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真实场域构建的学习空间变革
1
作者 张洋 《华夏教师》 2024年第12期10-12,共3页
学生的学习行为会受到其所处学习空间场域的影响,构建基于真实场域的学习空间有利于学习的自然发生,激发深度学习与创造性,从而达成“知识—能力—素养—情感价值”的多维度育人目标。本文提出通过家校社协同和大中共育,实现基于真实场... 学生的学习行为会受到其所处学习空间场域的影响,构建基于真实场域的学习空间有利于学习的自然发生,激发深度学习与创造性,从而达成“知识—能力—素养—情感价值”的多维度育人目标。本文提出通过家校社协同和大中共育,实现基于真实场域构建的学习空间变革,并给出了基于家校协同、大中共育的“双向回馈”学习空间共建机制。此外,本文还提供了在此机制下的真实场域构建的基本路径,为更多学习空间变革与研究乃至课程改革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实 学习空间变革 家校社协同 大中共育
下载PDF
符号学视域下《地球最后的夜晚》的电影诗学建构
2
作者 金明 《文化艺术研究》 CSSCI 2019年第4期129-135,共7页
在《地球最后的夜晚》中,毕赣将故乡凯里凝滞成了爱情的最后幻域,并且以电影镜像重新开启自己对个体生命意义的思考。电影是杂糅了现实记忆与虚构梦境的开放性文本,通过对罗纮武破碎生命经验的书写,对梦境乌托邦的呈现,揭示“真实域”... 在《地球最后的夜晚》中,毕赣将故乡凯里凝滞成了爱情的最后幻域,并且以电影镜像重新开启自己对个体生命意义的思考。电影是杂糅了现实记忆与虚构梦境的开放性文本,通过对罗纮武破碎生命经验的书写,对梦境乌托邦的呈现,揭示“真实域”的内在匮乏。《地球最后的夜晚》以一种女性主义镜像之思,逃逸出传统男性叙事的权威,对女性的身份、主体性、身体进行了想象性的建构,使其变奏出独特的美学特质,进而建构出充满性别愉悦的身体诗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记忆 现代性符号 真实域 诗学 身体 《地球最后的夜晚》
下载PDF
新闻事件视域下的主题式教学——以“体温调节”复习教学为例 被引量:3
3
作者 崔敏霞 《中学生物学》 2022年第7期34-36,共3页
结合案例阐述了在新闻事件视域下,围绕生物学大概念为主题,选编与该主题相关的多个事件,通过进阶式问题引领,发展学生在真实场域中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 主题式教学 新闻事件视 真实 核心素养
下载PDF
基于“他者”问题思考的资本主义伦理——政治批判——论伊格尔顿的“伦理学转向” 被引量:4
4
作者 方珏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7-55,共9页
作为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伊格尔顿面对21世纪这一全新时代景观所出现的诸多问题,通过聚焦伦理学研究,试图回应当下"左派如何思考与行动"这一严峻问题。伊格尔顿的伦理学研究主要借用拉康精神分析的语境与框架,以想象域、... 作为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伊格尔顿面对21世纪这一全新时代景观所出现的诸多问题,通过聚焦伦理学研究,试图回应当下"左派如何思考与行动"这一严峻问题。伊格尔顿的伦理学研究主要借用拉康精神分析的语境与框架,以想象域、象征域和真实域三个基本范畴来厘清并重新审视西方伦理学的演变,通过对自我与他者关系问题的研究思考了新主体与社会主义伦理的建构,实现了对晚近资本主义的伦理—政治批判。它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相关思想,对于思考当下现实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学 他者 想象 象征 真实域
下载PDF
你想要知道的台湾新电影(但又没敢问拉康的)
5
作者 杨小滨 《文化研究》 CSSCI 2012年第1期176-209,共34页
台湾最具影响力的三大导演——侯孝贤、杨德昌、蔡明亮——的电影美学代表了台湾电影中的不同心理——文化指向。本文透过拉康理论中有关精神领城的三个层次——想象城、符号城和真实城——来考察这三位导演的电影美学,同时梳理出台湾... 台湾最具影响力的三大导演——侯孝贤、杨德昌、蔡明亮——的电影美学代表了台湾电影中的不同心理——文化指向。本文透过拉康理论中有关精神领城的三个层次——想象城、符号城和真实城——来考察这三位导演的电影美学,同时梳理出台湾电影中有关前现代、现代与后现代的错综复杂关系,即对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各种辩证的、冲突的表达。因此,本文也试图在理论上拓展拉康有关想象城、符号域和真实城的论述,将其连接到同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相关的议题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侯孝贤 杨德昌 蔡明亮 拉康 真实域—符号—想象 (后)现代性
下载PDF
《老人与海》中主体的分裂与复归
6
作者 欧阳娜 《大学时代(B版)》 2006年第11期38-39,共2页
本文依据拉康学说,指出在《老人与海》中,借助想像域的“误认”,巨鱼成为老人建构自我的小能者这一点决定了老人毁灭巨鱼且失去巨鱼的必然,并运用拉康关于说话主体的分裂性理论揭示出老人捕鱼的行为本身,既不是为了荣誉,也不是为... 本文依据拉康学说,指出在《老人与海》中,借助想像域的“误认”,巨鱼成为老人建构自我的小能者这一点决定了老人毁灭巨鱼且失去巨鱼的必然,并运用拉康关于说话主体的分裂性理论揭示出老人捕鱼的行为本身,既不是为了荣誉,也不是为了某种证可,而是一种冲破想像之假和滑脱干象征之同的欲望向真实域的复归。最后试图探究整部作品结构所指向的终极含义并得出自然成理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想像 象征 真实域 信念 复归
下载PDF
全息评价:素养导向的学生评价体系设计与应用
7
作者 卢雁红 《中国基础教育》 2024年第7期56-60,共5页
全息评价以影响学生发展的关键素养为核心内容确定指标体系,结合真实学习空间构建综合评价模块群,并将其应用于学生自主导航、教师精准助学和学校管理改进等方面,为推进义务教育综合评价改革提供了实践样本和新思路。全息评价以其全面... 全息评价以影响学生发展的关键素养为核心内容确定指标体系,结合真实学习空间构建综合评价模块群,并将其应用于学生自主导航、教师精准助学和学校管理改进等方面,为推进义务教育综合评价改革提供了实践样本和新思路。全息评价以其全面性、全息性、合理性、发展性的特点,引导评价从单一、片面走向综合和全面,从“育分”到“育人”,解决了当前综合素养评价改革的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息评价 关键素养 真实 综合素质 综合素质评价改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