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视人群主导眼与非主导眼全眼、角膜前表面及眼内散光的差异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悦 王雁 +1 位作者 徐路路 邹昊翰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71-275,共5页
目的探讨近视人群中主导眼与非主导眼全眼、角膜前表面及眼内散光的差异。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纳入2018年1—3月于天津市眼科医院屈光手术中心拟接受角膜屈光手术治疗的近视患者138例276眼,采用卡洞法测定主导眼与非主导眼。分别采用显... 目的探讨近视人群中主导眼与非主导眼全眼、角膜前表面及眼内散光的差异。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纳入2018年1—3月于天津市眼科医院屈光手术中心拟接受角膜屈光手术治疗的近视患者138例276眼,采用卡洞法测定主导眼与非主导眼。分别采用显然验光、角膜地形图检查获得球镜度、等效球镜度、全眼及角膜前表面散光。采用矢量分析法将全眼散光及角膜前表面散光分解为J0和J45,并计算出眼内散光值。结果主导眼的分布以右眼居多,占61.6%(85/138)。主导眼与非主导眼球镜度和等效球镜度,全眼及角膜前表面散光值、J0、J4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主导眼眼内散光值为0.607(0.451,0.808)D,明显低于非主导眼的0.701(0.497,0.90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2,P=0.01)。结论在主导眼与非主导眼球镜度和等效球镜度无明显差异的近视人群中,主导眼眼内散光明显低于非主导眼,低眼内散光可能是主导眼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导眼 近视 眼内散光 角膜前表面 全眼散光 矢量分析
下载PDF
矢量分析法评价眼内散光对飞秒激光LASIK治疗散光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印博 康焕君 +1 位作者 董兴国 刘延东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76-378,共3页
目的应用矢量分析法评价眼内散光(ocular residual astigmatism,ORA)对飞秒激光LASIK治疗散光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4月在我院行飞秒激光LASIK的患者182例。应用矢量分析法计算ORA,ORA大于等于散光的为高眼内散光组(high ocular r... 目的应用矢量分析法评价眼内散光(ocular residual astigmatism,ORA)对飞秒激光LASIK治疗散光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4月在我院行飞秒激光LASIK的患者182例。应用矢量分析法计算ORA,ORA大于等于散光的为高眼内散光组(high ocular residual astigmatism group,HORAG),反之则为低眼内散光组(low ocular residual astigmatism group,LORAG)。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裸眼视力以及散光矫正率和误差率。结果术前所有患者ORA为(0.61±0.27)D,其中超过0.75D者58例(31.9%);HORAG患者的ORA大于LORAG患者,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HORAG患者裸眼视力为1.06±0.15,LORAG患者裸眼视力为1.08±0.1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7、P=0.35);HORAG误差率(58.11±63.23)%大于LORAG(26.12±35.3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3、P<0.05);HORAG矫正率(146.45±86.63)%较LORAG(122.56±36.31)%大,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1、P<0.05)。结论ORA较大时增加飞秒激光LASIK治疗散光的误差率,影响散光矫正率,进行屈光手术前应进行散光来源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内散光 飞秒激光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矢量分析
下载PDF
角膜散光与眼内散光在RGP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3
作者 王森 金月英 李颖涵 《中国眼镜科技杂志》 2020年第12期108-111,共4页
散光作为屈光不正的状态之一,对于眼睛视物的清晰度和舒适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散光可分为规则散光和不规则散光,规则散光可通过框架眼镜、角膜接触镜、手术等方式矫正[1]。而不规则散光通过配戴RGP,产生的泪液透镜可以弥补角膜表面... 散光作为屈光不正的状态之一,对于眼睛视物的清晰度和舒适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散光可分为规则散光和不规则散光,规则散光可通过框架眼镜、角膜接触镜、手术等方式矫正[1]。而不规则散光通过配戴RGP,产生的泪液透镜可以弥补角膜表面不规则形态,以重新获得光滑的屈光前表面[2]。通过主观验光所得的散光称为总散光,由角膜和眼内(主要为晶状体)散光构成。可用于矫正散光的RGP分为两类:球性RGP和环曲面RGP。球性RGP的前后表面均为球性设计(球面或非球面设计),该类硬镜利用镜片后表面与角膜散光之间所形成的泪液镜,达到矫正散光的效果;环曲面设计的硬镜,通过镜片本身的矫正散光设计,达到泪液镜无法达到的矫正散光的作用[3]。本文主要讨论规则散光中角膜散光与眼内散光在球性RGP和环曲面RGP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散光 眼内散光 球性RGP 环曲面RGP
下载PDF
儿童总散光与角膜散光及眼内散光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林健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6期459-463,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眼总散光与角膜散光、眼内散光的线性关系。方法:系列病例研究。选取2018年6─12月在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行睫状肌麻痹验光且散光度≥1.00 D的3~6岁儿童,按入选标准选取76例(126眼),收集睫状肌麻痹后角膜散光度及轴位、眼... 目的:探讨儿童眼总散光与角膜散光、眼内散光的线性关系。方法:系列病例研究。选取2018年6─12月在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行睫状肌麻痹验光且散光度≥1.00 D的3~6岁儿童,按入选标准选取76例(126眼),收集睫状肌麻痹后角膜散光度及轴位、眼总散光度及轴位4组数据。运用矢量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及三角函数公式分析并计算眼内散光度及轴向,对总散光度与角膜散光度、眼内散光度做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眼总散光度与角膜散光度、眼内散光度遵循Ctotal=0.004+0.988×Ccorneal+0.928×Cintraocular(R2=0.998,P<0.001)。眼总散光轴向与角膜散光轴向、眼内散光轴向遵循Atotal=48.391+0.708×Acorneal-0.185×Aintraocular(R2=0.531,P<0.001)。126只散光眼的眼内散光中远视性散光92眼(73.0%),散光度最小值+0.25 D,最大值+2.00 D,平均(+0.58±0.29)D;近视性散光34眼(27.0%),散光度最小值-0.03 D,最大值-1.03 D,平均(-0.26±0.24)D。结论:眼总散光度与角膜散光度、眼内散光度呈高度线性相关。可通过公式Ctotal=0.004+0.988×Ccorneal+0.928×Cintraocular反推计算出眼内散光度,且准确性高。大部分眼内散光对角膜散光起补偿抵消作用,对角膜散光轴向影响小,眼内散光以逆规散光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内散光 角膜散光 平行四边形法则 矢量分析 三角函数 儿童
原文传递
眼内散光对SMILE矫正近视散光术后视觉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卢玥浩 夏丽坤 +3 位作者 于泳 刘璐 陈苓 张桂新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10期728-737,共10页
目的:应用矢量分析法计算眼内散光(ORA),并分析ORA对近视散光患者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后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收集2019年1─8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行SMILE的患者60例(115眼)。应用矢量分... 目的:应用矢量分析法计算眼内散光(ORA),并分析ORA对近视散光患者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后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收集2019年1─8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行SMILE的患者60例(115眼)。应用矢量分析法分析计算出ORA,根据ORA大小分为高眼内散光组(ORA≥1.00 D)42眼和低眼内散光组(ORA<1.00 D)73眼。随访时间3个月,比较2组术后裸眼视力(UCVA)、毕达哥斯拉长度、总高阶像差(tHOAs)、垂直三叶草差(Z9)、垂直彗差(Z7)、水平彗差(Z8)、斜三叶草差(Z10)、斜四叶草差(Z15)、斜二次散光(Z13)、球差(Z11)、垂直二次散光(Z12)、垂直四叶草差(Z14)以及85 cd/m^2和3 cd/m^2下的对比敏感度,同时矢量分析比较2组术后显然验光散光结果的矢量误差、大小误差、角度误差、矫正指数和成功指数。通过t检验及Mann-WhitneyU检验分析比较2组间差异。结果:术后3个月,高眼内散光组术后残余散光度数大于低眼内散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93,P=0.001)。对2组术后3个月残余散光进行矢量分析,高眼内散光组矢量误差、角度误差绝对值、成功指数均大于低眼内散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35,P=0.001;t=-2.326,P=0.020;t=-2.587,P=0.010)。SMILE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了理想的视力[高眼内散光组(LogMAR):-0.15±0.05,低眼内散光组(LogMAR):-0.15±0.05],高眼内散光组与低眼内散光组间手术前后总高阶像差及3、4阶各像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间术前最佳矫正视力(BCVA)、术后UCV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5 cd/m^2下18 c/d空间频率下低眼内散光组对比敏感度高于高眼内散光组(t=-2.877,P=0.005),2组患者术后毕达哥斯拉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眼内散光的存在会造成SMILE对近视散光矫正的误差,使高眼内散光患者术后残余散光更大,且降低术后亮环境下高空间频率对比敏感度,但并未对视力及高阶像差造成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 眼内散光 视觉质量 矢量分析
原文传递
植入TICL对高眼内散光的矫正效果 被引量:1
6
作者 熊瑛 姚沁楠 万修华 《眼科》 CAS 2022年第3期213-218,共6页
目的比较植入散光型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Toric implantable collamer lens,TICL)对高眼内散光(high ocular residual astigmatism,HORA)与低眼内散光(low ocular residual astigmatism,LORA)患者的散光矫正效果。设计回顾性病... 目的比较植入散光型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Toric implantable collamer lens,TICL)对高眼内散光(high ocular residual astigmatism,HORA)与低眼内散光(low ocular residual astigmatism,LORA)患者的散光矫正效果。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20年7月至12月于北京同仁眼科中心接受V4c型TICL植入术的患者100例(200眼)。方法眼内散光(ocular residual astigmatism,ORA)是总散光与角膜散光的差值。术前通过主觉验光获得总散光,通过角膜地形图(iTrace视觉功能分析仪)获得角膜散光,利用Alpins提出的矢量分析法计算出总散光与角膜散光的差值获得ORA。再根据ORA大小将术眼分为HORA组(ORA≥1.30 D,94眼)和LORA组(ORA<1.30 D,106眼)。再使用“美国国家标准化组织(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s Institute,ANSI)”推荐使用的标准矢量分析法计算预期矫正散光(intended refractive correction,IRC)、手术矫正散光(surgically induced refractive correction,SIRC),SIRC与IRC的比值即为矫正率(CR),CR等于1即代表最理想矫正,CR>1表示散光过矫,CR<1则表示散光欠矫。SIRC与IRC之间的差值为误差矢量(EV),EV与IRC之间的比值为误差率(ER),ER为0时代表最理想矫正,ER为1时代表完全未获得矫正。比较两组间上述参数的差异。主要指标IRC、SIRC、CR、EV、ER。结果HORA组术后1周时IRC、SIRC、CR、EV、ER分别为1.52(0.88~2.60)D、1.47(0.83~2.53)D、0.91(0.75~1.16)、0.67(0.39~1.04)D、0.43(0.24~0.90);术后6个月时分别为1.52(0.88~2.60)D、1.37(0.68~2.43)D、0.92(0.69~1.15)、0.7(0.43~1.14)D、0.49(0.28~1.02)。LORA组术后1周时IRC、SIRC、CR、EV、ER分别为1.18(0.53~1.70)D、1.1(0.59~1.91)D、1.03(0.66~1.49)、0.57(0.29~1.00)D、0.62(0.31~1.02);术后6个月时分别为1.12(0.53~1.68)D、0.93(0.50~1.67)D、0.91(0.61~1.24)、0.54(0.28~1.07)D、0.61(0.32~1.13)。比较HORA组与LORA组,术后1周时IRC、SIRC有显著差异(P<0.01、0.01),CR、EV、ER均无统计学差异;术后6个月时,IRC、SIRC和EV有显著性差异(P<0.01,<0.01,0.03),而CR、ER无显著性差异。结论TICL植入术对于高眼内散光患者的矫正效果与低眼内散光患者无差异。(眼科,2022,31:213-2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光型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 眼内散光
原文传递
先天性上睑下垂对眼散光量及轴长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栾国刚 谌金金 +4 位作者 熊莎 章艳 朱丹 肖芬 严涛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3年第10期2135-2137,共3页
目的:评价先天性上睑下垂严重程度与眼总散光、角膜散光和眼内散光的关系及其对眼轴长的影响,并探究与弱视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50例100眼,按正常、轻、中、重度下垂分列Ⅰ,Ⅱ,Ⅲ,Ⅳ组,Ⅰ:33眼;Ⅱ:20眼;Ⅲ:17眼;Ⅳ:3... 目的:评价先天性上睑下垂严重程度与眼总散光、角膜散光和眼内散光的关系及其对眼轴长的影响,并探究与弱视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50例100眼,按正常、轻、中、重度下垂分列Ⅰ,Ⅱ,Ⅲ,Ⅳ组,Ⅰ:33眼;Ⅱ:20眼;Ⅲ:17眼;Ⅳ:30眼;首先进行规范的医学验光,以其散光绝对值为眼球总散光值;接着角膜地形图仪测量双眼角膜地形至少3次,取结果最好者记录角膜散光值;按公式:眼内散光=总散光-角膜散光,记录眼内散光。最后A超测量双眼轴长各5次,取其平均值。结果:总散光,角膜散光总体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0,0.002<0.05),且与上睑下垂严重呈一定正相关(Spearman r s=0.514,0.721,P均<0.05);但角膜散光轴向、眼轴长度、眼内散光总体比较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其中散光轴向、眼内散光与上睑下垂严重程度亦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先天性上睑下垂对眼散光的影响主要是通过角膜散光发生,其散光的严重程度与上睑下垂严重程度相关,但是对眼轴长不产生明显影响。弱视在重度上睑下垂眼更加常见,高的角膜散光与其有关,且多为中度的顺规散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上睑下垂 散光 角膜散光 眼内散光 眼轴长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