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液压加载真空热压成型机PID控制设计及应用研究
1
作者 唐春龙 曾志文 《锻压装备与制造技术》 2024年第5期51-53,130,共4页
为提高液压加载真空热压成型机的稳压控制效果,设计了一种PID控制系统。通过算法优化控制来达到对真空热压装置加压有效调控的功能,有效地完成系统速度与压力的共同控制。实验测试结果表明:当位置与压力误差都在0.1%以内时,可以达到99%... 为提高液压加载真空热压成型机的稳压控制效果,设计了一种PID控制系统。通过算法优化控制来达到对真空热压装置加压有效调控的功能,有效地完成系统速度与压力的共同控制。实验测试结果表明:当位置与压力误差都在0.1%以内时,可以达到99%的压力控制精度,获得99.3%的位置精度。预压位置经过20s可以达到设定目标,并保持稳定的施加载荷的规律。目标压力经过12s可以达到设定目标,超调量在可控范围。该研究有助于提高热压成型机控制效率,为后续加载工艺优化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加载 真空成型 压力控制 PID控制 实验
下载PDF
整体化“E”形复合材料框成型工艺设计
2
作者 孟庆杰 张旺 +1 位作者 顾雪琳 张仁旺 《纤维复合材料》 CAS 2024年第3期39-42,共4页
随着航空先进复合材料应用愈发广泛,复合材料零件的形式逐渐增多,应用也愈发广泛,框是飞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常用作机身隔框或其他骨架零件,其直接影响着飞机的外形准确度和结构承载能力,“E”形复合材料框的巧妙设计和尝试提高了复合材... 随着航空先进复合材料应用愈发广泛,复合材料零件的形式逐渐增多,应用也愈发广泛,框是飞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常用作机身隔框或其他骨架零件,其直接影响着飞机的外形准确度和结构承载能力,“E”形复合材料框的巧妙设计和尝试提高了复合材料框的整体化水平,避免了金属框类零件难加工、疲劳性差等缺点,分析此“E”形复合材料框零件的结构特点,基于真空袋-热压罐成型方法,阐述了该类零件成型的工艺难点和关键控制点,巧妙设计成型工装方案,严格控制工艺操作流程,制造出内部质量好、外形尺寸精准、外观良好的复合材料“E”形框零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E形 真空袋-压罐成型
下载PDF
PMI泡沫真空辅助热成型工艺及其生产应用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贾思宜 王莹 成艳娜 《科技创新导报》 2020年第4期118-120,共3页
针对生产常用的PMI泡沫,设计泡沫真空辅助热成型参数实验,探索热成型合理参数。进行泡沫热成型厚度及拼接实验,给出合适的生产预留余量及拼接方案,指导真空辅助热成型工艺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本文主要对PMI泡沫真空辅助热成型工艺及其... 针对生产常用的PMI泡沫,设计泡沫真空辅助热成型参数实验,探索热成型合理参数。进行泡沫热成型厚度及拼接实验,给出合适的生产预留余量及拼接方案,指导真空辅助热成型工艺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本文主要对PMI泡沫真空辅助热成型工艺及其生产应用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I泡沫 真空辅助成型 泡沫夹层结构
下载PDF
全自动热成型真空包装机设计(Ⅰ) 被引量:3
4
作者 张聪 《包装与食品机械》 CAS 2002年第1期16-18,共3页
本文概述全自动热成型真空包装机的工作原理及结构 ,对其主要技术性能和设计要点作深入分析 。
关键词 设计 全自动成型真空包装机 结构 工作原理
下载PDF
全自动热成型真空包装机设计(完) 被引量:1
5
作者 张聪 《包装与食品机械》 CAS 2002年第2期21-24,共4页
本文概述全自动热成型真空包装机的工作原理及结构 ,对其主要技术性能和设计要点作深入分析 。
关键词 工作原理 结构 技术性能 全自动成型真空包装机 设计
下载PDF
国内外复合材料工艺设备发展述评之八——热压罐成型
6
作者 陈博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121-134,共14页
本文分析了热压罐成型工艺所用设备的发展历程,指出其优缺点,并对今后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 复合材料 压罐 压罐系统 预浸料/真空压罐成型 美国卫星公司(ASC)Econoclave^®压罐 切裁机 超声波切割 铺层可视辅助系统 激光定位铺层自动铺放 隔膜成型 模具材料及结构 发展
下载PDF
热真空成型模具的设计
7
作者 李亚辉 《模具工业》 1993年第6期31-37,共7页
1 简介 真空热成型(又称吸塑成型)是一种发展迅速、应用广泛、适用于成型大体积、大面积塑件的成型方法。为正确掌握热真空成型模具的设计原则,下面着重阐述热真空成型模具的设计要点,并进行实例分析。
关键词 塑件 真空成型 模具 设计
下载PDF
真空热压成型
8
作者 刘若英 《建材工业信息》 2003年第9期48-48,共1页
关键词 真空成型 陶瓷 塑料材料 坯体
下载PDF
异形包装件热成型技术与模具设计 被引量:3
9
作者 王淑慧 顾国进 +2 位作者 张志 陆佳平 李国华 《包装与食品机械》 CAS 2016年第4期48-51,共4页
为了提高异形包装件的热成型技术与自动化水平,本设计以典型粽子包装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包装对象特性、成型材料以及成型方法,探讨该热成型包装的技术方案包括成型原理与工艺要求,最后完成了模具设计及模拟建模,并对模板及其关键结构... 为了提高异形包装件的热成型技术与自动化水平,本设计以典型粽子包装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包装对象特性、成型材料以及成型方法,探讨该热成型包装的技术方案包括成型原理与工艺要求,最后完成了模具设计及模拟建模,并对模板及其关键结构进行了参数化设计。为异形包装件的热成型模具设计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热成型 异形包装件 模具设计 结构装置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在真空热成形工艺中的应用与探究
10
作者 薛皓 任剑飞 +3 位作者 付杰 康逢君 徐妍 班岚 《科技风》 2019年第7期59-59,共1页
随着3D打印水平的逐渐改善和提高,3D打印技术在产品包装设计等行业也得到了应用。同时热成型产品越来越多,而真空热成型抽真空所造成的压差不大,一般用于外形简单的制品。本项目组将3D打印技术与真空热成型工艺结合,设计一款家用小型真... 随着3D打印水平的逐渐改善和提高,3D打印技术在产品包装设计等行业也得到了应用。同时热成型产品越来越多,而真空热成型抽真空所造成的压差不大,一般用于外形简单的制品。本项目组将3D打印技术与真空热成型工艺结合,设计一款家用小型真空热成型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真空热成型 包装设计
下载PDF
基体配比对VIHPS制备GO-CF/EP复合材料微观组织与形状记忆性能的影响
11
作者 马玉钦 吕晋书 +4 位作者 阮鸥 徐津 任斌 王刚锋 庞利沙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5-355,共11页
碳纤维混杂增强复合材料由于具有重量轻、可设计性强等诸多优点,广泛用于汽车、海洋、航空航天等行业.根据固化剂与环氧树脂的配比化学原理,计算出石墨烯-碳纤维混杂增强树脂基(GO-CF/EP)复合材料的最佳配比为1∶5,并采用真空浸渗热压... 碳纤维混杂增强复合材料由于具有重量轻、可设计性强等诸多优点,广泛用于汽车、海洋、航空航天等行业.根据固化剂与环氧树脂的配比化学原理,计算出石墨烯-碳纤维混杂增强树脂基(GO-CF/EP)复合材料的最佳配比为1∶5,并采用真空浸渗热压成型工艺(VIHPS)制备1∶2~1∶7共六个配比的试样,结合形状记忆性能测试及微观形貌的观察,得到固化剂与环氧树脂实际最佳配比.实验结果表明,GO-CF/EP复合材料性能主要取决于体系中交联度的大小,交联度越大,复合材料的形状记忆性能越好,微观组织形貌也较理想.当基体配比为1∶5时,GO-CF/EP复合材料体系中交联度最大,微观形貌呈现均匀致密的状态,形状固定率最大,为95.90%;形状回复率最大,为95.40%;形状回复时间最短,为80.30 s;形状回复力最大,为9.48 N.当基体配比为1∶2或1∶7时,固化剂过量或不足,交联度较小,微观组织形貌中有大量的基体聚集区,其形状记忆性能下降,形状固定率及回复率也相应减小,分别为82.99%,81.66%,81.91%,78.75%;形状回复力分别只有5.20 N和5.50 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碳纤维混杂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 交联度 真空浸渗成型工艺 基体配比 形状记忆性能
下载PDF
汽车扶手条IMF膜片成型模具设计
12
作者 肖国华 《模具技术》 2017年第3期28-32,47,共6页
针对汽车扶手条产品需采用IMF工艺装饰外观表面的应用要求,制定了产品的IMF制程工艺;结合制程工艺的需要,设计了两副关键工序成型模具;预成型模具采用热压+真空吸附的结构方式;膜片冲裁模采用弹压式凸、凹模冲裁结构方式。采用所设计的... 针对汽车扶手条产品需采用IMF工艺装饰外观表面的应用要求,制定了产品的IMF制程工艺;结合制程工艺的需要,设计了两副关键工序成型模具;预成型模具采用热压+真空吸附的结构方式;膜片冲裁模采用弹压式凸、凹模冲裁结构方式。采用所设计的组合模具成型的膜片无卷角、漏胶、龟裂、鼓包等成型质量问题,有效地提高了扶手条IMF产品的膜成型良品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模具 模内装饰 真空成型 膜片冲裁
下载PDF
冷冲压成型硬片的应用
13
作者 廖启忠 雷秀峰 《塑料包装》 CAS 2006年第5期45-49,44,共6页
关键词 冲压成型 水泡眼包装 应用 硬片 铝塑泡罩包装 真空成型 PTP包装 包装材料
下载PDF
多壁碳纳米管/聚醚醚酮(MWCNT/PEEK)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黄素玲 逄显娟 +6 位作者 岳世伟 谢金梦 赵若凡 王帅 宋晨飞 陈德强 张永振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16-626,共11页
采用热压烧结法制备了纯聚醚醚酮(PEEK)及MWCNT/PEEK复合材料.通过表征发现:导热系数、密度、硬度及热稳定性随多壁碳纳米管(MWCNT)含量的增加而增大.系统研究了载荷、速度及不同MWCNT含量对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和磨损机理的影响.结果表... 采用热压烧结法制备了纯聚醚醚酮(PEEK)及MWCNT/PEEK复合材料.通过表征发现:导热系数、密度、硬度及热稳定性随多壁碳纳米管(MWCNT)含量的增加而增大.系统研究了载荷、速度及不同MWCNT含量对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和磨损机理的影响.结果表明,MWCNT可显著降低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率.在固定转速200 r/min,载荷为40和80 N,MWCNT质量分数为1%条件下,摩擦系数和磨损率最低,摩擦系数分别为0.241和0.235,磨损率分别较纯PEEK降低了60%和56%.当载荷增加到100 N,MWCNT质量分数为2%时,摩擦系数最低,磨损率较纯PEEK降低89%.固定载荷40 N,转速为400 r/min时,1%MWCNT/PEEK复合材料的磨损率最低,较纯PEEK降低了89%.当转速增大至600 r/min,2%MWCNT/PEEK复合材料的磨损率较纯PEEK降低了85%.固定转速200 r/min、载荷为40 N,MWCNT的质量分数较低时(<2%),MWCNT/PEEK复合材料的磨损机理主要是黏着磨损,MWCNT的质量分数(≥2%)较高时,磨损机理发生黏着磨损和塑性变形;载荷增加到80 N,低MWCNT含量复合材料主要发生黏着磨损和磨粒磨损;载荷增加到100 N时,高MWCNT含量复合材料磨损机理为黏着磨损、磨粒磨损和塑性变形共存.固定载荷40 N,转速为400 r/min时,低MWCNT含量复合材料也发生黏着磨损和磨粒磨损;转速为600 r/min时,高MWCNT含量复合材料磨损机理也为黏着磨损、磨粒磨损和塑性变形共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醚醚酮 复合材料 真空快速成型 摩擦磨损 性能
下载PDF
PP/HGMS复合材料真空热压成型及性能研究
15
作者 崔伟 吴平伟 戴金辉 《材料开发与应用》 CAS 2020年第3期43-49,共7页
以聚丙烯(PP)为基体,以高性能空心玻璃微珠(HGMS)为填充体,通过真空热压成型法制备聚丙烯/空心玻璃微珠复合材料。研究了HGMS填充体积分数对复合材料的密度、拉伸强度、压缩强度、剪切强度和吸水率的影响,分析了复合材料断口的微观形貌... 以聚丙烯(PP)为基体,以高性能空心玻璃微珠(HGMS)为填充体,通过真空热压成型法制备聚丙烯/空心玻璃微珠复合材料。研究了HGMS填充体积分数对复合材料的密度、拉伸强度、压缩强度、剪切强度和吸水率的影响,分析了复合材料断口的微观形貌。结果表明,采用真空热压成型法能够制备性能优良的PP/HGMS复合材料。当HGMS体积分数达到50%时,复合材料的密度降低到0.645 g/cm^3,并且具有35.64 MPa的压缩强度和1.41%的吸水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空心玻璃微珠 真空成型 力学性能
原文传递
PP/MWCNTs导电复合膜的制备及导电性能 被引量:1
16
作者 石素宇 王亚蒙 +2 位作者 赵康 王利娜 辛长征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5-80,共6页
导电材料在汽车、机械制造、电子和半导体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制备具有较高力学性能和较低逾渗值的导电材料已经成为导电复合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以聚丙烯(PP)为主要原料,采用多壁碳纳米管(MWCNTs)作为改性剂,通过真空热压成型技术和... 导电材料在汽车、机械制造、电子和半导体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制备具有较高力学性能和较低逾渗值的导电材料已经成为导电复合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以聚丙烯(PP)为主要原料,采用多壁碳纳米管(MWCNTs)作为改性剂,通过真空热压成型技术和超声分散的方法制备了PP/MWCNTs导电复合膜.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绝缘电阻测试仪和万能材料试验机考察了PP/MWCNTs导电复合膜的结构和导电性能.结果表明:MWCNTs均匀分散在PP薄膜中,形成导电网络结构,有利于逾渗值的降低和导电性能的提高;当MWCNTs的质量浓度为0.20 mg·m L^(-1)时,电阻率降为78.23Ω·m;MWCNTs的异相成核作用促进了PP分子链的结晶,提高了结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多壁碳纳米管 真空成型 导电复合材料
下载PDF
一种煤化工浆料输出用合金喷嘴的研制 被引量:1
17
作者 林育阳 武宏 +1 位作者 王娟梅 周宁 《机械研究与应用》 2019年第1期169-170,共2页
主要介绍一种煤化工浆料输出用合金喷嘴研制过程,采用粉末冶金技术工艺,通过对材料、配方和试制结果的分析和试验,解决了材料配方选择、真空热压一次成型等技术难题,确保了合金喷嘴形状尺寸、机械强度和使用寿命,申报一项技术发明专利。
关键词 硬质合金 短枝碳纤维 真空成型 真空烧结
下载PDF
产品博览
18
《农产品加工》 2004年第2期34-35,共2页
关键词 全自动成型真空包装机 棒棒冰自动灌装封口机 立式夹层锅 液体灌装机 技术参数 肉食切片机 根菜切条机
下载PDF
产品博览
19
《农产品加工》 2004年第1期36-37,共2页
关键词 全自动成型真空包装机 薯类膨化食品生产线 自动控制混合搅拌机 根茎类蔬菜清洗去皮机 多功能挤面机 结构特点 技术参数
下载PDF
Flexible conductive Ag nanowire/cellulose nano?bril hybrid nanopaper for strain and temperature sensing applications 被引量:9
20
作者 Rui Yin Shuaiyuan Yang +5 位作者 Qianming Li Shuaidi Zhang Hu Liu Jian Han Chuntai Liu Changyu Shen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11期899-908,M0003,共11页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mart wearable devices, flexible and biodegradable sensors are in urgent needs. In this study, ‘‘green"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Ag nanowire (Ag NW)/cellulose nanofiber (CNF) hybrid...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mart wearable devices, flexible and biodegradable sensors are in urgent needs. In this study, ‘‘green"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Ag nanowire (Ag NW)/cellulose nanofiber (CNF) hybrid nanopaper was fabricated to prepare flexible sensors using the facial solution blending and vacuum filtration technique. The amphiphilic property of cellulose is beneficial for the homogeneous dispersion of Ag NW to construct effective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networks. Two different types of strain sensors were designed to study their applications in strain sensing. One was the tensile strain sensor where the hybrid nanopaper was sandwiched between two 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 (TPU) films through hot compression, and special micro-crack structure was constructed through the pre-strain process to enhance the sensitivity. Interestingly, typical pre-strain dependent strain sensing behavior was observed due to different crack densities constructed under different pre-strains. As a result, it exhibited an ultralow detection limit as low as 0.2%, good reproducibility under different strains and excellent stability and durability during 500 cycles (1% strain, 0.5 mm/min). The other was the bending strain sensor where the hybrid nanopaper was adhered onto TPU film, showing stable and recoverable linearly sensing behavior towards two different bending modes (tension and compression). Importantly, the bending sensor displayed great potential for human motion and physiological signal detection. Furthermore, the hybrid nanopaper also exhibited stable and reproducible negative temperature sensing behavior when it was served as a temperature sensor. This study provides a guideline for fabricating flexible and biodegradable sens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 nanowire Cellulose nanofibril NANOPAPER STRAIN Temperature sensor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