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眦固定术在下睑松弛矫正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
作者 李卫华 杨天赤 王震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8年第7期7-10,共4页
目的:探讨外眦固定术在下睑松弛矫正术中的应用效果和可行性。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12月笔者医院收治的78例(156眼)下睑松弛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下睑牵拉实验测量睑缘与眼球的平均距离8mm,确定为下睑板松弛。采用常规皮肤入路行下... 目的:探讨外眦固定术在下睑松弛矫正术中的应用效果和可行性。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12月笔者医院收治的78例(156眼)下睑松弛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下睑牵拉实验测量睑缘与眼球的平均距离8mm,确定为下睑板松弛。采用常规皮肤入路行下睑松弛矫正术,为矫正下睑板松弛,术中于外眦部分离眼轮匝肌,暴露外眦韧带,将下睑板外侧端固定缝合到外侧眶缘内侧骨膜上,同时将外眦韧带水平褥式缝合固定到外侧眶缘内侧骨膜上。如泪沟明显,将眶隔脂肪释放后重置于眶下缘,如泪沟不明显,则将自然疝出的眶隔脂肪去除。术后1d、5d、1个月、6个月来院复查随访,评估手术效果。结果:95%的患者对术后效果满意,6.5%患眼术后5d拆线时发生下睑退缩,术后3个月自行恢复。未发生外眦角变形或睑裂变小等并发症,无1例需行二次修复。结论:外眦固定术在下睑板或外眦松弛的下睑袋整形术中是一个操作简单,效果可靠的手术方式,可有效防止术后下睑退缩或下睑外翻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睑松弛矫正术 眦固定 下睑外翻 下睑退缩
下载PDF
SMAS筋膜悬吊联合外眦固定术治疗麻痹性睑外翻 被引量:4
2
作者 程建霞 田蕊 杜园园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5年第3期16-18,共3页
目的:探寻一种针对麻痹性睑外翻既能避免传统手术创伤较大及对于部分面部肌肉僵硬、变性的面神经麻痹患者疗效欠佳的问题,又能有效矫正睑外翻而达良好治疗效果的术式。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4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5例(5眼)经保守治疗... 目的:探寻一种针对麻痹性睑外翻既能避免传统手术创伤较大及对于部分面部肌肉僵硬、变性的面神经麻痹患者疗效欠佳的问题,又能有效矫正睑外翻而达良好治疗效果的术式。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4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5例(5眼)经保守治疗无效麻痹性睑外翻患者,均采用面部浅表肌肉腱膜(superficial muscle aponeurosis system,SMAS)悬吊联合外眦固定术SMAS筋膜悬吊术进行矫正。结果:5例患者下睑外翻全部矫正,且睑裂闭合不全明显改善,暴露性角膜炎治愈,随访3~6个月无复发。结论:采用SMAS筋膜悬吊术联合外眦固定术治疗麻痹性睑外翻不仅较传统手术方式创伤小,而且明显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复发率低,面部外观改善良好,患者满意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痹性睑外翻 睑裂闭合不全 SMAS筋膜悬吊术 眦固定
下载PDF
眼轮匝肌切除联合外眦固定术治疗痉挛性下睑内翻的效果
3
作者 谭龙潭 王秉林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17期3142-3143,共2页
目的分析眼轮匝肌切除联合外眦固定术治疗痉挛性下睑内翻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河南宏力医院2017年11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64例痉挛性下睑内翻患者,按手术方案分为研究组(32例)与对照组(32例)。对照组接受眼轮匝肌切除治疗,研究组接受眼... 目的分析眼轮匝肌切除联合外眦固定术治疗痉挛性下睑内翻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河南宏力医院2017年11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64例痉挛性下睑内翻患者,按手术方案分为研究组(32例)与对照组(32例)。对照组接受眼轮匝肌切除治疗,研究组接受眼轮匝肌切除联合外眦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优良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优良率[96.88%(31/32)]较对照组[78.13%(25/32)]高(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3.23%(1/31)]与对照组[10.00%(3/3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眼轮匝肌切除联合外眦固定术应用于痉挛性下睑内翻患者中,可提高优良率,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性下睑内翻 眼轮匝肌切除 眦固定
下载PDF
应用眶隔重置及经眦眦固定术矫正睑袋整复术后下睑退缩治疗效果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增喜 张守 +2 位作者 俊徐 指斌 刘柏林 《中外医疗》 2009年第22期54-54,共1页
目的总结应用眶隔重置及经眦眦固定术矫正睑袋整复术后下睑退缩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2例(23只眼)下睑退缩者均施行眶隔重置和经眦眦固定术,通过松解下睑眶隔及眶脂肪层的瘢痕挛缩,悬吊眼轮匝肌,提升中面部皮肤,缩紧外眦腱。结果术后12例... 目的总结应用眶隔重置及经眦眦固定术矫正睑袋整复术后下睑退缩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2例(23只眼)下睑退缩者均施行眶隔重置和经眦眦固定术,通过松解下睑眶隔及眶脂肪层的瘢痕挛缩,悬吊眼轮匝肌,提升中面部皮肤,缩紧外眦腱。结果术后12例均得到满意效果。结论经眶隔释放脂肪重置,以及施行经眦眦固定术是矫正下睑退缩的一种较为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眶隔重置 眦固定 睑袋整复 下睑退缩
下载PDF
肌皮瓣筋膜层外眦固定下睑袋整复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刘柳 张莹莹 +5 位作者 曹莫 杨磊 张川 孙艳春 包冰 李三林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10年第9期522-524,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肌皮瓣在外眦切口下方眶隔筋膜深层行固定下睑袋整复术的方法及效果。方法于外眦角隐沟内设计切口,在切151外延长线下方切断部分眼轮匝肌并折叠短缩,重新缝合复位两侧断端,悬吊于眶隔筋膜韧带深层。结果本组共137例患者... 目的探讨应用肌皮瓣在外眦切口下方眶隔筋膜深层行固定下睑袋整复术的方法及效果。方法于外眦角隐沟内设计切口,在切151外延长线下方切断部分眼轮匝肌并折叠短缩,重新缝合复位两侧断端,悬吊于眶隔筋膜韧带深层。结果本组共137例患者,其中2例患者于术后早期睁眼受限,3个月后症状消失,其余患者均Ⅰ期愈合。术后随访6—12个月,下睑皮肤均平展,切口瘢痕隐蔽,无睑缘退缩,效果满意。结论改良的肌皮瓣筋膜层外眦固定睑袋整复术,能有效地加快恢复,减轻术后并发症,可避免外眦固定术的原有弊端,是治疗下睑松垂的较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眦固定 肌皮瓣 眶隔 睑袋 眼轮匝肌
原文传递
外眦固定术在痉挛性下睑内翻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顾志敏 周利晓 齐若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18年第11期863-865,共3页
目的探讨外眦固定术在痉挛性下睑内翻矫正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56眼)痉挛性下睑内翻的临床资料。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20例(29眼),采用眼轮匝肌切除联合外眦固定术;B组,20例(27眼),采用常规单纯眼轮匝肌切除术。术后随访2... 目的探讨外眦固定术在痉挛性下睑内翻矫正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56眼)痉挛性下睑内翻的临床资料。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20例(29眼),采用眼轮匝肌切除联合外眦固定术;B组,20例(27眼),采用常规单纯眼轮匝肌切除术。术后随访2年。比较两组患者的短期和长期疗效。结果A组的短期和长期疗效均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眦固定术应用于痉挛性下睑内翻矫正术中能获得更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睑内翻 痉挛性 下睑 眼轮匝肌切除术 眦固定
原文传递
矢式缝合术联合外眦韧带折叠固定术治疗老年性睑内翻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3
7
作者 左兰 程建霞 +1 位作者 黄鑫宇 杜园园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4683-4684,共2页
睑内翻使睫毛刺激角膜而使患者有异物感、畏光流泪等症状,如不治疗可引起角膜炎、角膜血管翳等并发症而影响视力,更严重者可导致角膜溃疡穿孔〔1〕,因此需要及时手术治疗。治疗老年性睑内翻的传统方式为单纯性矢式缝合术、眼轮匝肌切除... 睑内翻使睫毛刺激角膜而使患者有异物感、畏光流泪等症状,如不治疗可引起角膜炎、角膜血管翳等并发症而影响视力,更严重者可导致角膜溃疡穿孔〔1〕,因此需要及时手术治疗。治疗老年性睑内翻的传统方式为单纯性矢式缝合术、眼轮匝肌切除术等手术方法,本文观察水平方向眼睑及外眦韧带松弛的老年患者采用矢式缝合联合外眦韧带折叠固定术的效果。1资料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性睑内翻 矢式缝合术 韧带固定 眼轮匝肌切除术
下载PDF
横切加内眦韧带固定法内眦赘皮矫正术 被引量:12
8
作者 李欢诚 黎冻 韦洁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8年第7期989-990,共2页
目的:探讨一种简单有效且能减轻切口瘢痕增生的内眦赘皮矫正方法。方法:采用横切口,将内眦韧带固定于鼻背筋膜,切除上下方多余皮肤后缝合。结果:本组受术者共30例,28例受术者经6~36个月随访,睑裂变长,内眦间距缩短、眼型自然美观,切口... 目的:探讨一种简单有效且能减轻切口瘢痕增生的内眦赘皮矫正方法。方法:采用横切口,将内眦韧带固定于鼻背筋膜,切除上下方多余皮肤后缝合。结果:本组受术者共30例,28例受术者经6~36个月随访,睑裂变长,内眦间距缩短、眼型自然美观,切口瘢痕不明显,对手术效果满意。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创伤小,手术效果确切,术后切口瘢痕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带固定 赘皮矫正术
下载PDF
眶隔与眼轮匝肌分别外眦固定在睑袋修复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陈静 王炜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09年第5期279-281,共3页
目的探讨加强眶隔、眶隔与眼轮匝肌分别外眦固定在睑袋修复术中的持久效果。方法采用经皮肤人路下睑成形术,在皮肤与眼轮匝肌、眼轮匝肌和眶隔之间分离至眼轮匝肌下缘,形成皮瓣、眼轮匝肌瓣;向下牵拉眼轮匝肌瓣,挤压眶下缘,在隆起... 目的探讨加强眶隔、眶隔与眼轮匝肌分别外眦固定在睑袋修复术中的持久效果。方法采用经皮肤人路下睑成形术,在皮肤与眼轮匝肌、眼轮匝肌和眶隔之间分离至眼轮匝肌下缘,形成皮瓣、眼轮匝肌瓣;向下牵拉眼轮匝肌瓣,挤压眶下缘,在隆起明显处剪开眶隔,释放并去除多余的眶隔脂肪;将眶隔上下唇筋膜重叠缝合,眶隔外缘向外眦部牵拉,固定在眶外缘骨膜上,眼轮匝肌瓣向外眦处悬吊收紧固定;切除多余的皮肤,缝合切口。结果白2002年以来,共施术25例患者,术后随访3个月至5年,无并发症发生,均获满意效果。结论采用加强眶隔、眶隔与眼轮匝肌分别行外眦固定矫正睑袋,较传统的手术方法效果持久显著,应视为睑袋整复术中的一个重要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眶隔 眼轮匝肌 眦固定 睑袋
原文传递
“Z”成形加眦韧带固定法内眦赘皮矫正术 被引量:16
10
作者 刘东升 梁晓健 +2 位作者 刘春明 周晓东 曹孟君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06年第6期441-442,共2页
目的解决内眦赘皮矫正术后的复发及切口瘢痕增生。方法采用传统的“Z”形切口矫正内眦赘皮的皮肤排列顺序,将新建内眦角的皮肤和眼轮匝肌固定于内眦韧带上,使新建的内眦角具有正常的解剖结构。结果自2001年8月至2004年1月,对125例内眦... 目的解决内眦赘皮矫正术后的复发及切口瘢痕增生。方法采用传统的“Z”形切口矫正内眦赘皮的皮肤排列顺序,将新建内眦角的皮肤和眼轮匝肌固定于内眦韧带上,使新建的内眦角具有正常的解剖结构。结果自2001年8月至2004年1月,对125例内眦赘皮的患者用此方法矫治,效果满意。术后对30例患者随访1周至1年,结果内眦形态自然,无复发及瘢痕遗留。术后1周拆线时,切口瘢痕呈线状,周围肿胀,1个月时切口瘢痕较明显,3个月时切口无瘢痕。结论在内眦赘皮矫正术中,将新建内眦点的眼轮匝肌和皮肤,固定在内眦韧带上,能够使新建内眦点具有正常的解剖结构,避免内眦赘皮复发及切口瘢痕。此种方法适用于多数内眦赘皮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成形 韧带固定 赘皮矫正术
下载PDF
两种不同皮瓣设计加内眦韧带固定矫治内眦赘皮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涂睿 梁晓健 《江西医药》 CAS 2011年第8期738-740,共3页
目的比较应用三角形皮瓣切除法与不等边"Z"形成形法,联合皮下眼轮匝肌和内眦韧带一同固定术矫治内眦赘皮后的效果。方法 A组:局麻下切开三角形皮瓣,将三角形皮瓣切除,暴露眼轮匝肌,分离眼轮匝肌和内眦韧带,将内眦韧带两侧的... 目的比较应用三角形皮瓣切除法与不等边"Z"形成形法,联合皮下眼轮匝肌和内眦韧带一同固定术矫治内眦赘皮后的效果。方法 A组:局麻下切开三角形皮瓣,将三角形皮瓣切除,暴露眼轮匝肌,分离眼轮匝肌和内眦韧带,将内眦韧带两侧的眼轮匝肌彻底分离松解,皮瓣内多余的眼轮匝肌需剪除。将新内眦点的皮肤和眼轮匝肌瓣和三角形底边中点(相当于内眦韧带的起点)固定于内眦韧带上。B组:局麻下切开"Z"形皮瓣,分离皮瓣及内眦韧带,内眦角自然向内移,将内眦韧带折叠缝合,并将内眦皮瓣下组织缝合固定在缩短的内眦韧带上。结果受术者360例,术后随访90例,其中A组30例,B组60例,术后新内眦成形良好。A组三角瓣早期(1-3个月)瘢痕明显。6-12个月后逐渐淡化。B组"Z"早期疤痕不明显,3-6个月后疤痕完全不显,睑裂变长,眼睛变的美观自然。结论采用三角形皮瓣切除和"Z"形成形法联合皮肤和眼轮匝肌进行内眦韧带固定术,两种方法将新建内眦点的眼轮匝肌和皮肤固定在内眦韧带上,能够使新建内眦点具有正常的解剖结构,避免内资赘皮的复发及切口疤痕。A组严重的内眦赘皮易形成较大的猫耳修剪后切口较长疤痕较明显,内眦容易增生复发。只适合要求轻度增大眼裂的睑形内眦赘皮。B组适合大多数类型的内眦赘皮求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形皮瓣切除 不等边“Z”形成形法 韧带固定 赘皮矫治术
下载PDF
改良内眦韧带固定术矫正内眦赘皮
12
作者 梅小霞 刘文飞 +3 位作者 黄亿华 云子轩 陈俋菁 张烨 《中国医疗美容》 2020年第7期21-23,共3页
目的 总结改良内眦韧带固定术的临床效果及手术经验.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120例内眦赘皮患者,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内眦韧带矫正术,研究组接受改良内眦韧带固定术.改良术中的特殊性操作有... 目的 总结改良内眦韧带固定术的临床效果及手术经验.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120例内眦赘皮患者,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内眦韧带矫正术,研究组接受改良内眦韧带固定术.改良术中的特殊性操作有充分松解上睑肌肉、分离完成后借助内眦韧带的拉力自然展开、对于错位的眼轮匝肌进行了充分的切除、矫正.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内眦赘皮治疗优良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86.67%(P<0.05);研究组矫正美容度优良率为96.67%,优于对照组90.00%(P<0.05).结论 通过对内眦韧带矫正术进行改良,可提高内眦韧带固定术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内韧带固定 赘皮
下载PDF
外眦锚着术及进展 被引量:10
13
作者 黄勇 邢新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294-298,共5页
目的介绍下睑美容与重建有关的外眦锚着术(外眦成形术和外眦固定术)的方法和近年来的进展情况。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的相关文章,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英语。结果共收集127篇相关文献,其中25篇符合标准,纳入本文参考文献。结论外眦... 目的介绍下睑美容与重建有关的外眦锚着术(外眦成形术和外眦固定术)的方法和近年来的进展情况。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的相关文章,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英语。结果共收集127篇相关文献,其中25篇符合标准,纳入本文参考文献。结论外眦锚着术是预防和治疗不同原因引起的下睑错位和轻、中、重度下睑退缩的有效方法,能确保眼睑闭合、保持合适的睑裂形状。该方法即能达到美容外观,又能恢复眼睑功能,并发症少,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锚着 眦固定 成形
下载PDF
骨钻孔法外眦成形与固定术在下睑异位矫正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祝玮烨 方硕 +4 位作者 唐炜雅 李佳玲 陈勇 杨超 邢新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44-548,共5页
目的探讨骨钻孔法外眦成形与固定术在下睑异位矫正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自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应用骨钻孔法外眦成形与固定术修复下睑异位患者56例,均为在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就诊的患者,包括接受过多次修复手术的下睑异位患者44例... 目的探讨骨钻孔法外眦成形与固定术在下睑异位矫正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自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应用骨钻孔法外眦成形与固定术修复下睑异位患者56例,均为在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就诊的患者,包括接受过多次修复手术的下睑异位患者44例和先天性下睑退缩患者12例.其中,对于无下睑缘变长者,行骨钻孔法外眦固定术;对于下睑缘变长者,先切开外眦角行外眦成形术缩短下睑缘;对于先天性下睑退缩者,则完全离断外眦腱,再进行骨钻孔固定.结果5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1~38个月,49例术后眼睑位置恢复正常,眼睑形态和外观良好,手术效果满意(87.5%);6例接受过多次修复术后的患者手术后下睑异位好转(10.7%);1例术后下睑异位未得到完全矫正(1.8%).结论骨钻孔法外眦成形与固定术可以获得牢固的悬吊力,对于下睑异位,特别是接受过多次修复手术的下睑异位患者和先天性下睑退缩患者,能够获得理想的功能和外观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眦固定 外侧 成形术 下睑异位
原文传递
横穿鼻内眦韧带固定术的改进
15
作者 叶信海 冯胜之 穆雄铮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00-301,共2页
目的 探讨横穿鼻内眦韧带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通过冠状切口或内眦局部切口径路 ,行横穿鼻钢丝内眦韧带固定术 ,修复内眦韧带断裂、移位。结果  78例中 64例手术一次成功 ,外形改善满意 ,6例经二次手术后也获得满意效果 ,8例失败... 目的 探讨横穿鼻内眦韧带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通过冠状切口或内眦局部切口径路 ,行横穿鼻钢丝内眦韧带固定术 ,修复内眦韧带断裂、移位。结果  78例中 64例手术一次成功 ,外形改善满意 ,6例经二次手术后也获得满意效果 ,8例失败。所有病例除内眦部有小瘢痕外 ,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本术式治疗内眦韧带断裂移位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之一 ,但是必须严格掌握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带 韧带固定 眼内角圆钝 修复
原文传递
外眦锚着术在下睑退缩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6
作者 邢新 黄勇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06年第5期260-263,共4页
目的探讨外眦锚着术在睑袋术后并发下睑退缩修复中的应用,寻找一种理想可靠的修复方法。方法应用外眦锚着术修复下睑退缩126例(207只眼),对其中20例(33只眼)单纯施行经外眦眦固定术,以缩紧外眦腱;35例(57只眼)施行3mm睑板条... 目的探讨外眦锚着术在睑袋术后并发下睑退缩修复中的应用,寻找一种理想可靠的修复方法。方法应用外眦锚着术修复下睑退缩126例(207只眼),对其中20例(33只眼)单纯施行经外眦眦固定术,以缩紧外眦腱;35例(57只眼)施行3mm睑板条外眦成形术;26例(45只眼)行经外眦眦固定术,同时行Hamra释放弓状缘和保留眶脂肪的下睑成形术;45例(72只眼)行睑板条技术,同时行Hamra术。结果术后75例(123只眼)得到6~12个月的随访,平均随防时间8个月。除1例(1只眼)较重的下睑退缩矫正不全外,其余美容外观和功能均获得满意效果。没有明显的并发症发生,仅有1例发生轻微的缝线刺激反应,在随访期间恢复正常。结论外眦锚着术在轻到中、重度的下睑退缩修复中是一项有效方法,既能达到改善眼睑外观,又能恢复眼睑功能的目的,并发症少,患者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睑 锚着术 眦固定 成形术 下睑退缩
原文传递
睑袋整复术后下睑退缩的矫正 被引量:12
17
作者 邢新 欧阳天祥 +1 位作者 宋建星 刘军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27-329,共3页
目的 探讨矫正睑袋整复术后并发的下睑退缩的理想方法。方法 对 5例 (8只眼 )下睑退缩较轻者 ,单纯施行经眦眦固定术缩紧外眦腱使下睑缘上移复位 ;对 15例 (2 7只眼 )下睑退缩较重者 ,施行经眦眦固定术同时行Hamra释放弓状缘和保留眶... 目的 探讨矫正睑袋整复术后并发的下睑退缩的理想方法。方法 对 5例 (8只眼 )下睑退缩较轻者 ,单纯施行经眦眦固定术缩紧外眦腱使下睑缘上移复位 ;对 15例 (2 7只眼 )下睑退缩较重者 ,施行经眦眦固定术同时行Hamra释放弓状缘和保留眶脂肪的下睑成形术 ,以在缩紧外眦腱的同时松解下睑眶隔和眶脂肪层的瘢痕挛缩 ,悬吊眼轮匝肌及提升中面部皮肤补充下睑前层不足。结果 术后 14例 (2 5只眼 )得到 6~ 12个月的随访 ,除 1例 (1只眼 )较重的下睑退缩矫正不全外 ,其余均获得满意效果。结论 ①经眦眦固定术是矫正轻度下睑退缩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②施行经眦眦固定术同时行Hamra下睑成形术是矫正较重度下睑退缩的理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睑袋整复术 下睑退缩 眦固定
原文传递
鼻筛眶骨骨折后继发畸形的二期重建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智勇 归来 +3 位作者 罗金超 夏德林 牛峰 黄绿萍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67-269,共3页
目的 探讨鼻筛眶骨骨折继发畸形的修复方法。方法 手术采用头皮冠状切口入路或邻近瘢痕切口入路 ,充分显露额鼻眶区骨折部位 ,用小裂钻行眶内缘弧形截骨 ,将突起的骨折块截除并打磨平整 ,缩窄两眶内缘之间的宽度。根据需要用 2~ 3条... 目的 探讨鼻筛眶骨骨折继发畸形的修复方法。方法 手术采用头皮冠状切口入路或邻近瘢痕切口入路 ,充分显露额鼻眶区骨折部位 ,用小裂钻行眶内缘弧形截骨 ,将突起的骨折块截除并打磨平整 ,缩窄两眶内缘之间的宽度。根据需要用 2~ 3条自体颅骨外板叠加塑成鼻支架 ,在鼻根部用微型钛板将支架固定于额骨鼻突。充分松解内眦韧带与邻近组织的瘢痕粘连 ,避免复位时存在张力 ,必要时于眶底处充分剥离松解眶骨骨膜并纵行切开减张 ,使内眦韧带尽量在无张力的情况下牵拉复位至泪囊窝后上方 ,用钢丝穿经鼻骨固定。采用自体颅骨外板或高密度多孔聚乙烯(Medpor)修复眶内壁及其它眶壁缺损 ,矫正眼球内陷畸形。结果  1996年 12月~ 2 0 0 1年 12月 ,共治疗严重鼻筛眶骨骨折晚期继发畸形患者 34例 ,其中同时合并眶颧骨折 12例、额骨骨折 4例、LeFortⅢ型骨折 1例及LeFortⅡ型骨折 1例。所有患者术后畸形均获明显改善。结论 鼻筛眶骨骨折后期继发畸形手术的重点在于应用自体骨重建鼻背骨性支架 ,重塑鼻背轮廓 ;双侧眶内缘骨折突起截骨缩窄 ,内眦韧带复位固定和内眦整形矫正创伤性内眦距增宽 ,恢复鼻根部高度与内眦间距的协调比例关系 ;同时眶壁植骨矫正眼球内陷畸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筛眶骨骨折 继发畸形 颅颌面外科技术 鼻背骨性支架重建 眶壁植骨修复 韧带复位固定
原文传递
Ⅱ期眼睑成形术需要的不止是提紧
19
作者 John Jesitus 陈海珍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06年第1期55-55,共1页
关键词 眼睑成形术 Ⅱ期 异体移植术 眦固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