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P-HPLC测定眩晕宁颗粒制剂中3种成分的含量
1
作者 倪恒雨 《现代科学仪器》 2023年第3期32-36,共5页
目的:建立了RP-HPLC法测定眩晕宁颗粒制剂中异绿原酸A等3种成分含量的方法。方法:CapcellPak UG C18色谱柱分离;检测波长:异绿原酸A、23-乙酰泽泻醇B和β-蜕皮甾酮检测波长分别设定348 nm、250 nm和208 nm;进样体积:10µL;柱温:28℃... 目的:建立了RP-HPLC法测定眩晕宁颗粒制剂中异绿原酸A等3种成分含量的方法。方法:CapcellPak UG C18色谱柱分离;检测波长:异绿原酸A、23-乙酰泽泻醇B和β-蜕皮甾酮检测波长分别设定348 nm、250 nm和208 nm;进样体积:10µL;柱温:28℃;以乙腈(A)-0.5%磷酸溶液(B)为洗脱溶剂,外标法定量检测。结果:异绿原酸A、β-蜕皮甾酮和23-乙酰泽泻醇B分别在浓度0.0767~7.67、0.0983~9.83和0.0197~1.97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回收率依次为100.05%、98.33%和99.42%;重复性和精密度RSD均在5.0%以内;供试品溶液在24h内稳定。结论:结果证明,此方法具有前处理简单等优点,可以用于眩晕宁颗粒制剂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P-HPLC 眩晕宁颗粒 异绿原酸A 23-乙酰泽泻醇B β-蜕皮甾酮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眩晕宁颗粒中橙皮苷的含量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树桂 谢东 莫智梅 《医药导报》 CAS 2006年第10期1067-1068,共2页
目的 建立眩晕宁颗粒专属性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橙皮苷进行含量测定,色谱柱:Intetsil ODS-3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甲醇-水(40:60);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86 nm;柱温:35℃;进样量:10μL.结... 目的 建立眩晕宁颗粒专属性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橙皮苷进行含量测定,色谱柱:Intetsil ODS-3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甲醇-水(40:60);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86 nm;柱温:35℃;进样量:10μL.结果 橙皮苷进样量线性范围为0.199~0.996μg,r=0.999 2,平均回收率为98.5%,RSD=0.28%(n=5).结论 该法操作简便、易行,具有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宁颗粒 橙皮苷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天麻眩晕宁颗粒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效果及神经保护机制探讨
3
作者 郭松霞 《中医临床研究》 2022年第24期66-68,共3页
目的:观察天麻眩晕宁颗粒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效果,并对其神经保护机制进行初探。方法:将11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5例)和观察组(55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观察组在对照... 目的:观察天麻眩晕宁颗粒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效果,并对其神经保护机制进行初探。方法:将11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5例)和观察组(55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天麻眩晕宁颗粒,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眩晕评定量表的评分系统(Dizziness Assessment Rating Scale,DARS)评分、不良反应、随访6个月眩晕复发情况,监测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神经生物学标志物水平。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7 d、治疗14 d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眩晕程度DAR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左侧椎动脉(Left Vertebral Artery,LVA)、基底动脉(Basilar Artery,BA)、右侧椎动脉(Right Vertebral Artery,RVA)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中S100钙结合蛋白-β(Specific Protein 100-β,S100-β)、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未见不良反应,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麻眩晕宁颗粒联合阿司匹林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其机制可能与通过改善后循环血供以保护脑神经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麻眩晕宁颗粒 阿司匹林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神经保护机制
下载PDF
天麻眩晕宁颗粒原药材中钩藤、泽泻、半夏的质量标准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董慧 《内蒙古中医药》 2011年第18期50-51,共2页
1检查项目 1.1钩藤:本品为茜草科植物钩藤Uncaria macrophylla Wall.、毛钩藤Uncaria rhynchophylla(Miq.)Jacks.、大叶钩藤Uncaria hirsuteHavil.、无柄果钩藤Uncaria sessilifructus Roxb.或华钩藤Uncariasinensis(Oliv.)Havil... 1检查项目 1.1钩藤:本品为茜草科植物钩藤Uncaria macrophylla Wall.、毛钩藤Uncaria rhynchophylla(Miq.)Jacks.、大叶钩藤Uncaria hirsuteHavil.、无柄果钩藤Uncaria sessilifructus Roxb.或华钩藤Uncariasinensis(Oliv.)Havil.的干燥带钩茎枝。秋、冬二季采收,去叶,切段,晒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麻眩晕宁颗粒 钩藤 泽泻 半夏 质量标准
下载PDF
探讨眩晕宁颗粒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治疗的价值 被引量:3
5
作者 刘少敏 胡钢钢 《江西医药》 CAS 2018年第6期588-589,594,共3页
目的探讨眩晕宁颗粒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将80例患者手法复位成功后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加用眩晕宁颗粒治疗1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总有效率、DHI各项评分及总分。结果对照组总... 目的探讨眩晕宁颗粒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将80例患者手法复位成功后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加用眩晕宁颗粒治疗1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总有效率、DHI各项评分及总分。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较常规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对照组DH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各项目评分均低于对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眩晕宁颗粒联合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治疗可以提高患者总有效率,降低DHI评分,具有积极临床意义,值得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宁颗粒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手法复位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天麻眩晕宁颗粒治疗梅尼埃病的作用机制
6
作者 李嘉琪 黄佳奇 +8 位作者 时锐 黄志鸿 伍超 张景媛 张繁芹 刘鑫馗 程国良 李冰 吴嘉瑞 《中国药师》 CAS 2022年第9期1507-1515,共9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天麻眩晕宁颗粒治疗梅尼埃病的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台湾中医药数据库收集天麻眩晕宁颗粒的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通过OMIM、DisGeNET、TTD和DrugBank数据库检...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天麻眩晕宁颗粒治疗梅尼埃病的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台湾中医药数据库收集天麻眩晕宁颗粒的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通过OMIM、DisGeNET、TTD和DrugBank数据库检索梅尼埃病疾病靶点。利用Cytoscape 3.9.0构建“药物-成分-预测靶点”网络、“药物-成分-潜在靶点”网络、梅尼埃病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药物-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利用R软件RStudio对潜在靶点进行基因本体功能富集分析(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应用Autodock对筛选出的有效成分和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筛选得到天麻眩晕宁颗粒的活性成分191种,以及梅尼埃病潜在靶点117个。GO分析过程涉及2263条生物过程、108条细胞组分和196条分子功能。KEGG富集分析得到人类巨细胞病毒感染、钙离子信号通路、C型凝集素受体信号通路和甲状腺激素信号通路等158条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关键成分与相关靶点之间结合能较低,亲和力较好。结论:本研究验证和预测了天麻眩晕宁颗粒中的活性成分谷甾醇、泽泻醇C和去氢钩藤碱等能作用于多个靶点,调控多条通路实现对梅尼埃病的治疗,为其作用机制的研究与临床应用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麻眩晕宁颗粒 梅尼埃病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下载PDF
天麻素胶囊联合眩晕宁颗粒治疗椎基底动脉迂曲扩张症合并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近远期疗效 被引量:4
7
作者 冉文峰 冯东宁 +1 位作者 李继红 崔卫平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2年第10期130-133,共4页
目的 探究天麻素胶囊联合眩晕宁颗粒治疗椎基底动脉迂曲扩张症(VBD)合并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CIV)的近远期疗效。方法 将70例VBD合并PCIV患者按照随机硬币抛掷法分为对照组(n=34,眩晕宁颗粒)和观察组(n=36,天麻素胶囊联合眩晕宁颗粒)。比... 目的 探究天麻素胶囊联合眩晕宁颗粒治疗椎基底动脉迂曲扩张症(VBD)合并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CIV)的近远期疗效。方法 将70例VBD合并PCIV患者按照随机硬币抛掷法分为对照组(n=34,眩晕宁颗粒)和观察组(n=36,天麻素胶囊联合眩晕宁颗粒)。比较两组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椎基底动脉迂曲分级情况、椎基底动脉管径及长度、椎-基底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细胞因子水平和随访结果。结果 观察组的眩晕、恶心呕吐、枕痛和耳鸣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椎基底动脉迂曲分级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椎基底动脉管径、长度均缩小,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增大,血清vWF、ET-1、PDGF-BB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2年,观察组的眩晕反复发作、后循环脑梗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天麻素胶囊联合眩晕宁颗粒治疗VBD合并PCIV的近远期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椎基动脉迂曲、扩张、延长状况,促进血液流动,预防眩晕远期复发和不良预后,这可能与下调vWF、ET-1、PDGF-BB表达、促进血管内皮功能修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迂曲扩张症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天麻素胶囊 眩晕宁颗粒
下载PDF
RP-HPLC法测定眩晕宁颗粒中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23-乙酰泽泻醇B和β-蜕皮甾酮 被引量:2
8
作者 王泳 汪燕 +3 位作者 黄灿 陶贤琦 邢薇薇 齐腊梅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23年第5期1109-1112,共4页
目的建立RP-HPLC法测定眩晕宁颗粒中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23-乙酰泽泻醇B和β-蜕皮甾酮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Capcell Pak UG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5%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48 nm(3,5-O-二咖... 目的建立RP-HPLC法测定眩晕宁颗粒中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23-乙酰泽泻醇B和β-蜕皮甾酮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Capcell Pak UG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5%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48 nm(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250 nm(23-乙酰泽泻醇B)、208 nm(β-蜕皮甾酮);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28℃;进样量:10μL。结果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β-蜕皮甾酮和23-乙酰泽泻醇B分别在0.0767~7.6700、0.0983~9.8300、0.0197~1.9700μg/mL线性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05%、98.33%、99.42%,RSD值分别为0.7%、1.2%、1.3%。结论方法具有前处理简单、分析时间短、检测结果准确等优点,适用于眩晕宁颗粒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宁颗粒 3 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 23-乙酰泽泻醇B β-蜕皮甾酮 RP-HPLC
原文传递
眩晕宁颗粒联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眩晕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8
9
作者 宋鑫 晋舒 +1 位作者 刘佳 孙诗黠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17年第8期1437-1440,共4页
目的观察眩复宁颗粒联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眩晕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静脉滴注天麻素注射液,0.6 g加入生理盐水250 mL。治... 目的观察眩复宁颗粒联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眩晕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静脉滴注天麻素注射液,0.6 g加入生理盐水250 mL。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眩晕宁颗粒,8 g/次,3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7 d。评价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症状改善不同时间人数、血液流变学和血脂差异。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9.41%,显著低于治疗组的91.0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3、5 d后,治疗组症状改善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黏度和红细胞压积等血液流变学指标以及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等血脂水平均显著降低,同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血液流变学和血脂降低程度比对照组更显著,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眩晕宁颗粒联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眩晕疗效较好,安全性高,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宁颗粒 天麻素注射液 眩晕 全血黏度 红细胞压积 低密度脂蛋白
原文传递
眩晕宁颗粒治疗痰浊内阻型眩晕54例 被引量:3
10
作者 周纡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08年第2期136-138,共3页
目的观察眩晕宁颗粒治疗痰浊内阻型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54例辨证为痰浊内阻型眩晕患者,用眩晕宁颗粒治疗,9天为一疗程,观察3~4个疗程。结果治愈13例,显效26例,有效1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2.59%。结论眩晕宁颗粒治疗痰浊内阻型眩... 目的观察眩晕宁颗粒治疗痰浊内阻型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54例辨证为痰浊内阻型眩晕患者,用眩晕宁颗粒治疗,9天为一疗程,观察3~4个疗程。结果治愈13例,显效26例,有效1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2.59%。结论眩晕宁颗粒治疗痰浊内阻型眩晕具有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宁颗粒 眩晕 痰浊内阻
下载PDF
眩晕宁颗粒联合盐酸倍他司汀对VBIV患者动脉血流速度、氧化应激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被引量:12
11
作者 曹睿 孟祥林 +6 位作者 周燕萍 张晓春 付茂月 陈昆 李鸷嵩 赵品勇 明静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1年第10期1912-1915,共4页
目的:探讨眩晕宁颗粒联合盐酸倍他司汀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VBIV)患者动脉血流速度、氧化应激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8年2月2019年7月期间接收的360例VBIV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n=180)、... 目的:探讨眩晕宁颗粒联合盐酸倍他司汀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VBIV)患者动脉血流速度、氧化应激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8年2月2019年7月期间接收的360例VBIV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n=180)、对照组(n=180),对照组予以盐酸倍他司汀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眩晕宁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动脉血流速度、氧化应激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情况,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1个月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4.44%(152/180);高于对照组的66.11%(119/180)(P<0.05)。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左侧椎动脉、右侧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而丙二醛(MDA)则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压积、全血黏度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眩晕宁颗粒联合盐酸倍他司汀治疗VBIV,可减轻机体氧化应激,改善患者动脉血流速度及血液流变学,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宁颗粒 盐酸倍他司汀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眩晕 动脉血流速度 氧化应激 血液流变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