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8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CT的骨性眶缘及眼球相对位置与衰老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杨帆 王雪芃 +3 位作者 刘怡宁 王思思 张杰瑞 王志国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3期519-525,共7页
目的:探索骨性眶缘形态及眼球相对位置在不同年龄组及不同性别间的差异,为眶周年轻化的诊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126例成年人颅脑CT资料并进行三维重建,男性和女性患者各分为青年组(女性21例,男性20例)、中年组(女性23例,男性21例)... 目的:探索骨性眶缘形态及眼球相对位置在不同年龄组及不同性别间的差异,为眶周年轻化的诊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126例成年人颅脑CT资料并进行三维重建,男性和女性患者各分为青年组(女性21例,男性20例)、中年组(女性23例,男性21例)、老年组(女性21例,男性20例),使用Image J软件对各组骨性眶缘面积、眶缘宽度、眶缘高度、眼球中点到眶上缘垂直距离和眼球中点到眶上缘垂直距离进行测量,收集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各年龄组男性与女性骨性眶缘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性眶缘宽度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减小,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眶缘宽的平均值分别为3.58 ± 0.16 cm、3.50 ± 0.13 cm、3.45 ± 0.14 cm,女性眶缘宽度则无明显改变;男性与女性眶缘高度随年龄无明显改变;男性与女性眼球中点到上眶缘的垂直距离随年龄增大逐渐增大,男性各年龄组的平均值分别为1.51 ± 0.08 cm、1.59 ± 0.16 cm、1.58 ± 0.09 cm,女性各年龄组的平均值分别为1.51 ± 0.10 cm、1.57 ± 0.11 cm、1.58 ± 0.09 cm,而眼球中点到眶下缘的垂直距离则在男性和女性中均呈现减小的趋势,该差异主要发生于中年。结论:男性与女性骨性眶缘面积、眼眶高度随年龄增大无明显改变,男性眶缘宽度呈现随年龄增长而增大的趋势,女性眶缘宽度改变则无统计学意义。男性与女性均随年龄出现眼球相对位置下降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三维重建 骨性缘面积 衰老
下载PDF
睑板前筋膜与眶隔-提肌腱膜复合体固定法重睑术临床疗效
2
作者 娄寅 杨志国 +3 位作者 陈增红 谢娟 李红红 曹东升 《安徽医学》 2024年第8期998-1003,共6页
目的探讨睑板前筋膜与眶隔-提肌腱膜复合体固定法重睑术的临床效果。方法2022年3~10月就诊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92例单睑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试验组采用睑板前筋膜与眶隔-提肌腱膜复合体固定法重... 目的探讨睑板前筋膜与眶隔-提肌腱膜复合体固定法重睑术的临床效果。方法2022年3~10月就诊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92例单睑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试验组采用睑板前筋膜与眶隔-提肌腱膜复合体固定法重睑术,对照组采用传统Park法重睑术,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手术并发症、手术效果以及术后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消肿时间以及一期愈合情况例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手术效果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半年试验组眼部外观满意度、心理状态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睑板前筋膜与眶隔-提肌腱膜复合体固定法重睑术模仿了生理性重睑的结构和动力传导,形成的重睑形态自然稳定且并发症少,满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睑成形术 睑板前筋膜 上睑提肌腱膜
下载PDF
眼眶侵袭性纤维瘤病诊疗一例
3
作者 王楠 柳睿 +2 位作者 栾福晓 葛心 马建民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92,共2页
患者男性,47岁。因"左眼外眶缘肿物3个月余"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患者左眼外眶缘肿物生长缓慢,无皮肤红肿、疼痛、复视、无视力下降等症状。患者于外院行眼眶CT检查,示左颧骨眶突区占位,伴骨质破坏现象(图1)... 患者男性,47岁。因"左眼外眶缘肿物3个月余"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患者左眼外眶缘肿物生长缓慢,无皮肤红肿、疼痛、复视、无视力下降等症状。患者于外院行眼眶CT检查,示左颧骨眶突区占位,伴骨质破坏现象(图1)。患者身体一般情况良好,既往高血压病史8年,自服降压药物(具体不详)控制良好;否认眼病史、手术史、外伤史及变态反应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既往高血压病 侵袭性纤维瘤病 降压药物 肿物生长 骨质破坏 手术史 变态反应
下载PDF
1例鼻-眶-脑型毛霉菌病患者的药学监护
4
作者 吴瑕 赵银龙 +1 位作者 张志清 董维冲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533-1538,共6页
目的 为鼻-眶-脑型毛霉菌病(ROCM)的临床诊疗和药学监护提供思路。方法 临床药师参与1例ROCM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结合相关治疗指南及药物可及性、经济性等实际情况,协助医生制定两性霉素B胆固醇硫酸酯复合物联合泊沙康唑的抗真菌治疗... 目的 为鼻-眶-脑型毛霉菌病(ROCM)的临床诊疗和药学监护提供思路。方法 临床药师参与1例ROCM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结合相关治疗指南及药物可及性、经济性等实际情况,协助医生制定两性霉素B胆固醇硫酸酯复合物联合泊沙康唑的抗真菌治疗方案,并监测临床疗效、肝肾功能及电解质变化。根据外周血和脑脊液检查结果,临床药师建议给予两性霉素B脱氧胆酸盐鞘内注射、滴鼻、滴眼以提高感染灶局部药物浓度,并协助医生确定给药剂量及药液配制方法;针对泊沙康唑血药谷浓度不达标的问题,临床药师建议将泊沙康唑口服混悬液更换为泊沙康唑肠溶片,并对患者进行治疗药物监测(TDM)、个体化用药指导及出院长期随访。结果 医生采纳了临床药师的建议。患者经治疗后,病情好转,准予带药出院。结论 临床药师通过调整药物剂量和剂型、开展用药监护和TDM等药学服务手段,为ROCM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有助于保障患者用药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脑型毛霉菌病 两性霉素B胆固醇硫酸酯复合物 泊沙康唑 治疗药物监测 临床药师
下载PDF
鼻-眶-脑型毛霉菌感染并发脑积水1例的护理
5
作者 潘盈盈 李冬眉 《中国乡村医药》 2024年第13期69-70,共2页
毛霉菌病是一类由毛霉目真菌感染引起的侵袭性疾病,分为鼻-眶-脑型、肺型、皮肤型、胃肠型和弥散型。毛霉菌侵袭脑部时会造成颅内感染,部分患者会出现脑脓肿或脑积水,引起颅内压增高症状。我院2021年6月收治鼻-眶-脑型毛霉菌感染患者1例... 毛霉菌病是一类由毛霉目真菌感染引起的侵袭性疾病,分为鼻-眶-脑型、肺型、皮肤型、胃肠型和弥散型。毛霉菌侵袭脑部时会造成颅内感染,部分患者会出现脑脓肿或脑积水,引起颅内压增高症状。我院2021年6月收治鼻-眶-脑型毛霉菌感染患者1例,通过手术、积极抗感染、控制血糖、降颅内压等治疗后病情好转出院,现将护理经验报道如下。1病历摘要患者女,58岁,因9 d前上山摘杨梅后出现右侧眼部肿胀,自觉被昆虫叮咬,于当地医院输注消炎药后症状逐渐加重,右眼眼睑下垂,视力下降,伴轻度头痛,体温持续升高,遂至我院急诊就诊,拟“海绵窦综合征待查,感染性发热”收住入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脑型毛霉菌 毛霉菌感染 脑积水 护理
下载PDF
儿童鼻源性眶壁骨膜下脓肿1例
6
作者 赵玮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24年第1期67-68,共2页
1临床资料患者,男,10岁,主因左侧牙痛10d,左眼渐进性肿胀凸起8 d,于2021-11-11日入院。10 d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上列牙齿疼痛,无颌面部肿胀及不适、鼻塞、脓涕症状,自行口服消炎药物(具体不详)后好转。8 d前出现左眼局限性肿胀。
关键词 鼻炎(Rhinitis) 骨膜下脓肿(subperiosteal abscess of the orbit)
下载PDF
眶上外侧入路联合神经导航系统辅助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治疗老年巨大侵袭性垂体腺瘤的效果分析
7
作者 张龙 杨大为 +1 位作者 揣瑞宇 王桂林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22期2450-2454,共5页
目的分析眶上外侧入路联合神经导航系统辅助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治疗老年巨大侵袭性垂体腺瘤的效果。方法将2019年2月至2021年12月在秦皇岛市第一医院就诊的老年巨大侵袭性垂体腺瘤75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 目的分析眶上外侧入路联合神经导航系统辅助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治疗老年巨大侵袭性垂体腺瘤的效果。方法将2019年2月至2021年12月在秦皇岛市第一医院就诊的老年巨大侵袭性垂体腺瘤75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37)、观察组(n=38)。对照组采用神经导航系统辅助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治疗,观察组采用神经导航系统辅助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联合眶上外侧入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一般情况、肿瘤切除情况、日常生活能力[改良巴氏指数(MBI)量表]、内分泌激素[催乳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生长激素]水平、并发症,随访2年,记录两组生存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为(116.42±12.53)mL,高于对照组[(92.15±9.32)mL],手术时间为(75.83±9.12)min,长于对照组[(66.47±7.26)min],术后住院时间为(7.14±1.76)d,短于对照组[(12.57±2.8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肿瘤切除率为94.74%,高于对照组(78.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MBI评分均较术前升高,且观察组MBI评分为(82.45±3.12)分,高于对照组[(67.38±4.2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两组催乳素、ACTH、生长激素水平均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催乳素、ACTH、生长激素水平分别为(132.09±14.52)、(33.39±5.28)、(10.33±1.94)μg/L,均低于对照组[(154.36±16.87)、(42.04±8.30)、(14.68±3.29)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0.53%,低于对照组(29.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无瘤生存时间、总生存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巨大侵袭性垂体腺瘤患者采用眶上外侧入路联合神经导航系统辅助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治疗效果显著,可提高肿瘤切除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内分泌激素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导航系统 神经内镜 经鼻蝶入路 上外侧入路 老年 巨大侵袭性垂体腺瘤 并发症
下载PDF
颅痛宁颗粒对眶下神经缩窄环术诱导三叉神经痛大鼠的治疗作用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李舒冉 郭姗姗 +12 位作者 高双荣 包蕾 耿子涵 赵荣华 张敬升 庞博 张宇 王雅欣 徐英利 曹姗 韩冰 崔晓兰 孙静 《中国药物警戒》 2024年第3期257-262,共6页
目的研究颅痛宁颗粒对三叉神经痛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资料。方法采用眶下神经缩窄环术(ION-CCI)制备大鼠三叉神经痛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卡马西平阳性药组、颅痛宁高剂量组(2.70 g生药·... 目的研究颅痛宁颗粒对三叉神经痛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资料。方法采用眶下神经缩窄环术(ION-CCI)制备大鼠三叉神经痛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卡马西平阳性药组、颅痛宁高剂量组(2.70 g生药·kg^(-1)·d^(-1))、颅痛宁低剂量组(1.35 g生药·kg^(-1)·d^(-1))。Von Frey毛刷测定大鼠触须垫机械痛阈值,生化法检测血液血流变和凝血功能,HE染色观察眶下神经病理变化,Western blot技术检测三叉神经内P38和P-P38的蛋白水平。结果颅痛宁颗粒能提高模型大鼠的痛阈值(P<0.05,P<0.01)降低模型大鼠血浆黏度(P<0.05,P<0.01)和全血还原黏度(P<0.05,P<0.01),提高模型大鼠血流变能力;提高模型大鼠血液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tin time,APTT)和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水平(P<0.05,P<0.01),降低模型大鼠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水平(P<0.01),改善凝血功能;改善模型大鼠眶下神经的病理改变;并降低模型大鼠三叉神经内P-P38的表达量(P<0.01)。结论颅痛宁颗粒具有改善三叉神经痛作用,可能与其活血化瘀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下神经缩窄环术 颅痛宁颗粒 活血化瘀 三叉神经痛模型 大鼠 卡马西平
下载PDF
改良经结膜入路眶隔脂肪释放移位固定行睑袋合并泪沟畸形整复的临床效果分析
9
作者 施道明 丁先超 +1 位作者 严志新 张强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12期81-83,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经结膜入路眶隔脂肪释放移位固定行睑袋合并泪沟畸形矫正的临床经验。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1月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下睑袋合并泪沟畸形就医者30例,其中男2例,女28例。年龄25~32岁,平均29岁。采用针式电刀经结膜... 目的:探讨改良经结膜入路眶隔脂肪释放移位固定行睑袋合并泪沟畸形矫正的临床经验。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1月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下睑袋合并泪沟畸形就医者30例,其中男2例,女28例。年龄25~32岁,平均29岁。采用针式电刀经结膜入路打开眶隔,暴露眶隔内脂肪团;用蚊式血管钳钝性离断泪槽韧带,通过6-0双针缝线,分别缝合脂肪,出皮肤固定于泪沟区。结果:30例就医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均一期愈合。下睑袋和泪沟得到明显改善,下眼睑外形恢复满意。结论:通过针式电刀切开结膜行睑袋合并泪沟畸形矫正,术中出血少,通过双针线两个针头同时从眶隔中缝挂脂肪经皮下穿出固定,能够大大节约手术时长,并且脂肪移位固定良好,提高手术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膜入路 睑袋 隔脂肪释放 隔脂肪转移 泪沟
下载PDF
眶尖神经鞘瘤内镜手术切除疗效分析及术中神经保护策略
10
作者 李沁轩 袁璇 +7 位作者 谢邵兵 王风君 范若皓 张俊毅 章华 谢志海 蒋卫红 孟来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3期81-85,共5页
目的 探讨内镜手术治疗眶尖神经鞘瘤的疗效及术中神经保护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2022年6月湘雅医院确诊并行内镜下手术治疗的9例眶尖神经鞘瘤的患者资料,术中均采用影像导航系统辅助,应用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监测动眼神经。... 目的 探讨内镜手术治疗眶尖神经鞘瘤的疗效及术中神经保护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2022年6月湘雅医院确诊并行内镜下手术治疗的9例眶尖神经鞘瘤的患者资料,术中均采用影像导航系统辅助,应用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监测动眼神经。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对患者进行分析,纳入临床、手术和预后资料等。结果 术后随访10~95个月,9例患者中8例肿瘤全切,1例次全切。全部患者的术前症状均得以好转或不同程度的改善,未出现手术死亡、颅内感染等手术并发症。9例患者术中均未发生相关神经损伤,术后均未出现神经功能障碍。结论 眶尖神经鞘瘤经内镜手术切除安全有效,配合术中应用影像导航系统和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具有全切率高、创伤小、并发症少及利于保护神经功能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外科手术 神经保护 神经鞘瘤 尖肿瘤
下载PDF
有限元方法在眼眶生物力学中的应用进展
11
作者 桑泽曦 余进海 +2 位作者 徐柒华 王耀华 廖洪斐 《国际眼科杂志》 2024年第1期62-66,共5页
有限元方法(FEM)是力学研究中常用的数学方法,将物体划分为离散且相互作用的有限单元。在医学研究中,有限元分析(FEA)可模拟难以开展的生物力学实验。眼眶手术极具挑战性且具有陡峭的学习曲线,给眼科医生带来了巨大挑战。FEM可模拟分析... 有限元方法(FEM)是力学研究中常用的数学方法,将物体划分为离散且相互作用的有限单元。在医学研究中,有限元分析(FEA)可模拟难以开展的生物力学实验。眼眶手术极具挑战性且具有陡峭的学习曲线,给眼科医生带来了巨大挑战。FEM可模拟分析眼眶组织的力学特性,为眼眶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随着技术的发展,FEM在眼眶疾病的诊疗中愈发成熟,并成为眼眶生物力学研究的热门领域。本文综述了眼眶FEM的最新进展,包括建立眼眶FEA模型、模拟眼眶结构以及在眼眶相关疾病中的应用情况。此外,还讨论了FEM的局限性和未来的研究方向。眼眶FEA作为一种辅助诊疗数字化工具,将随着技术的发展逐渐释放其在眼眶疾病诊疗方面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 疾病 生物力学 三维重建 骨骨折
下载PDF
以眶尖综合征为首发表现的急性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临床分析
12
作者 李顺科 颜旭东 +3 位作者 于龙刚 王琳 姜立伟 姜彦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19-125,共7页
目的 探讨以眶尖综合征(orbit apex syndrome,OAS)为首发表现的急性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acute invasive fungal rhinosinusitis,AIFRS)的临床特征、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2023年7月收治的7例以OAS为首发表... 目的 探讨以眶尖综合征(orbit apex syndrome,OAS)为首发表现的急性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acute invasive fungal rhinosinusitis,AIFRS)的临床特征、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2023年7月收治的7例以OAS为首发表现的AIFRS患者临床资料,其中4例患者行经鼻内镜下鼻窦开放术及坏死组织清理术,并静脉滴注抗真菌药物治疗,3例患者单纯静脉滴注抗真菌药物治疗,重点分析2例典型病例的临床特点、辅助检查、诊疗经过及预后。结果 7例患者中5例死亡,1例单眼视力丧失无改善,1例双眼视力丧失无改善。7例患者鼻窦炎症以后筛、蝶窦黏膜增厚为主,临床症状与影像学检查鼻窦炎症不成比例,均伴有C反应蛋白的升高。结论 AIFRS是一种致命的,发展迅速的感染性疾病,最初的临床表现可能仅为OAS,容易延误治疗,通过临床症状、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进行早期识别非常重要,尽早手术清创及局部和全身应用足量的抗真菌药物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 尖综合征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慢性炎性痛模型小鼠腹外侧眶额叶皮质的转录组分析
13
作者 张思博 尹美娴 +1 位作者 李婧 柳垂亮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7-195,共9页
目的:筛选小鼠腹外侧眶额皮质(vlOFC)参与疼痛调节的生物学标记物。方法:雄性C57BL/6J小鼠于左后足底注射完全弗氏佐剂(CFA)诱导慢性炎性痛。通过测定缩足阈值(PWT)和缩足潜伏期(PWL)检测痛敏变化。行为学测试之后取小鼠vlOFC新鲜组织... 目的:筛选小鼠腹外侧眶额皮质(vlOFC)参与疼痛调节的生物学标记物。方法:雄性C57BL/6J小鼠于左后足底注射完全弗氏佐剂(CFA)诱导慢性炎性痛。通过测定缩足阈值(PWT)和缩足潜伏期(PWL)检测痛敏变化。行为学测试之后取小鼠vlOFC新鲜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差异表达基因(DEGs),并进行生物学功能和通路富集分析。结果:与PBS组小鼠相比,CFA组小鼠左后足机械痛阈值和热痛导致的缩爪潜伏期均显著降低(P<0.001)。两组小鼠vlOFC的DEGs为497个,其中上调143个,下调354个。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s)分析显示:慢性炎性痛模型小鼠,vlOFC的DEGs主要表现在有机阳离子转运、神经递质转运、胞质钙离子浓度的调节等生物过程;与G蛋白偶联受体(GPCRs)、神经肽相关以及铵转运等分子功能相关;DEGs主要集中于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cAMP信号通路。Reactome功能富集分析显示,参与富集的DEGs数量最多且校正后P值最低的通路为GPCRs配体结合。结论:vlOFC中的离子转运、神经递质转运与结合、GPCRs相关活动参与了慢性炎性痛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炎性痛 腹外侧额叶皮质 转录组分析 小鼠
下载PDF
眶上额外侧入路开颅夹闭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破裂的临床效果
14
作者 蔡沉逐 郭协力 +2 位作者 王佳音 齐震 蔡明发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28期52-56,共5页
目的:探究眶上额外侧入路开颅夹闭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破裂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20年1月—2023年12月于晋江市医院进行开颅夹闭治疗的前循环动脉瘤破裂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进行翼点入路开... 目的:探究眶上额外侧入路开颅夹闭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破裂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20年1月—2023年12月于晋江市医院进行开颅夹闭治疗的前循环动脉瘤破裂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进行翼点入路开颅夹闭治疗,观察组进行眶上额外侧入路开颅夹闭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手术前后神经功能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神经损伤指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钙结合蛋白B(S100B)及髓鞘碱性蛋白(MBP)]、创伤应激指标[β-内啡肽(β-EP)、白介素-6(IL-6)及强啡肽A1-13(DynA1-13)]。结果:术后3个月,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NIHSS评分、神经损伤指标及创伤应激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观察组NIHSS评分、神经损伤指标及创伤应激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眶上额外侧入路开颅夹闭治疗前循环动脉瘤破裂的临床效果较好,其可有效控制神经损伤及机体创伤应激,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额外侧入路 翼点入路 开颅夹闭 前循环动脉瘤破裂
下载PDF
眶下神经的路径分析
15
作者 郑如意 吴彦霖 +5 位作者 方君豪 王铭扬 章嘉伟 汪烨樱 徐小冬 赵建军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71-477,共7页
目的:探究眶下神经(IN)各分支的分布区域、走行及与面神经的交通关系,为临床实现精准眶下管内眶下神经主干及面部区域性麻醉、面部手术提供形态学基础,以提高颌面部手术的成功率。方法:选取25例经福尔马林固定的成年尸体半侧脸。排除肿... 目的:探究眶下神经(IN)各分支的分布区域、走行及与面神经的交通关系,为临床实现精准眶下管内眶下神经主干及面部区域性麻醉、面部手术提供形态学基础,以提高颌面部手术的成功率。方法:选取25例经福尔马林固定的成年尸体半侧脸。排除肿瘤、外伤、畸形、手术等导致的面部缺陷样本。测量眶下神经主干长度和直径及眶下管长度,计数眶下神经总分支数及各分支数量,探究眶下神经各分支的走行、分布区域及与面神经的交通关系。结果:眶下神经主干长度范围为19.61~44.47 mm,平均长度为(23.33±4.95)mm,眶下管的长度范围为9.49~31.21 mm,平均长度为(12.87±3.99)mm。眶下神经总分支数为5~12支,平均数量为(7.29±2.29)支,以上唇支数量最多,为1~5支,分布区域最广,眼睑支分布范围最窄。眶下神经与面神经存在大量的交点以及吻合现象,形成复杂的多层网络状结构。结论:眶下神经主干与眶下管长度不一,眶下神经各分支数量及分布范围不恒定,与面神经的交通关系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神经 分布区域 面神经 解剖学
下载PDF
点阵光电技术在眶周年轻化中的应用进展
16
作者 燕丽 陈小英 潘萌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 CAS 2024年第4期486-490,共5页
眶周是最早体现衰老的区域之一,能真实地反映一个人的衰老程度。眶周老化涉及到黑眼圈、皱纹、泪沟、眼袋等多种问题,会让人出现疲惫、沮丧或愤怒的外观。点阵光电技术采用局灶性光热作用原理,可形成数十个显微热损伤区,刺激胶原再生,... 眶周是最早体现衰老的区域之一,能真实地反映一个人的衰老程度。眶周老化涉及到黑眼圈、皱纹、泪沟、眼袋等多种问题,会让人出现疲惫、沮丧或愤怒的外观。点阵光电技术采用局灶性光热作用原理,可形成数十个显微热损伤区,刺激胶原再生,使周围正常皮肤组织快速修复,被广泛应用于眶周年轻化的治疗中。本文将对点阵光电技术在眶周年轻化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阵激光 光电技术 周年轻化 点阵射频技术 热机械点阵损伤
下载PDF
沟眶象味觉受体基因EscrGR8对雌成虫繁殖力的影响
17
作者 郭晓丽 文超 +1 位作者 温俊宝 温晓健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7-317,共11页
【目的】分析和阐明沟眶象Eucryptorrhynchus scrobiculatus味觉受体基因EscrGR8的分子特性和功能,揭示其调节雌成虫繁殖力的作用。【方法】基于沟眶象触角转录组数据库,采用RACE克隆EscrGR8的cDNA全长序列;利用qRT-PCR检测EscrGR8在沟... 【目的】分析和阐明沟眶象Eucryptorrhynchus scrobiculatus味觉受体基因EscrGR8的分子特性和功能,揭示其调节雌成虫繁殖力的作用。【方法】基于沟眶象触角转录组数据库,采用RACE克隆EscrGR8的cDNA全长序列;利用qRT-PCR检测EscrGR8在沟眶象不同发育阶段(卵、1-6龄幼虫、蛹、雌成虫和雄成虫)和雌雄成虫组织(去除触角和喙的头、触角、口器、中肠、前足、睾丸、卵巢、雄虫交配器和雌虫产卵器)中的表达量。显微注射雌成虫dsRNA后0,6,12,24,36,48和72 h时利用qRT-PCR检测RNAi后EscrGR8的表达量。检测显微注射dsEscrGR8后1-5 d和6-11 d时沟眶象雌成虫在不同土壤含水量(0~10%,11%~20%,21%~40%,41%~60%,61%~80%和81%~100%)条件下的产卵选择率、总产卵数量和所产卵的孵化率,研究抑制EscrGR8表达对雌成虫产卵选择性和繁殖力的影响。【结果】成功克隆了沟眶象EscrGR8(GenBank登录号:OR836580)的cDNA全长序列,开放阅读框(ORF)长1251 bp,编码了416个氨基酸,具有6个跨膜结构域。多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进化分析结果表明,EscrGR8与其他昆虫的GR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普遍较低,其中与棉铃象甲Anthonomus grandis的AgraGR64f氨基酸序列一致性为30.96%。qRT-PCR检测结果表明,EscrGR8在沟眶象不同发育阶段和成虫组织中的表达量具有显著差异,EscrGR8在雌成虫中的表达量最高,在卵中的表达量最低;EscrGR8在雌成虫卵巢中特异性高表达。显微注射dsEscrGR8不仅在一定时间内显著降低EscrGR8的表达量,并且对雌成虫的产卵选择性具有显著影响。显微注射dsEscrGR8后1-5 d时沟眶象雌成虫在含水量21%~40%土壤条件下的产卵选择率和所产卵的孵化率与显微注射dsGFP的对照组相比分别显著降低了24.66%和15.83%;在含水量81%~100%土壤条件下的产卵选择率与显微注射dsGFP的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加了28.39%,雌成虫所产卵几乎不孵化。【结论】本研究证实了味觉受体基因EscrGR8对沟眶象雌成虫产卵选择和繁殖力的影响,有助于理解昆虫味觉受体基因的多样性和功能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卵量 味觉受体基因 RNAI 表达模式
下载PDF
无需内固定的眶隔法重睑术
18
作者 陈建华 高慧 +3 位作者 赵靖 夏海丽 严芳 王江允 《中国医疗美容》 2024年第1期3-5,共3页
目的探讨眶隔瓣翻转向下嵌插在切口下唇真皮与睑板之间且无需内固定的仿生重睑术的临床效果。方法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对就诊于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的80例患者(男3例,女77例,年龄18~45岁),采用眶隔瓣翻转向下嵌插在切口下唇真皮与睑板... 目的探讨眶隔瓣翻转向下嵌插在切口下唇真皮与睑板之间且无需内固定的仿生重睑术的临床效果。方法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对就诊于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的80例患者(男3例,女77例,年龄18~45岁),采用眶隔瓣翻转向下嵌插在切口下唇真皮与睑板之间,与真皮呈面状粘连,且无需内固定,仿照生理性力学传导形成重睑。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本组80例,160只眼,均于术后6~7d拆线,重睑形态及眼睑闭合良好,随访3个月至2年,外形自然,无眼睑闭合不全,无上睑退缩,无睁眼无力。68例达到满意效果,9例为基本满意,3例为不满意,满意率为85%。结论眶隔瓣翻转向下嵌插在切口下唇真皮与睑板之间且无需内固定的仿生重睑术具有重睑效果稳定、力学传导形成接近生理性重睑、动态形状自然逼真等优势,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生 重睑 隔瓣 嵌插 面状粘连
下载PDF
A型肉毒毒素联合眶隔膜张力重建术整复松弛型下睑袋
19
作者 叶臻 叶飞轮 卢娅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22-25,共4页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 type A,BTX-A)联合眶隔膜张力重建术整复松弛型下睑袋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12月在笔者医院治疗的松弛型下睑袋就医者为研究对象,共87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实验组(n=47)和对照组(n...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 type A,BTX-A)联合眶隔膜张力重建术整复松弛型下睑袋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12月在笔者医院治疗的松弛型下睑袋就医者为研究对象,共87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实验组(n=47)和对照组(n=40),实验组行BTX-A联合眶隔膜张力重建术,对照组行眶隔膜张力重建术,术后对就医者进行随访,比较下睑袋术后效果、泪沟畸形(Barton分级)、术后外观满意度、手术并发症。结果:治疗后,实验组瘢痕宽度、VSS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及切口恢复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就医者Barton分级均有所改善,且实验组0级和1级(95.74%)高于对照组(82.50%)(P<0.05);治疗后,实验组满意度(95.74%)高于对照组(80.00%)(P<0.05);治疗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TX-A联合眶隔膜张力重建术整复松弛型下睑袋,能够有效消除下睑袋,减少瘢痕增生,改善Barton分级构成,就医者外观满意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弛型下睑袋 A型肉毒毒素 隔膜张力重建术 满意度
下载PDF
沟眶象线粒体基因组及象甲科系统发育分析
20
作者 林兴雨 任凯杰 宋南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2-190,共9页
利用二代测序方法获得了沟眶象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并基于象甲科29个物种(内群)和叶甲科3个物种(外群)的37个线粒体基因核苷酸序列和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氨基酸序列,通过最大似然法和贝叶斯法构建了象甲科的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沟眶象的1... 利用二代测序方法获得了沟眶象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并基于象甲科29个物种(内群)和叶甲科3个物种(外群)的37个线粒体基因核苷酸序列和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氨基酸序列,通过最大似然法和贝叶斯法构建了象甲科的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沟眶象的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只有nad1利用TTG作为起始密码子,其余蛋白质编码基因的起始密码子都以ATN起始;终止密码子除cox1和nad4以不完整的T结尾外,其余蛋白质编码基因都是以TAA和TAG作为终止密码子;除trnS1因缺少DHU臂而形成一个简单的环,无法形成完整的三叶草形状,剩下的tRNA基因均能形成完整的三叶草形状;trnS1的反密码子不是常见的GCU而是UCU。2种系统发育分析产生相同的拓扑结构:隐喙象亚科、龟象亚科、魔喙象亚科、小蠹亚科、粗喙象亚科和隐颏象亚科为单系群,而象虫亚科为非单系群;沟眶象与Trigonopterus carinirostris+(T.jasminae+T.kotamobagensis)为姐妹群。本研究获得了沟眶象的线粒体基因组序列,重建了象甲科的系统发育关系,明确了沟眶象的系统发育位置,有利于更加全面地理解象甲科系统发育关系和线粒体基因组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鞘翅目 象甲科 线粒体基因组 系统发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