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杆菌混合感染性兔眼内炎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5
1
作者 王丽曌 王雨生 +3 位作者 徐修礼 杜红俊 崔志利 马吉献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26-430,共5页
目的建立外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杆菌混合细菌性眼内炎动物模型,为进一步开发治疗复杂性眼内炎的新型药物打基础。方法新西兰白兔42只84只眼,随机分为混合细菌组、金黄色葡萄球菌组和大肠埃希杆菌组等3个实验和1个生理盐水对... 目的建立外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杆菌混合细菌性眼内炎动物模型,为进一步开发治疗复杂性眼内炎的新型药物打基础。方法新西兰白兔42只84只眼,随机分为混合细菌组、金黄色葡萄球菌组和大肠埃希杆菌组等3个实验和1个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21只眼。实验组分别玻璃体腔注射0.1ml的2×10^4菌落形成单位(CFU)/ml的混合细菌悬液(含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杆菌各10^4)、10^4CFU/ml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悬液和10^4CFu/ml大肠埃希杆菌悬液,对照组注射0.1ml无菌生理盐水。分别于注射后6、12、24、48、72h和7、14d行裂隙灯显微镜、检眼镜、眼部A/B超和视网膜电图(ERG)检查;同时各跟抽取玻璃体液0.1ml做细菌鉴定和计数,后剖取眼球做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临床观察发现,3个实验组注射后均有不同程度的炎症反应,而总变化趋势趋于一致,混合细菌组在注射后12h出现明显的前房渗出等炎症反应,较金黄色葡萄球菌组和大肠埃希杆菌组早,48~72h最重,4~7d炎症反应开始缓慢减轻,10~14d炎症明显减轻,角膜出现新生血管,玻璃体呈灰白色混浊。细菌培养发现,混合细菌组6h~14d阳性率为100%;金黄色葡萄球菌组6~72h阳性率为100%.7~14d阳性率为0;大肠埃希杆菌组6h~7d阳性率为100%,14d阳性率为67.67%;对照组6h~14d阳性率为0。ERG检查,注射后各实验组在48h后b波波幅均消失,生理盐水组ERGb波波幅下降小于30%。病理学榆查,注射后各实验组表现为眼内各组织的炎细胞浸润。结论通过兔眼玻璃体腔注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杆菌的方法成功建立了稳定的混合细菌所致的复杂性眼内炎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内炎/病理生理学 葡萄球菌 金黄色/致病力 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致病力 疾病模型 动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