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洗尽铅华 回归本真——浅论阅读教学中学生主体的归位
1
作者
黄珏
《语文教学通讯(学术)(D)》
2013年第12期19-20,共2页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成为一节课成功与否的重要评价点。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这一真正主体归位,实现本真的阅读教学?从把握好学生的"有效参与"这一着力点切入,并从课堂活动的设计与课堂...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成为一节课成功与否的重要评价点。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这一真正主体归位,实现本真的阅读教学?从把握好学生的"有效参与"这一着力点切入,并从课堂活动的设计与课堂教学两方面进行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参与
学生
真正主体
归位
阅读教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翻转课堂模式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实践
2
作者
柯跃贞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9年第16期64-65,共2页
目前翻转课堂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很多学者都是根据自己的理论与实践经验, 对翻转课堂的内涵进行解释. "翻转课堂" 也是指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体,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体.教师与学生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指导下进行合作学习, 因...
目前翻转课堂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很多学者都是根据自己的理论与实践经验, 对翻转课堂的内涵进行解释. "翻转课堂" 也是指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体,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体.教师与学生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指导下进行合作学习, 因此也就对传统的课堂进行了翻转. 这种模式能够有效的解决学生相互之间基础参差不齐等问题. 随着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模式的不断推广和发展,这种模式已经在很多课堂上被广泛应用起来,翻转课堂逐渐与当地学校的发展趋势相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职语文教学
现代信息技术
理论与实践
翻转课堂
教学模式
课堂的
主体
传统的课堂
真正主体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人民群众的创造中汲取理论创新智慧
3
作者
何军明
孙华玉
《理论导报》
2023年第8期4-6,11,共4页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人与历史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思考,认为人类历史的首要前提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指出历史是具有生命的、以物质形式存在的人的历史,而不是精神或意志的历史。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方...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人与历史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思考,认为人类历史的首要前提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指出历史是具有生命的、以物质形式存在的人的历史,而不是精神或意志的历史。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物质生产活动是一切历史的基本条件,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明确指出,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是自然界对人来说的生成过程”。人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创造历史,社会历史由人的实践活动构成,人是社会历史的真正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生产活动
创新智慧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真正主体
生成过程
人的历史
首要前提
生产方式
原文传递
成长工具
4
《父母必读》
2023年第S01期145-160,144,共17页
孩子的成长需要支持,我们找到了这些重要支点,也为父母提供了具体的做法和建议,希望我们可以助孩子的成长一臂之力。更重要的是,这些支点可以激发孩子成长的内在动力,让他成为成长的真正主体。
关键词
真正主体
成长
内在动力
原文传递
社会还是本体——拉康无意识的指归究竟何在?
5
作者
肖建荣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CSSCI
2013年第2期205-216,321,共13页
从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国内有关拉康无意识的研究为数不多,且对其内涵的理解从总体上呈现出社会和文化化的倾向。然而究其实质而言,拉康虽然超越了弗洛伊德的力比多主义而将无意识定义作了语言,却仅仅是基于语言对无意识的明证作用而作...
从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国内有关拉康无意识的研究为数不多,且对其内涵的理解从总体上呈现出社会和文化化的倾向。然而究其实质而言,拉康虽然超越了弗洛伊德的力比多主义而将无意识定义作了语言,却仅仅是基于语言对无意识的明证作用而作出的界定。实际上,拉康无意识的指归并不在于社会和文化层面,而是在于本体或存在层面。拉康无意识是作为存身于真实域即存在或哲学的界域从而超越了生物性或心理性的意识假主体的人的真正主体而存在的,其存在可通过直觉以及语言/能指的方式来加以确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康无意识
社会与文化
本体与存在
真正主体
直觉与语言
原文传递
题名
洗尽铅华 回归本真——浅论阅读教学中学生主体的归位
1
作者
黄珏
机构
萍乡中学
出处
《语文教学通讯(学术)(D)》
2013年第12期19-20,共2页
文摘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成为一节课成功与否的重要评价点。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这一真正主体归位,实现本真的阅读教学?从把握好学生的"有效参与"这一着力点切入,并从课堂活动的设计与课堂教学两方面进行突破。
关键词
有效参与
学生
真正主体
归位
阅读教学
分类号
G420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翻转课堂模式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实践
2
作者
柯跃贞
机构
广东省广州市纺织服装职业学校
出处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9年第16期64-65,共2页
文摘
目前翻转课堂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很多学者都是根据自己的理论与实践经验, 对翻转课堂的内涵进行解释. "翻转课堂" 也是指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体,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体.教师与学生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指导下进行合作学习, 因此也就对传统的课堂进行了翻转. 这种模式能够有效的解决学生相互之间基础参差不齐等问题. 随着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模式的不断推广和发展,这种模式已经在很多课堂上被广泛应用起来,翻转课堂逐渐与当地学校的发展趋势相适应.
关键词
中职语文教学
现代信息技术
理论与实践
翻转课堂
教学模式
课堂的
主体
传统的课堂
真正主体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人民群众的创造中汲取理论创新智慧
3
作者
何军明
孙华玉
机构
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厦门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理论导报》
2023年第8期4-6,11,共4页
文摘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人与历史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思考,认为人类历史的首要前提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指出历史是具有生命的、以物质形式存在的人的历史,而不是精神或意志的历史。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物质生产活动是一切历史的基本条件,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明确指出,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是自然界对人来说的生成过程”。人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创造历史,社会历史由人的实践活动构成,人是社会历史的真正主体。
关键词
物质生产活动
创新智慧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真正主体
生成过程
人的历史
首要前提
生产方式
分类号
B03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A81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D6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原文传递
题名
成长工具
4
出处
《父母必读》
2023年第S01期145-160,144,共17页
文摘
孩子的成长需要支持,我们找到了这些重要支点,也为父母提供了具体的做法和建议,希望我们可以助孩子的成长一臂之力。更重要的是,这些支点可以激发孩子成长的内在动力,让他成为成长的真正主体。
关键词
真正主体
成长
内在动力
分类号
G78 [文化科学—教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社会还是本体——拉康无意识的指归究竟何在?
5
作者
肖建荣
机构
重庆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CSSCI
2013年第2期205-216,321,共13页
文摘
从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国内有关拉康无意识的研究为数不多,且对其内涵的理解从总体上呈现出社会和文化化的倾向。然而究其实质而言,拉康虽然超越了弗洛伊德的力比多主义而将无意识定义作了语言,却仅仅是基于语言对无意识的明证作用而作出的界定。实际上,拉康无意识的指归并不在于社会和文化层面,而是在于本体或存在层面。拉康无意识是作为存身于真实域即存在或哲学的界域从而超越了生物性或心理性的意识假主体的人的真正主体而存在的,其存在可通过直觉以及语言/能指的方式来加以确认。
关键词
拉康无意识
社会与文化
本体与存在
真正主体
直觉与语言
分类号
B84 [哲学宗教—心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洗尽铅华 回归本真——浅论阅读教学中学生主体的归位
黄珏
《语文教学通讯(学术)(D)》
201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翻转课堂模式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实践
柯跃贞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从人民群众的创造中汲取理论创新智慧
何军明
孙华玉
《理论导报》
2023
0
原文传递
4
成长工具
《父母必读》
2023
0
原文传递
5
社会还是本体——拉康无意识的指归究竟何在?
肖建荣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CSSCI
2013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