肿的边界,在RNFL层面可见水肿的神经纤维排列分布,在RPE层面可见被水肿遮挡的实际的视盘形态和血管分布;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在ILM和RNFL层面均可见视盘颞侧大片扇形低反射区,提示视盘黄斑神经纤维束的丢失,与颞上和颞下RNFL的高反射区形成鲜明对比,黄斑区节细胞联合体的厚度明显变薄;视盘旁血管瘤在RPE和脉络膜层面(色素上皮参考层面)可见瘤体边界;视盘小凹在从ILM到脉络膜的各个层面均可见小凹的边界和结构的变化;垂体瘤压迫所致的视神经病变可见ILM和RNFL层面视盘颞侧和鼻侧大片扇形低反射区,提示经过视交叉神经纤维的丢失,黄斑区节细胞联合体的厚度明显变薄;青光眼在ILM和RNFL界面可见弓形神经纤维束的丢失呈低反射改变,RPE界面见视盘和大视杯清晰的边界。结论 En Face OCT是眼科影像学的一项突破,为视神经疾病影像学的诊断提供新的途径。它能从视神经、视神经周围及黄斑区的各个解剖层面深入了解视神经病变的结构改变以及视交叉压迫所致的退行性改变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造成的损害,是辅助诊断和评价视神经病变的有力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 相干光断层扫描 影像
下载PDF
应用光学相干光断层成像术检测临床大视杯分析报告 被引量:1
12
作者 陆慧琴 吴惠琴 +1 位作者 张越梅 桑可欣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12期1665-1666,共2页
目的:利用OCT测量青少年人群中大视杯者各项参数,分析其变化特征。方法:对53例(106眼)常规检查眼底发现C/D>0.3的青少年行视盘OCT扫描,记录视杯深度、OCT图像下垂直C/D值、平均RNFL厚度,同时记录年龄、眼压、屈光度及眼底平面彩图C/D... 目的:利用OCT测量青少年人群中大视杯者各项参数,分析其变化特征。方法:对53例(106眼)常规检查眼底发现C/D>0.3的青少年行视盘OCT扫描,记录视杯深度、OCT图像下垂直C/D值、平均RNFL厚度,同时记录年龄、眼压、屈光度及眼底平面彩图C/D值,1年后行重复测量,对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OCT图像下垂直C/D与平均RNFL厚度两次检查结果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2年龄、屈光度与平均RNFL厚度呈负相关。3眼压与OCT图像C/D值呈正相关。4眼底平面彩图C/D值与OCT图像下垂直C/D值测量值存在高度相关性,C/D值与平均RNFL厚度呈负相关,与视杯深度呈正相关。结论:临床中如遇到视杯偏大的患者,特别是青少年患者,应进一步检查随诊,不应轻易诊断生理性大视杯,从而使可疑的青光眼漏诊而错过最佳治疗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视杯 @光学相干光断层成像 青少年
下载PDF
频域前节相干光断层扫描仪测量LASIK术后角膜基质床厚度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许雪妹 张媛梅 +3 位作者 潘峰 王跃丽 李晓红 付笑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3266-3268,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厚度的微型板层角膜刀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保留角膜基质床厚度的可预测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LASIK术后60例患者(120只术眼),术中应用MariaⅡ90刀头组21例(42只眼),110刀头组19例(38只眼),130刀头组20例(40... 目的:探讨不同厚度的微型板层角膜刀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保留角膜基质床厚度的可预测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LASIK术后60例患者(120只术眼),术中应用MariaⅡ90刀头组21例(42只眼),110刀头组19例(38只眼),130刀头组20例(40只眼)。术后1周应用频域前节相干光断层扫描仪(OCT)测量患者角膜0°子午线角膜基质床厚度。结果:应用前节OCT测量角膜中央区保留基质床厚度90刀头组(286.85±12.94)μm,110刀头组(297.38±22.71)μm,130刀头组(324.6±23.67)μm。结论:频域前节OCT能够准确安全的测量LASIK术后角膜基质床厚度,可作为术后观察分析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磨镶术 激光原位 相干光断层扫描 角膜基质床厚度
下载PDF
相干光断层扫描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黄斑区视网膜组织结构观察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吴艳 叶芬 +1 位作者 田农 黄振平 《临床眼科杂志》 2014年第3期193-195,共3页
目的应用相干光断层扫描(OCT)观察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术前出现的黄斑结构改变及黄斑区视网膜水肿的发生情况。方法对42例(42只眼)视网膜脱离患眼在术前进行OCT检查,观察视网膜脱离后出现的黄斑结构改变及黄斑区视网膜水肿的发生情况。根... 目的应用相干光断层扫描(OCT)观察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术前出现的黄斑结构改变及黄斑区视网膜水肿的发生情况。方法对42例(42只眼)视网膜脱离患眼在术前进行OCT检查,观察视网膜脱离后出现的黄斑结构改变及黄斑区视网膜水肿的发生情况。根据术前视网膜脱离发生的时间分为A组(<3个月)和B组(>个3个月)。结果 (1)OCT检查黄斑部形态:黄斑未出现脱离有13只眼,黄斑部分或全部脱离有29只眼,其中黄斑囊样变6只眼,视网膜水肿14只眼,视网膜劈裂2只眼,黄斑前膜2只眼。(2)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改变:未出现黄斑脱离和已出现黄斑脱离的视网膜厚度为比较,结果两者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A、B两组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比较,两者之间无有统计学差异(P>0.05)。(3)视网膜水肿的发生率:A、B两组的视网膜水肿发生率比较,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CT检查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黄斑区视网膜组织结构研究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干光断层扫描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黄斑水肿 视网膜厚度
下载PDF
频域相干光断层扫描对PASCAL光凝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后视网膜微结构观察 被引量:6
15
作者 刘卫 张勇进 徐格致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14年第4期218-222,共5页
目的 通过频域相干光断层扫描(SD-OCT)观察有临床意义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经PASCAL黄斑区光凝后视网膜微结构变化.方法 13例(15眼)确诊为有临床意义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接受PASCAL格栅或局灶激光治疗.所有患者于治疗前1周行荧... 目的 通过频域相干光断层扫描(SD-OCT)观察有临床意义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经PASCAL黄斑区光凝后视网膜微结构变化.方法 13例(15眼)确诊为有临床意义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接受PASCAL格栅或局灶激光治疗.所有患者于治疗前1周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治疗前及治疗后2h、1周、1个月、3个月均接受散瞳后检眼镜(眼底镜)检查、眼底照相、SD-OCT及最佳矫正视力(治疗后2h除外)检查.结果 治疗前早期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研究(ETDRS)视力表平均视力47±18字母(27 ~ 80字母),治疗后3个月平均视力50.5 ±18.0字母(27 ~ 78字母),治疗前后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激光治疗后3个月,黄斑中心凹厚度为(359.9±155.0)μm(275 ~478 μm),较治疗前黄斑中心凹厚度(409±100)μm (311~643 μm)明显降低(P =0.009).激光治疗后2h,激光灶表现为视网膜外层柱状中高反射带,部分病灶在外核层表现为向心性倾斜,在外界膜(ELM)平面转而与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垂直,黄斑区内层结构均未见累及.激光治疗后1周,激光灶处RPE内表面出现颗粒状高反射灶,部分颗粒灶随时间推移完全消失并伴有光感受器内外节连(IS/OS)光带完全修复.激光治疗后3个月,部分颗粒灶仍持续存在甚至扩大,伴有IS/OS光带中断.结论 PASCAL激光短期内可有效改善DME患者黄斑中心凹厚度,对周围正常视网膜结构损伤小,激光灶易于修复,较传统激光更安全.SD-OCT是研究DME患者激光前后视网膜微结构变化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黄斑水肿 频域相干光断层扫描
下载PDF
相干光断层扫描在诊断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娣 杨静 +1 位作者 廖沁 黄舸 《临床眼科杂志》 2016年第2期117-120,共4页
目的探讨相干光断层扫描(OCT)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择POAG患者69例(84只眼,POAG组)及正常人32例(32只眼,正常对照组)。POAG患者分为早期POAG组29例(29只眼),进展期POAG组24例(28只眼),晚期POAG组16例(27只眼... 目的探讨相干光断层扫描(OCT)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择POAG患者69例(84只眼,POAG组)及正常人32例(32只眼,正常对照组)。POAG患者分为早期POAG组29例(29只眼),进展期POAG组24例(28只眼),晚期POAG组16例(27只眼)。应用Cirrus HD-OCT行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视盘、黄斑旁中心凹神经节细胞层(GCL)扫描,观察各组参数。结果 POAG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RNFL厚度明显变薄;平均杯盘比、垂直杯盘比、视杯容积显著增加,盘沿面积显著降低;黄斑旁中心凹GCL厚度明显变薄,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RNFL、视盘参数、黄斑旁中心凹GCL厚度是诊断POAG的敏感指标,OCT检测有助于POAG患者的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干光断层扫描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 视盘 神经节细胞层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下载PDF
相干光断层扫描对白内障患者术前眼底评估的意义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静波 关娟 +2 位作者 周历 盛豫 司艳芳 《临床眼科杂志》 2011年第2期109-111,共3页
目的探讨相干光断层扫描(OCT)对白内障患者行术前眼底评估的优势。方法通过OCT对患者黄斑进行扫描,观察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术前黄斑区视网膜的显微结构。结果 127例(185只眼)白内障患者中,49例(52只眼,28.1%)患者由于晶状体混浊严重,... 目的探讨相干光断层扫描(OCT)对白内障患者行术前眼底评估的优势。方法通过OCT对患者黄斑进行扫描,观察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术前黄斑区视网膜的显微结构。结果 127例(185只眼)白内障患者中,49例(52只眼,28.1%)患者由于晶状体混浊严重,用OCT仪无法进行扫描,107例(133只眼,71.9%)可通过OCT对黄斑区的细微结构进行大概评估。其中,80例(103只眼)OCT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术前OCT检查发现异常的有27例(30只眼):硬性渗出1例(1只眼),黄斑水肿8例(10只眼),视网膜前膜2例(2只眼),玻璃膜疣4例(5只眼),色素上皮脱离4例(4只眼),视网膜劈裂3例(3只眼),视网膜出血3例(3只眼),陈旧性脉络膜破裂1例(1只眼),玻璃体黄斑牵拉1例(1只眼)。结论术前通过OCT检查,可了解黄斑区视网膜的细微结构,及早发现眼底病变,可对大多数白内障患者的眼底进行有效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相干光断层扫描 黄斑 手术前
下载PDF
改良黏小管切开术后眼前段相干光断层成像的观察及其眼压下降机制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梁亚 孙红 +1 位作者 陈凡 袁志兰 《临床眼科杂志》 2014年第4期297-300,共4页
目的应用眼前段相干光断层成像(AS-OCT)检测改良黏小管切开术(VCO)术后手术区域组织结构及滤道,以讨论改良黏小管切开术降眼压的机制。方法横断面研究。研究对象为术后从3~72个月的38例(55只眼)开角型青光眼,均为术前药物控制不... 目的应用眼前段相干光断层成像(AS-OCT)检测改良黏小管切开术(VCO)术后手术区域组织结构及滤道,以讨论改良黏小管切开术降眼压的机制。方法横断面研究。研究对象为术后从3~72个月的38例(55只眼)开角型青光眼,均为术前药物控制不良的开角型青光眼。11只眼(20%)因眼压高行Nd:YAG激光房角穿孔术。同时进行视力、眼压、裂隙灯、眼底和AS-OCT检查。AS-OCT的检测指标为:1滤过泡形态,2巩膜池的长、宽、高,3脉络膜上腔,4泪河高度。结果患者术后眼压(15.4±4.9)mm Hg较术前(31.0±10.9)mm Hg明显下降,42只眼有弥散的滤泡。AS-OCT证明了结膜瓣下腔隙的存在,39只眼(70.9%)检测到巩膜池,巩膜池的平均体积为1.09 mm^3(0.04~0.203 mm^3)。结论 AS-OCT检查证明了改良VCO房水引流的可能机制。扁平弥散的结膜下腔隙证明了持续的滤过,为眼外引流;39只眼(70.9%)存在巩膜池。巩膜池的体积与眼压无关,提示脉络膜上腔可能是主要的房水眼内引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黏小管切开术 眼前段相干光断层成像 眼压 巩膜池 脉络膜上腔
下载PDF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相干光断层扫描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秦艳莉 吕晓英 +1 位作者 赵秀蓉 丁琳 《临床眼科杂志》 2013年第2期114-116,共3页
目的应用相干光断层扫描(OCT)探讨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RAO)的图像特征及进行视力相关因素分析。方法用OCT对发病3 d内CRAO进行经中心小凹的水平和垂直扫描,记录OCT图像特征,并测量黄斑中心凹区视网膜厚度、黄斑中心凹区光感受器宽度、... 目的应用相干光断层扫描(OCT)探讨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RAO)的图像特征及进行视力相关因素分析。方法用OCT对发病3 d内CRAO进行经中心小凹的水平和垂直扫描,记录OCT图像特征,并测量黄斑中心凹区视网膜厚度、黄斑中心凹区光感受器宽度、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运用双变量相关分析,比较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与黄斑中心凹区视网膜厚度、黄斑中心凹区光感受器宽度、视网膜神经上皮层(RNL)厚度的关系。结果 CRAO的OCT图像特征主要表现为光感受器暗区宽带增大,RNL增厚,黄斑中心凹色素上皮层高反射区,CRAO患者黄斑中心凹区视网膜厚度与logMAR视力相关性不显著(r=0.314,P﹥0.05);CRAO患者RNL厚度但与logMAR视力相关性不显著,(r=-0.221,P﹥0.05);CRAO患者黄斑中心凹区光感受器宽度明显增宽,与logMAR视力呈显著正相关(r=0.633,P<0.01)。结论 OCT技术可以清晰观察CRAO患者各层视网膜结构,黄斑中心凹区光感受器宽度与中心视力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干光断层扫描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下载PDF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Ⅱ期与Ⅲ期在多焦视网膜电图与相干光断层扫描上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庄华 徐国兴 《临床眼科杂志》 2013年第5期394-397,共4页
目的应用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与相干光断层扫描(OCT)分析研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Ⅱ期与Ⅲ期在形态学及功能学上的不同。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运用mf-ERG检测正常对照组45例(45只眼)、DRⅡ期55例(55只眼)及DRⅢ期55例(55只眼)功能学... 目的应用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与相干光断层扫描(OCT)分析研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Ⅱ期与Ⅲ期在形态学及功能学上的不同。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运用mf-ERG检测正常对照组45例(45只眼)、DRⅡ期55例(55只眼)及DRⅢ期55例(55只眼)功能学上的变化,并在上述患者中运用OCT检测视网膜形态学上的变化,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以及S-N-K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糖尿病患者中,DRⅡ期和DRⅢ期mfERG环1至环5中P1波反应密度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OCT同样提示黄斑区大部分神经上皮层较正常对照组变厚(P<0.05);DRⅢ期环1、2、3中P1波反应密度均低于DRⅡ期(P<0.05),但OCT提示大部分神经上皮层厚度未见明显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DRⅢ期较DRⅡ期虽然在形态学上黄斑区视神经上皮层厚度未见明显增厚,但是功能已经进一步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多焦视网膜电图 相干光断层扫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