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颅底额眶部肿瘤附4例报告 被引量:3
1
作者 雷霆 李龄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1997年第2期70-72,共3页
本文报道了4例经眶外侧入路手术的颅底额眶部肿瘤,其中2例术中应用了CO2激光,结果表明该部位恶性肿瘤尤其合并感染的病例,术中配合激光手术不仅可预防炎症蔓延,亦可延缓肿瘤的复发。
关键词 颅底 眶部肿瘤 外科手术 激光手术
下载PDF
眶部肿瘤CT诊断的临床分析
2
作者 刘兆玉 贾腾蛟 +4 位作者 范国光 刘东风 叶滨宾 吴振华 郭启勇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1年第11期1041-1043,共3页
目的 探讨常见眶部肿瘤的CT表现。方法 对经手术病理或临床治疗证实的 5 2例眶部肿瘤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脉管性肿瘤 10例、炎性假瘤 11例、先天性肿瘤 12例、泪腺肿瘤 3例、视网膜母细胞瘤 10例、黑色素瘤 3例、淋巴瘤 2... 目的 探讨常见眶部肿瘤的CT表现。方法 对经手术病理或临床治疗证实的 5 2例眶部肿瘤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脉管性肿瘤 10例、炎性假瘤 11例、先天性肿瘤 12例、泪腺肿瘤 3例、视网膜母细胞瘤 10例、黑色素瘤 3例、淋巴瘤 2例、神经鞘瘤 1例。对它们的发生部位、形态、边缘、密度、眶骨改变、眼球壁改变及眶周受累情况进行了分析。结论 结合发病年龄、临床表现及CT所提供的信息 ,可以对大多数眶部肿瘤作出定性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眶部肿瘤 眼球肿瘤 CT 诊断
下载PDF
眶部肿瘤的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
3
作者 徐德生 贾强 +4 位作者 郑立高 张志远 李彦和 刘东 张宜培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01年第4期237-237,共1页
目的:总结评价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眶内肿瘤的适应证、疗效和并发症.方法:本组32例,男10例,女22例,年龄2.5-80岁,病程3-¨3个月,32例中20例首选伽玛刀治疗,12例为术后残留或复发.神经鞘瘤6例,脑膜瘤例16例,视神经胶质瘤7例,视网膜母... 目的:总结评价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眶内肿瘤的适应证、疗效和并发症.方法:本组32例,男10例,女22例,年龄2.5-80岁,病程3-¨3个月,32例中20例首选伽玛刀治疗,12例为术后残留或复发.神经鞘瘤6例,脑膜瘤例16例,视神经胶质瘤7例,视网膜母细胞瘤1例,静脉性血管瘤1例,脉络膜黑色素瘤1例;肿瘤最大直径0.7-4.0cm,平均为2.08cm;用伽玛刀进行治疗,选定边缘剂量5~40Gy,平均15.93Gy,中心剂量8.33~80Gy,平均31.18Gy,边缘等剂量线40~60%,等中心数目3~13个,平均7.6个.结果:随访期3~59个月,平均27.5个月,其中临床好转18例,无变化10例,恶化4例,总有效率87.50%;影像学随访结果显示肿瘤消失2例,缩小17例,无变化9例,增大4例,有效率87.50.治疗后早期反应少见,中期反应多于治疗后3个月左右,可持续6个月~12个月.结论:伽玛刀放射外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眶部肿瘤的方法.既可以作为眶部肿瘤的首选治疗,也可作为手术后残余或复发肿瘤的补充治疗,弥补手术治疗不完全的缺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眶部肿瘤 伽玛刀 放射外科
下载PDF
旋转式伽玛刀治疗颅眶部恶性肿瘤(附2例报告)
4
作者 赵献国 高卫国 徐微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02年第1期70-71,共2页
目的 观察旋转式头部伽玛刀治疗颅眶区恶性肿瘤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用伽玛刀治疗颅眶区恶性肿瘤 2例 ,随访 3个月 ,观察了眼睛疼痛、球结膜水肿 ,突眼消退与CT复查肿瘤缩小吸收情况。结果 伽玛刀治疗后当日剧烈疼痛缓解 ,眼睛胀痛、... 目的 观察旋转式头部伽玛刀治疗颅眶区恶性肿瘤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用伽玛刀治疗颅眶区恶性肿瘤 2例 ,随访 3个月 ,观察了眼睛疼痛、球结膜水肿 ,突眼消退与CT复查肿瘤缩小吸收情况。结果 伽玛刀治疗后当日剧烈疼痛缓解 ,眼睛胀痛、球结膜水肿逐日减轻 ,眼球突出在 1个月后开始回缩 ,CT复查肿瘤缩小吸收。结论 伽玛刀治疗颅眶区肿瘤创伤小 ,止痛明显 ,保留眼球 ,近期效果良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伽玛刀 眶部肿瘤 治疗方法
下载PDF
眶尖部肿瘤及额下经眶内侧入路切除术
5
作者 程刚 周明卫 +2 位作者 尤永平 陈云祥 傅震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862-862,共1页
关键词 肿瘤 手术入路 肿瘤切除术 视功能 神经损伤
下载PDF
眶骨的改变在眶部疾病HR-MRI诊断中的作用 被引量:8
6
作者 周全 陈金城 +2 位作者 刘斯润 黄力 Arne-JrnLemke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11期1197-1199,共3页
目的 探讨眶骨的影像学所见及其在眶部疾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诊断明确的眶部疾病80例的HR -MRI影像表现。 80例中良性囊肿 18例 ,外伤 6例 ,炎性疾病 6例 ,蝶骨嵴脑膜瘤 9例 ,其他肿瘤 41例。磁共振扫描采用 1 5TGESigna... 目的 探讨眶骨的影像学所见及其在眶部疾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诊断明确的眶部疾病80例的HR -MRI影像表现。 80例中良性囊肿 18例 ,外伤 6例 ,炎性疾病 6例 ,蝶骨嵴脑膜瘤 9例 ,其他肿瘤 41例。磁共振扫描采用 1 5TGESigna及SiemensMagnetomSp63磁共振扫描机 ,用眶部表面线圈 ,SE系列常规轴位、冠状位及矢状位扫描 ,部分病例行脂肪抑制及增强扫描。结果 正常眶骨的HR -MR表现为结构完整 ,边缘光整 ,皮质骨在T1WI及T2WI上均为无信号区。 15例眶骨受压迫性改变全见于良性囊肿的病例 ,骨质增生改变主要见于蝶骨脑膜瘤 ,2例骨折见于外伤病例 ,2 1例骨质破坏大多见于不同的恶性肿瘤病变中。结论 不同的眶部病变对眶骨的影响有差异 ,良性囊肿主要表现为眶骨受压迫性改变 ,蝶骨脑膜瘤多表现为骨质增生 ,外伤病例伴有眶骨骨折 ,恶性肿瘤病例常伴有眶骨的破坏。眶骨的改变对眶部疾病HR -MRI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 HR-MRI 诊断 影像学 鉴别诊断 眶部肿瘤
下载PDF
HR-MRI信号强度的改变在眼眶部疾病诊断中的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周全 刘斯润 +2 位作者 黄力 陈金城 Arne-Jrn Lemke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38-545,共8页
目的:总结眼眶部疾病的HR-MRI影像表现,主要明确其HR-MRI信号强度的改变在眼眶部疾病诊断中的作用,以提高对其进行鉴别诊断的能力。方法:对诊断明确的208例眼眶部疾病的位置及其磁共振信号的变化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磁共振扫描采用1.5 ... 目的:总结眼眶部疾病的HR-MRI影像表现,主要明确其HR-MRI信号强度的改变在眼眶部疾病诊断中的作用,以提高对其进行鉴别诊断的能力。方法:对诊断明确的208例眼眶部疾病的位置及其磁共振信号的变化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磁共振扫描采用1.5 T磁共振扫描机,用眶部表面线圈进行高分辨率扫描,SE及FSE系列常规轴位、冠状位及(或)矢状位扫描,72例行脂肪抑制扫描1、65例行增强扫描。结果:眼眶部可以被分成8区,各区有其各自的好发疾病。眼眶部疾病的MRI信号征象大致可分为4种信号表现。骨膜下区的皮样囊肿及亚急性骨膜下出血、肌锥外区的淋巴管瘤在T1WI及T2WI均为高信号;眼部脉络膜黑色素瘤在T1WI为高信号,T2WI为低信号;骨膜下区及视神经区的脑膜瘤在T1WI及T2WI均为等信号;大部分病变在T1WI为等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结论:MRI信号对眶部疾病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作用。结合病变的位置、发病年龄,根据MRI信号可以对大多数眼眶部肿瘤做出定性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磁共振 表面线圈 眶部肿瘤 信号特征
下载PDF
眼眶长了肿瘤该如何治疗
8
作者 徐德生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05年第10期35-36,共1页
关键词 眶部肿瘤 伽玛刀 颅内肿瘤 放射外科
下载PDF
眼眶转移性肿瘤的临床研究近况 被引量:1
9
作者 翟怡 姚克 《浙江医学》 CAS 2012年第21期1780-1782,共3页
眼眶肿瘤本身十分罕见,依据相关文献的报道,只有l%~30%的眶部肿瘤是转移性的㈣。以日本为例,在1903—1998年中,仅有128例眼眶转移性肿瘤可查阅于相关文献报道。而中国目前还缺乏相关统计。近年来,转移性眼眶肿瘤的报道数量有上... 眼眶肿瘤本身十分罕见,依据相关文献的报道,只有l%~30%的眶部肿瘤是转移性的㈣。以日本为例,在1903—1998年中,仅有128例眼眶转移性肿瘤可查阅于相关文献报道。而中国目前还缺乏相关统计。近年来,转移性眼眶肿瘤的报道数量有上升趋势,其中原发肿瘤的来源各不相同,临床表现的形式多种多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性肿瘤 肿瘤 临床研究 眶部肿瘤 原发肿瘤 临床表现 文献
下载PDF
原发性眼眶淋巴瘤的CT、MRI表现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颖浩 秦伟 +1 位作者 向红 屈娅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60-160,165,共2页
关键词 MRI表现 淋巴瘤 CT 原发性 眶部肿瘤 临床诊断 信号表现
下载PDF
侵及眶部脑肿瘤的临床特征与显微手术处理 被引量:4
11
作者 章翔 费舟 +6 位作者 张剑宁 付洛安 刘卫平 贺晓生 蒋晓帆 王彦刚 宋少军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609-611,共3页
目的研究侵及眶部的脑肿瘤临床特征与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58例本病经临床分析与影像学检查而获诊断,采用不同手术入路及显微外科技术切除肿瘤。全组病例中,肿瘤位于前颅凹50例,中颅窝8例,均侵及眶腔。其中39例(67.2%)有头痛、... 目的研究侵及眶部的脑肿瘤临床特征与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58例本病经临床分析与影像学检查而获诊断,采用不同手术入路及显微外科技术切除肿瘤。全组病例中,肿瘤位于前颅凹50例,中颅窝8例,均侵及眶腔。其中39例(67.2%)有头痛、头晕等颅内压增高表现,54例(93.1%)出现视器症状。结果本组46例肿瘤(79.3%)获手术全切除,12例(20.7%)为次全切除,无死亡。对48例经信访或门诊随访6个月-9年(平均3.6年),39例(81.3%)恢复满意,余9例(18.7%)有不同程度后遗症。结论脑肿瘤侵及眶部多以视器改变为主要临床表现。采取不同手术入路、以显微外科技术切除本类肿瘤,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眶部肿瘤 诊断 显微神经外科 显微外科手术 临床特征 手术处理 主要临床表现 手术入路
原文传递
易混淆的眶尖部肿瘤的MRI特点 被引量:8
12
作者 安裕志 李彬 +1 位作者 鲜军舫 王振常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70-271,共2页
目的 分析眶尖部海绵状血管瘤、海绵状淋巴管瘤及神经鞘瘤的MRI特点 ,为临床诊治提供根据。方法 对经MRI检查、手术及组织病理学证实的 16例眶尖部肿瘤进行分析。结果  3种眶尖部肿瘤的MRI的增强扫描完全强化时间不同。其中 5例海绵... 目的 分析眶尖部海绵状血管瘤、海绵状淋巴管瘤及神经鞘瘤的MRI特点 ,为临床诊治提供根据。方法 对经MRI检查、手术及组织病理学证实的 16例眶尖部肿瘤进行分析。结果  3种眶尖部肿瘤的MRI的增强扫描完全强化时间不同。其中 5例海绵状血管瘤所用的时间平均为12min 31s ;6例海绵状淋巴管瘤所用的时间平均为 7min 7s ;5例神经鞘瘤所用的平均时间为 3min2 7s,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 ,MRI增强扫描完全强化所用的时间与各肿瘤组织病理学特点有关。结论 MRI的增强扫描完全强化所用时间不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磁共振成像 鉴别诊断 NMR
原文传递
眶尖部肿瘤及其外科治疗 被引量:1
13
作者 金崇华 郭红玉 张建强 《眼科》 CAS 1998年第3期131-133,共3页
为探讨眶尖占位性病变的早期诊断要点及恰当的手术入路,分析14例(14只眼)原发性眶尖占位的临床表现及手术治疗,表明眶尖占位的早期临床特征是视功能减退而不伴有眼球突出,CT及MRI能确诊。在早期诊断的基础上,根据肿瘤与... 为探讨眶尖占位性病变的早期诊断要点及恰当的手术入路,分析14例(14只眼)原发性眶尖占位的临床表现及手术治疗,表明眶尖占位的早期临床特征是视功能减退而不伴有眼球突出,CT及MRI能确诊。在早期诊断的基础上,根据肿瘤与视神经的位置关系,采用3种手术入路有助于全切肿瘤和保护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障碍 肿瘤 外科手术 治疗
原文传递
冠状切口额径入路摘除眶尖部肿瘤9例
14
作者 李宏 李立梅 张立萍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2000年第6期353-353,共1页
关键词 肿瘤 冠状切口额径入路 摘除术
原文传递
眶尖部及视神经肿瘤的早期诊断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长河 张铁锤 +2 位作者 钟建胜 李寅伟 张春梅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4-36,共3页
目的 探讨眶尖部及视神经肿瘤在眼球突出前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特征及临床诊断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2例无明显眼球突出单侧眼眶肿瘤患者的病历资料 ,包括主要症状、首发表现、临床诊治过程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结果  2 2例肿瘤... 目的 探讨眶尖部及视神经肿瘤在眼球突出前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特征及临床诊断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2例无明显眼球突出单侧眼眶肿瘤患者的病历资料 ,包括主要症状、首发表现、临床诊治过程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结果  2 2例肿瘤患者中 ,海绵状血管瘤 6例 ,神经鞘瘤、视神经鞘脑膜瘤、鼻窦及鼻咽腔恶性肿瘤眶内蔓延各 4例 ,后组筛窦黏液囊肿 2例 ,神经纤维瘤和视神经胶质瘤各 1例。以视力下降为首发症状者 17例 ,视力下降合并复视者 3例。全部患者均在CT或MRI检查后确诊。肿瘤位于眶尖部或起源于视神经。结论 眶尖部及视神经肿瘤的早期症状是视功能障碍 ,无眼球突出表现。视力呈缓慢进行性下降 ,按视神经炎治疗效果差。CT或MRI检查对早期诊断起重要作用。 (中华眼科杂志 ,2 0 0 4,40 :3 4 3 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视神经肿瘤 早期诊断 影像学检查
原文传递
鼻内进路切除眶尖部海绵状血管瘤一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云川 肖立峰 +2 位作者 张晓鹏 叶远柱 甄云波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818-818,共1页
关键词 海绵状血管瘤 肿物切除术 鼻内进路 眼球突出 肿瘤 视力减退 视力下降 神经外科 专科检查
原文传递
CT对眼球壁异物诊断的应用
17
作者 黄彦红 张劲松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1990年第S1期360-361,共2页
眼内异物的诊断及定位方法很多,我院主要采用巴尔金氏定位器拍正、侧、轴位像定位。最近我们对我院收治的球壁异物分别采用X线、B超与CT进行诊断、定位并加以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和方法对象为1988年12~1989年6月诊断为球壁异... 眼内异物的诊断及定位方法很多,我院主要采用巴尔金氏定位器拍正、侧、轴位像定位。最近我们对我院收治的球壁异物分别采用X线、B超与CT进行诊断、定位并加以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和方法对象为1988年12~1989年6月诊断为球壁异物的患者10例。男9名,女1名。年令28~4 8岁。病程2天~3个月。全部病例术前均经X线、B超及CT分别定位,后经手术取出异物或直接观察证实异物的存在和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球壁 CT 巴尔 裂隙灯检查 下斜肌 金氏 眶部肿瘤 视网膜脱离 检眼镜 下睑
下载PDF
巨大头皮错构瘤1例
18
作者 温志大 黄益祥 《现代临床医学》 1994年第4期255-255,共1页
患者男,23岁,因左额部肿块23年入院。患者自幼发现左额部有“黄豆”大小肿块,任其自然。随着年龄增长,肿块逐渐增大,约在5岁时去某医院就诊,未给予特别处理。除肿块增大影响视物及面容美观外,无其他任何不适。入院检查:左额及眼眶部肿... 患者男,23岁,因左额部肿块23年入院。患者自幼发现左额部有“黄豆”大小肿块,任其自然。随着年龄增长,肿块逐渐增大,约在5岁时去某医院就诊,未给予特别处理。除肿块增大影响视物及面容美观外,无其他任何不适。入院检查:左额及眼眶部肿瘤大小约12cm×11cm×1.5cm,略呈淡蓝色,不规则,质软,无触痛,边界不清楚,可移动,无搏动感,未听到血管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构瘤 左额 眶部肿瘤 左上睑 搏动感 基础麻醉 冠状切口 切口选择 切除范围 毛质
下载PDF
颧骨推进整复颧骨过小畸形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圃 斯方杰 顾晓明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1年第2期95-97,共3页
目的 改进设计一侧颧骨过小畸形的手术治疗方法 ,使骨组织、软组织总体整复效果有明显提高。方法 采用颧骨推进 +植骨 +颞顶筋膜瓣转移的方法进行整复治疗。全冠或半冠切口 ,颧骨截断整体推进 ,在颧骨后裂缝中植骨 ;或将颧骨劈开为内... 目的 改进设计一侧颧骨过小畸形的手术治疗方法 ,使骨组织、软组织总体整复效果有明显提高。方法 采用颧骨推进 +植骨 +颞顶筋膜瓣转移的方法进行整复治疗。全冠或半冠切口 ,颧骨截断整体推进 ,在颧骨后裂缝中植骨 ;或将颧骨劈开为内、外两层骨板 ,在内外骨板间植骨。对伴有颧部软组织发育不良者 ,采用颞浅、颞顶筋膜瓣修复。结果  7例一侧颧骨过小畸形患者按此法手术 ,重塑的颧突达到正常形状 ,与健侧协调。结论 颧骨推进增大法手术 ,恢复了颧突的骨性和软组织外形 ,植骨易于成活 ,为整复颧骨过小畸形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颧骨 颧骨畸形 颧骨推进 肿瘤 外科手术 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