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赵朴初与星云的人间佛教理念及实践 被引量:2
1
作者 邓子美 毛勤勇 《五台山研究》 2005年第3期16-22,共7页
在海峡两岸佛教界,赵朴老与星云法师的人间佛教思想最为接近。他们都不是太虚大师的亲传弟子,但都直接继承了太虚的人间佛教理论。他们都以真常唯心论作为人间佛教理念的思想基础,这点与印顺法师不同。他们都有思想、有实践,使人间佛教... 在海峡两岸佛教界,赵朴老与星云法师的人间佛教思想最为接近。他们都不是太虚大师的亲传弟子,但都直接继承了太虚的人间佛教理论。他们都以真常唯心论作为人间佛教理念的思想基础,这点与印顺法师不同。他们都有思想、有实践,使人间佛教的光辉实实在在地照耀着海峡两岸。继承前人大业,解答实践中出现的疑难,推进人间佛教理论实践的发展,是后人应尽之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间佛教 真常唯心论 菩萨行 赵朴初 星云法师
下载PDF
大乘“三系判教”与如来藏系经典的地位新论 被引量:1
2
作者 杨维中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4-81,170,共8页
支那内学院师生将如来藏经典看作独立一系,以彰显唯识学说之纯正。在这一学派看来,印度佛学的两大系统——空、有二宗之思想是可信的,但中国所传的本觉思想是中土误传,而受此影响而成的台、贤、禅宗等当然是错上加错了。太虚大师之所以... 支那内学院师生将如来藏经典看作独立一系,以彰显唯识学说之纯正。在这一学派看来,印度佛学的两大系统——空、有二宗之思想是可信的,但中国所传的本觉思想是中土误传,而受此影响而成的台、贤、禅宗等当然是错上加错了。太虚大师之所以力倡"大乘佛教三系"说,就是为了反对内学院的主张,并且为如来藏思想及其在中土的传承与发展建立合法化的理由。印顺法师则独辟蹊径,赞同印度"大乘佛教三系"的判教,但却仅仅说"性空论"为了义,对于如来藏思想其实是取了温和的批评态度。其实,如来藏经典、如来藏思想并非可单独地立为一个与中观学、唯识学并立的独立系统。欲为受如来藏思想深厚影响的中国化佛教诸宗的心性思想辩护,也不一定非从三系来立论。如来藏思想是在中观思想日益成熟的情况下,将小乘"心性本净"说与大乘佛陀观相结合而形成的。在瑜伽行派出现以后,如来藏思想便逐渐被唯识学所吸收,失去了独立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如来藏 佛性 如来藏经典 真常唯心论 印顺
下载PDF
印顺批判熊十力《新唯识论》之深层分析
3
作者 陈芷烨 徐孙铭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05-209,共5页
印顺和熊十力于1948—1950年之间围绕《新唯识论》相关问题展开的争论,是一场以儒、佛之争为载体,触及到基本哲学立场、价值取向、治学方法等问题的学术论争。如果将这一争议置于与内学院吕澂等人从唯识立场出发对《新论》的评价和二十... 印顺和熊十力于1948—1950年之间围绕《新唯识论》相关问题展开的争论,是一场以儒、佛之争为载体,触及到基本哲学立场、价值取向、治学方法等问题的学术论争。如果将这一争议置于与内学院吕澂等人从唯识立场出发对《新论》的评价和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日本"批判佛教"的语境中考察,对问题的实质将会有更清楚地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唯识论》本体论 印顺 真常唯心论
原文传递
现代性视域中的大乘三系说与性寂性觉说
4
作者 刘成有 《宗教研究》 2011年第1期168-178,共11页
释太虚、释印顺、欧阳渐、吕澂四个人是20世纪中国佛教史中非常重要的人物。释太虚倡导人生佛教(人间佛教),致力于佛教革新,释印顺进一步从大乘佛教三系的判摄,论证了中国汉语系传统佛教的非正统性;欧阳渐立足于唯识宗的立场批判中国汉... 释太虚、释印顺、欧阳渐、吕澂四个人是20世纪中国佛教史中非常重要的人物。释太虚倡导人生佛教(人间佛教),致力于佛教革新,释印顺进一步从大乘佛教三系的判摄,论证了中国汉语系传统佛教的非正统性;欧阳渐立足于唯识宗的立场批判中国汉语系传统佛教,吕澂则进一步从性寂性觉的梳理中分析了中国汉语系传统佛教'误入歧途'的根源。上述四人派系不同,立论各异,但对于汉语系传统佛教的否定立场却是惊人地一致.本文拟选取释印顺的大乘三系说与吕澂的性寂性觉说入手,尝试从现代性的视角予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乘佛教 中国佛教 人间佛教 心性本净 真常唯心论 印度佛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