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晨报》中的真光电影院与北京早期电影放映
被引量:
1
1
作者
周子乐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2013年第3期144-151,共8页
20世纪20年代是北京电影放映业走向正轨的起始阶段,罗明佑创建的真光电影院就是最好的证明。从1919年开始创办到1921年第二次开业,再到1927年成立中央分院以及合并重组平安、光明等电影院形成华北电影公司,真光从一个后起之秀一跃成为...
20世纪20年代是北京电影放映业走向正轨的起始阶段,罗明佑创建的真光电影院就是最好的证明。从1919年开始创办到1921年第二次开业,再到1927年成立中央分院以及合并重组平安、光明等电影院形成华北电影公司,真光从一个后起之秀一跃成为北京当时的一流电影院。一路走来,真光代表了北京电影放映业在20世纪20年代的发展历程。本文以《晨报》为主要资料,从广告等信息出发,初步还原一个最为接近史实的真光电影院,考察一部分北京早期电影放映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晨报》
罗明佑
真光电影院
北京早期
电影
放映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20年代初北京演艺市场竞争研究--以演艺场所“混合性舞台”特征为视角
2
作者
陈捷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0-115,共6页
1920年代北京文化娱乐市场上最重要的三个演出品类是传统旧戏、电影和新剧,它们在各自发展的过程中互相竞争、互相借鉴、互相助力。当时著名的戏院、剧院和电影院的经营者,为了最大程度降低营业风险、争夺潜在消费者,一方面提升自己的...
1920年代北京文化娱乐市场上最重要的三个演出品类是传统旧戏、电影和新剧,它们在各自发展的过程中互相竞争、互相借鉴、互相助力。当时著名的戏院、剧院和电影院的经营者,为了最大程度降低营业风险、争夺潜在消费者,一方面提升自己的核心演艺业务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又兼营其他艺术门类,几乎让每一个舞台都呈现出“混合性舞台”的特点、。真光电影院和开明戏院在“旧戏加电影”演出模式之下突出各自营业特色,各有所长,而在蒲伯英掌控下的新明剧场则与人艺剧专合作形成了独特的“新剧加旧戏”的演出模式,但由于种种历史原因,该模式最终被“旧戏加电影”所取代。演艺市场转型升级的过程,其实就是旧戏、新剧和电影三方及其背后的文化与商业力量在特定社会潮流和文化语境中不断博弈的历史过程,而营业考量和商业逻辑则是在纷繁复杂的文化表象下真正起决定作用的那只“看不见的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性舞台
真光电影院
开明戏院
新明剧场
蒲伯英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晨报》中的真光电影院与北京早期电影放映
被引量:
1
1
作者
周子乐
机构
南京艺术学院电影电视学院
出处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2013年第3期144-151,共8页
文摘
20世纪20年代是北京电影放映业走向正轨的起始阶段,罗明佑创建的真光电影院就是最好的证明。从1919年开始创办到1921年第二次开业,再到1927年成立中央分院以及合并重组平安、光明等电影院形成华北电影公司,真光从一个后起之秀一跃成为北京当时的一流电影院。一路走来,真光代表了北京电影放映业在20世纪20年代的发展历程。本文以《晨报》为主要资料,从广告等信息出发,初步还原一个最为接近史实的真光电影院,考察一部分北京早期电影放映状况。
关键词
《晨报》
罗明佑
真光电影院
北京早期
电影
放映
分类号
J909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1920年代初北京演艺市场竞争研究--以演艺场所“混合性舞台”特征为视角
2
作者
陈捷
机构
南京理工大学艺文部
出处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0-115,共6页
基金
2017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时事新报·学灯》与五四新文化运动”(项目编号:2017ZDIXM091)阶段性成果之一。
文摘
1920年代北京文化娱乐市场上最重要的三个演出品类是传统旧戏、电影和新剧,它们在各自发展的过程中互相竞争、互相借鉴、互相助力。当时著名的戏院、剧院和电影院的经营者,为了最大程度降低营业风险、争夺潜在消费者,一方面提升自己的核心演艺业务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又兼营其他艺术门类,几乎让每一个舞台都呈现出“混合性舞台”的特点、。真光电影院和开明戏院在“旧戏加电影”演出模式之下突出各自营业特色,各有所长,而在蒲伯英掌控下的新明剧场则与人艺剧专合作形成了独特的“新剧加旧戏”的演出模式,但由于种种历史原因,该模式最终被“旧戏加电影”所取代。演艺市场转型升级的过程,其实就是旧戏、新剧和电影三方及其背后的文化与商业力量在特定社会潮流和文化语境中不断博弈的历史过程,而营业考量和商业逻辑则是在纷繁复杂的文化表象下真正起决定作用的那只“看不见的手”。
关键词
混合性舞台
真光电影院
开明戏院
新明剧场
蒲伯英
Keywords
Mixed Stage
Zhenguang Cinema
Kaiming Theater
Xinming Theater
Pu Boying
分类号
J80 [艺术—戏剧戏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晨报》中的真光电影院与北京早期电影放映
周子乐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201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1920年代初北京演艺市场竞争研究--以演艺场所“混合性舞台”特征为视角
陈捷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