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湘赣粤闽省际边缘区域山洪灾害防治探讨——以郴州市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罗贞礼 《国土资源导刊》 2006年第6期45-47,共3页
湘赣粤闽四省边际区域是中国典型的山地区域和边缘区域。选择郴州市作为研究对象,从山洪灾害的成因、防治对策等方面,对中国典型的山地边缘区域的山洪灾害情况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 山洪灾害 湘赣粤闽省际边缘区域 成因 防治对策
下载PDF
嵌入式治理视域下省际边缘区域协作机制研究——以武陵山片区省际边缘山区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杨子潞 《吉林工商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15-20,共6页
"嵌入式治理"概念能解释和应用于省际边缘区域协作治理过程,其内在逻辑源于省际边缘区域的治理结构、关系和规范是多维度、混合共生的,处于相互嵌套的社会结构内。省际边缘区域协作的嵌入式治理,包含着不同层次间的纵向治理... "嵌入式治理"概念能解释和应用于省际边缘区域协作治理过程,其内在逻辑源于省际边缘区域的治理结构、关系和规范是多维度、混合共生的,处于相互嵌套的社会结构内。省际边缘区域协作的嵌入式治理,包含着不同层次间的纵向治理与同层次间的横向治理,既不能互相替代,也不可互相割裂,应在利益最优原则下互相嵌入、同向作用。通过对武陵山片区省际边缘山区的整体关照,分析该区域空间结构、边界交流、产业分布、协作实践等关联因素的嵌入状态,梳理该区域当前实施嵌入式治理面临的障碍困境,提出相应的嵌入式治理策略,以推动武陵山片区省际边缘山区的协作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入式治理 协作机制 省际边缘区域 武陵山片区
下载PDF
武陵山片区省际边缘区域协作条件与特色研究
3
作者 杨子潞 《怀化学院学报》 2015年第7期32-34,共3页
武陵山片区省际边缘区域作为"跨省协作创新区"的重要载体,面临着"跨省交界欠发达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新机遇。通过分析武陵山片区省际边缘区域的人文、经济发展要素、协作意识等条件,研究区域内正在实践的、潜在... 武陵山片区省际边缘区域作为"跨省协作创新区"的重要载体,面临着"跨省交界欠发达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新机遇。通过分析武陵山片区省际边缘区域的人文、经济发展要素、协作意识等条件,研究区域内正在实践的、潜在可能的特色协作方式,探索该区域跨省协作的实施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陵山片区 省际边缘区域 协作 特色
下载PDF
省际边缘区域贫困的整体性治理途径 被引量:6
4
作者 谢宝剑 刘少楷 《行政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4-28,共5页
2016年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省际边缘区域基础设施薄弱、生态环境脆弱、区域封闭落后的特征使其更容易陷入区域整体性贫困状态,而在贫困治理上通常面临区域发展政策边缘化、部门政策叠加与冲突... 2016年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省际边缘区域基础设施薄弱、生态环境脆弱、区域封闭落后的特征使其更容易陷入区域整体性贫困状态,而在贫困治理上通常面临区域发展政策边缘化、部门政策叠加与冲突并存、区域壁垒与地方竞争并存的困境。解决这些困境应引入整体性治理分析框架,采取构建省际边缘区域贫困治理目标导向、主体结构、制度体系、跨界协作和信息平台等整体性治理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际边缘区域 精准扶贫 整体性治理
原文传递
湘鄂渝黔边多省际边缘生态区域协同研究——基于主体功能区划视角 被引量:2
5
作者 钟高峥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32-136,共5页
从主体功能区划视角,湘鄂渝黔边各地归属限制开发的生态环境保护区,需要共同确立生态发展战略,协调区域发展规划,合作发展生态产业,通过生态区域协同实现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省际边缘区域 主体功能区 生态功能 区域协同
原文传递
省际边缘区经济发展差异时空格局及驱动机制--以淮海经济区为例 被引量:123
6
作者 仇方道 佟连军 +1 位作者 朱传耿 杨如树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51-463,共13页
省际边缘区经济差异是区域经济差异研究关注的新领域。论文采用全局与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1996~2005年淮海经济区经济差异的时空特征、趋势及驱动机制进行了初步探索。结果表明:①淮海经济区发展水平相似的县域在空间上两极分化... 省际边缘区经济差异是区域经济差异研究关注的新领域。论文采用全局与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1996~2005年淮海经济区经济差异的时空特征、趋势及驱动机制进行了初步探索。结果表明:①淮海经济区发展水平相似的县域在空间上两极分化并集聚的态势与经济差异的演化趋势基本一致,表明空间极化成为该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变趋势;②HH型县域显著向鲁南集中,LL型县域显著向皖北、豫东集中,表明东西差异成为淮海经济区经济差异的主要表征;③包括投资能力、增长速度、产业结构等在内的经济动力机制、空间作用机制、边缘区发展政策、省际边界阻隔机制等是淮海经济区经济差异变动的主要驱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际边缘区域 区域经济差异 空间自相关 驱动机制 淮海经济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