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眼内色素在眼部药物传递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
作者 兰碧菲(综述) 李杰(审校) 程凌云(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72-576,共5页
眼内色素主要存在于葡萄膜(包括虹膜、睫状体、脉络膜)和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层,它能与很多不同类型的药物结合,如抗生素、麻醉剂、β-受体阻滞剂、糖皮质激素和抗疟药等,结合的关键在于药物的酸碱度和脂溶性.通过研究药物在不同给... 眼内色素主要存在于葡萄膜(包括虹膜、睫状体、脉络膜)和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层,它能与很多不同类型的药物结合,如抗生素、麻醉剂、β-受体阻滞剂、糖皮质激素和抗疟药等,结合的关键在于药物的酸碱度和脂溶性.通过研究药物在不同给药途径中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发现眼内色素与药物的结合在眼部药物传递中起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提高药物在组织中的初始浓度,而且色素与大部分药物的结合是可逆的,使得药物可以从色素中缓慢释放而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产生有利或不利的影响.由于不同的药物与色素的结合力不同,且在不同的物种和种族,甚至同一组织的不同区域中眼内色素的含量都有区别,使得药物与色素的结合存在个体差异,因此进一步研究不同药物与眼内色素结合的特点和量化关系,可以为科研和临床用药,特别是经巩膜给药的研究和药物递放系统的开发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和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内色素 色素与药物的结合 经巩膜药物传递 巩膜表面药物递放系统
下载PDF
IL-12基因修饰瘤苗治疗小鼠眼内移植性黑色素瘤疗效观察 被引量:2
2
作者 赵军 黄丽娜 +2 位作者 成洪波 张翼飞 李辰 《眼科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90-192,共3页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12(IL-12)基因修饰瘤苗对移植性黑色素瘤的疗效。方法将荷瘤模型鼠分为PBS治疗组,野生型肿瘤细胞疫苗(WTV)治疗组,IL-12基因修饰肿瘤细胞疫苗(GTV)治疗组。模型建立后的第3d、10d分别在各组鼠结膜下注射30μlPBS、30...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12(IL-12)基因修饰瘤苗对移植性黑色素瘤的疗效。方法将荷瘤模型鼠分为PBS治疗组,野生型肿瘤细胞疫苗(WTV)治疗组,IL-12基因修饰肿瘤细胞疫苗(GTV)治疗组。模型建立后的第3d、10d分别在各组鼠结膜下注射30μlPBS、30μl(3.0×106个细胞)灭活的WTV及GTV,观察角膜溃破时间、淋巴结和肺的转移率及生存时间。结果PBS组及WTV组角膜溃破时间早于GTV组,前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模型建立后的第18d,GTV组淋巴结转移瘤发生率低于PBS组及WTV组,后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模型建立后第28d的各组间小鼠肺转移瘤发生率及各组间小鼠生存时间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L-12基因修饰瘤苗对实验模型鼠荷瘤早期起到了一定的抗肿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2 基因修饰瘤苗 眼内色素 基因治疗
下载PDF
IL-12基因修饰瘤苗联合CpG-ODN治疗小鼠眼内黑色素瘤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赵军 黄丽娜 +2 位作者 成洪波 张翼飞 李辰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1066-1068,共3页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12(Interleukin-12,IL-12)基因修饰瘤苗联合含非甲基化的胞嘧啶鸟嘌呤二核苷酸(CpG)基序的寡脱氧核苷酸(oligodeoxynucletide,ODN)即CpG-ODN治疗小鼠眼内黑色素瘤的疗效。方法:将荷瘤模型鼠分为磷酸盐缓冲液(phosph...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12(Interleukin-12,IL-12)基因修饰瘤苗联合含非甲基化的胞嘧啶鸟嘌呤二核苷酸(CpG)基序的寡脱氧核苷酸(oligodeoxynucletide,ODN)即CpG-ODN治疗小鼠眼内黑色素瘤的疗效。方法:将荷瘤模型鼠分为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buffered saline,PBS)治疗组,IL-12基因修饰肿瘤细胞疫苗(gene modified tumor cell vaccine,GTV)治疗组及GTV联合CpG-ODN(GTVC)治疗组;鼠荷瘤模型建立后的第3d及第10d分别在各组鼠结膜下注射30μLPBS,30μL(3.0×106个细胞)灭活的GTV及含20μgCpG-ODN灭活的GTV,进行角膜溃破时间、淋巴结和肺部转移瘤发生率、生存时间及外周血CD4+和CD8+T细胞比例的观测。结果:GTV组及GTVC组角膜溃破晚于PBS组时间,前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鼠荷瘤模型建立后的第18d,GTV组及GTVC组颈部淋巴结转移瘤发生率低于PBS组,前两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鼠荷瘤模型建立后的第28d,GTVC组鼠肺转移瘤发生率低于PBS组及GTV组,后两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BS组及GTV组的外周血中CD4+与CD8+T细胞比值下降,GTVC组与阴性对照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TVC组小鼠生存时间长于另两组。结论:新型免疫佐剂CpG-ODN可增强IL-12基因修饰瘤苗的抗眼内黑色素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2 基因修饰瘤苗 胞嘧啶鸟嘌呤寡脱氧核苷酸 眼内色素 免疫治疗
下载PDF
小鼠眼内移植性黑色素瘤诱导免疫偏离的表达
4
作者 张翼飞 李志杰 李辰 《眼科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28-131,共4页
目的 观察小鼠前房和玻璃体腔的移植性黑色素瘤是否具有诱导免疫偏离的能力。方法 将雄性昆明小鼠 6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其相应的对照组共 5组。分别于实验组小鼠的前房或玻璃体腔接种黑色素瘤B16F10细胞 ,然后观察测量和比较其抗原... 目的 观察小鼠前房和玻璃体腔的移植性黑色素瘤是否具有诱导免疫偏离的能力。方法 将雄性昆明小鼠 6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其相应的对照组共 5组。分别于实验组小鼠的前房或玻璃体腔接种黑色素瘤B16F10细胞 ,然后观察测量和比较其抗原特异性迟发型超敏反应 (DTH)的程度。结果  ( 1)小鼠前房和玻璃体腔移植性黑色素瘤均可进行性生长。 ( 2 )各组小鼠右耳DTH反应的肿胀值为前房组 ( 3 4± 3 5 ) μm ,玻璃体腔组 ( 3 6± 96) μm ,前房对照组 ( 194± 99) μm ,玻璃体腔对照组 ( 186± 5 5 ) μm以及空白对照组 ( 165± 118) μm。实验组与其相应对照组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前房组t =-5 2 0 9,P =0 0 0 0 ;玻璃体腔组t =-3 871,P =0 0 0 2 )。 ( 3 )病理观察实验组“二免”后右耳未见炎性细胞浸润 ,而对照组则相反。结论 同种异体的昆明小鼠前房和玻璃体腔的移植性黑色素瘤均具有诱导其相关免疫偏离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眼内移植性黑色素 诱导 免疫偏离 表达 疾病模型
下载PDF
眼内黑色素瘤中p21^(ras)及p53基因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
5
作者 蔡小军 杨桂芳 李道全 《实用癌症杂志》 2001年第1期52-53,共2页
目的 探讨不同细胞学类型眼内黑色素瘤及其浸润能力与p2 1ras及p5 3基因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 P法 ,对 31例眼内黑色素瘤石蜡切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常规HE染色观察 ,根据肿瘤细胞形态分型 ,并根据肿瘤有无巩膜外浸润... 目的 探讨不同细胞学类型眼内黑色素瘤及其浸润能力与p2 1ras及p5 3基因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 P法 ,对 31例眼内黑色素瘤石蜡切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常规HE染色观察 ,根据肿瘤细胞形态分型 ,并根据肿瘤有无巩膜外浸润分类。结果 p2 1ras及 p5 3蛋白表达在性别上无显著性差异。p5 3在 3种不同细胞学类型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2 1ras在有巩膜外扩展病例中表达阳性率高于无巩膜外扩展组 ,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p2 1ras表达与眼内黑色素瘤巩膜外扩展有关。p5 3与眼内黑色素瘤细胞类型及肿瘤恶性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内色素 p∧ras蛋白 P53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眼内黑色素瘤患者行放射疗法后效果的循证评价
6
作者 EvangelosGragoudas WenjunLi MichaelCoitein AnneMarieLane JohnE.Munzenrider KathleenM.Egan 李爱军 《美国医学会眼科杂志(中文版)》 2003年第3期189-190,共2页
背景:眼黑色素瘤在成人中是惟一潜在致命的眼部恶性肿瘤。在放射疗法于20世纪80年代得到广泛接受之前,眼球摘除是肿瘤的标准治疗。如今已可获知经质子束放射照射后的长期效果。
关键词 眼内色素 放射疗法 肿瘤复发 眼球摘除 循证评价
下载PDF
同种异体小鼠眼内移植性黑色素瘤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
7
作者 张翼飞 李志杰 李辰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6期368-371,共4页
目的 建立同种异体小鼠眼内黑色素瘤模型 ,并观察其基本病理特征。 方法 昆明小鼠共36只 ,分为前房组、玻璃体腔组和足背皮下组 ,每组各 12只。分别接种黑色素瘤 B16 F10细胞于小鼠右眼前房、右眼玻璃体腔或右足背皮下 ,然后对肿瘤... 目的 建立同种异体小鼠眼内黑色素瘤模型 ,并观察其基本病理特征。 方法 昆明小鼠共36只 ,分为前房组、玻璃体腔组和足背皮下组 ,每组各 12只。分别接种黑色素瘤 B16 F10细胞于小鼠右眼前房、右眼玻璃体腔或右足背皮下 ,然后对肿瘤的发生率、肿瘤眼溃破时间及瘤体的基本病理特征等进行连续 32 d的观察 ,并作统计学分析。最后作小鼠肿瘤相关器官的病理解剖及组织切片观察。 结果 昆明小鼠移植性黑色素瘤的发生率分别为前房组 12 / 12只眼 ,玻璃体腔组 11/ 11只眼和足背皮下 2 / 12只鼠。前 2组的肿瘤发生率明显较高 (χ2 =17.14 3,P=0 .0 0 0 ;χ2 =16 .2 18,P=0 .0 0 0 )。前房组移植瘤比玻璃体腔组较早溃破眼球 (L og Rank=18.2 2 ,P=0 .0 0 0 ) ,其后肿瘤在眶内生长时均可见有被排斥而脱落的现象。32 d后 ,玻璃体腔组移植瘤平均直径较足背皮下组大 (t=3.32 2 ,P=0 .0 0 3)。在肿瘤切片观察中 ,眼内肿瘤未见坏死灶 ,而皮下肿瘤中央可见有大片坏死灶。 结论 该模型的建立方法简便 ,重复性好 ,在一定程度上可模拟人类眼内黑色素瘤的生物学行为 ,为进一步研究其发生与发展机制提供了一种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种异体小鼠 眼内移植性黑色素 免疫学 眼肿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