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间歇性外斜视患者分型对眼位控制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叶青 何晓平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187-189,共3页
目的:分析间歇性外斜视患者分型对眼位控制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06/2016-07收治的50例行斜视手术治疗的间歇性外斜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所有患者视近与视远斜视度数差值将其分为基本型24例(视近斜视角与视远斜视角基本相... 目的:分析间歇性外斜视患者分型对眼位控制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06/2016-07收治的50例行斜视手术治疗的间歇性外斜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所有患者视近与视远斜视度数差值将其分为基本型24例(视近斜视角与视远斜视角基本相等或相差≤15△)、分离过强型17例(视远斜视角≥视近斜视角15△)、集合不足型9例(视近斜视角≥视远斜视角15△)三组,采用注视33cm视标(视近)、注视6m视标(视远)、注视户外视标、1h遮盖试验四种检测方法对其眼位控制能力进行比较。结果:基本型间歇性外斜视患者注视33cm视标、注视6m视标、注视户外视标、1h遮盖试验四种检测结果分别为55.10±1.62、45.32±1.21、64.85±1.77、68.33±1.66PD,分离过强型间歇性外斜视患者检测结果为50.23±1.88、67.46±1.17、76.95±1.64、78.15±1.56PD,集合不足型间歇性外斜视患者检测结果为50.98±1.29、33.48±1.40、4 3.6 5±1.4 9、5 4.6 4±1.1 2 PD,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歇性外斜视患者分型对眼位控制能力存在着显著的影响关系,确定其分型将有助于提高斜视手术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性外斜视 分型 眼位控制能力 视远斜视角 视近斜视角
下载PDF
间歇性外斜视眼位控制力评分综述 被引量:2
2
作者 许丽丽 杨先 +1 位作者 张雨晴 唐春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64-667,共4页
在间歇性外斜视患者的管理中,眼位控制力至关重要,它是评价手术时机的重要参考指标及监测和判断病情发展严重程度的必要指标之一。因此,眼位控制能力的量化成为间歇性外斜视评估中的重要环节。本文旨在对间歇性外斜视患者眼位控制力评... 在间歇性外斜视患者的管理中,眼位控制力至关重要,它是评价手术时机的重要参考指标及监测和判断病情发展严重程度的必要指标之一。因此,眼位控制能力的量化成为间歇性外斜视评估中的重要环节。本文旨在对间歇性外斜视患者眼位控制力评估方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性外斜视 眼位控制 手术时机
下载PDF
间歇性外斜视儿童眼位控制力与融像性集合参数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徐婷婷 杨先 +2 位作者 刘静 王园 孙振静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6年第3期216-219,共4页
目的探讨间歇性外斜视儿童眼位控制力与融像性集合各参数的相关性。方法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对2013年12月至2014年6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眼科被确诊为基本型间歇性外斜视患者96例,年龄6~12岁,按纽卡斯尔控制评分(newcastle control s... 目的探讨间歇性外斜视儿童眼位控制力与融像性集合各参数的相关性。方法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对2013年12月至2014年6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眼科被确诊为基本型间歇性外斜视患者96例,年龄6~12岁,按纽卡斯尔控制评分(newcastle control score,NCS)分三组:控制力良好组(0-3分)、控制力中等组(4—6分)和控制力不良组(7~9分),采用三棱镜交替遮盖试验测量斜视角,水平棱镜检查融像性集合功能,并将检查结果与眼位控制力进行相关性统计学分析。结果不同控制组之间,总集合幅度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视近P=0.279、视远P=0.618)。良好控制组的集合储备视近、视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均高于中等和不良控制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所有融像性集合参数中,融像储备率与控制力的相关性最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视近比率:r=-0.63,P〈0.01;视远比率:r=-0.58,P〈0.01)。视远时融像储备率≥2的所有患者中,表现出良好的控制力(NCS≤3)。结论眼位控制力级别不同的儿童基本型间歇性外斜视患者的总集合幅度相似,不良控制组的集合储备明显较低。融像储备率≥2是判断患者眼位控制力良好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性外斜视 眼位控制 融像性集合 集合储备 融像储备率
原文传递
训练方式对共同性斜视术后患者眼位控制及立体视觉功能重建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孟昭君 付晶 +3 位作者 赵博文 张容菡 李蕾 褚航 《眼科》 CAS 2020年第6期421-425,共5页
目的比较不同训练方式对共同性斜视术后患者的眼位控制及立体视觉功能重建的效果。设计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研究对象北京同仁眼科中心进行斜视矫正术的213例共同性斜视患者。方法所有患者术后1周开始以训练方式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65例... 目的比较不同训练方式对共同性斜视术后患者的眼位控制及立体视觉功能重建的效果。设计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研究对象北京同仁眼科中心进行斜视矫正术的213例共同性斜视患者。方法所有患者术后1周开始以训练方式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65例、传统双眼视觉训练组76例和视感知觉训练组72例,于术后1周,1、3、6个月进行随访,比较三组患者在术后不同时间点眼位控制情况及立体视觉功能变化。主要指标斜视度、知觉眼位、扭曲度、正位率、立体视觉功能。结果术后6个月时,观察组、传统训练组和视感知觉组眼位正位率分别为78.46%、86.84%、91.67%,其中视感知觉训练组正位率显著高于观察组(χ2=4.78,P=0.03);三组患者远近斜视度均较术后1周时显著增加(F远=676.69,F近=794.65,P均=0.000)。视感知觉组术后3、6个月知觉眼位水平偏移数值较术后1周显著降低(F=98.34,P=0.000),其他两组术后各时间点无显著性差异。传统训练组和视感知觉组扭曲度平均偏移较术后1周显著降低(F=90.37,P=0.000),观察组术后各时间点差异无显著性。远立体视术后3、6个月时观察组和传统训练组远立体视较术后1周显著提升,视感知觉组术后1、3、6个月时较术后1周均有改善(F=86.70,P=0.000)。视感知觉组和传统训练组术后1、3、6个月近立体视功能较术后1周显著改善(F=25.90,P=0.000),观察组术后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共同性斜视患者术后立体视功能可以获得不同程度改善,其中传统训练组和视感知觉训练组近立体视功能重建效果更好。视感知觉组远立体视重建效果一定程度上优于其他两组,这可能与其可以获得更稳定的眼位控制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性斜视 眼位控制 立体视觉 视感知觉
原文传递
航空电子系统人机接口控制技术的未来发展 被引量:5
5
作者 郤文清 《航空电子技术》 2010年第2期1-5,18,共6页
介绍了国外对语音控制、眼位控制、手势控制、生物电控制等技术在航电系统应用的研究状况,分析了这些技术目前应用的可行性。
关键词 航空电子 语音控制 眼位控制 手势控制 生物电控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