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85篇文章
< 1 2 1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行走于想象与真实之间——以《东归英雄》为例解读艺术加工与真实历史的交相辉映
1
作者 李冰 《语文教学通讯(学术)(D)》 2013年第6期95-96,共2页
时下热映的历史题材影片因为经过了艺术手法的加工或多或少改变了其本来面貌,从而将一些错误的历史常识根深蒂固地植入观众脑海中。因此,历史事件如何能经过文学手法的加工后还保留原貌,文学加工应怎样演绎历史事件才能不失其本质,不仅... 时下热映的历史题材影片因为经过了艺术手法的加工或多或少改变了其本来面貌,从而将一些错误的历史常识根深蒂固地植入观众脑海中。因此,历史事件如何能经过文学手法的加工后还保留原貌,文学加工应怎样演绎历史事件才能不失其本质,不仅是每一位专业人士在进行创作时所必须考虑的问题,同时,也值得每一位普通观众深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归英雄》 真实历史 艺术加工
下载PDF
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重读杨尘因日记
2
作者 许丽莉 《语文学刊》 2024年第1期58-62,共5页
著名作家杨尘因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但对他的研究却未能得到相应的重视。近年发现的哈佛燕京图书馆藏杨尘因1919年日记手稿,记录了他创作的作品多达十余部,其中就有《民潮七日记》———长期被列为... 著名作家杨尘因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但对他的研究却未能得到相应的重视。近年发现的哈佛燕京图书馆藏杨尘因1919年日记手稿,记录了他创作的作品多达十余部,其中就有《民潮七日记》———长期被列为五四爱国运动重要史料———这部杨尘因亲历现场撰写的日记体纪实性文学作品,至今尚未有人对其进行文学维度的研究。文章在细读其1919年日记的同时,从创作过程、叙述视角、写作态度和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对此书进行文学解读,以期探讨杨尘因写作中的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尘因 日记 历史真实 艺术真实
下载PDF
认知模拟与实践真实——从认知语言学角度看历史认知的客观性与真实性
3
作者 苏航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573-580,共8页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传统史学与后现代史学之间关于历史认知的客观性与真实性的讨论进行了重新审视,指出二者在相关认识上皆存在误区。历史本体除了“过去”以外别无属性,所以并无真假之别,也无事件之分。历史事件是认知对于历史...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传统史学与后现代史学之间关于历史认知的客观性与真实性的讨论进行了重新审视,指出二者在相关认识上皆存在误区。历史本体除了“过去”以外别无属性,所以并无真假之别,也无事件之分。历史事件是认知对于历史本体的模拟,而非扭曲。历史认知模拟的真实性可以从证据符合和逻辑符合两个方面来加以判定。这一标准以实践为基础,将历史真实性的“符合论”和“融贯论”统一在一起。隐喻的本质是认知方式,因此运用了隐喻手段构建的历史认知不能等同于文学创作。历史认知具有主观性、多样性特点,不同的历史认知并不是隔绝孤立的,共同的实践标准和生物上的一致性为多样历史认知提供了统一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语言学 历史认知 历史事件 历史真实 隐喻
下载PDF
历史的真实与艺术的真实高度统一——谈司马迁《史记》的写作艺术
4
作者 于景祥 韩伟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1-7,共7页
从文学的角度考察,司马迁的《史记》在写作艺术上有一个突出的特色,即历史的真实与艺术的真实高度统一。一方面追求历史的真实,注重求实考信、坚持“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另一方面又注重通过典型的历史环境塑造出真实生动的人物形... 从文学的角度考察,司马迁的《史记》在写作艺术上有一个突出的特色,即历史的真实与艺术的真实高度统一。一方面追求历史的真实,注重求实考信、坚持“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另一方面又注重通过典型的历史环境塑造出真实生动的人物形象,如“本纪”中通过典型的历史环境来展现一些传奇式人物的特殊风采与特殊品格;“世家”中通过典型的历史环境描写,特别是历史事件和矛盾冲突来表现人物的思想与性格;“列传”更是在典型的历史环境之下塑造典型人物形象。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该书在遵循历史真实的原则基础之上对某些情节、细节等等做无损于历史真实的补充,因而使所描写的人物和事件更突出、更完整、更有典型性,因而达到了历史的真实与艺术的真实高度统一,所以鲁迅先生赞美此书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 历史真实 艺术真实
下载PDF
论历史纪录片的历史真实与文化想象
5
作者 崔莉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06-114,共9页
历史纪录片始终需要聚焦“真实”与“想象”的关系,需要辨析何为真实、何为想象、真实何为、想象何为等一系列核心议题。当大量搬演的场景、想象化的情境、虚拟化的剧情段落、主观化的陈述视角构成历史纪录片的主体内容,当越来越多的历... 历史纪录片始终需要聚焦“真实”与“想象”的关系,需要辨析何为真实、何为想象、真实何为、想象何为等一系列核心议题。当大量搬演的场景、想象化的情境、虚拟化的剧情段落、主观化的陈述视角构成历史纪录片的主体内容,当越来越多的历史想象和文化想象成为历史纪录片文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时,必然对历史文本天然具有的文献特征、特别对纪录片的“真实性”原则产生质疑与挑战。反思“历史真实”与“历史想象”的关系,正是理解“历史纪录片通过历史想象表现历史真实的合法性,并由此走向更高的文化想象”问题之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纪录片 历史真实 历史想象 文化想象
下载PDF
从《觉醒年代》看革命历史剧中的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
6
作者 于天鸿 《声屏世界》 2023年第10期33-35,共3页
随着中国影视的繁荣发展,革命历史剧也相继涌现。革命历史剧不仅是对历史的展现和尊重,也是青年人学习革命历史的一个重要渠道。作为一部优秀的革命历史剧,《觉醒年代》实现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完美结合,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文章以... 随着中国影视的繁荣发展,革命历史剧也相继涌现。革命历史剧不仅是对历史的展现和尊重,也是青年人学习革命历史的一个重要渠道。作为一部优秀的革命历史剧,《觉醒年代》实现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完美结合,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文章以《觉醒年代》为例,对影视剧的艺术创作手法进行分析,探讨《觉醒年代》中的人物塑造、叙事手法以及艺术细节、声音语言的使用,总结了该剧在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结合上做出的努力,为提升我国革命历史剧的质量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真实 艺术真实 革命历史 《觉醒年代》
下载PDF
历史真实与艺术逻辑——论《念奴娇·赤壁怀古》对史实的引用
7
作者 张黎明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3年第11期15-19,共5页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自问世以来,既受到历代诗人与读者的热烈追捧,同时也不时有人对他引用史实的方式提出质疑。诗词以言志、抒情为主要目的,所引述的任何史实都不过是思想感情的载体,因而它不仅不必拘泥于客观事实,甚至还...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自问世以来,既受到历代诗人与读者的热烈追捧,同时也不时有人对他引用史实的方式提出质疑。诗词以言志、抒情为主要目的,所引述的任何史实都不过是思想感情的载体,因而它不仅不必拘泥于客观事实,甚至还可以通过想象去虚构事实,这是由诗词作为文学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 史实引用 历史真实 艺术逻辑
下载PDF
文学的真实成全了历史的真实《从木传》序
8
作者 凌承纬 刘辰希(图) 《城市地理》 2023年第8期131-133,共3页
去年8月,青年作家刘辰希的祖母万芬志先生打来电话,说辰希写了一部关于万从木先生的小说,想让我为她孙子的这部小说作序。她说,她与辰希以及家人商量后,一致以为由我来写序最合适。其时,我正值一场大手术后的治疗和恢复期中,出院时医生... 去年8月,青年作家刘辰希的祖母万芬志先生打来电话,说辰希写了一部关于万从木先生的小说,想让我为她孙子的这部小说作序。她说,她与辰希以及家人商量后,一致以为由我来写序最合适。其时,我正值一场大手术后的治疗和恢复期中,出院时医生嘱吋至少一年内不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作家 历史真实 恢复期 文学
下载PDF
历史的真实与艺术的虚构——兼及郭沫若历史剧《王昭君》的“和亲”问题 被引量:1
9
作者 杨胜宽 《郭沫若学刊》 2017年第3期43-51,共9页
郭沫若早年创作的历史剧《王昭君》,由于对历史事件的把握和对戏剧创作规律的运用还不够纯熟,故出现了对史料剪裁不太恰当和精审,对戏剧人物及情节虚构处理不太合理和妥帖等问题,进而导致作者的创作动机在剧本内容、人物性格塑造方面难... 郭沫若早年创作的历史剧《王昭君》,由于对历史事件的把握和对戏剧创作规律的运用还不够纯熟,故出现了对史料剪裁不太恰当和精审,对戏剧人物及情节虚构处理不太合理和妥帖等问题,进而导致作者的创作动机在剧本内容、人物性格塑造方面难以得到理想体现的缺陷,这表明了他开始尝试历史剧写作手法的稚嫩及艺术表现能力的不足。这也是当时及后世一些研究者对该剧提出不同批评意见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昭君》 历史剧创作 真实历史 人物虚构 性格塑造
下载PDF
都市历史街区真实性的游憩者感知研究--以南京夫子庙为例 被引量:59
10
作者 廖仁静 李倩 +2 位作者 张捷 卢韶婧 祁秋寅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5-60,共6页
真实性研究在国内旅游研究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真实性既包括旅游地的原真性,也包括游憩者对旅游地真实性的感知。文章以夫子庙这个城市RBD兼历史街区为例,从游憩者①的角度研究了这种定位于满足游憩者体验历史文化和商业消费综合性... 真实性研究在国内旅游研究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真实性既包括旅游地的原真性,也包括游憩者对旅游地真实性的感知。文章以夫子庙这个城市RBD兼历史街区为例,从游憩者①的角度研究了这种定位于满足游憩者体验历史文化和商业消费综合性需求的景区的"真实性"。通过对游憩者真实性感知的夫子庙核心景点事物进行因子分析,归纳出"仿古观光活动"和"购物休闲活动"这两个构建夫子庙真实性感知的因子,并分别比较了它们对于本地市民、暂住居民和外地游憩者以及文化体验型、娱乐休闲型和综合型动机游憩者感知夫子庙真实性的重要程度,结果存在明显差异。研究调查表明:夫子庙景区的游憩者主要动机包括文化体验和娱乐休闲,他们对于夫子庙的客观真实性整体把握较准确,但这些游憩者即使知道夫子庙没有真实保留多少古建筑,也仍然认为夫子庙是一个成功体现了明清风格的古建筑游览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街区 历史真实 南京夫子庙 游憩者
下载PDF
历史真实与历史记忆 被引量:19
11
作者 张荣明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08-112,共5页
历史本体论是历史哲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关注的是"历史是什么"以及"史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这一根本问题,这就必然涉及到史实与史料的关系,即历史真实与历史记忆的关系问题。研究表明,历史记忆分为自然事件历史记忆... 历史本体论是历史哲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关注的是"历史是什么"以及"史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这一根本问题,这就必然涉及到史实与史料的关系,即历史真实与历史记忆的关系问题。研究表明,历史记忆分为自然事件历史记忆和社会事件历史记忆两类。自然事件的历史记忆是有局限性的、不完整的。社会事件的历史记忆又分为两种情形,一种是和谐性的历史记忆,另一种是冲突性的历史记忆。在冲突性的历史记忆中,应该存在两种以上相互对立、相互冲突的历史记忆。仅仅存在一种历史记忆,意味着它可能是强权的结果,或非历史真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事件 历史真实 历史资料 历史记忆
下载PDF
《孔雀胆》:虚构的故事与历史的真实 被引量:3
12
作者 田玲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37-141,共5页
《孔雀胆》的故事不见于元代的历史文献,是明代后期由云南地方文人虚构出来的故事。虚构出来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大理官绅对唐宋元三朝的辉煌历史的追思、怀恋;是明朝嘉靖年间,大理总管的遗民们的"故国之思",是大理段氏家族... 《孔雀胆》的故事不见于元代的历史文献,是明代后期由云南地方文人虚构出来的故事。虚构出来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大理官绅对唐宋元三朝的辉煌历史的追思、怀恋;是明朝嘉靖年间,大理总管的遗民们的"故国之思",是大理段氏家族没落的挽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雀胆 虚构故事 真实历史 故国之思 挽歌
下载PDF
“红色经典”:艺术真实是怎样转变成历史真实的 被引量:7
13
作者 宋剑华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02-210,共9页
重新评判"红色经典"的功过是非,关键并不在于它本身是否符合历史真实,而是要研究它怎样被转化成了历史真实;只有解决了这一重大而务实的理论问题,才能超越政治意识形态的外在因素,客观而公正地去看待"红色经典"的... 重新评判"红色经典"的功过是非,关键并不在于它本身是否符合历史真实,而是要研究它怎样被转化成了历史真实;只有解决了这一重大而务实的理论问题,才能超越政治意识形态的外在因素,客观而公正地去看待"红色经典"的艺术价值。因此,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而非意气用事的妄加指责,才是正确对待"红色经典"现象的批判理性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经典” 艺术真实 历史真实 作家经验
下载PDF
影像中国的力量与探寻“历史真实”的人文良知——论《一九四二》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旭光 宋法刚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0-45,共6页
《一九四二》在被遗忘和遮蔽的题材中以悲悯的情怀和艺术的力量探寻历史记忆和人文良知。它不是消费民族的"痛史"与创伤,而是在历史的全景复现中,通过叙事视角的回眸即个体与历史的对话,以及对宗教文化、政治权力、家族伦理... 《一九四二》在被遗忘和遮蔽的题材中以悲悯的情怀和艺术的力量探寻历史记忆和人文良知。它不是消费民族的"痛史"与创伤,而是在历史的全景复现中,通过叙事视角的回眸即个体与历史的对话,以及对宗教文化、政治权力、家族伦理等文化力量的反思,传达着具有现代性意义的启蒙价值观。因此,影片的价值已经不能仅仅用票房来衡量。影片的跨媒介传播和引发的知识界的关注与议论,影片所倡导的对个体生存权的尊重,对生命的敬畏,对民族灾难和"国民性"的反思,对历史真实探寻的历史观等,已经打造了一个众声喧哗的"公共文化空间"。影片对当前中国的电影文化建设、人文反思意向和文化产业生态等无疑会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九四二》 历史真实 人文良知 现代性 启蒙
下载PDF
历史真实:可能性及其限度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爱松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84-188,共5页
关于生活与文学的关系问题是文学理论的基本问题 ,也是文学创作中的基本实践问题。所谓生活 (历史 )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问题 ,便是这一老而又老问题的更为直捷和简明的现代表达。近年来 ,随着一些创作现象的出现 ,特别是一些历史小说... 关于生活与文学的关系问题是文学理论的基本问题 ,也是文学创作中的基本实践问题。所谓生活 (历史 )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问题 ,便是这一老而又老问题的更为直捷和简明的现代表达。近年来 ,随着一些创作现象的出现 ,特别是一些历史小说、历史题材的影视剧的出现 ,人们对此更是议论纷纷。本刊特此登载一组文章 ,合成一个专题 ,从不同视角展开对此问题的研究 ,欢迎大家就此展开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真实 可能性 限度 文学创作 艺术真实 历史题材
下载PDF
清水江文书的历史真实性考证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明 戴泽军 丁正屏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111-119,共9页
清水江文书是继敦煌文书、徽文书之后,又一古代契约文书的重大发现。其总量估计可达50万份之多,而目前已经入库收藏仅10余万份。清水江文书已经引起学术界极大重视,但质疑清水江文书真实性的声音也不断出现。本文就此对清水江文书历史... 清水江文书是继敦煌文书、徽文书之后,又一古代契约文书的重大发现。其总量估计可达50万份之多,而目前已经入库收藏仅10余万份。清水江文书已经引起学术界极大重视,但质疑清水江文书真实性的声音也不断出现。本文就此对清水江文书历史真实性进行深入考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水江文书 证据法价值 历史真实 考证
下载PDF
论电视历史剧的艺术真实性系统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昕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4-88,共5页
在历史研究中,“历史真实”这个概念,包括了两个层面: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历史现象层面的“真实”(准确性、可信性)和历史本质、规律、意蕴的真实。它们之间是偶然与必然、个性与共性、现象与本质的关系。从历史真实性到艺术真实性,要... 在历史研究中,“历史真实”这个概念,包括了两个层面: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历史现象层面的“真实”(准确性、可信性)和历史本质、规律、意蕴的真实。它们之间是偶然与必然、个性与共性、现象与本质的关系。从历史真实性到艺术真实性,要经过审美变形。电视历史剧的“艺术真实”,实际是审美化、艺术化了的历史真实,它在艺术形象和艺术假定性情境的相互作用中显露出自己的深层意蕴。电视历史剧的艺术真实性是一个动态的有机系统。各个时代形态各异的文本在互文性的基础上,构成了一种审美效果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真实 历史真实 审美变形 真实性系统 上升的螺旋
下载PDF
论《出埃及记》的历史真实性 被引量:2
18
作者 郭丹彤 苏兴军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21-124,共4页
关键词 埃及学 早期历史 历史真实 学者 保守 神话 时代 摩西 圣经 观点
下载PDF
当前抗战题材影视剧的历史真实问题 被引量:3
19
作者 杨毅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47-1153,共7页
近年来,抗战题材影视剧在荧屏(银幕)一直很活跃,但为数不少的抗战影视剧为吸引观众,显得过度娱乐化,世俗化,甚至庸俗化,不仅表现出缺乏正确的历史观,而且对于历史真实与艺术创作亦缺乏科学把握,给观众带来了不小的负面影响。通过对近年... 近年来,抗战题材影视剧在荧屏(银幕)一直很活跃,但为数不少的抗战影视剧为吸引观众,显得过度娱乐化,世俗化,甚至庸俗化,不仅表现出缺乏正确的历史观,而且对于历史真实与艺术创作亦缺乏科学把握,给观众带来了不小的负面影响。通过对近年来抗战题材影视剧历史真实的盘点,以及对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关系的分析,对当前抗战题材影视剧的创作偏差进行了剖析和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剧 历史真实 艺术创作 文化软实力
下载PDF
民族志的阐释与历史的真实——以拖雷之死为例 被引量:3
20
作者 叶高娃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3-47,共5页
对于传统民族志来讲,历史记录就是历史本身或历史事实。然而,从现代民族志视野看,历史是文化建构的产物。对历史文献记录不断更新的阐释,也导致了民族志的真实性问题变得越来越错综复杂。关于"拖雷之死"这一历史事件,历史文... 对于传统民族志来讲,历史记录就是历史本身或历史事实。然而,从现代民族志视野看,历史是文化建构的产物。对历史文献记录不断更新的阐释,也导致了民族志的真实性问题变得越来越错综复杂。关于"拖雷之死"这一历史事件,历史文献中有着不同的叙事文本,学者们对有关"托雷之死"的诸多文本也持有不同看法。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有些学者以"宫廷斗争论"来阐释"拖雷之死",今有罗贤佑推出"托雷死于窝阔台之害"的看法,笔者试图针对"拖雷之死"这一历史事件进行的文化建构过程,对罗贤佑的这一论点提出商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拖雷之死 叙事文本 历史建构 历史真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