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95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恒温雷火灸联合腹针治疗气血亏虚型颈性眩晕临床观察
1
作者 凌艳军 罗本华 钟洁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5年第1期91-94,共4页
目的研究恒温雷火灸联合腹针治疗气血亏虚型颈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科一区及东葛门诊部、仁爱门诊收治的气血亏虚型颈性眩晕患者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2例,两组均... 目的研究恒温雷火灸联合腹针治疗气血亏虚型颈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科一区及东葛门诊部、仁爱门诊收治的气血亏虚型颈性眩晕患者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2例,两组均脱落2例。治疗组应用恒温雷火灸联合腹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盐酸倍他司汀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及眩晕障碍程度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28/30)高于对照组的80.00%(24/30)(P<0.05)。治疗组眩晕障碍程度评分下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恒温雷火灸联合腹针治疗气血亏虚型颈性眩晕,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眩晕症状,其临床综合效果优于盐酸倍他司汀,并且具有无不良作用的优点,是治疗颈性眩晕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颈性眩晕 恒温雷火灸 腹针疗法 中医综合疗法
下载PDF
耳穴压豆联合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对眩晕肝阳上亢证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及预后效果的影响
2
作者 王建斌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5年第1期100-102,共3页
目的探究耳穴压豆联合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对眩晕肝阳上亢证患者眩晕情况及预后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3月期间南京市溧水区中医院(扬州大学医学院临床学院)收治的68例眩晕肝阳上亢证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采用... 目的探究耳穴压豆联合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对眩晕肝阳上亢证患者眩晕情况及预后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3月期间南京市溧水区中医院(扬州大学医学院临床学院)收治的68例眩晕肝阳上亢证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采用倍他司汀持续治疗2周)和观察组(在倍他司汀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耳穴压豆结合天麻钩藤饮加减持续治疗2周),各34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眩晕发作情况、中医证候积分、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以及治疗后1、2、3个月内复发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眩晕发作持续时间均缩短,且观察组短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眩晕发作频率、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躯体、功能及情绪等DHI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2、3个月内的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耳穴压豆联合天麻钩藤饮加减疗法能够改善眩晕肝阳上亢证患者眩晕表现,减少疾病的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阳上亢型眩晕 耳穴压豆 天麻钩藤饮 倍他司汀 眩晕障碍量表
下载PDF
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老年痰瘀阻窍型眩晕的临床优势分析
3
作者 朱晓颖 易晓净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5年第1期94-96,共3页
目的探讨采用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老年痰瘀阻窍型眩晕患者对其血流指标和眩晕程度的影响。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无锡市中医医院2021年4月至2024年1月收治的83例老年痰瘀阻窍型眩晕患者进行分组,将其分为对照组(41例,营养支持,抗血... 目的探讨采用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老年痰瘀阻窍型眩晕患者对其血流指标和眩晕程度的影响。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无锡市中医医院2021年4月至2024年1月收治的83例老年痰瘀阻窍型眩晕患者进行分组,将其分为对照组(41例,营养支持,抗血小板,控制血脂、血糖等常规治疗+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和观察组(42例,常规治疗+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流指标、眩晕程度、平衡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疗效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头晕目眩、倦怠乏力、恶心呕吐、头蒙不清等中医证候积分,纤维蛋白原(FIB)、红细胞压积(HCT)水平,眩晕评定量表的评分系统(DARS)评分均降低,左侧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LVA)、右侧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RVA)均增大,Berg平衡量表(BBS)、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均大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老年痰瘀阻窍型眩晕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临床症状和椎动脉血流动力学,恢复脑部血液循环,有利于减轻眩晕症状,提高患者平衡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 眩晕 痰瘀阻窍型 甲磺酸倍他司汀
下载PDF
儿童复发性眩晕伴单侧前庭功能障碍临床特点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马宁 刘瀚迪 +3 位作者 刘冰 刘薇 杨扬 张杰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24年第3期171-174,共4页
目的了解儿童复发性眩晕伴单侧外周前庭功能障碍患儿临床特点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3年1月北京儿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就诊的儿童复发性眩晕伴单侧外周前庭功能障碍患儿临床资料,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2... 目的了解儿童复发性眩晕伴单侧外周前庭功能障碍患儿临床特点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3年1月北京儿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就诊的儿童复发性眩晕伴单侧外周前庭功能障碍患儿临床资料,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2例患儿纳入研究,年龄4~13(7.95±0.415)岁。病程平均6.01±1.618周,合并非偏头痛性头痛23.8%,合并晕车26.2%,1个月内有呼吸道感染病史者占23.8%。进行前庭康复训练者有61.9%(26/42)。治疗1个月时,前庭症状治愈率为66.67%,双温试验恢复率为73.80%。治疗1个月时两组比较,儿童前庭症状问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前庭康复训练治疗与前庭症状治愈率相关(P=0.004),与双温试验恢复率无关(P=0.148)。结论儿童复发性眩晕伴单侧外周前庭功能障碍,除药物对症治疗外,建议进行前庭康复训练,达到更高临床症状缓解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疾病 眩晕 儿童 预后 前庭康复训练 儿童复发性眩晕 单侧前庭功能障碍
下载PDF
眩晕项贴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对肝火上炎型耳石症复位后残余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庆彬 刘言祥 +1 位作者 赵博 张根明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5期481-485,共5页
目的探讨眩晕项贴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肝火上炎型耳石症复位后残余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通州院区收治的肝火上炎型耳石症复位后残余眩晕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 目的探讨眩晕项贴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肝火上炎型耳石症复位后残余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通州院区收治的肝火上炎型耳石症复位后残余眩晕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7)和试验组(n=37)。对照组采用单纯予以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餐后口服,12 mg/次,3次/d,7 d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试验组采用眩晕项贴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早晚各服1次,疗程2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的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前庭症状指数(VSI)评分、血流动力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比容)指标、血流速度[左侧椎动脉(LVA)、右侧椎动脉(RVA)和基底动脉(BA)]的差异。结果治疗后,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为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83.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两组DHI评分和VS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试验组DHI评分和VSI评分分别为(10.57±2.31)、(14.62±3.56)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5.71±2.63)、(25.14±4.6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两组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试验组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分别为(0.83±0.15)mPa·s、(0.24±0.06)%、(41.24±4.5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12±0.23)mPa·s、(0.36±0.07)%、(47.51±3.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两组LVA、RVA、BA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试验组LVA、RVA、BA水平分别为(31.24±4.28)、(28.79±4.01)、(40.52±4.73)cm/s,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2.45±4.67)、(22.71±4.58)、(29.42±5.01)c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眩晕项贴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肝火上炎型耳石症复位后残余眩晕患者可提高临床疗效,减轻眩晕障碍及前庭症状,同时还可有效改善其血流动力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眩晕项贴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肝火上炎型 耳石症 复位手法
下载PDF
邱保国虚实辨证治疗眩晕 被引量:1
6
作者 董永书 行书丽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5年第7期19-21,共3页
邱保国主任医师认为风、火、痰、瘀、虚是眩晕的常见病理因素,属虚实夹杂,与肝、脾、肾三脏密切相关;虚者居多,气虚血亏、髓海空虚、肝肾不足所导致多属虚证;痰浊中阻,瘀血阻络,肝阳上亢所导致属实证。邱师强调辨证结合西医诊断,审因论... 邱保国主任医师认为风、火、痰、瘀、虚是眩晕的常见病理因素,属虚实夹杂,与肝、脾、肾三脏密切相关;虚者居多,气虚血亏、髓海空虚、肝肾不足所导致多属虚证;痰浊中阻,瘀血阻络,肝阳上亢所导致属实证。邱师强调辨证结合西医诊断,审因论治,病因为本,症状为标,循其所因;结合病情加减用药,可事半功倍。附五则验案:内耳性眩晕、高血压眩晕、低血压眩晕、血亏性眩晕、颈椎性眩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虚实夹杂 虚实辨证 内耳性眩晕 高血压眩晕 低血压眩晕 血亏性眩晕 颈椎性眩晕 邱保国 老中医经验
下载PDF
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肝阳上亢型眩晕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7
作者 沈文红 《黑龙江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344-346,共3页
目的:探讨眩晕(肝阳上亢型)患者治疗中天麻钩藤饮加减的作用。方法:共计对象98例入组本研究,均为眩晕(肝阳上亢型),分组方式为随机数字表法,包括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予以常规西药(倍他司汀)与中西医结合(倍他司汀+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 目的:探讨眩晕(肝阳上亢型)患者治疗中天麻钩藤饮加减的作用。方法:共计对象98例入组本研究,均为眩晕(肝阳上亢型),分组方式为随机数字表法,包括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予以常规西药(倍他司汀)与中西医结合(倍他司汀+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对比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与眩晕残障程度量表(DHI)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DHI评分更低,与对照组有差异(P<0.05);两组安全性无差异(P>0.05)。结论:眩晕(肝阳上亢型)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配合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可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症状,减轻眩晕残障程度,从而更好地提高临床疗效,且不会明显增加副作用,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肝阳上亢型 天麻钩藤饮加减 中医证候积分 眩晕残障程度
下载PDF
儿童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分析
8
作者 李玲 户红艳 +4 位作者 王乐 赵堃 李红敏 朱晓丹 叶放蕾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22,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的临床特征,并观察其复位效果。方法将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科门诊2018年1月—2022年6月确诊为BPPV且年龄<18岁的17例患儿为儿童组,同期就诊... 目的探讨儿童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的临床特征,并观察其复位效果。方法将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科门诊2018年1月—2022年6月确诊为BPPV且年龄<18岁的17例患儿为儿童组,同期就诊确诊为BPPV行复位治疗的成年患者5275例为成人组,比较两组临床发病特点,分析其发病率、复位治疗效果等临床特征。结果儿童患者BPPV发病率为3.4%低于成人患者发病率3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儿童组继发性BPPV比例为70.6%,高于成人组的3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儿童组BPPV治愈率为94.1%,成人组的治愈率为92.0%,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02,P=0.750)。结论儿童BPPV发病率虽低于成年人,但并不少见,且复位治疗效果与成人无差异,一旦确诊建议尽可能行复位治疗。儿童BPPV以继发性多见,对于主诉不清或者已诊断为其他眩晕疾病的患儿,可加强变位试验的应用,谨防漏诊,延误患儿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儿童 眩晕
下载PDF
骨振子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疗效影响
9
作者 兰莉 韩巍 +10 位作者 黄维 叶清 陶方英 王志鹏 王敏 曹祖威 刘宇清 杨雪 张嫄 宋洪兰 杨可婕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95-899,共5页
目的观察联合骨振子乳突振荡(mastoid oscillation,MO)治疗首诊手法复位后仍然再发眩晕的BPPV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4月至2022年11月贵州省人民医院首诊手法复位治疗后仍发作眩晕的11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除去3例不能耐受MO和11例... 目的观察联合骨振子乳突振荡(mastoid oscillation,MO)治疗首诊手法复位后仍然再发眩晕的BPPV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4月至2022年11月贵州省人民医院首诊手法复位治疗后仍发作眩晕的11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除去3例不能耐受MO和11例失访者,最终纳入104例,其中(canalithrepositioning procedure,CPR)组53例,CRP+MO组51例。104例首诊BPPV经手法复位治疗CRP后仍再发眩晕的患者分为CRP组及CRP联合MO治疗的CRP+MO组。随访观察两组患者的眩晕障碍量表、总体视觉模拟量表评分、眼震消失时间、残余症状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CRP+MO组治疗过程中DHI评分为12.79±3.67,VAS评分为2.34±1.31,低于CRP组19.44±2.12和4.58±1.29,结果有统计学意义(t=8.35,t=13.62,P<0.05);CRP+MO组复位后位置实验证实眼震阴性平均需要3.34±1.31 d,较CRP组5.58±1.29 d短(t=8.23,P<0.05);CRP+MO组治疗后残余症状平均持续7.85±3.37 d,与CRP组11.62±2.27 d相比,结果有统计学意义(t=15.32,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3,P>0.05)。结论联合MO治疗可缩短首诊未痊愈BPPV患者的疗程,改善治疗舒适度,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眩晕残障量表 视觉模拟量表 乳突振荡
下载PDF
定眩方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研究
10
作者 郭健 常学辉 +3 位作者 刘志勇 康常园 韩博闻 何华 《中医研究》 2024年第8期41-45,共5页
目的:观察定眩方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 vertigo,PCIV)的疗效。方法:将106例PCIV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3例。对照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5 mg/次,1次/d,口服。... 目的:观察定眩方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 vertigo,PCIV)的疗效。方法:将106例PCIV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3例。对照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5 mg/次,1次/d,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定眩方(药物组成:黄芪、天麻、当归、党参、赤芍、川芎、桃仁、升麻、红花、陈皮、白术、菊花、柴胡、甘草片),1剂/d,水煎400 mL,早晚各空腹温服200 mL。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判定疗效。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眩晕情况、脑血流速度、血清相关因子。结果:治疗组显效36例,有效15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6.23%(51/53);对照组显效31例,有效13例,无效9例,有效率为83.02%(44/53)。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眩晕残障评定量表和眩晕评定量表的评分系统评分,以及神经肽Y、白细胞介素-1β、可溶性CD40配体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1);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较治疗前加快(P<0.01),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更快(P<0.05或P<0.01)。结论:定眩方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可缓解PCIV患者的临床症状,加快脑血流速度,调节血清相关因子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定眩方 脑血流速度 眩晕残障评定量表
下载PDF
丹红注射液联合盐酸倍他司汀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症患者眩晕症状、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
11
作者 李钢 王利民 +4 位作者 桑静 刘瑾如 余佳佳 谢晨园 陈大智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31期41-45,共5页
目的探究丹红注射液联合盐酸倍他司汀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症患者眩晕症状、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12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49... 目的探究丹红注射液联合盐酸倍他司汀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症患者眩晕症状、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12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49例)及对照组(49例),对照组采用盐酸倍他司汀注射液,试验组采用丹红注射液联合盐酸倍他司汀治疗,两组均治疗1周。比较两组眩晕障碍标准(DHI)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PV)、全血高切黏度(HSV)、红细胞比容(HCT)、全血低切黏度(LSV)]、血液血脂[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试验组治疗后DHI评分低于对照组,且两组治疗后DHI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PV、HSV、HCT、LSV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TC、TG、HDL-C及L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盐酸倍他司汀在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症治疗中获得显著效果,可明显降低DHI评分及体内TC、TG、HDL-C及LDL-C水平,改善机体血液流变学水平,利于纠正缺血状态,是一种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使用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丹红注射液 盐酸倍他司汀注射液 血脂 眩晕障碍评分
下载PDF
中医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研究进展
12
作者 周庆 刘雄光 吴海峰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4年第8期1678-1680,共3页
良性阵发性位置眩晕(BPPV)常见于高龄人群中,是一种源于内耳的周围性前庭疾病,主要累及后半规管、外半规管,少部分患者会累及上半规管[1]。BPPV年发病率10%左右,在所有眩晕病中,BPPV大约占1/3,随着年龄增加,发病率不断升高[2]。虽然BPP... 良性阵发性位置眩晕(BPPV)常见于高龄人群中,是一种源于内耳的周围性前庭疾病,主要累及后半规管、外半规管,少部分患者会累及上半规管[1]。BPPV年发病率10%左右,在所有眩晕病中,BPPV大约占1/3,随着年龄增加,发病率不断升高[2]。虽然BPPV对人体不会产生重大危害,但是长期反复眩晕,极易加重患者身心负担,降低其生活质量。近年来,大量研究报道证实中医治疗BPPV安全有效。现将中医治疗BPPV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高龄人群 外半规管 眩晕 后半规管 中医治疗 上半规管 BPPV
下载PDF
天麻素联合胞磷胆碱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宣方杰 王碧浪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9期41-45,共5页
目的:观察天麻素联合胞磷胆碱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CIV)的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PCIV患者104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50例和联合组54例。2组均接受常规干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干预治疗基础上给予胞磷胆碱钠胶囊口服治疗,联合组... 目的:观察天麻素联合胞磷胆碱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CIV)的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PCIV患者104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50例和联合组54例。2组均接受常规干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干预治疗基础上给予胞磷胆碱钠胶囊口服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2组均治疗14 d。评价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眩晕评定量表评分系统(DARS)评分、眩晕障碍量表的筛查表(DHI-S)评分、脑动脉血流速度及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PV)、全血高切黏度(HSV)、全血低切黏度(LSV)、红细胞比容(Hct)],统计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6.30%,高于对照组78.00%(P<0.05)。治疗后,2组DARS评分与DHI-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联合组DARS评分与DHI-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左侧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及右侧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联合组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左侧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及右侧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PV、HSV、LSV及Hct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联合组PV、HSV、LSV及Hct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麻素联合胞磷胆碱治疗PCIV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可能通过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而缓解眩晕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天麻素 胞磷胆碱 血液流变学 眩晕评定量表评分系统 眩晕障碍量表
下载PDF
固本升清汤联合西医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风痰上扰证的研究
14
作者 张方 李文杰 +1 位作者 董永书 张权 《中医研究》 2024年第9期43-47,共5页
目的:观察固本升清汤联合西医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风痰上扰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BPPV风痰上扰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先使用手法复位... 目的:观察固本升清汤联合西医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风痰上扰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BPPV风痰上扰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先使用手法复位;然后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6 mg/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固本升清汤(药物组成:熟地黄、山茱萸、柴胡、黄芩、白芍、川芎、天麻、制半夏、夜交藤、炒白术、陈皮、党参、茯苓、炙甘草、生姜),1剂/d,水煎服。两组治疗14 d判定疗效。对比两组中医证候积分、眩晕残障程度量表评分、血清5-羟色胺和多巴胺水平、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治愈25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5.00%(38/40);对照组治愈17例,有效14例,无效9例,有效率为77.50%(31/40)。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眩晕残障程度量表评分及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血清5-羟色胺、多巴胺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固本升清汤联合西医治疗BPPV风痰上扰证有较好疗效,可减轻临床症状,改善血清5-羟色胺和多巴胺水平,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风痰上扰证 固本升清汤 手法复位 甲磺酸倍他司汀片 中医证候积分 眩晕残障程度量表 复发率
下载PDF
耳源性眩晕自助手册
15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F0003-F0003,共1页
内容简介:本书向眩晕患者和大众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导致眩晕的常见耳源性疾病及其临床表现,以及前庭康复训练的关键要点。全书共分8个部分,分别围绕耳源性眩晕相关的基础知识,临床最多见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耳石症),常见但不被大众认... 内容简介:本书向眩晕患者和大众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导致眩晕的常见耳源性疾病及其临床表现,以及前庭康复训练的关键要点。全书共分8个部分,分别围绕耳源性眩晕相关的基础知识,临床最多见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耳石症),常见但不被大众认识的前庭性偏头痛,常被大众误解的梅尼埃病,长期慢性头晕伴紧张焦虑状态的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其他并不少见的耳源性眩晕疾病如前庭阵发症、前庭神经炎、上半规管裂综合征、双侧前庭病、儿童复发性眩晕,以及前庭功能不良患者如何防跌倒与自救、如何进行前庭康复家庭模拟训练进行了详细介绍。全书文字通俗易懂,图片丰富,可读性极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耳源性眩晕 前庭功能 梅尼埃病 眩晕患者 前庭神经炎 防跌倒 前庭性偏头痛
下载PDF
眩晕膏联合倍他司汀治疗瘀血阻窍型中枢性眩晕的临床研究
16
作者 林勤剑 苏方华 +4 位作者 陈汉基 钟芳 沈威 包泽岩 黄勤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89-491,共3页
目的:观察眩晕膏联合倍他司汀治疗瘀血阻窍型中枢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瘀血阻窍型中枢性眩晕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倍他司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眩晕膏治疗,疗程均为2周。... 目的:观察眩晕膏联合倍他司汀治疗瘀血阻窍型中枢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瘀血阻窍型中枢性眩晕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倍他司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眩晕膏治疗,疗程均为2周。比较疗效及治疗前后躯体障碍(DHIP)、情绪障碍(DHIE)、功能障碍(DHIF)评分、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HI)总分、SOT评分,并计算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73.33%)(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7、14天两组患者DHIP、DHIE、DHIF评分及DHI总分显著降低,SOT评分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后14天改善显著优于治疗后7天(P<0.05),观察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眩晕膏联合倍他司汀治疗瘀血阻窍型中枢性眩晕的临床疗效确切,疗效优于单用倍他司汀,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倍他司汀 瘀血阻窍 中枢性眩晕 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
下载PDF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SRM-IV眩晕诊疗系统治疗后眩晕残障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研究
17
作者 逯蕊芳 马龙 +2 位作者 刘莲花 黄增英 罗军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827-831,共5页
目的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SRM-IV眩晕诊疗系统治疗后眩晕残障现状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于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SRM-IV眩晕诊疗系统治疗的BPPV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治疗后... 目的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SRM-IV眩晕诊疗系统治疗后眩晕残障现状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于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SRM-IV眩晕诊疗系统治疗的BPPV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治疗后患者的眩晕残障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与治疗前相比,BPPV患者治疗后眩晕残障程度量表(DHI)评分较低(68.36±13.14 vs 45.29±8.20)分。与治疗有效的BPPV患者相比,治疗无效的BPPV患者治疗后DHI评分较高(43.32±7.01 vs 67.89±14.01)分。单因素分析显示,≥60岁、病程≥3个月、有头部外伤史、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半规管轻瘫CP值≥20%、25羟维生素D3[25-(OH)-D3]<30μg/L、同型半胱氨酸(Hcy)≥13μmol/L、嵴帽型、雌二醇(E2)<100 pmol/L的BPPV患者SRM-IV眩晕诊疗系统治疗后DHI评分较高。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病程、头部外伤史、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半规管轻瘫CP值、25-(OH)-D3、Hcy、疾病类型、E2为影响BPPV患者SRM-IV眩晕诊疗系统治疗后眩晕残障现状的主要因素。结论BPPV患者经SRM-IV眩晕诊疗系统治疗后眩晕残障现状改善,合并症、病情严重程度、外伤史等均与眩晕残障现状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SRM-IV眩晕诊疗系统 眩晕残障 相关因素 半规管轻瘫CP值 头部外伤
下载PDF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与前庭阵发症 被引量:1
18
作者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眩晕专委会 区永康 +1 位作者 张雪媛 吴子明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2-95,共4页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和前庭阵发症(vestibular paroxysmia,VP)均被归类为发作性前庭综合征,具有以下共同特征:反复多次、短暂的发作性眩晕/头晕或不稳感,常与头部位置动作诱发相关,多为特...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和前庭阵发症(vestibular paroxysmia,VP)均被归类为发作性前庭综合征,具有以下共同特征:反复多次、短暂的发作性眩晕/头晕或不稳感,常与头部位置动作诱发相关,多为特发性,部分可伴发耳蜗症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前庭阵发症 发作性眩晕 不稳感 BPPV
下载PDF
项七针针刺联合百会压灸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怡文 刘颖 +5 位作者 邵智愚 郭金依 宋旭辉 杨德鑫 朱海亮 苏秀贞 《上海针灸杂志》 CSCD 2024年第4期394-399,共6页
目的观察项七针针刺联合百会压灸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项七针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百会穴压灸治疗。两组治疗后均采用海特光照射颈枕部。观察两组... 目的观察项七针针刺联合百会压灸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项七针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百会穴压灸治疗。两组治疗后均采用海特光照射颈枕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valuation scale for cervical vertigo,ESCV)评分及颈部红外热成像温度的变化情况,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ESCV评分及红外热成像温度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升高,VAS评分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ESCV评分及红外热成像温度明显高于对照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项七针针刺联合百会穴压灸可明显改善颈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疼痛,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疗法 百会 眩晕 颈性眩晕 项七针 针刺疗法 红外热成像 海特光
下载PDF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维生素D状态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任媛媛 李金兰 +2 位作者 王彦君 刘茉 夏菲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期60-64,共5页
目的 了解北京地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维生素D水平状况,探讨性别、年龄、季节对维生素D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2018年10月—2021年9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208例BPPV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 目的 了解北京地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维生素D水平状况,探讨性别、年龄、季节对维生素D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2018年10月—2021年9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208例BPPV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所有BPPV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为15.31(10.68, 21.03)ng/mL。比较不同性别、年龄和各个季节血清25(OH)D水平,男性高于女性,61~70岁年龄组高于其他年龄组;夏季血清25(OH)D水平最高,夏秋季明显高于冬春季。所有纳入研究的BPPV患者维生素D缺乏146例(70.19%);维生素D不足41例(19.71%);维生素D充足21例(10.10%)。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和季节均能影响维生素D水平。结论 北京地区BPPV患者维生素D缺乏较为普遍,性别、年龄和季节对维生素D水平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维生素D 性别 年龄 季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