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研究揭示利于鸟类取食活动的头骨特征出现于鸟类演化初期
1
作者 王敏 《化石》 2015年第4期78-79,共2页
2015年8月22日,在线出版的《系统古生物学》上,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王敏、胡晗,以及得克萨斯大学的李志恒报道了早白垩世一反鸟类新属种,并讨论了鸟类头骨的早期演化,首次发现有利于鸟类取食活动的头骨特征在鸟类演化... 2015年8月22日,在线出版的《系统古生物学》上,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王敏、胡晗,以及得克萨斯大学的李志恒报道了早白垩世一反鸟类新属种,并讨论了鸟类头骨的早期演化,首次发现有利于鸟类取食活动的头骨特征在鸟类演化初期就已经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出版 眶后骨 热河鸟 萨斯 化中心 颞窝 发生 过渡阶段
下载PDF
贵州龙是恐龙的祖先吗?
2
作者 蔡回阳 吴天庄 《贵州文史丛刊》 1997年第4期65-68,35,共5页
关键词 贵州龙 爬行动物 恐龙 亲缘关系 中生代 古脊椎动物 调孔亚纲 眶后骨 中三叠世 分类等级
下载PDF
河南南阳发现鹦鹉嘴龙与新角龙之间的过渡类型:东氏镶嵌角龙
3
作者 郑文杰 《化石》 2015年第4期75-75,共1页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徐星研究员和浙江自然博物馆的研究人员郑文杰、金幸生在9月21日出版的自然子刊《科学报告》在线杂志上报道了发现于河南南阳的一类似于鹦鹉嘴龙的基干新角龙类化石:东氏镶嵌角龙(Mosaiceratops az...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徐星研究员和浙江自然博物馆的研究人员郑文杰、金幸生在9月21日出版的自然子刊《科学报告》在线杂志上报道了发现于河南南阳的一类似于鹦鹉嘴龙的基干新角龙类化石:东氏镶嵌角龙(Mosaiceratops azumai)。这是徐星课题组在原始角龙类及角龙类的早期演化方面取得的又一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龙 鹦鹉嘴龙 河南南阳 浙江自然博物馆 徐星 过渡类型 前上颌 研究成果 文杰 眶后骨
下载PDF
鸟臀类恐龙的系统演化
4
作者 保尔C.赛雷诺 陈伟 彭祥凤 《四川文物》 北大核心 1994年第S1期18-41,共24页
本文作者保尔C·赛雷诺(Paul C.Sereno)博士系美国芝加哥大学有机体生物系与解剖系副教授,发表过不少的论文与专著,是世界知名度颇高的古生物学家。保尔博士曾服务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地质科学系,服务于世界上恐龙收藏最多的美国... 本文作者保尔C·赛雷诺(Paul C.Sereno)博士系美国芝加哥大学有机体生物系与解剖系副教授,发表过不少的论文与专著,是世界知名度颇高的古生物学家。保尔博士曾服务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地质科学系,服务于世界上恐龙收藏最多的美国纽约自然博物馆,并与世界各国古生物界的学者、教授有着广泛的接触和联系,特别是与中国古生物界交往甚密。他曾多次来到中国进行科学考察、资料收集和学术上的交流。1981年,他曾来到四川省重庆自然博物馆,与该馆从事古生物学的专家、教授进行了实质性的学术探讨。近十多年来,保尔C·赛雷诺博士的古生物生涯旨在重新建立鸟臀类恐龙的演化历史,并通过若干年的艰辛工作,通过对中国、蒙古、美国、前苏联、巴西、加拿大等国大量的化石标本及第一手资料的研究与再研究,在基于传统分类法的基础上发掘出了鸟臀类恐龙的重新分类依据,建立了这一在世界地质古生物界有着深刻影响和具有指导意义的《鸟臀类恐龙的系统演化)(《Phylogeny of the Order Ornithischia》)这一新的分类系统。时逢四川省重庆自然博物馆为更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同行在学术上的交流和联系而出版这一有着特别意义的专刊—《四川文物·自然版》之际,译者将保尔博士这一论文专辑奉献给从事地质古生物学的同仁们。如果该译文能对此学界的朋友们在研究中国及世界其它国家的恐龙,特别是鸟臀类恐龙时起到一个必要的、具有指导意义的参考作用,这便是该论文专辑的价值所在,同时也将是译者的目的和愿望。有关译文中的恐龙中文译名主要参考了国内发表的一些论文及专著和译本,同时还参考了美国戴卫·蓝博(David Lambert)所著的恐龙科普读物《A Field Guide to Dinosaurs》。少数新译名按拉丁学名字头的特征给予了中译。本文在翻译过程中得到了馆领导的谒诚支持和本馆从事地质古生物学专家、教授的恳切帮助及指正,译者在此表示深切的谢意。对于译文中存在的不当之处,赐求各界朋友及同行们给予批评校正为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演化 恐龙 鸭嘴龙 甲龙类 特征表 前齿 眶后骨 莱索托 角龙 演化历史
下载PDF
化石
5
《生物进化》 2015年第4期7-11,共5页
恐龙时代长刺和毛的哺乳动物化石人们关于古生物的大部分知识都来源于硬体组织(骨骼、壳体和牙齿)的化石遗迹。近期,一个来自恐龙时代的保存精致的小型哺乳动物化石揭示了各种软组织,包括皮肤、软毛和体刺的信息,甚至包括石化的外耳残... 恐龙时代长刺和毛的哺乳动物化石人们关于古生物的大部分知识都来源于硬体组织(骨骼、壳体和牙齿)的化石遗迹。近期,一个来自恐龙时代的保存精致的小型哺乳动物化石揭示了各种软组织,包括皮肤、软毛和体刺的信息,甚至包括石化的外耳残留物。该化石发现于西班牙中部地区具有1.25亿年历史的岩层中,并命名为Spinolestes xenarthosus。这种动物活着时大约有24厘米长,体重在50克至70克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龙类 鹦鹉嘴龙 软毛 体刺 硬体 三趾马 乳齿象 眶后骨 冠轮动物 寒武纪大爆发
原文传递
短冠龙——平头鸭嘴龙类的“叛徒”
6
作者 邢海 《恐龙》 2011年第1期16-19,共4页
短冠龙(Brachylophosaurus)是一类中等体型的鸭嘴龙科的恐龙,其成年个体体长达到9米以上。这一类群主要分布于北美洲的西部地区,生存的年代为距今约7700万年的晚白垩世中坎帕期。短冠龙的主要特征为:鼻骨高度特化为一个向后背方向延伸... 短冠龙(Brachylophosaurus)是一类中等体型的鸭嘴龙科的恐龙,其成年个体体长达到9米以上。这一类群主要分布于北美洲的西部地区,生存的年代为距今约7700万年的晚白垩世中坎帕期。短冠龙的主要特征为:鼻骨高度特化为一个向后背方向延伸的船桨状实心头饰(paddle-like solid crest),该船桨状头饰悬于上颞孔之上;在前额骨的内侧,鼻骨的腹面具有一条前后方向的细沟,该沟槽在鼻骨一额骨连接处转变为一个椭圆形窝;前额骨向后内侧突出并逐渐变细,其背内边缘略高于额骨和眶后骨,鼻骨头饰下方的前额骨后部区域覆盖了眶后骨和顶骨的横向连接并延伸至上颞孔的前缘;仅泪骨的前部尖端连接上颌骨;上颌骨的前背突呈棒状,其向前方极度延长并占据了外鼻孔的中间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冠龙 鸭嘴龙类 前额 颞孔 鸭嘴龙科 眶后骨 晚白垩世 古生物学家 CREST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