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9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持续氟铝联合暴露对子代大鼠骨组织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酸化真核细胞起始因子2α-激活转录因子4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陈媛 谢春 +3 位作者 张华 葛启迪 万昌武 谭瑛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01-304,共4页
目的了解妊娠期、哺乳期及成年前持续氟铝联合染毒对子代大鼠骨组织内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ERK)-酸化真核细胞起始因子2α(e IF2α)-激活转录因子4(ATF4)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36只健康成年清洁级SD孕鼠随机分为9组,分别为对照(自来... 目的了解妊娠期、哺乳期及成年前持续氟铝联合染毒对子代大鼠骨组织内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ERK)-酸化真核细胞起始因子2α(e IF2α)-激活转录因子4(ATF4)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36只健康成年清洁级SD孕鼠随机分为9组,分别为对照(自来水)组和氟化钠(60、240 mg/L)组、氯化铝(600、1 000 mg/L)单独染毒组及氟化钠+氯化铝联合染毒组,每组4只。采用自由饮水方式染毒,母鼠从妊娠第0天至子代大鼠出生第21天(postnatal day 21,PND21)染毒;每组随机选取8只子代大鼠继续以同组剂量染毒至PND90。染毒结束后,收集大鼠骨组织,以qRT-PCR法检测骨组织中ATF4和e IF2α的mRNA表达水平,ELISA测定骨组织中p-PERK、ATF4蛋白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除低铝、高氟+低铝联合染毒组外,其余各染毒组子代大鼠骨组织中p-PERK蛋白含量明显升高(P<0.05);低氟组和低氟+高铝联合染毒组的ATF4蛋白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氟铝联合染毒对p-PERK蛋白含量的影响表现为拮抗型交互作用(P<0.05);ATF4蛋白含量除高氟+低铝联合染毒组表现为协同型交互作用外,其他联合染毒组均表现为拮抗型交互作用(P<0.05)。除低氟组大鼠骨组织中e IF2αmRNA的表达明显升高外,其余染毒组明显降低(P<0.05)。除高氟+低铝联合染毒组大鼠骨组织中ATF4的mRNA表达明显升高外,其余各染毒组明显降低(P<0.05)。单独高氟或高铝染毒组比单独的低氟或低铝染毒组ATF4 mRNA表达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氟铝联合染毒对e IF2α及ATF4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存在拮抗型交互作用(P<0.05)。结论氟铝联合可通过亲代胎盘屏障、乳汁及子代大鼠自身摄入等途径进入子代大鼠体内,诱发骨细胞内质网应激,PERK-e IF2α-ATF4信号通路参与了氟铝联合持续暴露的子代大鼠骨损伤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 酸化真核细胞起始因子2α 激活转录因子4
原文传递
针刺对创伤后应激障碍大鼠海马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真核细胞起始因子2α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邵瑞洁 孙一萍 +3 位作者 李晓艳 马琴 卢峻 图娅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64-570,共7页
目的:观察针刺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大鼠海马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ERK)/真核细胞起始因子2α(eIF2α)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针刺治疗PTSD的可能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针刺组、舍曲林组,每组7只。采用单次延长应... 目的:观察针刺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大鼠海马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ERK)/真核细胞起始因子2α(eIF2α)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针刺治疗PTSD的可能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针刺组、舍曲林组,每组7只。采用单次延长应激法制备PTSD大鼠模型。针刺组针刺“百会”“大椎”,每次10min,每日1次,连续7d;舍曲林组给予盐酸舍曲林溶液(10mg/kg)灌胃,连续7d。采用高架十字迷宫实验、新物体识别实验检测大鼠行为学变化;Westernblot法检测大鼠海马PERK、磷酸化(p)-PERK、eIF2α、p-eIF2α、转录激活因子4(ATF4)蛋白表达;透射电镜观察大鼠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高架十字迷宫实验开臂次数百分比和开臂时间百分比、新物体识别指数显著降低(P<0.01);海马p-PERK、p-eIF2α、ATF4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舍曲林组大鼠高架十字迷宫实验开臂次数百分比和开臂时间百分比、新物体识别指数显著升高(P<0.05,P<0.01),海马p-PERK、p-eIF2α、ATF4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P<0.01),舍曲林组eIF2α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海马神经元损伤,粗面内质网重度扩张,线粒体多呈嵴减少或少量空泡化;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舍曲林组海马神经元结构损伤减轻,粗面内质网未见明显扩张,部分线粒体呈嵴减少。结论:针刺可以缓解PTSD大鼠焦虑行为和提高识别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海马PERK/eIF2α信号通路,改善内质网应激造成的海马神经元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后应激障碍 针刺 内质网应激 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真核细胞起始因子2α
原文传递
雷公藤红素诱导未折叠蛋白反应信号通路中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2α活化抑制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生长 被引量:4
3
作者 彭彬 宋瑜婷 +3 位作者 张雪 王莹 曹帆帆 张登海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963-969,共7页
目的研究雷公藤红素抑制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增殖与未折叠蛋白反应(UPR)的关系和分子机制,为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提供新的药物靶点。方法 4种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RPMI 8226、U266、SKO、KMS-11,经不同浓度雷公藤红素(增殖实验0.0~10.0μmol/... 目的研究雷公藤红素抑制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增殖与未折叠蛋白反应(UPR)的关系和分子机制,为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提供新的药物靶点。方法 4种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RPMI 8226、U266、SKO、KMS-11,经不同浓度雷公藤红素(增殖实验0.0~10.0μmol/L、凋亡实验0.0~4.0μmol/L、周期阻滞实验0.0~1.5μmol/L)处理不同时间(增殖实验1~3 d、凋亡实验1 d、周期阻滞实验1 d)后,检测细胞增殖、凋亡、周期阻滞情况;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肌醇需求酶1(IRE1)、蛋白激酶样内质网激酶(PERK)和活化转录因子6(ATF6)3条UPR信号通路中主要分子的表达,包括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ATF6、PERK、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2α(eIF2α)、磷酸化eIF2α(p-eIF2α)、C/EBP同源蛋白(CHOP)、IRE1、磷酸化IRE1(p-IRE1)。用慢病毒包被的含短发夹RNA(shRNA)载体对eIF2α表达进行干扰,观察雷公藤红素对干扰eIF2α表达后的RPMI 8226细胞UPR信号分子表达、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雷公藤红素以剂量和时间依赖方式抑制4种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增殖、诱导凋亡、使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其中RPMI8226细胞对雷公藤红素最敏感。在RPMI8226细胞,雷公藤红素处理浓度在0.5~2.0μmol/L作用30 min^24 h时均能使UPR的PERK通路中p-eIF2α表达水平升高(P<0.05或P<0.01),其下游CHOP表达也相应增加(P<0.05或P<0.01),而对其他2条通路ATF6和IRE1影响不明显。用慢病毒干扰eIF2α表达后,雷公藤红素上调CHOP表达、诱导凋亡和周期阻滞的作用均减弱或消失。结论雷公藤红素能抑制多种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增殖,活化UPR的PERK信号通路中eIF2α分子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红素 多发性骨髓瘤 未折叠蛋白反应 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641通过微小RNA-181d-5p靶向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A2抑制宫颈癌细胞增殖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杨 王刚 +3 位作者 陈侠 张云志 秋彤 高飞 《中国性科学》 2022年第2期117-122,共6页
目的观察长链非编码RNA(LncRNA)LINC00641(LINC00641)在宫颈癌细胞中的表达特征,探讨LINC00641通过微小RNA-181 d-5p(miR-181 d-5p)/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A2(EIF4A2)对宫颈癌细胞增殖的调节作用。方法选择宫颈癌Hela细胞株,建立空白对... 目的观察长链非编码RNA(LncRNA)LINC00641(LINC00641)在宫颈癌细胞中的表达特征,探讨LINC00641通过微小RNA-181 d-5p(miR-181 d-5p)/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A2(EIF4A2)对宫颈癌细胞增殖的调节作用。方法选择宫颈癌Hela细胞株,建立空白对照组,构建转染pc-DNA3.1的无关序列组、转染pc-DNA3.1-LINC00641的pc-DNA-LINC00641组、转染pc-DNA3.1-LINC00641-siRNA的si-LINC00641组,转染miR-181 d-5p inhibitor的miR-181 d-5p inhibitor组、转染miR-181 d-5p mimic的miR-181 d-5p mimic组、转染siRNA-EIF4A2的si-EIF4A2组。采用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活性,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观察LINC00641和miR-181 d-5p、miR-181 d-5p、EIF4A2的靶向关系。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1月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诊治的45例宫颈鳞癌且未行术前新辅助放、化疗的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留取其术后肿瘤组织(宫颈鳞癌组织)。另选取45例因子宫肌瘤行子宫全切术,且经病理确诊为慢性宫颈炎的患者,留取其宫颈组织(慢性宫颈炎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法检测LINC00641和miR-181 d-5p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EIF4A2和Ki67的表达,采用Pearson检验分析其相关性。结果生物信息分析显示,LINC00641与miR-181 d-5p、miR-181 d-5p、EIF4A2具有可能的结合位点。与空白对照组和无关序列组比较,pc-DNA-LINC00641组、miR-181 d-5p mimic组、si-EIF4A2组细胞增殖活性下降,si-LINC00641组、miR-181 d-5p inhibitor组细胞增殖活性升高。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显示,LINC00641与miR-181 d-5p、miR-181 d-5p、EIF4A2具有靶向关系。挽救实验显示,沉默EIF4A2可部分逆转沉默LINC00641和沉默miR-181 d-5p对细胞增殖的促进作用。与慢性宫颈炎组织比较,宫颈鳞癌组织中LINC00641、miR-181 d-5p低表达,EIF4A2高表达(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LINC00641与miR-181 d-5p、EIF4A2、Ki67呈正相关性,miR-181 d-5p与EIF4A2呈负相关性。结论LINC00641通过miR-181 d-5p/EIF4A2抑制宫颈癌细胞的增殖,调控肿瘤的形成和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641 宫颈癌 增殖 微小RNA-181 d-5p 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A2 调控
下载PDF
真核细胞起始因子3a与妇科恶性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朱泉燕 郭苑莉 陶莹 《医学综述》 CAS 2024年第3期311-315,共5页
近年来,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三大妇科恶性肿瘤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女性患者的生命健康,而妇科肿瘤的发生发展与蛋白功能的调控有关。真核细胞起始因子3(eIF3)a是eIF3最大的组成亚基,是参与蛋白质形成的重要因子,eIF3a在宫... 近年来,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三大妇科恶性肿瘤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女性患者的生命健康,而妇科肿瘤的发生发展与蛋白功能的调控有关。真核细胞起始因子3(eIF3)a是eIF3最大的组成亚基,是参与蛋白质形成的重要因子,eIF3a在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组织中均呈高表达,并通过多种机制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同时与肿瘤化疗药物、放疗反应密切相关,影响患者预后。未来eIF3a有望成为妇科恶性肿瘤治疗的新靶点,对改善治疗效果及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恶性肿瘤 真核细胞起始因子3a 翻译起始
下载PDF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真核细胞翻译启始子2α、活化转录因子4水平与肾组织损伤、肾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6
作者 毛财凤 危娜敏 +3 位作者 汪太斌 乔雨珊 范瑞杰 李泽发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10期73-77,共5页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真核细胞翻译启始子2α(eIF2α)、活化转录因子4(ATF4)水平与肾组织损伤程度和肾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102例DN患者(DN组)和102例单纯糖尿病患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根据肾组织损伤严重程度将DN患者...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真核细胞翻译启始子2α(eIF2α)、活化转录因子4(ATF4)水平与肾组织损伤程度和肾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102例DN患者(DN组)和102例单纯糖尿病患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根据肾组织损伤严重程度将DN患者分为微量白蛋白尿期组(MG组,35例)、显性蛋白尿期组(PG组,41例)和肾功能不全期组(RIG组,26例)。检测血清eIF2α、ATF4、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胱抑素C(CysC)、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eIF2α、ATF4与BUN、Scr、CysC、eGFR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DN发病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eIF2α和ATF4诊断DN的价值。结果 DN组血清eIF2α、ATF4、BUN、Scr、CysC水平高于对照组,eGFR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IG组血清eIF2α和ATF4水平高于PG组和M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N患者血清eIF2α、ATF4水平与BUN、Scr、CysC呈正相关,与eGFR呈负相关(P<0.05)。较长糖尿病病程、较高体质量指数、高水平eIF2α、高水平ATF4是DN的危险因素(P<0.05)。eIF2α、ATF4诊断DN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0、0.799,联合诊断曲线下面积为0.879,大于单独诊断(P<0.05)。结论 DN患者血清eIF2α、ATF4水平增高,且与DN肾损伤程度加重以及肾功能减退有关,eIF2α联合ATF4在DN诊断中有较高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肾功能 内质网应激 真核细胞翻译启始子 活化转录因子4
下载PDF
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5A(eIF5A)研究进展 被引量:8
7
作者 双宝 韩英鹏 +1 位作者 李明 李文滨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56-160,共5页
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5A(eIF5A)是真菌、动植物体内普遍存在的蛋白质翻译起始因子。研究发现其不仅仅在部分蛋白质翻译起始中发挥作用,还在人体癌症发生、促进动植物细胞增殖、细胞衰老和死亡以及一些植物环境胁迫应答等方面都有一定... 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5A(eIF5A)是真菌、动植物体内普遍存在的蛋白质翻译起始因子。研究发现其不仅仅在部分蛋白质翻译起始中发挥作用,还在人体癌症发生、促进动植物细胞增殖、细胞衰老和死亡以及一些植物环境胁迫应答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调控作用。进一步研究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5A(eIF5A)的功能,对其生产实践中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5A DHS 基因功能
下载PDF
溃疡性结肠炎中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A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8
8
作者 廖如奕 姚萍 张艳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4-77,共4页
目的检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及组织中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EIF) 4A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以93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观察组,留取患者的空腹静脉血(观察组1)及肠镜咬检组织(观察组2),以25例体检证实... 目的检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及组织中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EIF) 4A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以93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观察组,留取患者的空腹静脉血(观察组1)及肠镜咬检组织(观察组2),以25例体检证实为无明显器质性病变的成人血清标本作为对照组1,选择因非肿瘤性肠梗阻切除的切缘正常的结肠黏膜组织25例作为对照组2。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观察组1和对照组1血清中EIF4A1和VEGF的表达,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观察组2和对照组2组织中EIF4A1和VEGF的表达。结果观察组1和对照组1血清中EIF4A1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1血清中VEGF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1(P<0. 01)。观察组1血清中EIF4A1和VEGF的表达量与病变时间、有无并发症密切相关,VEGF的表达量与是否复发密切相关。观察组2组织中EIF4A1和VEGF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2,观察组2中EIF4A1和VEGF表达阳性率与病变时间、有无并发症及是否复发密切相关。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1血清中EIF4A1和VEGF表达无明显相关性(P>0. 05),观察组2组织中EIF4A1和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P<0. 05)。结论溃疡性结肠炎组织中EIF4A1和VEGF表达升高,二者有一定的协同作用,血清中VEGF升高明显,EIF4A1和VEGF对促进病变的形成和进展有明显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A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真核细胞起始因子4E与C-myc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 被引量:3
9
作者 万婕 周晟 +3 位作者 柯昌庶 许三鹏 吴时敏 吴人亮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4期461-465,共5页
目的观察真核细胞起始因子4E(eukaryotic initiation factor4E,eIF4E)及C-myc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并探讨两者间的相关性及它们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侵袭、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n-sion法检测66例甲状腺... 目的观察真核细胞起始因子4E(eukaryotic initiation factor4E,eIF4E)及C-myc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并探讨两者间的相关性及它们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侵袭、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n-sion法检测6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2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伴乳头状增生及上述病例的病变周围正常甲状腺组织中eIF4E和C-myc的表达情况。结果在正常甲状腺、结节性甲状腺肿伴乳头状增生及甲状腺乳头状癌中,eIF4E的阳性率分别为11.6%(10/86)、50.0%(10/20)和84.8%(56/66)(P<0.01),C-myc的阳性率分别为21.0%(18/86)、50%(10/20)和78.8%(52/66)(P<0.01)。eIF4E仅与乳头状癌的腺外侵袭和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0.05),C-myc仅与乳头状癌的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eIF4E及C-myc在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s=0.327,P<0.05)。结论与癌旁正常组织和良性病变相比,eIF4E和C-myc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存在过表达。eIF4E的过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腺外侵袭和淋巴结转移有关,C-myc的过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淋巴结转移有关,提示二者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进展中可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乳头状癌 真核细胞起始因子4E C-MYC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胆管癌组织中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的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刘子沛 朱瑾 +2 位作者 周金莲 熊燕 王曙光 《消化外科》 CSCD 2005年第2期113-118,共6页
 目的 探讨在胆管癌组织中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eukaryotic initiation factor 4E,eIF4E)和基质金属蛋白酶- 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9,MMP- 9)的表达情况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62例胆管癌组织及8例...  目的 探讨在胆管癌组织中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eukaryotic initiation factor 4E,eIF4E)和基质金属蛋白酶- 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9,MMP- 9)的表达情况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62例胆管癌组织及8例正常胆管组织中 eIF4E和 MMP 9 的表达情况,同时结合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在 62 例胆管癌组织中 eIF4E和 MMP 9 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100%和 82. 3%,二者的表达具有正相关,而正常胆管组织无 eIF4E 和 MMP -9 表达。eIF4E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患者性别、年龄和肿瘤部位无明显相关性,但与肿瘤组织分化程度、手术方式和有无浸润转移明显相关。MMP -9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组织分化程度及手术方式无明显相关,但与有无浸润转移明显相关。结论 过度表达的 eIF4E和 MMP- 9 是胆管癌恶性改变及判断其恶性程度的分子标志,并在胆管癌的侵袭和转移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 基质金属蛋白酶9 胆管癌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在食管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2
11
作者 于建 张景航 +4 位作者 杨晓煜 李劲松 狄文玉 臧丹 苏蔚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12期1073-1075,共3页
目的研究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e IF-4E)在正常食管上皮及不同食管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关系。方法从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胃镜活组织检查存档标本中选取正常食管断端30例、... 目的研究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e IF-4E)在正常食管上皮及不同食管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关系。方法从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胃镜活组织检查存档标本中选取正常食管断端30例、非典型增生32例、原位癌20例和浸润癌117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e IF-4E、VEGF在各种食管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正常食管上皮、非典型增生、原位癌和浸润癌组织中e IF-4E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0/30)、9.4%(3/32)、45.0%(9/20)和80.3%(94/117)。正常食管上皮与非典型增生组织中e IF-4E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织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17例浸润癌组织中,发生转移和未发生转移癌组织中e IF-4E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3.2%(55/59)、67.2%(39/58),发生转移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未发生转移癌组织(P<0.05);浸润至浅肌层、深肌层和外膜的癌组织中e IF-4E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0%(28/40)、73.8%(31/42)、100.0%(35/35),浸润至浅肌层与深肌层的癌组织中e IF-4E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浸润至浅肌层和深肌层的食管癌组织中e IF-4E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浸润至外膜的食管癌组织(P<0.05)。食管浸润癌组织中e IF-4E表达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χ~2=51.460,P<0.05)。结论 e IF-4E在正常食管上皮癌变及癌变后的浸润与转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e IF-4E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与VEGF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真核细胞起始因子4E和p53在舌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附84例检测报告 被引量:6
12
作者 燕王翔 陈丹 +3 位作者 雒静 张宁宁 丁学强 陈宇 《新医学》 2010年第11期724-726,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真核细胞起始因子4E(eIF4E)和p53在舌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分别检测84份舌鳞癌组织(舌癌组)、26份以舌白斑为代表的癌前病变组织(癌前病变组)、20份正常舌黏膜组织(正常对照组)的eIF4E、p53表达情况... 目的:探讨真核细胞起始因子4E(eIF4E)和p53在舌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分别检测84份舌鳞癌组织(舌癌组)、26份以舌白斑为代表的癌前病变组织(癌前病变组)、20份正常舌黏膜组织(正常对照组)的eIF4E、p53表达情况,并对eIF4E、p53表达变化趋势进行一致性分析及比较。结果:eIF4E在舌癌组、癌前病变组及正常对照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2%、73%、0,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在舌癌组、癌前病变组及正常对照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23%、0,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IF4E与p53表达变化趋势一致(r=0.491,P<0.05)。eIF4E在舌癌组和癌前病变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p53(P<0.01)。结论:舌癌组织和癌前病变组织的eIF4E和p53阳性表达率较高,两者可能与舌癌的发生有关,可能适用于舌鳞癌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鳞状细胞 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 P53
下载PDF
小干扰RNA抑制真核翻译起始因子5A2对MKN28胃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孟庆彬 于健春 +5 位作者 康维明 马志强 周立 叶欣 曹战江 田树波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82-487,共6页
目的研究真核翻译起始因子5A2(EIF5A2)在胃癌细胞增殖及迁移侵袭调控中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EIF5A2在MKN28、HGC27细胞及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内的表达,评估小干扰RNA(siRNA)... 目的研究真核翻译起始因子5A2(EIF5A2)在胃癌细胞增殖及迁移侵袭调控中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EIF5A2在MKN28、HGC27细胞及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内的表达,评估小干扰RNA(siRNA)对EIF5A2的抑制效果。检测EIF5A2蛋白在2例人胃癌及匹配的非癌胃黏膜组织的表达。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法检测细胞迁移及侵袭力,Western blot法检测CyclinD1、CyclinD3、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E-cadherin、Vimintin、C-myc及转移相关蛋白1(MTA1)的表达水平。结果 EIF5A2在MKN28细胞及人胃癌组织内呈高表达。EIF5A2 siRNA#1可明显抑制MKN28细胞内EIF5A2 mRNA及蛋白的表达。抑制EIF5A2后可明显抑制MKN28细胞增殖(P均<0.01)、迁移(P<0.001)及侵袭能力(P<0.001)。抑制EIF5A2后,Vimentin表达下调,E-cadherin表达上调,CyclinD1、CyclinD3、MTA1及C-myc表达明显受抑制。结论siRNA下调EIF5A2可能通过抑制CyclinD1、CyclinD3抑制MKN28细胞增殖,并通过抑制MTA1、C-myc及上皮间质转化抑制MKN28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核翻译起始因子5A2 胃癌 小干扰RNA 增殖 转移
下载PDF
特异性脱氧核酶对喉癌真核细胞起始因子4E基因mRNA的体外切割作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滕博 辛丁 +3 位作者 文连姬 王君影 崔树勋 金春顺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659-661,共3页
目的研究特异性脱氧核酶(10-23DNAzyme)对喉癌真核细胞起始因子4E(eukaryotici nitiation factor-4E,eIF4E)基因mRNA的体外切割作用。方法设计合成针对原癌基因eIF4EmRNA编码区的1102、1289、1226位点的3个10-23DNAzyme-eIF4E,用内切酶X... 目的研究特异性脱氧核酶(10-23DNAzyme)对喉癌真核细胞起始因子4E(eukaryotici nitiation factor-4E,eIF4E)基因mRNA的体外切割作用。方法设计合成针对原癌基因eIF4EmRNA编码区的1102、1289、1226位点的3个10-23DNAzyme-eIF4E,用内切酶XhoI将含有eIF4E基因mRNA的pGEM-7zf+eIF4E质粒消化成线性。以此为模板体外转录出用[α-32P]UTP标记的靶eIF4E基因编码区mRNA。在37℃,pH7.5,Mg2+离子50mmol/L条件下,分别与3个10-23DNAzyme-eIF4E(1μmol/L)混合进行切割反应,并比较不同Mg2+离子浓度下酶对靶mRNA的切割活性。反应产物在8%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上电泳分离并行放射自显影,应用凝胶成像分析仪评价酶的切割效率。结果在设定条件下,3个10-23DNAzyme-eIF4E对eIF4E基因mRNA均有切割活性,且随着Mg2+浓度越高,酶的切割活性增强。结论3个10-23DNAzyme-eIF4E能有效切割eIF4E基因编码区mRNA,且切割效率与Mg2+浓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 催化性 真核细胞起始因子4E 基因疗法 喉肿瘤
下载PDF
真核细胞起始因子3和人附睾蛋白4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瀚 高雪梅 杜娟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11期97-100,共4页
目的探讨真核细胞起始因子3(el F3a)和人附睾蛋白4(HE4)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卵巢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79例卵巢癌术后组织表标本、40例卵巢良性肿瘤组织标本、40例正常卵巢组织标本中的el F3a、HE4... 目的探讨真核细胞起始因子3(el F3a)和人附睾蛋白4(HE4)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卵巢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79例卵巢癌术后组织表标本、40例卵巢良性肿瘤组织标本、40例正常卵巢组织标本中的el F3a、HE4蛋白表达水平,分析el F3a、HE4蛋白表达与卵巢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关系。结果卵巢癌中el F3a、HE4蛋白阳性表达率64.56%、39.25%,卵巢良性肿瘤中el F3a、HE4蛋白阳性表达率22.50%、7.50%,正常卵巢组织中el F3a、HE4蛋白阳性表达率0%、0%。3种组织el F3a、HE4蛋白阳性表达率有显著差异(P<0.05)。卵巢癌中el F3a、HE4蛋白阳性表达呈显著的正相关性(P<0.001);卵巢癌中el F3a蛋白阳性表达与患者的发生淋巴结转移、组织分化程度有关(P<0.05);卵巢癌中HE4蛋白阳性表达与患者的发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卵巢癌组织中el F3a、HE4蛋白阳性表达显著升高,二者呈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核细胞起始因子3 人附睾蛋白4 卵巢癌
下载PDF
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与肿瘤发生发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梁燕 伍钢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8年第15期1188-1192,共5页
目的:探讨eIF4E的功能和调控及其作为细胞信号通路的结点,分析其治疗肿瘤策略的研究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及前景。方法:以肺部肿瘤、eIF4E和靶向治疗为关键词检索万方全文数据库、PubMed和PMC数据库,筛选2002~2008年相关文献。重点是有关... 目的:探讨eIF4E的功能和调控及其作为细胞信号通路的结点,分析其治疗肿瘤策略的研究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及前景。方法:以肺部肿瘤、eIF4E和靶向治疗为关键词检索万方全文数据库、PubMed和PMC数据库,筛选2002~2008年相关文献。重点是有关研究较多的eIF4E的功能、调控、作为细胞通路的结点,细胞翻译为肿瘤治疗靶点及相关研究。最终选择其中25篇文献作为研究。结果:eIF4E是细胞翻译中的重要限速因子,具有潜在广泛的抗瘤谱,针对eIF4E的靶向治疗策略非常具有吸引力。eIF4E在转录起始中、翻译和细胞核内mRNA生成和细胞增殖中起作用,受4E-BPs、磷酸化、PML、组织特异性因子所调控;是RAS和MAP激酶信号通路,PI3K激酶信号通路,TSC、RHEB和mTOR信号通路的结点,靶向此结点可设计直接和间接两种途径,目前在人类肿瘤移植物中,用第二代反义寡核苷酸(ASOs)能有效下调肿瘤中eIF4E的含量及蛋白质的表达,诱导凋亡,抑制VEGF、CyclinD1、c-myc、Bcl-2和Survivin的表达,抑制类血管结构形成。结论:eIF4E在恶性肿瘤靶向治疗中地位突出,其治疗应用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核细胞起始因子4E 翻译 肿瘤/治疗应用 综述文献
下载PDF
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在肾癌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刚 向小龙 +2 位作者 刘莹 种铁 王子明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8年第19期3009-3012,共4页
目的:探讨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eukaryotic translation initiation factor 4E,eIF4E)在人肾癌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不同人肾癌细胞系中eIF4E和phospho-eIF4E蛋白的表达水平。siRNA转染肾癌细胞敲除eIF4E... 目的:探讨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eukaryotic translation initiation factor 4E,eIF4E)在人肾癌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不同人肾癌细胞系中eIF4E和phospho-eIF4E蛋白的表达水平。siRNA转染肾癌细胞敲除eIF4E,检测肾癌细胞生长。Western blot法检测雷帕霉素处理过的肾癌细胞中phospho-e4E和Akt的表达。结果:在肾癌细胞系中786-0、769-P和OS-RC-2中,eIF4E和phospho-eIF4E基因及蛋白表达明显高于人肾细胞系组(P<0.05)。敲除肾癌细胞eIF4E基因可抑制肾癌细胞的生长。雷帕霉素处理过的肾癌细胞phospho-eIF4E和Akt的表达明显升高。结论:eIF4E和phospho-eIF4E在肾癌细胞中高表达,可促进肾癌细胞生长,与肾癌的进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eIF4E) phospho-eIF4E 细胞 SIRNA 细胞分化
下载PDF
头颈部肿瘤组织中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18
作者 韩敏 陈瑛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81-82,共2页
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40例头颈部恶性肿瘤及10例头颈部良性病变组织中的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eIF4E)。结果显示,恶性肿瘤eIF4E表达均为阳性,良性病变为阴性或弱阳性表达,恶性肿瘤eIF4E积分与其TNM分期、病理分级相关(P均<0.05)。... 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40例头颈部恶性肿瘤及10例头颈部良性病变组织中的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eIF4E)。结果显示,恶性肿瘤eIF4E表达均为阳性,良性病变为阴性或弱阳性表达,恶性肿瘤eIF4E积分与其TNM分期、病理分级相关(P均<0.05)。认为eIF4E在头颈部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作为判断头颈部肿瘤恶性程度和预后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 头颈部肿瘤
下载PDF
宫颈癌组织中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龙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2060-2063,共4页
目的探讨宫颈癌组织中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e IF4E)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50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并随机采集20例患者的癌旁正常组织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e IF4E和VEGF在50例宫颈癌和20... 目的探讨宫颈癌组织中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e IF4E)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50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并随机采集20例患者的癌旁正常组织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e IF4E和VEGF在50例宫颈癌和20例癌旁正常组织标本中的表达,分析其与有关参数的相关性。结果癌旁正常组织中e IF4E和VEGF阳性率均为15.00%,显著低于宫颈癌组织中e IF4E(50.00%)和VEGF(60.00%)的阳性率,e IF4E和VEGF的表达均与宫颈癌组织的分化程度、浸润程度、淋巴转移和静脉转移密切相关(P<0.05),而与年龄、肿瘤大小关系不大(P>0.05)。结论 e IF4E和VEGF参与宫颈癌组织细胞的分化、浸润和转移,促进肿瘤恶化和癌症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组织 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在肿瘤发生与发展中的作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子沛 王曙光 崔彦 《消化外科》 CSCD 2006年第4期295-298,共4页
关键词 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 eIF4E蛋白合成 磷酸化 恶性肿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