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美学思想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探索
1
作者 徐涛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53-54,F0003,共3页
充溢着美的课堂教学,能使师生感到心旷神怡。在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中,课前对教材、教辅、教法、学法、学生等的直接观照,构思后形成的清晰完整的教学脉络,进而以充沛的感情生动形象地将其呈现于学生,使师生达到身与竹化的至高境界,是语... 充溢着美的课堂教学,能使师生感到心旷神怡。在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中,课前对教材、教辅、教法、学法、学生等的直接观照,构思后形成的清晰完整的教学脉络,进而以充沛的感情生动形象地将其呈现于学生,使师生达到身与竹化的至高境界,是语文教学努力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思想 眼中之竹 胸中之竹 手中之竹 语文教学
下载PDF
如何从“眼中之竹”转化为“手中之竹”——白描花卉写生“三步曲”
2
作者 王晓丽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08年第5期133-134,共2页
白描花鸟写生是美术师范院校传统绘画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让学生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绘画,掌握白描写生要领,提高用线造型能力,为今后美术创作打下坚实基础是白描花鸟写生课程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 白描花卉 花鸟 美术 眼中之竹 胸中之竹 民族传统绘画 手中之竹 物象 造型能力 三步曲
下载PDF
“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浅谈环境设计的创作活动
3
作者 郭泽亮 《科技风》 2015年第4期217-217,共1页
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曾经把他的画竹过程归纳为"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这样三个阶段,即生活体验、艺术构思和艺术表现。任何一件优秀艺术作品的创作都要遵循这样的一个规律,环境设计亦是如此。它需要设计师把复杂高级... 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曾经把他的画竹过程归纳为"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这样三个阶段,即生活体验、艺术构思和艺术表现。任何一件优秀艺术作品的创作都要遵循这样的一个规律,环境设计亦是如此。它需要设计师把复杂高级的审美活动经过自己的体验、构思、表现,将之升华为一张张优秀的设计图纸来展示给观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中之竹 胸中之竹 手中之竹 生活体验 设计构思 设计表现
下载PDF
从“眼中之竹”到“手中之竹”——谈小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
4
作者 陈朝辉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版)》 2009年第3期24-25,共2页
清代画家郑板桥一生善画兰、竹、石,尤精墨竹。在创作方法上,他总结出“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三阶段论的创作观念。“眼中之竹”是观察客观事物所留下的印象,是素材积累、艺术创作的准备阶段。从“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 清代画家郑板桥一生善画兰、竹、石,尤精墨竹。在创作方法上,他总结出“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三阶段论的创作观念。“眼中之竹”是观察客观事物所留下的印象,是素材积累、艺术创作的准备阶段。从“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属于艺术构思阶段。“手中之竹”则是艺术创作的最后阶段,是艺术家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和媒介,运用艺术技巧与艺术手法将“胸中之竹”生动地表现出来,从而最终完成主观和客观统一的艺术形象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中之竹 眼中之竹 空间观念 小学生 培养 胸中之竹 艺术创作 创作方法
下载PDF
“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浅议文学创作的三个阶段 被引量:1
5
作者 胡晓 《作家天地》 2019年第21期4-5,共2页
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曾经把他的画竹过程归纳为"眼中之竹"(生活体验)、"胸中之竹"(艺术构思)、"手中之竹"(艺术传达)三个阶段。一般而言,艺术作品的创作都遵循这样的规律,文学创作亦如此。作家在材料积累... 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曾经把他的画竹过程归纳为"眼中之竹"(生活体验)、"胸中之竹"(艺术构思)、"手中之竹"(艺术传达)三个阶段。一般而言,艺术作品的创作都遵循这样的规律,文学创作亦如此。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基础上,借用文字符号,逐渐把精神性的艺术构思"转化"为物态化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中之竹 胸中之竹 手中之竹 文学创作 生活体验
原文传递
“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浅议演奏艺术的创作过程 被引量:1
6
作者 金萾 《音乐大观》 2014年第10期101-103,共3页
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曾经把他的画竹过程总结为"眼中之竹"(艺术体验活动)、"胸中之竹"(艺术构思活动)、"手中之竹"(艺术传达活动)这样三个阶段。而演奏艺术的创作过程也正是遵循了这样一个规律。演奏家如... 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曾经把他的画竹过程总结为"眼中之竹"(艺术体验活动)、"胸中之竹"(艺术构思活动)、"手中之竹"(艺术传达活动)这样三个阶段。而演奏艺术的创作过程也正是遵循了这样一个规律。演奏家如何将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诠释为一个鲜活的艺术形象?一个特定的舞台场景?一段动听的优美旋律?一段沁人心弦的美好情感?因此,这就需要演奏家把这个复杂高级的审美活动经过自己的体验、构思、传达,将之升华为成功的作品展现给观众。这个成功的创作过程在学习、演奏旅途中也将时刻鞭策、鼓励、引导着大家逐渐走向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中之竹”(艺术体验活动) “胸中之竹”(艺术构思活动) “手中之竹”(艺术传达活动)
原文传递
眼中之竹 胸中之竹 手中之竹
7
作者 傅纪辉 《少儿美术》 2011年第2期13-13,共1页
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喜画竹子,根据长年的创作实践,总结出“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三个不同的创作阶段,这对我们今天理解绘画艺术创作与美术教育是很有启发的。
关键词 眼中之竹 胸中之竹 手中之竹 著名画家 创作实践 创作阶段 美术教育 艺术创作
原文传递
眼中之竹 胸中之竹
8
作者 李剑红 《知识就是力量》 2006年第12期48-48,共1页
关键词 胸中之竹 眼中之竹
原文传递
美育“胸中之竹”
9
《前线》 2023年第10期I0002-I0002,共1页
中国画讲究品位、意境、神韵、格调、气势,特别能体现出画家的审美素养和精神境界。一生爱竹的清代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在这幅《石畔新竹》中有一段画跋,精辟地阐述了审美与创作的关系:“客舍新晴,晨起看竹,露浮叶上,日在梢头,胸中勃勃... 中国画讲究品位、意境、神韵、格调、气势,特别能体现出画家的审美素养和精神境界。一生爱竹的清代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在这幅《石畔新竹》中有一段画跋,精辟地阐述了审美与创作的关系:“客舍新晴,晨起看竹,露浮叶上,日在梢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运笔,又是一格,其实手中之竹,又不是意中之竹也。”新晴的晨光里一丛青翠摇曳的修竹,激发出心中的“勃勃画意”,这是一个人审美素养的体现;待磨墨展纸运笔而又成一格的墨竹之作,则进入艺术创作的范畴,手中之竹与意中之竹的不同,是艺术表现力的问题,或者说是画法高下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中之竹 手中之竹 艺术创作 眼中之竹 新晴 郑板桥 画意 审美素养
下载PDF
论艺术作品的生成——从郑板桥“画竹三段论”谈起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元平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2期22-25,共4页
郑板桥"画竹三段论"阐述了客观存在、主体意象、艺术呈现之间的关系,揭示了艺术创作过程中的三个"变相"及其规律,提出此相非彼相,"手中之竹不是胸中之竹"。艺术创作之精核在于"意在笔先","... 郑板桥"画竹三段论"阐述了客观存在、主体意象、艺术呈现之间的关系,揭示了艺术创作过程中的三个"变相"及其规律,提出此相非彼相,"手中之竹不是胸中之竹"。艺术创作之精核在于"意在笔先","趣在法外"。"步步变相"的过程中,"定则"(法)与"化机"(趣)相融,才是艺术创造之最高境界。一切艺术美的创造莫不如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板桥 眼中之竹 胸中之竹 手中之竹 定则 化机
下载PDF
“郑板桥画竹”与新闻写作
11
作者 金震茅 《视听界》 1991年第4期31-31,共1页
清代的郑板桥是位画竹的名家。相传他“种竹成癖”,每逢夏天,他都要在竹林中放一小榻,仰卧其上,让绿影映在身上,观察新簋初放。深秋时,每当风和日丽的好天气,他静静地细察窗纸上频频晃动的竹影,体察入微,了然于心。因此他画的竹子挺拔... 清代的郑板桥是位画竹的名家。相传他“种竹成癖”,每逢夏天,他都要在竹林中放一小榻,仰卧其上,让绿影映在身上,观察新簋初放。深秋时,每当风和日丽的好天气,他静静地细察窗纸上频频晃动的竹影,体察入微,了然于心。因此他画的竹子挺拔隽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板桥 手中之竹 新闻写作 眼中之竹 胸中之竹 林中 新闻报道 一幅画 新闻体裁
下载PDF
郑板桥“画竹三段论”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鹏开 杜松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14年第5期32-34,共3页
清代郑板桥的艺术成就包括很多方面,郑板桥在画竹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即"画竹三段论",他阐述了客观存在、主体意象以及艺术作品之间的联系,表达了在艺术创作过程中的三个"变相"以及其他的一些规律,即&qu... 清代郑板桥的艺术成就包括很多方面,郑板桥在画竹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即"画竹三段论",他阐述了客观存在、主体意象以及艺术作品之间的联系,表达了在艺术创作过程中的三个"变相"以及其他的一些规律,即"此相非彼相","手中之竹"不是"胸中之竹"。而艺术创作最重要的就是"意在笔先,趣在法外"。在变的过程中要有"法"与"趣",趣法相投才是艺术的最高境界。也就是说,一切艺术的美的创造正在于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中之竹 胸中之竹 手中之竹 意在笔先 趣在法外
下载PDF
有竹与无竹
13
作者 徐乘 《新闻爱好者》 1993年第4期33-34,共2页
郑板桥《题画竹》中有句话,应该引起新闻习作者的注意。他说:“文与可画竹,胸有成竹;郑板桥画竹,胸无成竹。”无论胸中有竹或无竹,他们都绘出了形神兼备的竹画。有竹与无竹,从字面看,讲的是作者动笔前思想酝酿成熟与否。令人感到奇怪的... 郑板桥《题画竹》中有句话,应该引起新闻习作者的注意。他说:“文与可画竹,胸有成竹;郑板桥画竹,胸无成竹。”无论胸中有竹或无竹,他们都绘出了形神兼备的竹画。有竹与无竹,从字面看,讲的是作者动笔前思想酝酿成熟与否。令人感到奇怪的是:胸无成竹者,即创作前毫无酝酿的人,为什么也能画出上好作品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板桥 胸中之竹 手中之竹 眼中之竹 令人 真物 以真 情惑 情实
下载PDF
形象·发现·创造——从郑板桥画竹说开去
14
作者 高焕春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1986年第1期22-28,21,共8页
美之于人有着一种销魂动魄般的神奇魅力。对于艺术美的创造者和欣赏者说来,尤为如此。诚如高尔基所言:“照天性来说,人都是艺术家,他无论在什么地方总是希望把美带到他的生活中去。” 什么是美与美在哪里,这是美学领域中两个既简单又复... 美之于人有着一种销魂动魄般的神奇魅力。对于艺术美的创造者和欣赏者说来,尤为如此。诚如高尔基所言:“照天性来说,人都是艺术家,他无论在什么地方总是希望把美带到他的生活中去。” 什么是美与美在哪里,这是美学领域中两个既简单又复杂、既令人神往又使人困惑的问题,特别是关于美的本质,至今仍然是“雾失楼台,月迷津渡”,即使是那些造诣颇深的美学专家也不免对此发出“念天地之悠悠”的慨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的本质 美学领域 形象美 眼中之竹 郑板桥 生活与美学 胸中之竹 手中之竹 鲍姆嘉通
下载PDF
语文教学应追求新的生成——关注“竹变现象”
15
作者 冷印 《教育艺术》 2008年第6期50-51,共2页
苏轼在谈画竹时曾经说过大意是这样的话:眼中之竹不是实有之竹,心中之竹不是眼中之竹,而笔下之竹亦不是心中之竹了。显然苏轼谈的是绘画艺术的问题,我唐突地称之为“竹变现象”。同时我也惊奇地发现这种“竹变现象”也存在于我们的... 苏轼在谈画竹时曾经说过大意是这样的话:眼中之竹不是实有之竹,心中之竹不是眼中之竹,而笔下之竹亦不是心中之竹了。显然苏轼谈的是绘画艺术的问题,我唐突地称之为“竹变现象”。同时我也惊奇地发现这种“竹变现象”也存在于我们的教学过程之中,存在于传达信息和接收信息的过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中之竹 变现 语文教学 求新 绘画艺术 教学过程 苏轼 信息
下载PDF
悠悠千载 人竹共生
16
作者 周李 《浙江林业》 2014年第6期20-21,共2页
植类之中,有物曰竹,不刚不柔,非草非木。古往今来,青青翠竹将其根系伸展到了中国人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化发展史中受到了独有的青睐——百姓用其材、墨客书其形、君子比其德,壮族和傈僳族的一些支系甚至还把竹子当作图腾... 植类之中,有物曰竹,不刚不柔,非草非木。古往今来,青青翠竹将其根系伸展到了中国人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化发展史中受到了独有的青睐——百姓用其材、墨客书其形、君子比其德,壮族和傈僳族的一些支系甚至还把竹子当作图腾来崇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发展史 其材 山家清供 眼中之竹 手中之竹 胸中之竹 传统饮食文化 人格追求 晋人
下载PDF
画竹
17
《中学语文园地(高中版)》 2005年第5期31-31,共1页
关键词 手中之竹 胸中之竹 眼中之竹
下载PDF
创作是以虔诚心做快乐事
18
作者 高云(整理) 蔡萌(整理) 《油画》 2023年第2期10-14,共5页
高云(以下简称“高”):您在开展创作实践之前,首要考虑的问题是什么?在您看来,您创作中的独特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蒋志鹏(以下简称“蒋”):众所周知,艺术创作的基本过程分为艺术体验、艺术构思以及运用物质媒介进行艺术表达这三个阶... 高云(以下简称“高”):您在开展创作实践之前,首要考虑的问题是什么?在您看来,您创作中的独特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蒋志鹏(以下简称“蒋”):众所周知,艺术创作的基本过程分为艺术体验、艺术构思以及运用物质媒介进行艺术表达这三个阶段。郑燮的“三竹论”便是对这三个阶段的形象比喻,即“眼中之竹”“心中之竹”“手中之竹”。毋庸讳言,这其中的任何一“竹”都很重要。就创作实践而言,我认为最关键的是第二个阶段,即艺术构思,也就是栽种“心中之竹”的过程。艺术构思的过程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模糊到清晰、从抽象到具象的过程。将这一阶段思考完善,接下来的表达、物化阶段将水到渠成。吴冠中曾形象地将从构思到创作的过程比喻为胎儿的孕育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象比喻 眼中之竹 手中之竹 孕育过程 物质媒介 艺术构思 艺术体验 艺术创作
下载PDF
论张彦远的“自然”品第 被引量:3
19
作者 邹昌锋 刘道琦 文云峰 《美术大观》 2008年第12期14-15,共2页
  把'自然'作为绘画最高品第首先提出来的是唐代的张彦远.那么张彦远'自然'品第的内涵究竟指的足什么?其哲学渊源又是什么?怎样才能达到'自然'?本文对此作了一番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 张彦远 胸中之竹 眼中之竹 哲学渊源 手中之竹 虚静 创作构思 荆浩 妙悟 天地精神
下载PDF
郑燮文艺观点摭谈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宝石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60-162,共3页
郑燮对艺术创作过程中审美意象的产生,以及审美意象从构思到落实为具体物质形式的各个阶段都有深刻的认识。其“胸无成竹”是对“胸有成竹”的丰富和发展,并在理论上完善了丑石说。
关键词 眼中之竹 胸中之竹 手中之竹 胸无成 丑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