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常见红树林植物一一真红树
1
作者 陈香罗 《花卉》 2023年第21期43-46,共4页
真红树植物是指专一性生长在潮间带的木本植物,它们只能在潮间带环境生长繁殖,耐水淹且耐盐,一般不会延伸至陆地环境生长。其主要特征是大多具胎萌、呼吸根与支柱根。中国原生及引进栽培的真红树植物约11科14属24种,其中引进3种,主要生... 真红树植物是指专一性生长在潮间带的木本植物,它们只能在潮间带环境生长繁殖,耐水淹且耐盐,一般不会延伸至陆地环境生长。其主要特征是大多具胎萌、呼吸根与支柱根。中国原生及引进栽培的真红树植物约11科14属24种,其中引进3种,主要生长于广东、广西及海南的沿海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红树植物 潮间带 陆地环境 木本植物 呼吸根 支柱根 红树 沿海地区
下载PDF
真红树和半红树植物叶片氯含量及叶性状的比较 被引量:18
2
作者 牟美蓉 蒋巧兰 王文卿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97-504,共8页
依据红树植物在潮间带的分布,将其分为真红树植物和半红树植物两大类。但对一些过渡地带种类的归属问题一直存在争议。该研究选取国内大部分红树植物,比较其成熟叶片中的Cl含量、肉质化程度、比叶面积(SLA)、单位重量叶氮含量(Nmass)和... 依据红树植物在潮间带的分布,将其分为真红树植物和半红树植物两大类。但对一些过渡地带种类的归属问题一直存在争议。该研究选取国内大部分红树植物,比较其成熟叶片中的Cl含量、肉质化程度、比叶面积(SLA)、单位重量叶氮含量(Nmass)和单位面积叶氮含量(Narea),并对争议树种重新进行界定。结果表明:1)真红树植物叶片中Cl含量和肉质化程度远高于半红树植物;2)真红树植物具有低SLA和高Narea的特点,除水芫花(Pemphis acidula)外半红树植物具有高SLA和低Narea的特点。3)争议的7种红树植物中,银叶树(Heritiera littoralis)、海漆(Ex-coecaria agallocha)、卤蕨(Acrostichum aureum)和尖叶卤蕨(Acrostichum speciosum)归为半红树植物更合适;老鼠簕(Acan-thus ilicifolius)和小花老鼠簕(Acanthus ebrecteatus)归为真红树植物。木果楝(Xylocarpus granatum)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红树植物 红树植物 界定 叶片氯含量 叶性状
下载PDF
真红树植物的净光合速率与其相关生理生态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0
3
作者 曾群英 刘素青 +1 位作者 李林峰 黄剑坚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8-34,共7页
为探讨真红树植物光合生理生态特性,以常见真红树林树种为研究对象,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了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光合有效辐射(PAR)、气孔导度(Gs)、叶片细胞间CO2浓度(Ci)、叶面温度(Tl)、叶面水气压亏缺(Vpdl)、蒸腾速率(Tr)... 为探讨真红树植物光合生理生态特性,以常见真红树林树种为研究对象,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了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光合有效辐射(PAR)、气孔导度(Gs)、叶片细胞间CO2浓度(Ci)、叶面温度(Tl)、叶面水气压亏缺(Vpdl)、蒸腾速率(Tr)等指标。结果表明:1)白骨壤、木榄、桐花树、无瓣海桑的Pn日变化呈"双峰"趋势,秋茄的接近"双峰",红海榄为"单峰";2)以Gs(X1)、Ci(X2)、Tr(X3)、Vpdl(X4)、PAR(X5)、Tl(X6)与Pn(Y)进行多元逐步分析得最优回归方程,白骨壤:Y=4.419+0.07 X5-6.429 X4+0.813 X6-0.064 X2+0.668 X3(R=0.969**),红海榄:Y=-8.035+32.787 X1-0.053 X2-3.503 X4+0.945 X6(R=0.963**),木榄:Y=13.528+40.28 X1-0.045 X2(R=0.938**),秋茄:Y=21.211-0.055 X2+18.951 X1+0.001 X5(R=0.975**),桐花树:Y=63.637-0.448 X1-0.053 X2+1.995 X3+1.770 X4+0.001 X5-1.461 X6(R=0.990**),无瓣海桑:Y=27.368-0.067 X2+20.081 X1(R=0.985**);3)白骨壤的Pn与Ci和PAR相关关系最强,其中与Ci是负相关关系,与PAR是正相关关系。红海榄、木榄和无瓣海桑的Gs和Ci对Pn的影响最大,分别是正相关和负相关。秋茄Ci与Pn的相关关系最强,为负相关。桐花树Ci、Tr及Tl与其Pn的偏相关显著性水平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红树植物 净光合速率 光合特性
下载PDF
真红树和半红树植物体内盐分分布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蒋巧兰 牟美蓉 +1 位作者 王文卿 赵杭平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67-872,共6页
研究了典型的真红树植物(红树Rhizophora apiculata、木榄Bruguiera gymnorhiza、海桑Sonneratia caeseolaris、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半红树植物(黄槿Hibiscus tiliaceus、水黄皮Pongamia pinnata)... 研究了典型的真红树植物(红树Rhizophora apiculata、木榄Bruguiera gymnorhiza、海桑Sonneratia caeseolaris、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半红树植物(黄槿Hibiscus tiliaceus、水黄皮Pongamia pinnata)和目前还存在争议的物种银叶树(Heritiera littoralis)体内各器官的K、Na、Cl元素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真红树植物和半红树植物体内盐分分布存在明显的区别,真红树植物体内各器官的Na、Cl含量明显比半红树高,叶片的K/Na值比半红树低;(2)真红树植物(除红树和木榄)和半红树植物的K:Na离子吸收选择性(USR)没有差异,但半红树植物的K:Na离子运输选择性(TSR)明显比真红树高;(3)真红树植物根系Cl含量随径级增加有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与半红树植物不同.从盐分分布特征来看,银叶树最好归为半红树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红树植物 红树植物 盐分
下载PDF
真红树植物和半红树植物叶片性状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黄依依 蔡水花 +2 位作者 谭淑娟 叶万辉 沈浩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45-355,共11页
红树植物是一类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乔木、灌木或草本植物,根据其分布特征可分为真红树植物植物和半红树植物。为了探究两者对海岸潮间带高盐、高光和缺氧等环境的生态适应策略的异同,该文选取5种真红树植物植物[卤蕨(Acrost... 红树植物是一类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乔木、灌木或草本植物,根据其分布特征可分为真红树植物植物和半红树植物。为了探究两者对海岸潮间带高盐、高光和缺氧等环境的生态适应策略的异同,该文选取5种真红树植物植物[卤蕨(Acrostichum aureum)、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老鼠簕(Acanthus ilicifolius)、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秋茄(Kandelia candel)]和4种半红树植物[银叶树(Heritiera littoralis)、水黄皮(Pongamia pinnata)、黄槿(Hibiscus tiliaceus)、杨叶肖槿(Thespesia populnea)]为研究对象,对叶片解剖和功能性状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9种红树植物叶片的共同特征表现为均具有角质层、叶肉具有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分化、气孔下陷等。(2)不同之处在于真红树植物植物叶片有蜡质层和内皮层、无表皮毛、气孔仅分布在下表皮,而半红树植物的叶片则较少有蜡质层,部分有表皮毛,无内皮层,气孔在上下表皮分布不完全一致。(3)真红树植物植物的气孔密度和比叶面积显著小于半红树植物(P<0.05),而叶片厚度、含水量、比叶重和鲜干重比则显著大于半红树植物(P<0.05)。以上结果说明真红树植物植物的叶片性状使其在维持盐度平衡及贮水保水能力方面强于半红树植物,从而能更好地适应海岸潮间带高盐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植物 真红树植物 红树植物 解剖特征 功能性状 生态适应
下载PDF
海南西海岸真红树内生放线菌多样性及其延缓衰老活性初筛 被引量:7
6
作者 姜舒 李蜜 +3 位作者 候师师 韩敏敏 银江林 高程海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27-334,共8页
为了发掘红树林内生放线菌资源和进行新型海洋药物研究,该文选择海南西海岸14种真红树的根、茎、叶、花、胚轴为研究对象,采用9种不同分离培养基[改良的高氏培养基(AGG)、海藻糖-天冬酰胺培养基(M4)、海藻糖-脯氨酸培养基(M5)、改良ISP... 为了发掘红树林内生放线菌资源和进行新型海洋药物研究,该文选择海南西海岸14种真红树的根、茎、叶、花、胚轴为研究对象,采用9种不同分离培养基[改良的高氏培养基(AGG)、海藻糖-天冬酰胺培养基(M4)、海藻糖-脯氨酸培养基(M5)、改良ISP5培养基(M7)、精氨酸-天冬酰胺培养基(M9)、改良淀粉-水解酪素培养基(M10)、酪氨酸-天冬酰胺培养基(P7)、燕麦培养基(P3)、棉籽糖-组氨酸培养基(M11)],结合稀释涂布法和三线划线法从真红树组织中分离菌株,基于菌株16S rRNA基因序列信息等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对获得的海洋放线菌进行多样性分析,并使用模式生物秀丽隐杆线虫对所得内生放线菌的延缓衰老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从46份真红树组织中共获得24株放线菌,隶属于7科11属,其中9株菌株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且IMDGX 6270、IMDGX 6137和IMDGX 6173为3株疑似潜在新菌株。(2)秀丽隐杆线虫模型筛选发现4株放线菌(IMDGX 6157、IMDGX 6182、IMDGX 6248、IMDGX 6360)具有延缓衰老的活性,与空白组比较,生存时间分别延长17.16%、28.11%、29.05%、27.10%。综上结果说明海南西海岸区域真红树植物中可能含有较丰富的放线菌资源,能够为延缓衰老药物的研发提供新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多样性 内生放线菌 真红树 延缓衰老活性
下载PDF
海南西海岸4种真红树植物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韩敏敏 李蜜 +4 位作者 高程海 陈秋琪 陈春棣 钟振国 易湘茜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27-334,共8页
【目的】研究海南西海岸真红树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及延缓衰老活性和杀线虫活性,挖掘更多潜在新物种和高效活性物质,为红树林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海南西海岸4种真红树植物(红海榄、桐花树、白骨壤和红树)根际... 【目的】研究海南西海岸真红树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及延缓衰老活性和杀线虫活性,挖掘更多潜在新物种和高效活性物质,为红树林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海南西海岸4种真红树植物(红海榄、桐花树、白骨壤和红树)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9种分离培养基(AGG、M4、M5、M7、M9、M10、M11、P3和P7),以稀释涂布法和三线法从真红树根际土壤中分离细菌,通过菌株形态特征观察及16S rRNA序列分析,探讨真红树根际土壤细菌物种多样性;利用秀丽隐杆线虫活体模型对分离获得的细菌发酵产物粗提物进行延缓衰老活性筛选,并采用96孔板法测试细菌发酵产物粗提物的杀线虫活性。【结果】经排重合并及16S rRNA序列比对分析,从真红树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23株根际细菌,隶属于10目11科12属,其中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11株,占分离细菌总数的47.83%,为优势菌属。有2株细菌(IMDGX 6099和IMDGX 6198)的16S rRNA序列与有效发表菌株的相似性低于98.65%,可能为潜在新种。秀丽隐杆线虫模型筛选发现3株细菌(IMDGX 6153、IMDGX 6098和IMDGX 6198)发酵液具有不同程度延缓线虫衰老的活性,有1株细菌(IMDGX 6094)的发酵液对秀丽隐杆线虫具有杀线虫活性,其半数致死浓度(LC50)为192.02μg/mL。【结论】海南西海岸真红树根际土壤细菌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蕴藏着丰富的细菌资源,且部分细菌菌株具有延缓衰老和杀线虫活性,在新菌种、生物活性物质的发现及研制新型抗衰老药物和高效生物杀虫剂方面均具有巨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红树植物 根际细菌 细菌多样性 延缓衰老活性 杀线虫活性
下载PDF
海南西海岸真红树内生细菌多样性及其延缓衰老活性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李蜜 高程海 +4 位作者 姜舒 韦娟 刘思萍 戴恩枝 易湘茜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11-319,共9页
该文设计9种分离培养基,采用稀释涂布法从14份真红树植物的46份组织样品中分离纯化内生细菌。并基于菌株形态学特征和16S rRNA基因序列确定分离菌株的种属及分析其物种多样性,采用秀丽隐杆线虫模型筛选菌株延缓衰老活性。结果表明:(1)... 该文设计9种分离培养基,采用稀释涂布法从14份真红树植物的46份组织样品中分离纯化内生细菌。并基于菌株形态学特征和16S rRNA基因序列确定分离菌株的种属及分析其物种多样性,采用秀丽隐杆线虫模型筛选菌株延缓衰老活性。结果表明:(1)通过基因序列去重复后从46份真红树植物组织样品中获得32株海洋细菌,基于菌株16S rRNA基因序列信息分析,覆盖12科17属,其中芽孢杆菌属(Bacillus)为优势菌属,并获得1株疑似橙单胞菌属(Aurantimonas)新种,16S rRNA基因序列相似性低于97%;(2)经过秀丽隐杆线虫粗筛发现3株海洋细菌具有显著延缓线虫衰老的活性(P<0.05)。以上结果表明海南西海岸真红树内生细菌具有物种多样性,部分菌株具有延缓线虫衰老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红树植物 内生细菌 物种多样性 延缓衰老活性
下载PDF
广西三种真红树植物可培养细菌多样性及其生物活性初筛 被引量:4
9
作者 黎芳婷 李蜜 +3 位作者 徐淑芬 王慧敏 刘永宏 高程海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294-1303,共10页
为了挖掘真红树植物潜在细菌新物种和生物活性物质,丰富红树林微生物多样性,为新型活性产物开发提供菌株资源。该文从秋茄、木榄和红海榄三种广西来源的真红树植物及其生境中,按根、茎、叶、花、果实和泥土分成22份样品,选用8种不同培... 为了挖掘真红树植物潜在细菌新物种和生物活性物质,丰富红树林微生物多样性,为新型活性产物开发提供菌株资源。该文从秋茄、木榄和红海榄三种广西来源的真红树植物及其生境中,按根、茎、叶、花、果实和泥土分成22份样品,选用8种不同培养基分离可培养细菌,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鉴定,分析其多样性,采用纸片法筛选细菌发酵粗提物的抑菌活性,点植法测试其酶活性。结果表明:(1)共分离获得可培养细菌35株,隶属于23个科28个属,芽孢杆菌属占细菌总数的14.3%,为优势菌属,同时发现11株潜在的新细菌资源。(2)活性筛选获得4株细菌具有抑菌活性,16株细菌具有酶活性,芽孢杆菌属是酶活性优势菌属。综上所述,广西真红树植物可培养细菌多样性丰富,部分细菌具有抑菌活性和酶活性,在新型抗生素和酶应用方面具有一定的开发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红树植物 细菌 物种多样性 抑菌活性 酶活性
下载PDF
红树林生态系统的保护修复
10
作者 梅芙·南丁格尔 《生态文明新时代》 2024年第1期129-130,共2页
红树林是潮间带中的常绿灌木和小乔木群落,分布于陆地与海洋之间的潮间带中,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具有独特的生物多样性,为人类提供了珍贵的生态系统服务。全球约有50至60种真红树植物,但确切数字在众多科学文献中还存在争议。目前,... 红树林是潮间带中的常绿灌木和小乔木群落,分布于陆地与海洋之间的潮间带中,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具有独特的生物多样性,为人类提供了珍贵的生态系统服务。全球约有50至60种真红树植物,但确切数字在众多科学文献中还存在争议。目前,已经在123个国家发现红树林,其中90%的红树林生长在发展中国家。遗憾的是,在过去十年间,全球红树林覆盖面积减少了20%~25%,自1980年以来共减少360万公顷,这一衰减速度是陆地上森林消失速度的3~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服务 生物多样性 保护修复 科学文献 衰减速度 潮间带 真红树植物
下载PDF
红树植物之诠释 被引量:22
11
作者 王伯荪 张炜银 +1 位作者 昝启杰 梁士楚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2-46,共5页
探讨了红树和红树林的科学术语和定义以及红树植物的概念 ,认为mangrove一词应专指红树 ,不宜泛指红树和红树林。红树林应采用mangroveforest或mangal,mangal在国际上已被普遍采用 ,国内亦应认同和采用 ,以利于国际交流。红树林的简明... 探讨了红树和红树林的科学术语和定义以及红树植物的概念 ,认为mangrove一词应专指红树 ,不宜泛指红树和红树林。红树林应采用mangroveforest或mangal,mangal在国际上已被普遍采用 ,国内亦应认同和采用 ,以利于国际交流。红树林的简明定义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 ,受海水周期性浸淹的木本群落”。而红树植物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受潮汐影响的生境 ,具有特化的形态和生理机制的木本植物。把专一性生长于红树林生境的草本和附生、寄生、藤本等植物命名为“同生植物”而有别于红树植物和伴生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 红树 红树植物 同生植物 真红树 红树
下载PDF
广西红树林的植物类型 被引量:14
12
作者 潘良浩 史小芳 +1 位作者 曾聪 陈元松 《广西科学》 CAS 2018年第4期352-362,共11页
红树林生态系统具备巨大的生态服务价值,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在大量实地调查基础上,综述广西红树林的植物及群落类型。广西北部湾的红树植物大家族里,共有真红树植物12种(其中外来种2种),半红树植物8种,广西的红树林群落类型可分... 红树林生态系统具备巨大的生态服务价值,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在大量实地调查基础上,综述广西红树林的植物及群落类型。广西北部湾的红树植物大家族里,共有真红树植物12种(其中外来种2种),半红树植物8种,广西的红树林群落类型可分为11个群系和若干群丛。据此,本文为广西海岸红树林的保护、恢复和持续利用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 真红树植物 红树植物 外来种 广西
下载PDF
广西红树林保护浅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莫竹承 杨正录 《广西林业》 1995年第4期31-31,共1页
红树林生长于海岸潮间带,具有很高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我国主要自然分布在海南、广东、广西、台湾和福建等省区,种类37种,其中真红树26种,半红树11种,广西有14种(真红树8种,半红树6种),占全国的38%。
关键词 红树林保护区 红树林资源 广西壮族自治区 海洋自然保护区 红树林生态 林业部门 真红树 北仑河口 红树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下载PDF
Biodiversity and biotechnological potential of mangrove-associated fungi 被引量:24
14
作者 CHENG Zhong-shan PAN Jia-Hui +2 位作者 TANG Wen-cheng CHEN Qi-jin LIN Yong-cheng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EI CAS CSCD 2009年第1期63-72,共10页
This review describes the present hot research areas of mangrove-associated fungi, including its biodiversity, ecological roles, novel metabolites productions and biotechnological potential. Mangrove-associated fungi ... This review describes the present hot research areas of mangrove-associated fungi, including its biodiversity, ecological roles, novel metabolites productions and biotechnological potential. Mangrove-associated fungi were divided into saprophytic, parasitic and true symbiotic fungi based on its ecological roles. Saprophytic fungi are fundamental to decomposition and energy flow of mangrove, additionally, their potential toxicity also exists. Pathogenic fungi have significant effects on mangrove survival, growth, and fitness. Endophytic fungi, the most prolific source of diverse bioactive compounds found among that of mangrove-associated fungi, are found in most species of mangroves. Although a significant number of reports focused on the antimicrobial, insecticidal and other bioactive metabolites as well as many novel enzymes isolatcd from mangrove-associated fungi, and many of those metabolites from endophytic fungi are suspected to be of significant to mangrove, only few studies have provided convincing evidence for symbiotic producers in mangrove. Henc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esent progress of molecular methods used to correlate the ecological roles of endophytic fungi with their bioactive metabolites;, meanwhile, the potential of using metabolic engineering and post-genomic approaches to isolate more novel enzymes and bioactive compounds and to make their possible commercial application was also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ngrove fungi BIODIVERSITY Bioactive metabolites Commercial application
下载PDF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marine mangrove-derived endophytic fungus Alternaria tenuissima EN-192 被引量:7
15
作者 孙红 高书山 +2 位作者 李晓明 李春顺 王斌贵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2期464-470,共7页
A chem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 ethyl acetate extract of the fermentation broth of Alternaria tenuissima EN- 192, an endophytic fungus obtained from the stems of the marine mangrove plant Rhizophora stylosa, resulted ... A chem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 ethyl acetate extract of the fermentation broth of Alternaria tenuissima EN- 192, an endophytic fungus obtained from the stems of the marine mangrove plant Rhizophora stylosa, resulted in the isolation of nine known secondary metabolites, including four indole-diterpenoids: penijanthine A (1), paspaline (2), paspalinine (3), and penitrem A (4); three tricycloalternarene derivatives: tricycloalternarene 3a (5), tricycloalternarene lb (6), and tricycloalternarene 2b (7); and two alternariol congeners: djalonensone (8) and alternariol (9). The chemical structures of these metabolites were characterized through a combination of detailed spectroscopic analyses and their comparison with reports from the literature. The inhibitory activities of each isolated compound against four bacteria were evaluated and compounds 5 and 8 displayed moderate activity against the aquaculture pathogenic bacterium Vibrio anguillarum, with inhibition zone diameters of 8 and 9 mm, respectively, at 100 gg/disk. To the best of our knowledge, 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on the secondary metabolites of mangrove-derived Alternaria tenuissima and also the first report of the isolation ofindole-diterpenoids from fungal genus Alternar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dophytic fungus Alternaria tenuissima Rhizophora stylosa indole-diterpene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