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丘疫区杜氏利什曼原虫核糖体基因内转录间隔区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田玉 陈建平 胡孝素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94-296,共3页
目的 构建我国山丘疫区杜氏利什曼原虫分离株前鞭体核糖体DNA(rDNA)内转录间隔区 (ITS)片段克隆 ,并进行测序及同源性分析。 方法 提取杜氏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DNA进行PCR扩增 ,将扩增出rDNAITS片段克隆入pMD18 Tvector上 ,双脱氧链... 目的 构建我国山丘疫区杜氏利什曼原虫分离株前鞭体核糖体DNA(rDNA)内转录间隔区 (ITS)片段克隆 ,并进行测序及同源性分析。 方法 提取杜氏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DNA进行PCR扩增 ,将扩增出rDNAITS片段克隆入pMD18 Tvector上 ,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测序。 结果 扩增出约 10 0 0bp的rDNAITS片段。测序结果表明山丘疫区的2株利什曼原虫L .d .SC10和L .d .6分别为 10 2 7bp和 10 2 8bp。序列分析结果表明 ,L .d .SC10和L .d .6有一定差异。 结论 获得了我国山丘疫区杜氏利什曼原虫分离株L .d .SC10和L .d .6的前鞭体rDNAITS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氏利什曼原虫 核糖体基因 转录间隔 扩增 克隆 分离株 列分析 同源性分析
下载PDF
真菌核糖体基因间隔区研究概况 被引量:29
2
作者 余仲东 张星耀 曹支敏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07-112,共6页
真菌基因组核糖体基因间隔区是分子生物技术研究的重要片段。本文综述了PCR:RFLP技术。
关键词 真菌 核糖体基因间隔 PCR-RFLP 技术
下载PDF
穿刺引流液中病原性真菌的ITS测序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黄君华 张书婉 张宁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12期1580-1582,共3页
目的探讨内部转录间隔区(ITS)测序用于快速检测穿刺引流液中病原性真菌的价值。方法采用临床常见的14种细菌和4种真菌及人类基因组DNA验证真菌通用引物(ITS1/ITS4和ITS3/ITS4)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采集90例临床疑似真菌感染患者的穿刺引流... 目的探讨内部转录间隔区(ITS)测序用于快速检测穿刺引流液中病原性真菌的价值。方法采用临床常见的14种细菌和4种真菌及人类基因组DNA验证真菌通用引物(ITS1/ITS4和ITS3/ITS4)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采集90例临床疑似真菌感染患者的穿刺引流液标本10mL,其中8mL用于常规真菌培养,剩余2mL用于提取真菌DNA并分别用ITS1/ITS4和ITS3/ITS4作为引物进行扩增,将阳性扩增产物测序并与BLAST比对,将测序法与培养法的阳性率结果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14种细菌及人类基因组扩增产物均为阴性,4种真菌扩增产物为阳性。ITS3/ITS4和ITS1/ITS4的最低检测限分别为102CFU/mL和103 CFU/mL。90例标本培养阳性率为4.44%(4/90),测序法阳性率为12.22%(11/90),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物ITS1/ITS4和ITS3/ITS4的特异性良好,后者较前者扩增敏感性更高;测序真菌ITS区可作为临床快速检测穿刺引流液中病原性真菌感染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刺引流液 病原性真菌 内部转录间隔 快速检
下载PDF
应用宏基因组测序开展银黑狐真菌皮肤病分子流行病调查 被引量:1
4
作者 易立 曹智刚 +2 位作者 仝明薇 程悦宁 程世鹏 《特产研究》 2016年第4期1-4,共4页
毛皮动物的皮肤真菌病也称癣病,是由于真菌感染皮肤、被毛后所致的疾病。主要症状是患部断毛、掉毛或出现圆形脱毛区,皮屑较多。该病是一种接触性人兽共患病。本研究以银黑狐真菌病患病皮肤样本为基础,以真菌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 毛皮动物的皮肤真菌病也称癣病,是由于真菌感染皮肤、被毛后所致的疾病。主要症状是患部断毛、掉毛或出现圆形脱毛区,皮屑较多。该病是一种接触性人兽共患病。本研究以银黑狐真菌病患病皮肤样本为基础,以真菌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为靶标序列,应用宏基因组测序方式,对样本中所有真菌样本的ITS进行序列测定和生物学统计。结果显示,检测出致病真菌苯黑末节皮真菌(Arthroderma benhamiae),并且为优势菌株;基于ITS基因的系统发育树分析显示,样本内的真菌呈现出多样性特征,且苯黑末节皮真菌与发菌科(Trichocomaceae)在拓扑分类学上近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黑狐 皮肤真菌 转录间隔 宏基因组
下载PDF
rDNA-ITS序列分析在真菌鉴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136
5
作者 燕勇 李卫平 +3 位作者 高雯洁 沈志英 王恒辉 陈黎霞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08年第10期1958-1961,共4页
目的:通过对3株真菌的rDNA-ITS序列进行分析,以探讨、说明基于核糖体RNA基因(即rDNA)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的多态性的序列分析(rDNA-ITS序列分析)在真菌鉴定中的应用。方法:通过PCR扩增与测序的方法测得待检... 目的:通过对3株真菌的rDNA-ITS序列进行分析,以探讨、说明基于核糖体RNA基因(即rDNA)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的多态性的序列分析(rDNA-ITS序列分析)在真菌鉴定中的应用。方法:通过PCR扩增与测序的方法测得待检真菌菌株的rDNA-ITS序列,从GENBANK获取相似序列,使用BLAST和DNAMAN工具对rDNA-ITS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1号真菌菌株与Xylariales sp.LM40(属炭角菌目)同源性高,但尚不能鉴定到具体的属、种;2号真菌菌株可鉴定到种,为草酸青霉Penicillium oxalicum;3号真菌菌株可鉴定到种内组水平,为近平滑假丝酵母III组(最新命名为Candida metapsilosis)。结论:相对于传统的真菌形态学鉴定方法,rDNA-ITS序列分析用于真菌鉴定更客观、省时、简便、快速,但目前也存在一定的应用限制(受基因库的完善程度、高度同源性序列的多少以及具体物种ITS区的可变程度等影响)并不能鉴定出所有真菌,宜与传统的形态学鉴定方法相结合用于真菌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DNA 转录间隔(ITS) PCR 真菌 鉴定
下载PDF
rDNA-ITS序列分析对临床少见丝状真菌鉴定作用的评估 被引量:11
6
作者 郑冰 应春妹 +2 位作者 汪雅萍 叶杨芹 张灏旻 《检验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648-652,共5页
目的评价内转录间隔区(ITS)的多态性序列分析(rDNA-ITS序列分析)对临床少见丝状真菌的鉴定作用,以形态学鉴定方法加以补充验证。方法将3株待检真菌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和基因测序方法分析rDNA-ITS序列,从GenBank获取相似序列,使用... 目的评价内转录间隔区(ITS)的多态性序列分析(rDNA-ITS序列分析)对临床少见丝状真菌的鉴定作用,以形态学鉴定方法加以补充验证。方法将3株待检真菌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和基因测序方法分析rDNA-ITS序列,从GenBank获取相似序列,使用BLAST工具对rDNA-ITS序列进行对比分析,利用GenBank中的系统发育软件自动生成系统,构建系统发育树,根据系统发育树并结合对比指标确定距离与同源性均有较大鉴定意义的对比序列,并与真菌ITS1、ITS2、26S rDNA D1/D2片段的序列分析结果及形态学鉴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2株菌株能通过rDNA-ITS序列分析的方法鉴定到种,另1株由于相似序列较多,需要形态学方法加以配合鉴定。rDNA-ITS序列分析相对真菌ITS1、ITS2、26S rDNA D1/D2片段有更好的真菌鉴定作用。结论相对于传统形态学方法,利用rDNA-ITS序列分析鉴定丝状真菌不受检验人员经验水平影响,较为客观,同时由于其包含的信息量相对丰富,因此,较其他靶序列具有更好的真菌鉴定作用。但该方法也存在一定局限,因此,仍需结合形态学方法进行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间隔 基因 丝状真菌 形态学鉴定
下载PDF
儿童肠道真菌研究进展
7
作者 王婷 吴军华 《现代实用医学》 2023年第10期1397-1400,共4页
既有对人体真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描述健康或疾病状态下成人的肠道真菌群落的作用,而对儿童肠道真菌的研究较少。近年来,18s rDNA的二代测序技术、转录间隔区测序技术(ITS)[1]、DNA指纹技术[2]等真菌检测技术的发掘和发展进一步拓宽了对... 既有对人体真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描述健康或疾病状态下成人的肠道真菌群落的作用,而对儿童肠道真菌的研究较少。近年来,18s rDNA的二代测序技术、转录间隔区测序技术(ITS)[1]、DNA指纹技术[2]等真菌检测技术的发掘和发展进一步拓宽了对生命早期肠道真菌暴露影响的视野。本文基于国内外相关研究,对儿童肠道真菌群落的形成、影响因素、与宿主的相互调节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早期 DNA指纹技术 疾病状态 真菌 技术 真菌群落 转录间隔 肠道真菌
下载PDF
根据DNA的序列资料探讨翅子树族的系统位置(英文) 被引量:1
8
作者 解新明 张寿洲 +2 位作者 李勇 吴鸿 李秉滔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00-706,共7页
采用DNA分子测序技术对梧桐科5个族30个代表种的rbcL基因及核糖体DNA的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包括ITS1、ITS2和5.8srRNA基因进行了序列分析.使用PAUP4.0b10软件对序列进行统计和分支分析,用启发式搜索方法寻找最简约树.从严格一致性树来看... 采用DNA分子测序技术对梧桐科5个族30个代表种的rbcL基因及核糖体DNA的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包括ITS1、ITS2和5.8srRNA基因进行了序列分析.使用PAUP4.0b10软件对序列进行统计和分支分析,用启发式搜索方法寻找最简约树.从严格一致性树来看,梧桐科的全部代表类群主要被分为4支,一支仅为Sterculieae所构成;一支包括Helictereae的全部代表种;一支由Byttnerieae代表种所构成;最后一支由Dombeyeae和单属族翅子树族Pterospermeae所构成.rbcL和ITS系统树的不同仅表现在族内个别代表类群的位置和族的分支方式上.分析结果表明,与Helictereae相比,翅子树属Pterospermum与Dombeyeae有更近的亲缘关系.然而,在外部形态、内部解剖和胚胎学方面,二者之间又存在诸多差异,故支持将Pterospermum另立为Pterospermeae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位置 树族 启发式搜索方法 转录间隔 核糖体DNA RBCL基因 rRNA基因 ITS DNA分子 代表种 ITS1 技术 列分析 ITS2 分支分析 分析结果 亲缘关系 外部形态 梧桐科 一致性 系统树 胚胎学 类群 解剖
下载PDF
焦磷酸测序技术快速检测鉴定临床尿液标本中真菌方法学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5
9
作者 吕江峰 周静 +1 位作者 潘彩霞 任绪义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11期669-674,共6页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检测鉴定临床尿液标本中常见真菌的方法学体系。方法收集临床尿液样本,提取DNA,利用PCR方法结合焦磷酸测序技术检测真菌的rDNA内转录间隔区,通过序列比对鉴定真菌种属。结果通过PCR-焦磷酸测序与常规培养相比较,1320例...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检测鉴定临床尿液标本中常见真菌的方法学体系。方法收集临床尿液样本,提取DNA,利用PCR方法结合焦磷酸测序技术检测真菌的rDNA内转录间隔区,通过序列比对鉴定真菌种属。结果通过PCR-焦磷酸测序与常规培养相比较,1320例临床样本培养阳性180例,阳性率为13.6%,焦磷酸测序鉴定阳性192例,阳性率为14.5%。两种方法检测真菌阳性符合率为100.00%,阴性符合率为98.95%,总体符合率为99.09%,Kappa值为0.963,一致性较好。对13株标准菌株鉴定结果与实际结果相符。结论研究所建立的PCR-焦磷酸测序直接检测临床尿液标本真菌的方法,具有快速、准确性高、重复性好、高度自动化、低成本、高灵敏度、高通量(可一次性检测96个样品)等优点,无需常规培养,能在3h内一次性区分临床常见真菌,可作为一种快速检测鉴定临床标本中真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 DNA 核糖 转录间隔 焦磷酸
原文传递
不同方法鉴定临床常见念珠菌性能评价 被引量:2
10
作者 曹楠楠 林雅慧 +1 位作者 司徒博 罗文凡 《广东医学》 CAS 2021年第8期914-919,共6页
目的评估表型鉴定、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分析、真菌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序列测序三种方法鉴定念珠菌株的性能。方法收集分离自临床标本的63株念珠菌,采用表型鉴定、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分析、真菌核糖体内转... 目的评估表型鉴定、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分析、真菌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序列测序三种方法鉴定念珠菌株的性能。方法收集分离自临床标本的63株念珠菌,采用表型鉴定、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分析、真菌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序列分析三种方法进行念珠菌鉴定,以序列分析作为参考方法,比较表型鉴定与质谱分析对于念珠菌的鉴定性能。结果(1)真菌表型鉴定与测序鉴定结果一致率93.44%(57/61)。(2)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与测序鉴定结果一致率96.7%(59/61)。(3)表型鉴定与质谱分析鉴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念珠菌生化表型鉴定可作为临床念珠菌株的常规鉴定方法,满足临床需要。当临床念珠菌株生化表型鉴定结果不确定时,应直接进行真菌rDNA ITS测序,不应加做质谱鉴定。有条件的实验室应首选MALDI-TOF MS质谱分析方法鉴定念珠菌以获得最大的鉴定效率,并可作为疑难菌种鉴定确诊方法。当质谱鉴定的结果不确定时,应直接进行真菌rDNA ITS测序,不应再用表型鉴定的方法确认鉴定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 真菌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测序 生化表型 念珠菌 真菌鉴定
下载PDF
绿背山雀人工巢箱真菌多样性差异分析
11
作者 辛佳佳 曹和琴 +1 位作者 张海波 胡灿实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16-925,共10页
真菌是巢穴微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鸟类的生存、繁殖和环境适应息息相关。本研究通过悬挂人工巢箱招引绿背山雀(Parus monticolus)入住,基于内转录间隔区(ITS)测序技术,对绿背山雀繁殖成功巢箱与筑巢未产卵巢箱真菌群落的组成差异进行... 真菌是巢穴微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鸟类的生存、繁殖和环境适应息息相关。本研究通过悬挂人工巢箱招引绿背山雀(Parus monticolus)入住,基于内转录间隔区(ITS)测序技术,对绿背山雀繁殖成功巢箱与筑巢未产卵巢箱真菌群落的组成差异进行探究。结果显示,在门水平上,子囊菌门(Ascomycota,98.81%)是繁殖成功巢箱内微生物的主要菌门;子囊菌门(85.59%)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8.33%)是筑巢未产卵巢箱内微生物的主要菌门。在属水平上,繁殖成功巢箱的优势属为拟单宽皿菌属(Phialemoniopsis,83.04%)、曲霉属(Aspergillus,4.75%)、子囊菌属(Arthroderma,4.29%)和柄帚霉属(Scopulariopsis,1.78%);筑巢未产卵巢箱的优势属为拟单宽皿菌属(36.06%)、曲霉属(14.53%)、青霉属(Penicilliu,6.22%)、单端孢霉属(Trichothecium,5.80%)、德巴利酵母菌属(Debaryomyces,1.67%)和蝶孔耳属(Papiliotrema,1.09%)。Alpha多样性分析表明,筑巢未产卵巢箱中真菌的多样性和丰富度均显著高于繁殖成功巢箱(P<0.05);Beta多样性分析表明,繁殖成功巢和筑巢未产卵巢箱之间的真菌群落存在显著差异;LEfSe分析共检测到19个具有统计学差异的生物标记物,繁殖成功巢箱和筑巢未产卵巢箱的显著生物标志物分布在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中,两种巢箱的标记物种存在显著差异。整体来说,与繁殖成功巢相比,筑巢未产卵巢内分布有更多的潜在病原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背山雀 巢微生物多样性 真菌 转录间隔
原文传递
辽宁省9种兰科植物根内与根际土壤中真菌群落结构的差异 被引量:9
12
作者 蒋玉玲 陈旭辉 +1 位作者 苗青 曲波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079-1090,共12页
兰科植物的生存及生长高度依赖其根中的共生真菌,其中的菌根真菌更是对兰科植物的种子萌发与后续生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研究兰科植物根中的真菌,尤其是菌根真菌,对兰科植物的保护有重要作用。该研究利用第二代测序技术,对中国辽宁省... 兰科植物的生存及生长高度依赖其根中的共生真菌,其中的菌根真菌更是对兰科植物的种子萌发与后续生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研究兰科植物根中的真菌,尤其是菌根真菌,对兰科植物的保护有重要作用。该研究利用第二代测序技术,对中国辽宁省境内的9种属于极小种群的兰科植物的根、根际土和根围土中的真菌群落和菌根真菌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兰科植物根中的真菌群落和根际土、根围土中的真菌群落具有显著差异。兰科植物根中的总操作分类单元(OTU)数目远小于根际土和根围土中的总OTU数目。同时,兰科植物根中菌根真菌的种类和丰度与根际土、根围土中菌根真菌的种类与丰度没有明显联系。FunGuild分析结果显示,丛枝菌根真菌在根际土与根围土中的丰度非常高,但在兰科植物的根中却数量极少。这些结果表明,兰科植物根中的真菌群落与土壤中的真菌群落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互独立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科植物 菌根真菌 土壤 转录间隔(ITS) 高通量
原文传递
黑胫病感染对烟草茎秆及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4
13
作者 向立刚 汪汉成 +3 位作者 郭珍妮 谢红炼 蔡刘体 余知和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099-2111,共13页
烟草黑胫病是由寄生疫霉烟草变种引起的一种对烟草生产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的土传病害。本文以健康烟株与感染黑胫病烟株茎秆和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PCR技术扩增样本中真菌转录间隔区的ITS1区域,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扩... 烟草黑胫病是由寄生疫霉烟草变种引起的一种对烟草生产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的土传病害。本文以健康烟株与感染黑胫病烟株茎秆和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PCR技术扩增样本中真菌转录间隔区的ITS1区域,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扩增片段进行测序,旨在了解黑胫病感染对于烟草茎秆和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与多样性的影响。本研究20个测序样品,共获得755599条高质量序列片段,最短序列为200bp,最长序列为356bp,平均序列长度248bp。结果表明,健康烟株和发病烟株根际土壤的优势真菌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接合菌门Zygomycota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所有茎秆样品的优势真菌为子囊菌门、担子菌门。健康烟株与感染黑胫病烟株根际土壤样品相对丰度大于1%的属有镰刀菌属Fusarium、被孢霉属Mortierella、隐球菌属Cryptococcus、链格孢属Alternaria和赤霉菌属Gibberella等,其中,健康烟株根际土壤优势属为镰刀菌属(39.35%)和被孢霉属(14.19%),发病烟株根际土壤镰刀菌属和被孢霉属相对丰度分别为40.26%和20.77%;健康茎秆样品优势属为隐球菌属(31.12%)、链格孢属(18.28%)、镰刀菌属(15.67%)和红酵母属Rhodotorula(13.34%);病健交界茎秆样品优势属为镰刀菌属(41.36%)、隐球菌属(28.15%)和链格孢属(22.32%);发病茎秆优势属为隐球菌属(62.14%)和链格孢属(27.75%)。烟株感染黑胫病后,其根际土壤与茎秆样品真菌优势属种类与健康烟株无明显变化,但属水平的相对丰度变化显著。发病烟株茎秆与根际土壤样品真菌群落Sobs、Chao1、Shannon指数较健康烟株降低,Simpson指数上升,表明烟株发病后根际土壤真菌与茎秆内生真菌群落丰富度与多样性降低。该结果对于研究烟草黑胫病发生的微生态机制及其生物防治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寄生疫霉烟草变种 Illumina高通量 真菌多样性 转录间隔
原文传递
中高温大曲制作过程中火圈真菌菌群演替规律及其风味功能 被引量:8
14
作者 周天慈 孙佳 +6 位作者 朱雨婕 何宏魁 周庆伍 曹润洁 马叶胜 杜海 徐岩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4178-4189,共12页
【背景】大曲真菌为白酒发酵过程提供发酵剂和糖化剂,火圈为白酒生产提供重要的风味物质,但针对火圈真菌的菌群演替规律及风味功能尚不清楚。【目的】探索中高温大曲火圈真菌菌群演替规律及风味功能,为优化制曲工艺,提升白酒品质提供理... 【背景】大曲真菌为白酒发酵过程提供发酵剂和糖化剂,火圈为白酒生产提供重要的风味物质,但针对火圈真菌的菌群演替规律及风味功能尚不清楚。【目的】探索中高温大曲火圈真菌菌群演替规律及风味功能,为优化制曲工艺,提升白酒品质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使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和内转录间隔区扩增子测序技术,结合中高温大曲制作过程火圈的理化参数,采用冗余分析的手段对大曲制作过程中火圈真菌演替规律及风味功能进行解析。【结果】大曲火圈中的乙酸乙酯、丁酸乙酯、正己酸乙酯、乳酸吡喃糖苷甲酯和油酸乙酯等酯类化合物,苯乙酸乙酯、2,4-二甲基苯甲醛、苯甲醇和苯乙醇等芳香族化合物,酸类化合物乙酸,醇类化合物3-辛醇、糠醇等化合物的含量高于曲皮、曲心中的含量。大曲制作过程中从第4阶段开始,火圈位置温度>40℃,还原糖的含量>2%,产生美拉德反应,火圈逐渐形成。库德里阿兹威氏毕赤酵母(Pichia kudriavzevii)、扣囊复膜酵母(Saccharomycopsis fibuligera)是火圈中的优势真菌,在大曲制作的第2-3阶段占据了95%以上的丰度,此时火圈真菌的多样性最低。【结论】中高温大曲火圈真菌群落演替主要受还原糖含量和温度的影响。大曲火圈为白酒生产提供了重要的酯类、芳香族、酸类、醇类化合物等风味物质,以及P.kudriavzevii、S.fibuligera等白酒发酵的核心酵母菌群,对白酒的生产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结果进一步加深了对火圈的认识,为制曲工艺的调整、白酒品质的提升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高温大曲火圈 真菌 转录间隔扩增子 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理化参数 群落结构与演替规律
原文传递
乌头霜霉病病原物分子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2
15
作者 胡亮 王婷 +2 位作者 李娜 欧洪 王光志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65-69,共5页
目的:建立乌头霜霉病病原菌快速分子检测方法,为乌头种苗检疫及栽培环境土壤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方法:使用真菌DNA提取试剂盒提取病原菌DNA,采用真菌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ITS)通用引物ITS1/ITS4,对病原菌的r DNA-ITS区间序列进行扩... 目的:建立乌头霜霉病病原菌快速分子检测方法,为乌头种苗检疫及栽培环境土壤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方法:使用真菌DNA提取试剂盒提取病原菌DNA,采用真菌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ITS)通用引物ITS1/ITS4,对病原菌的r DNA-ITS区间序列进行扩增,将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产物回收纯化并进行序列测定,并将测得的ITS序列同Gene Bank中搜索到的相关ITS序列进行比较,运用DNAMAN比对出特异序列片段,利用特异序列片段通过Primer Premier 5.0设计并筛选特异性引物,建立乌头霜霉病病原菌快速PCR检测方法。结果:从Primer Premier 5.0设计的8对引物中筛选出了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引物对L1A/L1B,该引物能够从乌头霜霉病病原菌DNA扩增出670 bp的具有检测价值的明亮条带,利用该引物也能够检测出乌头种苗、成株以及栽培土壤是否存在乌头霜霉病原菌。结论:筛选出的引物对L1A/L1B能够快速、简便、有效地检测出乌头霜霉病病原菌,建立的方法能用于对乌头种苗霜霉病的提前检测或检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头 霜霉病 分子检 真菌核糖体内转录间隔 聚合酶链式反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