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相邻吸纳:语言结构创新的一个动因——以现代汉语动补结构的形成为例 被引量:8
1
作者 刘辰诞 李恬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4-29,共6页
现代汉语动补结构源于先秦汉语中的复合S-V-O句法型式,其中一个是描述事件的行为过程的核心式,另一个是描述结果状态的边缘式。在语言发展过程中,由于人类认知规律的制约和语言规约的促动,两式因意义相关、形式紧邻,核心式吸纳了边缘式... 现代汉语动补结构源于先秦汉语中的复合S-V-O句法型式,其中一个是描述事件的行为过程的核心式,另一个是描述结果状态的边缘式。在语言发展过程中,由于人类认知规律的制约和语言规约的促动,两式因意义相关、形式紧邻,核心式吸纳了边缘式,融合成形似简单的S-V-O式,使得两式中的动词(或其他形式的谓词)处于句法紧邻位置,最终在相邻吸纳原则的支配下融合,词汇化为一个双音节动词,就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动补结构。相邻吸纳的运作不仅见于现代汉语动补结构的形成过程,在其他语法结构的演变和发展过程也随处可见。相邻吸纳原则是人们对世界事物的基本认知规律在语言结构组织活动中的具体体现,是语言结构创新的动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邻吸纳 相邻原则 动补结构 句法创新
原文传递
“X不是A,而是B”新构式的认知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龙磊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61-65,共5页
在"X不是A,而是B"新构式中,"X是B"表达式的形成是"作用和功能指代事物"的转喻思维的体现,运作的机理是A和B发生了外延内涵的传承。"X不是A,而是B"新构式形成的动因是追求语言表达的经济性和新... 在"X不是A,而是B"新构式中,"X是B"表达式的形成是"作用和功能指代事物"的转喻思维的体现,运作的机理是A和B发生了外延内涵的传承。"X不是A,而是B"新构式形成的动因是追求语言表达的经济性和新颖性,在"相邻吸纳"原则的作用下典型的递进结构的部分成分隐去,从而形成表递进关系的假性否定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不是A 而是B”新构式 内涵外延传承 相邻吸纳
下载PDF
“X不是A而是B”新构式的认知研究
3
作者 龙磊 《国际汉语学报》 2012年第1期121-127,共7页
本文以认知语言学理论为基础,探讨了近来流行网络的"X不是A而是B"新构式的形成机制。"X不是A而是B"新构式的形成依赖的是"作用和功能指代事物"的转喻思维,其运作的内在机理是A和B发生了外延内涵的传承。&... 本文以认知语言学理论为基础,探讨了近来流行网络的"X不是A而是B"新构式的形成机制。"X不是A而是B"新构式的形成依赖的是"作用和功能指代事物"的转喻思维,其运作的内在机理是A和B发生了外延内涵的传承。"X不是A而是B"递进表达式的形成的动因是追求语言表达的经济性和新颖性。典型的递进结构的部分成分在"相邻吸纳"原则的作用下隐去,从而形成新的"X不是A而是B"递进表达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不是A而是B”新构式 内涵外延传承 相邻吸纳
下载PDF
万能引语导入语be like的形成机制研究——英语流行语认知研究之一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淑静 《中国外语》 CSSCI 2010年第4期27-34,共8页
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出现到现在的广泛运用,be like已经成为英语中一个广为使用的万能引语导入语(all-purpose quotative),并成为近20年的一个热门研究话题。本文在说明be like成为引语导入语的历史渊源和文化、社会和语言运用的背景... 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出现到现在的广泛运用,be like已经成为英语中一个广为使用的万能引语导入语(all-purpose quotative),并成为近20年的一个热门研究话题。本文在说明be like成为引语导入语的历史渊源和文化、社会和语言运用的背景基础上,运用认知语用学"外延内涵传承说"理论,对be like逐步成为引语导入语的语法化过程和形成机理做了概括,认为like的外延内涵传承是其形成的基础,相邻吸纳原则是使其形成的心理机制和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 LIKE LIKE 形成机制 外延内涵的传承 相邻吸纳原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