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86篇文章
< 1 2 1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行走于想象与真实之间——以《东归英雄》为例解读艺术加工与真实历史的交相辉映
1
作者 李冰 《语文教学通讯(学术)(D)》 2013年第6期95-96,共2页
时下热映的历史题材影片因为经过了艺术手法的加工或多或少改变了其本来面貌,从而将一些错误的历史常识根深蒂固地植入观众脑海中。因此,历史事件如何能经过文学手法的加工后还保留原貌,文学加工应怎样演绎历史事件才能不失其本质,不仅... 时下热映的历史题材影片因为经过了艺术手法的加工或多或少改变了其本来面貌,从而将一些错误的历史常识根深蒂固地植入观众脑海中。因此,历史事件如何能经过文学手法的加工后还保留原貌,文学加工应怎样演绎历史事件才能不失其本质,不仅是每一位专业人士在进行创作时所必须考虑的问题,同时,也值得每一位普通观众深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归英雄》 真实历史 艺术加工
下载PDF
《盟军敢死队》中历史真实与电影叙事的交织
2
作者 蔡明 刘洋 王永丹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166-170,共5页
电影《盟军敢死队》作为二战题材的力作,导演盖·里奇以其标志性的黑色幽默与非线性叙事手法,构建了紧张刺激又富含深度的观影体验。影片通过精准的史实改编、虚构元素的融合、反英雄角色的塑造,以及对战争规则的颠覆性展示,成功在... 电影《盟军敢死队》作为二战题材的力作,导演盖·里奇以其标志性的黑色幽默与非线性叙事手法,构建了紧张刺激又富含深度的观影体验。影片通过精准的史实改编、虚构元素的融合、反英雄角色的塑造,以及对战争规则的颠覆性展示,成功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创新叙事,既提供了视觉盛宴,又激发了对历史的深思。《盟军敢死队》通过历史与虚构的巧妙结合,不仅娱乐观众,更加深了观众对二战历史,尤其是英军秘密行动部队的认识,引起了公众对历史的关注与批判性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盟军敢死队》 历史真实 电影叙事 非线性叙事
下载PDF
关于史实真相与历史真实问题的辨析——以镇江之战的海龄殉难事件为例
3
作者 王先明 《史学集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2-102,共11页
在鸦片战争时期的镇江之战中,守将海龄殉难事件一时竟成聚讼之谜。在史实真相查实后,朝廷对海龄的嘉赏赐典,却遭到士民抵制。镇江民众抵拒的关键问题并不在其死亡之细故末节上,而依然聚焦于“尽忠殉国”大节方面。海龄悲剧性地自杀或自... 在鸦片战争时期的镇江之战中,守将海龄殉难事件一时竟成聚讼之谜。在史实真相查实后,朝廷对海龄的嘉赏赐典,却遭到士民抵制。镇江民众抵拒的关键问题并不在其死亡之细故末节上,而依然聚焦于“尽忠殉国”大节方面。海龄悲剧性地自杀或自焚的史实真相,并不能成就其“尽节尽忠”的人生定评。时人在日常生活中琐碎片段的场景记录,已经立体地呈现了他原本鲜活而真实的形象。镇江失陷及其失陷后的惨剧与海龄“误国殃民,莫此为甚”的行为有着密切关联。海龄殉难的史实真相无法遮蔽历史的真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实真相 历史真实 海龄 鸦片战争 镇江
下载PDF
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重读杨尘因日记
4
作者 许丽莉 《语文学刊》 2024年第1期58-62,共5页
著名作家杨尘因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但对他的研究却未能得到相应的重视。近年发现的哈佛燕京图书馆藏杨尘因1919年日记手稿,记录了他创作的作品多达十余部,其中就有《民潮七日记》———长期被列为... 著名作家杨尘因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但对他的研究却未能得到相应的重视。近年发现的哈佛燕京图书馆藏杨尘因1919年日记手稿,记录了他创作的作品多达十余部,其中就有《民潮七日记》———长期被列为五四爱国运动重要史料———这部杨尘因亲历现场撰写的日记体纪实性文学作品,至今尚未有人对其进行文学维度的研究。文章在细读其1919年日记的同时,从创作过程、叙述视角、写作态度和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对此书进行文学解读,以期探讨杨尘因写作中的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尘因 日记 历史真实 艺术真实
下载PDF
认知模拟与实践真实——从认知语言学角度看历史认知的客观性与真实性
5
作者 苏航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573-580,共8页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传统史学与后现代史学之间关于历史认知的客观性与真实性的讨论进行了重新审视,指出二者在相关认识上皆存在误区。历史本体除了“过去”以外别无属性,所以并无真假之别,也无事件之分。历史事件是认知对于历史...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传统史学与后现代史学之间关于历史认知的客观性与真实性的讨论进行了重新审视,指出二者在相关认识上皆存在误区。历史本体除了“过去”以外别无属性,所以并无真假之别,也无事件之分。历史事件是认知对于历史本体的模拟,而非扭曲。历史认知模拟的真实性可以从证据符合和逻辑符合两个方面来加以判定。这一标准以实践为基础,将历史真实性的“符合论”和“融贯论”统一在一起。隐喻的本质是认知方式,因此运用了隐喻手段构建的历史认知不能等同于文学创作。历史认知具有主观性、多样性特点,不同的历史认知并不是隔绝孤立的,共同的实践标准和生物上的一致性为多样历史认知提供了统一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语言学 历史认知 历史事件 历史真实 隐喻
下载PDF
历史的真实与艺术的真实高度统一——谈司马迁《史记》的写作艺术
6
作者 于景祥 韩伟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1-7,共7页
从文学的角度考察,司马迁的《史记》在写作艺术上有一个突出的特色,即历史的真实与艺术的真实高度统一。一方面追求历史的真实,注重求实考信、坚持“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另一方面又注重通过典型的历史环境塑造出真实生动的人物形... 从文学的角度考察,司马迁的《史记》在写作艺术上有一个突出的特色,即历史的真实与艺术的真实高度统一。一方面追求历史的真实,注重求实考信、坚持“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另一方面又注重通过典型的历史环境塑造出真实生动的人物形象,如“本纪”中通过典型的历史环境来展现一些传奇式人物的特殊风采与特殊品格;“世家”中通过典型的历史环境描写,特别是历史事件和矛盾冲突来表现人物的思想与性格;“列传”更是在典型的历史环境之下塑造典型人物形象。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该书在遵循历史真实的原则基础之上对某些情节、细节等等做无损于历史真实的补充,因而使所描写的人物和事件更突出、更完整、更有典型性,因而达到了历史的真实与艺术的真实高度统一,所以鲁迅先生赞美此书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 历史真实 艺术真实
下载PDF
论历史纪录片的历史真实与文化想象
7
作者 崔莉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06-114,共9页
历史纪录片始终需要聚焦“真实”与“想象”的关系,需要辨析何为真实、何为想象、真实何为、想象何为等一系列核心议题。当大量搬演的场景、想象化的情境、虚拟化的剧情段落、主观化的陈述视角构成历史纪录片的主体内容,当越来越多的历... 历史纪录片始终需要聚焦“真实”与“想象”的关系,需要辨析何为真实、何为想象、真实何为、想象何为等一系列核心议题。当大量搬演的场景、想象化的情境、虚拟化的剧情段落、主观化的陈述视角构成历史纪录片的主体内容,当越来越多的历史想象和文化想象成为历史纪录片文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时,必然对历史文本天然具有的文献特征、特别对纪录片的“真实性”原则产生质疑与挑战。反思“历史真实”与“历史想象”的关系,正是理解“历史纪录片通过历史想象表现历史真实的合法性,并由此走向更高的文化想象”问题之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纪录片 历史真实 历史想象 文化想象
下载PDF
从《觉醒年代》看革命历史剧中的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
8
作者 于天鸿 《声屏世界》 2023年第10期33-35,共3页
随着中国影视的繁荣发展,革命历史剧也相继涌现。革命历史剧不仅是对历史的展现和尊重,也是青年人学习革命历史的一个重要渠道。作为一部优秀的革命历史剧,《觉醒年代》实现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完美结合,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文章以... 随着中国影视的繁荣发展,革命历史剧也相继涌现。革命历史剧不仅是对历史的展现和尊重,也是青年人学习革命历史的一个重要渠道。作为一部优秀的革命历史剧,《觉醒年代》实现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完美结合,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文章以《觉醒年代》为例,对影视剧的艺术创作手法进行分析,探讨《觉醒年代》中的人物塑造、叙事手法以及艺术细节、声音语言的使用,总结了该剧在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结合上做出的努力,为提升我国革命历史剧的质量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真实 艺术真实 革命历史 《觉醒年代》
下载PDF
历史真实与艺术逻辑——论《念奴娇·赤壁怀古》对史实的引用
9
作者 张黎明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3年第11期15-19,共5页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自问世以来,既受到历代诗人与读者的热烈追捧,同时也不时有人对他引用史实的方式提出质疑。诗词以言志、抒情为主要目的,所引述的任何史实都不过是思想感情的载体,因而它不仅不必拘泥于客观事实,甚至还...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自问世以来,既受到历代诗人与读者的热烈追捧,同时也不时有人对他引用史实的方式提出质疑。诗词以言志、抒情为主要目的,所引述的任何史实都不过是思想感情的载体,因而它不仅不必拘泥于客观事实,甚至还可以通过想象去虚构事实,这是由诗词作为文学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 史实引用 历史真实 艺术逻辑
下载PDF
文学的真实成全了历史的真实《从木传》序
10
作者 凌承纬 刘辰希(图) 《城市地理》 2023年第8期131-133,共3页
去年8月,青年作家刘辰希的祖母万芬志先生打来电话,说辰希写了一部关于万从木先生的小说,想让我为她孙子的这部小说作序。她说,她与辰希以及家人商量后,一致以为由我来写序最合适。其时,我正值一场大手术后的治疗和恢复期中,出院时医生... 去年8月,青年作家刘辰希的祖母万芬志先生打来电话,说辰希写了一部关于万从木先生的小说,想让我为她孙子的这部小说作序。她说,她与辰希以及家人商量后,一致以为由我来写序最合适。其时,我正值一场大手术后的治疗和恢复期中,出院时医生嘱吋至少一年内不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作家 历史真实 恢复期 文学
下载PDF
历史的真实与艺术的虚构——兼及郭沫若历史剧《王昭君》的“和亲”问题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胜宽 《郭沫若学刊》 2017年第3期43-51,共9页
郭沫若早年创作的历史剧《王昭君》,由于对历史事件的把握和对戏剧创作规律的运用还不够纯熟,故出现了对史料剪裁不太恰当和精审,对戏剧人物及情节虚构处理不太合理和妥帖等问题,进而导致作者的创作动机在剧本内容、人物性格塑造方面难... 郭沫若早年创作的历史剧《王昭君》,由于对历史事件的把握和对戏剧创作规律的运用还不够纯熟,故出现了对史料剪裁不太恰当和精审,对戏剧人物及情节虚构处理不太合理和妥帖等问题,进而导致作者的创作动机在剧本内容、人物性格塑造方面难以得到理想体现的缺陷,这表明了他开始尝试历史剧写作手法的稚嫩及艺术表现能力的不足。这也是当时及后世一些研究者对该剧提出不同批评意见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昭君》 历史剧创作 真实历史 人物虚构 性格塑造
下载PDF
历史镜像、审美想象、视域交融的新历史叙事——论孙甘露的《千里江山图》
12
作者 张丽军 李卓煌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96-102,108,共8页
孙甘露的长篇小说《千里江山图》为革命历史题材写作传统展开了新的艺术向度。小说再现真实历史时空,暗含缜密详细的历史考据,实现了历史细节的高度真实。同时,互文手法与解谜游戏的创造性想象,展开了历史题材写作的全新辨析向度。宏阔... 孙甘露的长篇小说《千里江山图》为革命历史题材写作传统展开了新的艺术向度。小说再现真实历史时空,暗含缜密详细的历史考据,实现了历史细节的高度真实。同时,互文手法与解谜游戏的创造性想象,展开了历史题材写作的全新辨析向度。宏阔背景下的严谨结构与个体的微观视角的结合,使得“千里江山”与“万家灯火”实现了圆满融合,以其独特性的整体感谱写了一曲“理想和英雄的风雅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甘露 《千里江山图》 历史真实 创造性想象 历史叙事
下载PDF
从键盘到琴键:巴赫作品在历史表演实践与现代诠释之间的平衡
13
作者 王眉 《艺术评鉴》 2024年第16期49-54,共6页
本文阐述了巴赫时代的音乐背景,包括键盘乐器的演变、装饰音的使用等。在现代语境下,古钢琴演奏者面临的挑战,如:选择合适的乐谱版本、乐器的更迭,以及严格的历史重置可能不适合现代音乐厅和听众的需求,因此需要在尊重传统和适应现代之... 本文阐述了巴赫时代的音乐背景,包括键盘乐器的演变、装饰音的使用等。在现代语境下,古钢琴演奏者面临的挑战,如:选择合适的乐谱版本、乐器的更迭,以及严格的历史重置可能不适合现代音乐厅和听众的需求,因此需要在尊重传统和适应现代之间寻求平衡。通过分析不同演奏家的观点,本文提出一种融合历史真实性与现代演奏实践的新视角,随后讨论了如何提高古钢琴表演对当代观众的吸引力,建议通过创新表演形式、加强教育和跨界合作等方式,让巴赫的音乐在现代背景下保持其独特的魅力和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赫音乐 历史真实 现代作品诠释 古钢琴演奏 跨界创新
下载PDF
都市历史街区真实性的游憩者感知研究--以南京夫子庙为例 被引量:61
14
作者 廖仁静 李倩 +2 位作者 张捷 卢韶婧 祁秋寅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5-60,共6页
真实性研究在国内旅游研究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真实性既包括旅游地的原真性,也包括游憩者对旅游地真实性的感知。文章以夫子庙这个城市RBD兼历史街区为例,从游憩者①的角度研究了这种定位于满足游憩者体验历史文化和商业消费综合性... 真实性研究在国内旅游研究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真实性既包括旅游地的原真性,也包括游憩者对旅游地真实性的感知。文章以夫子庙这个城市RBD兼历史街区为例,从游憩者①的角度研究了这种定位于满足游憩者体验历史文化和商业消费综合性需求的景区的"真实性"。通过对游憩者真实性感知的夫子庙核心景点事物进行因子分析,归纳出"仿古观光活动"和"购物休闲活动"这两个构建夫子庙真实性感知的因子,并分别比较了它们对于本地市民、暂住居民和外地游憩者以及文化体验型、娱乐休闲型和综合型动机游憩者感知夫子庙真实性的重要程度,结果存在明显差异。研究调查表明:夫子庙景区的游憩者主要动机包括文化体验和娱乐休闲,他们对于夫子庙的客观真实性整体把握较准确,但这些游憩者即使知道夫子庙没有真实保留多少古建筑,也仍然认为夫子庙是一个成功体现了明清风格的古建筑游览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街区 历史真实 南京夫子庙 游憩者
下载PDF
《孔雀胆》:虚构的故事与历史的真实 被引量:5
15
作者 田玲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37-141,共5页
《孔雀胆》的故事不见于元代的历史文献,是明代后期由云南地方文人虚构出来的故事。虚构出来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大理官绅对唐宋元三朝的辉煌历史的追思、怀恋;是明朝嘉靖年间,大理总管的遗民们的"故国之思",是大理段氏家族... 《孔雀胆》的故事不见于元代的历史文献,是明代后期由云南地方文人虚构出来的故事。虚构出来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大理官绅对唐宋元三朝的辉煌历史的追思、怀恋;是明朝嘉靖年间,大理总管的遗民们的"故国之思",是大理段氏家族没落的挽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雀胆 虚构故事 真实历史 故国之思 挽歌
下载PDF
历史真实与历史记忆 被引量:19
16
作者 张荣明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08-112,共5页
历史本体论是历史哲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关注的是"历史是什么"以及"史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这一根本问题,这就必然涉及到史实与史料的关系,即历史真实与历史记忆的关系问题。研究表明,历史记忆分为自然事件历史记忆... 历史本体论是历史哲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关注的是"历史是什么"以及"史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这一根本问题,这就必然涉及到史实与史料的关系,即历史真实与历史记忆的关系问题。研究表明,历史记忆分为自然事件历史记忆和社会事件历史记忆两类。自然事件的历史记忆是有局限性的、不完整的。社会事件的历史记忆又分为两种情形,一种是和谐性的历史记忆,另一种是冲突性的历史记忆。在冲突性的历史记忆中,应该存在两种以上相互对立、相互冲突的历史记忆。仅仅存在一种历史记忆,意味着它可能是强权的结果,或非历史真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事件 历史真实 历史资料 历史记忆
下载PDF
“红色经典”:艺术真实是怎样转变成历史真实的 被引量:7
17
作者 宋剑华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02-210,共9页
重新评判"红色经典"的功过是非,关键并不在于它本身是否符合历史真实,而是要研究它怎样被转化成了历史真实;只有解决了这一重大而务实的理论问题,才能超越政治意识形态的外在因素,客观而公正地去看待"红色经典"的... 重新评判"红色经典"的功过是非,关键并不在于它本身是否符合历史真实,而是要研究它怎样被转化成了历史真实;只有解决了这一重大而务实的理论问题,才能超越政治意识形态的外在因素,客观而公正地去看待"红色经典"的艺术价值。因此,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而非意气用事的妄加指责,才是正确对待"红色经典"现象的批判理性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经典” 艺术真实 历史真实 作家经验
下载PDF
影像中国的力量与探寻“历史真实”的人文良知——论《一九四二》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旭光 宋法刚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0-45,共6页
《一九四二》在被遗忘和遮蔽的题材中以悲悯的情怀和艺术的力量探寻历史记忆和人文良知。它不是消费民族的"痛史"与创伤,而是在历史的全景复现中,通过叙事视角的回眸即个体与历史的对话,以及对宗教文化、政治权力、家族伦理... 《一九四二》在被遗忘和遮蔽的题材中以悲悯的情怀和艺术的力量探寻历史记忆和人文良知。它不是消费民族的"痛史"与创伤,而是在历史的全景复现中,通过叙事视角的回眸即个体与历史的对话,以及对宗教文化、政治权力、家族伦理等文化力量的反思,传达着具有现代性意义的启蒙价值观。因此,影片的价值已经不能仅仅用票房来衡量。影片的跨媒介传播和引发的知识界的关注与议论,影片所倡导的对个体生存权的尊重,对生命的敬畏,对民族灾难和"国民性"的反思,对历史真实探寻的历史观等,已经打造了一个众声喧哗的"公共文化空间"。影片对当前中国的电影文化建设、人文反思意向和文化产业生态等无疑会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九四二》 历史真实 人文良知 现代性 启蒙
下载PDF
历史真实:可能性及其限度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爱松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84-188,共5页
关于生活与文学的关系问题是文学理论的基本问题 ,也是文学创作中的基本实践问题。所谓生活 (历史 )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问题 ,便是这一老而又老问题的更为直捷和简明的现代表达。近年来 ,随着一些创作现象的出现 ,特别是一些历史小说... 关于生活与文学的关系问题是文学理论的基本问题 ,也是文学创作中的基本实践问题。所谓生活 (历史 )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问题 ,便是这一老而又老问题的更为直捷和简明的现代表达。近年来 ,随着一些创作现象的出现 ,特别是一些历史小说、历史题材的影视剧的出现 ,人们对此更是议论纷纷。本刊特此登载一组文章 ,合成一个专题 ,从不同视角展开对此问题的研究 ,欢迎大家就此展开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真实 可能性 限度 文学创作 艺术真实 历史题材
下载PDF
历史与艺术:阿列克谢耶维奇口述小说的两种“真实” 被引量:3
20
作者 侯海荣 杨慧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75-81,共7页
阿列克谢耶维奇在苦难记录中淬炼文学的人学本质,构建的不仅是一座个体记忆库与情感档案库、国情信息库与历史资料库,亦是一座教育资源库与文化遗产库。作品以微弱记忆承载宏大叙事,以他者言说代替全知视角,若干叙事主体在同一部作品语... 阿列克谢耶维奇在苦难记录中淬炼文学的人学本质,构建的不仅是一座个体记忆库与情感档案库、国情信息库与历史资料库,亦是一座教育资源库与文化遗产库。作品以微弱记忆承载宏大叙事,以他者言说代替全知视角,若干叙事主体在同一部作品语境中属于相同或相关的"行动元",众声喧哗形成的"复调和弦"凭借超强的历史代入感,爆发出直面真实的巨大力量。小说所分享的,正是俄罗斯民族历史文化中最幽微、最隐蔽的部分。缘于著作以采访形式辑录而成,文本的叙事策略与文学性之间具有一定的间性特征,同时"非虚构"作为一种创作精神与美学判断,其哲学依据与伦理诉求都是有限的,被采访人不可避免地受到"罗生门效应""回想增长率"等的机制干预。阿列克谢耶维奇透过个体具象的创伤与破碎,引领受众抵达关乎一个民族乃至全人类的悲慨与忧思,获得的是政治诗学与文艺美学的双重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列克谢耶维奇 非虚构写作 历史真实 艺术真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