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台湾眷村文学的三度空间书写
1
作者 方忠 石琦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6-75,共10页
中国台湾眷村文学以鲜活的笔触保存了眷村移民的历史记忆,书写他们的流离与迁移、落地与重建,展现出地理空间、文化空间和精神空间三个层面的书写向度,弹唱出一曲哀怨婉转的“去国、怀乡、失根”的遗民悲调,营造出一个逐渐消逝在历史长... 中国台湾眷村文学以鲜活的笔触保存了眷村移民的历史记忆,书写他们的流离与迁移、落地与重建,展现出地理空间、文化空间和精神空间三个层面的书写向度,弹唱出一曲哀怨婉转的“去国、怀乡、失根”的遗民悲调,营造出一个逐渐消逝在历史长河中的鲜活生动、富有诗意的眷村世界。眷村文学是多元化的中国台湾当代文坛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于台湾地区文学史的形塑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台湾文学 眷村 地理空间 文化空间 精神空间
下载PDF
无法持续吸引消费者桃园眷村走向没落
2
作者 Bala 新消费Daily 《中国食品》 2024年第3期120-121,共2页
曾红极一时,主打早餐场景的连锁餐饮品牌“桃园眷村”目前在全国仅剩4家门店。天眼查显示,桃园眷村的所属公司上海眷飨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已经被红字标注了包括“限制高消费、股权冻结、被执行人”等标签。开在LV旁边、一根油条8元等标签... 曾红极一时,主打早餐场景的连锁餐饮品牌“桃园眷村”目前在全国仅剩4家门店。天眼查显示,桃园眷村的所属公司上海眷飨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已经被红字标注了包括“限制高消费、股权冻结、被执行人”等标签。开在LV旁边、一根油条8元等标签,让桃园眷村被称为“早餐届的爱马仕”,但随着消费市场与消费观念的变化,不求变的品牌与故事性风口已经不被接纳,被淘汰是早晚的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餐饮管理 连锁餐饮 消费观念 爱马仕 门店 眷村 被执行人 消费市场
下载PDF
眷村文学中的女性书写——以《有缘千里》和《离开同方》为观照
3
作者 陈美玲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28-32,共5页
眷村文学近几十年来得到了两岸学者的热切关注,涌现了很多优秀的眷村文学的第一代和第二代作家,他们通过自己真实的眷村经历书写那个时期的历史。苏伟贞就是眷村作家的代表之一,她的两部长篇小说《有缘千里》和《离开同方》都记录了眷... 眷村文学近几十年来得到了两岸学者的热切关注,涌现了很多优秀的眷村文学的第一代和第二代作家,他们通过自己真实的眷村经历书写那个时期的历史。苏伟贞就是眷村作家的代表之一,她的两部长篇小说《有缘千里》和《离开同方》都记录了眷村生活。而这两部小说中的女性人物都有着不一样的个性魅力,文章主要通过这些不同女性的成长历程和性格特点挖掘那个时代的眷村记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眷村文学 女性书写 《有缘千里》 《离开同方》
下载PDF
“眷村一代”和“眷村二代”身份认同的矛盾与变迁——以《台北人》与《想我眷村的兄弟们》为例
4
作者 吴霜 《华文文学》 2022年第4期99-105,共7页
本文以白先勇的《台北人》与朱天心的《想我眷村的兄弟们》为选本,分析《台北人》中的“眷村一代”和《想我眷村的兄弟们》中的“眷村二代”在台湾生活过程中有关身份认同的矛盾与变迁。在对眷村从兴建到消失的历史过程以及眷村文学的... 本文以白先勇的《台北人》与朱天心的《想我眷村的兄弟们》为选本,分析《台北人》中的“眷村一代”和《想我眷村的兄弟们》中的“眷村二代”在台湾生活过程中有关身份认同的矛盾与变迁。在对眷村从兴建到消失的历史过程以及眷村文学的概念与兴起原因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将历史背景与研究文本相结合,深入探讨以《台北人》为代表的“眷村一代”在身份认同上对于大陆原乡的怀旧与陆台身份的迷茫,和以《想我眷村的兄弟们》为代表的“眷村二代”在身份认同上对于眷村的逃离与逃离之后的眷恋。而在矛盾与变迁的背后,是眷村后代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寻求平衡点,并由此构成了眷村后代既深爱台湾又怀念大陆的独特而小众的身份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眷村一代 眷村二代 《台北人》 《想我眷村的兄弟们》 身份认同
下载PDF
游移的蝙蝠——浅谈眷村文学的几个特点 被引量:1
5
作者 林琳 《中州大学学报》 2011年第1期49-52,共4页
"眷村"是台湾社会政治体制下的特殊产物,代表着台湾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过去,是大陆与台湾之间的文化身份认同等的重要象征。眷村文学从上世纪80年代兴起到90年代的式微,其创作见证着台湾社会环境的变迁,从早期的召唤集体... "眷村"是台湾社会政治体制下的特殊产物,代表着台湾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过去,是大陆与台湾之间的文化身份认同等的重要象征。眷村文学从上世纪80年代兴起到90年代的式微,其创作见证着台湾社会环境的变迁,从早期的召唤集体记忆到后期的正视族群、省籍问题,对家国想象的深层次发掘,围绕这几个特点,加以眷村作者的双重的创作视野,为读者提供了另一种探究台湾历史的文本见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眷村 眷村文学 解严 族群
下载PDF
从《有缘千里》到《离开同方》——论苏伟贞的眷村小说 被引量:6
6
作者 刘俊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82-87,共6页
眷村小说是台湾文学中重要的文学类型,苏伟贞是创作台湾眷村小说的杰出作家,《有缘千里》和《离开同方》则是苏伟贞眷村小说的代表作。从《有缘千里》对"眷村"进行"写实"的描写到《离开同方》对"眷村"进... 眷村小说是台湾文学中重要的文学类型,苏伟贞是创作台湾眷村小说的杰出作家,《有缘千里》和《离开同方》则是苏伟贞眷村小说的代表作。从《有缘千里》对"眷村"进行"写实"的描写到《离开同方》对"眷村"进行象征的虚化,可以看出苏伟贞从她"眷村"经历中生发出的对"眷村"的理解和运用,已经从"实"(现实、写实、具体)发展到"虚"(想象、魔幻、抽象)。从中苏伟贞不但实现了从表现"眷村"到超越"眷村"的转化,而且在艺术上也进行了探索和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伟贞 眷村小说
下载PDF
眷村书写的多重记忆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向辉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5期12-15,27,共5页
眷村书写,事实上是从后设的角度所作的界定与分类,它是在眷村行将消失的时候,眷村第二代为留住记忆而创作的体裁各异的作品。眷村文学不仅记录了眷村从兴建到拆除的过程,对台湾社会和台湾文学具有积极而重大的影响,而且从历史、家族、... 眷村书写,事实上是从后设的角度所作的界定与分类,它是在眷村行将消失的时候,眷村第二代为留住记忆而创作的体裁各异的作品。眷村文学不仅记录了眷村从兴建到拆除的过程,对台湾社会和台湾文学具有积极而重大的影响,而且从历史、家族、文化等方面展现了与大陆割不断的血脉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眷村 眷村文学 记忆
下载PDF
眷村文化与台湾省籍矛盾 被引量:3
8
作者 张文生 《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58-61,共4页
台湾的省籍矛盾根植于台湾社会文化的深层心理因素中。国民党败退台湾后大量兴建的眷村形成了相对独立的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相对封闭的环境造成省籍的隔阂。眷村第一代外省人怀着对中国的强烈认同,他们是坚决反"台独"的一代,... 台湾的省籍矛盾根植于台湾社会文化的深层心理因素中。国民党败退台湾后大量兴建的眷村形成了相对独立的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相对封闭的环境造成省籍的隔阂。眷村第一代外省人怀着对中国的强烈认同,他们是坚决反"台独"的一代,"拥蒋反共"也是他们浓重的意识形态。然而外省第一代深重的故土眷恋的游子性格也造成了与台湾本土社会的疏离,进而使得眷村的外省第二代成为台湾社会漫游者,受到身份认同的困扰。眷村文化作为台湾历史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次文化形态,记录了台湾外省人的过去,眷村文化所留下的省籍矛盾还影响着台湾的现在和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眷村文化 台湾省 省籍矛盾
下载PDF
眷村小说中“外省女性”精神世界的多重悖论
9
作者 周颖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1期20-25,共6页
眷村是台湾特殊政治历史背景下的产物,眷村小说中的“外省女性”形象,是眷村小说形象谱系中特为重要的部分,不仅因为其形象的丰富性与典型性,也因眷村特殊性质造就的女性在其中的特殊位置。文章旨在发掘形形色色的“外省女性”作为眷村... 眷村是台湾特殊政治历史背景下的产物,眷村小说中的“外省女性”形象,是眷村小说形象谱系中特为重要的部分,不仅因为其形象的丰富性与典型性,也因眷村特殊性质造就的女性在其中的特殊位置。文章旨在发掘形形色色的“外省女性”作为眷村命运共同体的一部分所面临的相似的生命困境,即难以真正超越“外省人”身份的局限,她们不仅要承担历史政治所加诸来台“外省人”的流离与苦难,同时也不得不面对眷村环境的闭塞压抑,以及家庭内部父权的阴影。文章分别从代际、性别、两岸关系三方面讨论眷村“外省女性”群体的生命困境与精神悖论,从而探寻“外省女性”群体零落精神空间的共性,以深入理解“外省女性”的心灵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眷村 眷村小说 “外省女性” 精神悖论
下载PDF
台湾眷村作家朱天文、朱天心小说主题探究
10
作者 席艳红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Z期41-42,共2页
眷村文学在台湾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是不可低估的,眷村作家群笔下所写的不仅是生活,更是眷村的生命。本文通过对朱天文、朱天心小说创作主题的探讨,来反映这一群具有特殊身份的群体眼中的社会生活和对人生的思索。本文主要从两人对爱情... 眷村文学在台湾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是不可低估的,眷村作家群笔下所写的不仅是生活,更是眷村的生命。本文通过对朱天文、朱天心小说创作主题的探讨,来反映这一群具有特殊身份的群体眼中的社会生活和对人生的思索。本文主要从两人对爱情的多元化、对眷村记忆的书写,从中勾勒出两人在小说创作和人生经历上,彼此独立又彼此渗透的成长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眷村小说 主题 自我认同 出走情结
下载PDF
落幕的哀歌 无根的焦虑——论台湾眷村小说叙说主旨的演变
11
作者 朱立 《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86-87,共2页
历史进程的转换和感情意识的迁移,致使两代眷村人在不同历史境遇下具有不同的感情内涵,反映在眷村小说中即出现了以早期的思国还乡、反省追忆和中后期的无根焦虑为主要内容的情感表达,给台湾文学带来了别样的风景。
关键词 眷村 创作主旨 眷村小说
下载PDF
眷村形象的媒介表达
12
作者 贾惠淇 《新闻世界》 2015年第9期211-212,共2页
由于不同媒介的自身属性、表达特点和内容侧重不同,眷村形象在不同媒介上的表达也呈现出多样化趋势。本文即通过眷村形象在实体展览、文娱产业、人际传播等媒介表达方式上的不同,挖掘其内在的表达理念,并结合符号学与传播学的相关理论,... 由于不同媒介的自身属性、表达特点和内容侧重不同,眷村形象在不同媒介上的表达也呈现出多样化趋势。本文即通过眷村形象在实体展览、文娱产业、人际传播等媒介表达方式上的不同,挖掘其内在的表达理念,并结合符号学与传播学的相关理论,进一步探究它所带来的表达结果及其蕴含的内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号学 眷村形象 媒介表达
下载PDF
眷村作家对自我认同的焦虑与出走情结的书写——以朱天文、朱天心为例
13
作者 席艳红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109-112,共4页
眷村是台湾历史上的特殊产物,这是特殊背景下所形成的相对封闭的小社会。一直以来,眷村人就被烙上了"外省第一代"、"外省第二代"的身份。在这样的身份认同下,眷村长大的作家朱天文、朱天心两姐妹有着同样的认同焦... 眷村是台湾历史上的特殊产物,这是特殊背景下所形成的相对封闭的小社会。一直以来,眷村人就被烙上了"外省第一代"、"外省第二代"的身份。在这样的身份认同下,眷村长大的作家朱天文、朱天心两姐妹有着同样的认同焦虑与困惑,她们所创作的作品显露的是对两个家乡的思索痕迹,在许多作品中有着浓厚的出走情结。本文运用两人在作品中不同的表现形式来分析"外省人"身份给眷村人带来的自我认同的焦虑、尴尬与迷惘,以及因为这种迷思与焦虑而产生的出走情结。姐妹两人分别通过身份的迷失、同性恋叙述、"死亡准备"这三方面分别来书写、表现和逃离焦虑,而究其出走的原因,则是向往外界、渴望融入和最终回归。归根结底,是眷村这样的身份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眷村 自我认同 焦虑 出走 书写
下载PDF
一次想象力的返乡实验:论台湾当代艺术家侯淑姿的左营眷村影像
14
作者 李丹舟 《美育学刊》 2014年第4期32-37,共6页
通过对摄影作品的影像分析以及对艺术家侯淑姿的创作历程进行回溯,我们考察了对照片原作进行负片化处理、影像叠加文字的形式如何在纪实摄影的真实基础上引入观念摄影的美学实验,以"阅读图像"和"观看文本"的并置来... 通过对摄影作品的影像分析以及对艺术家侯淑姿的创作历程进行回溯,我们考察了对照片原作进行负片化处理、影像叠加文字的形式如何在纪实摄影的真实基础上引入观念摄影的美学实验,以"阅读图像"和"观看文本"的并置来实现作者批判视角的植入和叙事空间的开启。回顾侯淑姿20余年的创作经历,其视角延伸到眷村地景暗含了对时下眷村改建政策的批判姿态;以摄影来强有力地介入社会议题延续着艺术家对台湾不同族群在历史偶然性之下的文化身份投射一以贯之的关注。作品的独特之处在于挖掘家园与移民之间的张力,以文化错位和边界穿梭来实现想象力的返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摄影 当代艺术 侯淑姿 左营眷村
下载PDF
浅析台湾文学史中的眷村书写
15
作者 石琦 《西部学刊》 2021年第6期151-153,共3页
20世纪的台湾文学是中国文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台湾文学史的书写依然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其中一处表现在文学史的体例安排上。学者往往侧重于台湾文学中的乡土文学、现代文学和通俗文学等思潮,花费大量的笔墨进... 20世纪的台湾文学是中国文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台湾文学史的书写依然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其中一处表现在文学史的体例安排上。学者往往侧重于台湾文学中的乡土文学、现代文学和通俗文学等思潮,花费大量的笔墨进行书写。而对眷村文学却寥寥数笔,甚至忽略不计。眷村文学往往被单一的视为眷村小说,而且作品创作发展的历程也没有进行梳理。时至今日,眷村经历改建几乎完全消失,但眷村和眷村文化作为台湾社会历史变迁的重要见证,其社会历史意蕴和文化审美意义日渐受到重视。眷村文学已成为当代台湾文学中不容忽视的文学流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史 台湾文学 眷村 眷村文学
下载PDF
思乡与寻根的悲欢离合——浅论眷村题材影视作品的文化主题 被引量:1
16
作者 易晓艳 《新闻爱好者》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51-52,共2页
当下对于眷村文化的关注已经从文学、史学、社会学、政治学领域迅速蔓延至影视文化传播领域,本文结合纪录片《伟忠妈妈的眷村》、连续剧《光阴的故事》、电影《竹篱笆外的春天》等眷村题材影视作品,重点剖析其乡愁与寻根的双重主题,省... 当下对于眷村文化的关注已经从文学、史学、社会学、政治学领域迅速蔓延至影视文化传播领域,本文结合纪录片《伟忠妈妈的眷村》、连续剧《光阴的故事》、电影《竹篱笆外的春天》等眷村题材影视作品,重点剖析其乡愁与寻根的双重主题,省思第一代外省人的漂泊意识和思乡情怀,探究眷村文化建构台湾当代年轻人文化寻根理想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眷村 思乡 寻根 影视作品
下载PDF
朱天文小说的眷村情结 被引量:1
17
作者 韩毅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年第1期40-42,共3页
朱天文是台湾眷村文学的主要代表作家之一,十几年的眷村生活经历对她的文学道路产生了巨大影响。文章从其小说文本入手,把握眷村情结在其小说中的具体表现,探求眷村生活经历对其小说创作的影响。
关键词 朱天文 台北 眷村书写
下载PDF
台湾眷村纪录片:寻根与乡愁的影像书写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国强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84-88,153,共5页
对于家族记忆与历史伤痛的复原与反思正成为近几年台湾纪录片的一股崭新的创作力量,而眷村纪录片恰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眷村纪录片以国共内战这段历史为纪录内容和背景,通过对父辈们家族记忆的寻找,诉说了寻根与乡愁的双重主题,同时通... 对于家族记忆与历史伤痛的复原与反思正成为近几年台湾纪录片的一股崭新的创作力量,而眷村纪录片恰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眷村纪录片以国共内战这段历史为纪录内容和背景,通过对父辈们家族记忆的寻找,诉说了寻根与乡愁的双重主题,同时通过个人的努力还原了被遮蔽的历史,并由此形成眷村纪录片抒情化的影像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眷村纪录片 寻根 乡愁 抒情化
下载PDF
眷村文化融合对加强城中村社区居民归属感的启发 被引量:1
19
作者 何苗 《乡村科技》 2016年第3期39-39,共1页
社区归属感是影响社区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城中村社区居民缺乏社区归属感源于无法转变自己的身份认同,原村民如何与城市主流社会相融合,成为加强社区归属感的关键。基于此,主要介绍我国台湾眷村居民与台湾省本土文化融合,借鉴"... 社区归属感是影响社区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城中村社区居民缺乏社区归属感源于无法转变自己的身份认同,原村民如何与城市主流社会相融合,成为加强社区归属感的关键。基于此,主要介绍我国台湾眷村居民与台湾省本土文化融合,借鉴"土著化"过程,帮助城中村社区居民与城市居民相融合,加强原村民对于城中村社区之归属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眷村文化 城中 社区居民 归属感
下载PDF
政治认同还是文化乡愁?——眷村文学再考察
20
作者 李竹筠 《华文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9-115,共7页
台湾的统、独之争与政治认同问题,既携带着历史创伤记忆的"陈迹",也体现着政治格局与"立国精神"的"新变",深刻影响着包括眷村文学在内的台湾文学、文化研究。但既有的政治认同概念并不周延。置于历史的... 台湾的统、独之争与政治认同问题,既携带着历史创伤记忆的"陈迹",也体现着政治格局与"立国精神"的"新变",深刻影响着包括眷村文学在内的台湾文学、文化研究。但既有的政治认同概念并不周延。置于历史的发展脉络中,认同毋宁是一个多元流窜的动态过程。以"文化乡愁"的角度切入考察眷村文学,勾勒其文化资源的多元来源和认知流变,则有其逻辑上的自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认同 文化乡愁 族群 外省人 眷村文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