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2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的视网膜静脉阻塞中医证型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毕亦飞 王桂敏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1108-1116,共9页
【目的】探究视网膜静脉阻塞(RVO)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各证型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CTA)的表现特点。【方法】选取63例RVO患者(126只眼)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Ward系统聚类法对患者证候进行聚类分析,确定证型,并根据患者资料进行... 【目的】探究视网膜静脉阻塞(RVO)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各证型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CTA)的表现特点。【方法】选取63例RVO患者(126只眼)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Ward系统聚类法对患者证候进行聚类分析,确定证型,并根据患者资料进行归纳分析,探讨其证型分布规律;再根据证型进行分组,运用OCTA技术对各组患者进行检测,通过统计学分析,探索各证型的OCTA特征。【结果】(1)一般资料方面:63例患者中,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33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30例,2组患者的性别和患侧分布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患者的季节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聚类分析方面:经Ward系统聚类法分析结果显示,聚为4类最契合临床实际,分别对应气滞血瘀型、阴虚阳亢型、痰瘀阻络型和心脾俱虚型等4种证型。(3)中医证型分布方面:63例患者中,气滞血瘀型占比最高,为42.86%(27/63),其他从高到低依次为痰瘀阻络型[31.75%(20/63)]、阴虚阳亢型[14.29%(9/63)]、心脾俱虚型[11.10%(7/63)]。(4)各证型的OCTA特征方面:与健侧眼比较,气滞血瘀型与痰瘀阻络型RVO患者的患眼各层视网膜血流密度均明显降低(P<0.05),视网膜厚度均明显增加(P<0.05);其余证型患眼与健侧眼的各层视网膜血流密度、视网膜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证型患眼间比较,视网膜血流密度方面,气滞血瘀型RVO患者的患眼各层视网膜血流密度均较其他证型降低(P<0.05),痰瘀阻络型又均较阴虚阳亢型和心脾俱虚型降低(P<0.05),而阴虚阳亢型与心脾俱虚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视网膜厚度方面,痰瘀阻络型RVO患者的患眼各层视网膜厚度均较其他证型增加(P<0.05),气滞血瘀型又均较阴虚阳亢型和心脾俱虚型增加(P<0.05),而阴虚阳亢型与心脾俱虚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证型RVO患者的患眼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面积(FAZ)、周长(PERIM)、血流(FLOW)及非圆度指数(A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滞血瘀型与痰瘀阻络型的视网膜血流密度均降低,但气滞血瘀型的血流密度降低更明显;痰瘀阻络型与气滞血瘀型的视网膜厚度均增加,但痰瘀阻络型的视网膜厚度增加更明显;其余证型无明显特异性特征,各证型患者的FAZ、PERIM、FLOW及AI均无明显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静脉阻塞(RVO) 聚类分析 中医证型 气滞血瘀型 痰瘀阻络型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CTA)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在高度近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2
作者 李鲜(综述) 李雁杰(审校) 《疑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0期1277-1280,共4页
高度近视在亚洲人群中常见,发病率约4%,多为轴性近视,眼球后极部前后轴伸长。眼轴增长会使视网膜血管系统变化,如血管变窄、流速降低、毛细血管丢失,还会因视网膜薄弱导致脉络膜新生血管长入。因此,诊治时要考虑其对黄斑区、视盘区血流... 高度近视在亚洲人群中常见,发病率约4%,多为轴性近视,眼球后极部前后轴伸长。眼轴增长会使视网膜血管系统变化,如血管变窄、流速降低、毛细血管丢失,还会因视网膜薄弱导致脉络膜新生血管长入。因此,诊治时要考虑其对黄斑区、视盘区血流的影响。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能分层显示视网膜、脉络膜血管形态结构,为诊断和随访评估提供依据。文章对此技术在高度近视中的应用研究作一综述,为诊疗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定量观测后巩膜葡萄肿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陈剑英 胡欣欣 +1 位作者 王丹丹 陆勤康 《现代实用医学》 2024年第10期1397-1400,共4页
后巩膜葡萄肿(posterior seleral staphyloma,PSS)不仅是病理性近视中最具特征性的表现,也是近视黄斑病变的主要成因[1]。国际近视黄斑病变摄影分类分级系统[2]以及基于眼底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 后巩膜葡萄肿(posterior seleral staphyloma,PSS)不仅是病理性近视中最具特征性的表现,也是近视黄斑病变的主要成因[1]。国际近视黄斑病变摄影分类分级系统[2]以及基于眼底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特征提出的萎缩、牵拉和新生血管(ATN)分类系统[3]均将PSS视为近视性视网膜病变的关键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病变 后巩膜葡萄肿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 黄斑病变 病理性近视 近视性 定量观测 分类分级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参数诊断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价值分析
4
作者 张琼 吴彦霖 +2 位作者 胡起维 张泽伟 黄守约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1期67-76,共10页
目的:分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诊断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的价值。方法:连续纳入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期间在我科门诊收治的12... 目的:分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诊断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的价值。方法:连续纳入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期间在我科门诊收治的122例有2型糖尿病病史(包括伴或不伴有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均接受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检查和OCTA定量检查。以FFA结果为金标准,并将患者根据FFA结果分为对照组(无NPDR)、轻度NPDR组、中度NPDR组和重度NPDR组。OCTA观察指标包括,视网膜黄斑区中央视网膜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血管线性密度(vascular density,VD)、血流灌注密度(perfusion density,PD)、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面积(foveal avascular zone area,FAZ-A)、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周长(foveal avascular zone perimeter,FAZ-P)、圆形指数(foveal avascular zone circularity index,FAZ-CI)。用单因素方差或非参数方法分析比较各组间定量指标的差异,取其中存在显著组间差异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反映NPDR患病和严重程度的指标,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单独或联合指标对于NPDR的诊断价值。结果:VD在各NPDR组中较对照组均显著下降,重度NPDR组较轻度、中度NPDR组均显著下降(P<0.05);PD在中度和重度NPDR组较对照组均显著下降(P<0.05),在重度NPDR组较轻度和中度NPDR组均显著下降(P<0.05);FAZ-A在各NPDR组中较对照组均显著下降(P<0.05),但在各NPDR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FAZ-P在各NPDR组中较对照组均显著下降(P<0.05),但在各NPDR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FAZ-CI在各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MT升高、VD和FAZ-P下降与NPDR患病相关(P=0.03,<0.001和0.001);CMT上升和VD下降与NPDR严重程度相关(P=0.01,<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CMT(>260.00μm)、VD(<16.55/mm2)和FAZ-P(<2.15 mm)对NPDR均具有单独诊断价值(AUC分别为0.63、0.78和0.70),其中VD的诊断效能显著高于CMT(P=0.02),CMT与VD或FAZ-P的诊断效能之间则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CMT、VD和FAZ-P指标联合诊断NPDR的诊断效能(AUC=0.86)显著高于任一单项指标的诊断效能(P均<0.05)。结论:OCTA检查参数CMT、VD和FAZ-P均独立具备对NPDR的诊断价值,将三者联合使用则能进一步提高其诊断效能。OCTA血流参数联合黄斑形态参数可有效提高NPDR的临床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 底荧光血管造影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下载PDF
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分析近视眼黄斑区微血管变化 被引量:21
5
作者 冯立淼 杨叶 +3 位作者 胡亮 方海珍 杨小玲 陈浩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6期391-396,共6页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CTA)研究近视眼黄斑区视网膜微血管的变化及其与视网膜厚度的相关性。方法: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就诊的患者45例(90眼)纳入研究,其中低度近视及正视眼组15例(30眼...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CTA)研究近视眼黄斑区视网膜微血管的变化及其与视网膜厚度的相关性。方法: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就诊的患者45例(90眼)纳入研究,其中低度近视及正视眼组15例(30眼)作为对照组,中度近视组15例(30眼)、高度近视组15例(30眼)。采集黄斑区微血管密度及视网膜厚度,通过自动分层获得视网膜表层和深层血管图。选取以黄斑中心凹(fovea)为中心直径1 mm圆和3 mm旁中心(parafovea)圆环内血管密度进行分析。结果:Fovea处表层微血管密度和深层微血管密度均与眼轴呈正相关(r=0.51、0.52,P<0.05)。Parafovea处表层微血管密度与眼轴呈负相关(r=-0.34,P=0.01),其深层微血管密度与眼轴无相关性(r=-0.03,P=0.79)。Fovea处表层微血管密度和深层微血管密度均与fovea处视网膜内五层厚度呈显著正相关(r=0.85、0.82,P<0.05)。Parafovea处表层微血管密度和深层微血管密度均与parafovea处视网膜内五层厚度无相关性(r=0.16、0.07,P>0.05)。结论:随着眼轴的增加和视网膜厚度的增加,fovea处视网膜微血管密度会随之增加,而在parafovea区域,表层视网膜微血管密度会随着眼轴的增加而减少,但与视网膜厚度的变化并无相关性。临床上在应用血管成像技术时应考虑近视眼本身对黄斑区微血管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 近视 黄斑 微血管密度 视网膜
下载PDF
运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分析不同程度近视眼眼底微循环变化 被引量:7
6
作者 肖风琪 高健 +2 位作者 鲍伟利 张奥 廖荣丰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592-1596,共5页
目的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CTA)分析不同程度近视眼黄斑区及视盘周围微循环改变及其与眼轴的关系。方法共纳入患者66例(共106眼),其中低度近视(-0.5^-3.0 D) 16例(28眼)、中度近视(-3.0^-6.0 D)组23例(36眼)、高度近视(>... 目的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CTA)分析不同程度近视眼黄斑区及视盘周围微循环改变及其与眼轴的关系。方法共纳入患者66例(共106眼),其中低度近视(-0.5^-3.0 D) 16例(28眼)、中度近视(-3.0^-6.0 D)组23例(36眼)、高度近视(>-6.0 D)组27例(42眼)。所有患者均行完整的眼科检查,包括等效球镜度验光、裂隙灯及眼底检查,然后行OCTA检查,使用最新版分析软件,获取受检者的图像质量、中心凹旁300μm血流密度(FD-300)、非圆指数(AI)、黄斑区旁中心凹处浅层视网膜微血管(SCP)血流密度、深层视网膜微血管(DCP)血流密度以及视盘周围微血管血流密度,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等一系列参数。结果三组间AI、SCP血流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3组间DCP血流密度和视盘周围微血管密度,RNFL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度近视组及中度近视组DCP血流密度较低度近视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中度近视组DCP血流密度与高度近视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高度近视组视盘周围血流密度较中度近视组与低度近视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低度近视组视盘周围血流密度与中度近视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视盘周围血流密度与RNFL厚度呈正相关性。DCP血流密度、视盘周围微血管密度、FD-300均与眼轴呈负相关性。结论通过OCTA分析,随着眼轴的增加,DCP血流密度、FD-300、视盘区微血管密度均随之降低。高度近视眼视盘周围血流密度及RNFL厚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 微循环 视盘 黄斑
下载PDF
基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术探讨Eye-TEAS防治儿童近视疗效及作用机制
7
作者 唐国栋 常翠鸣 +2 位作者 杨振宁 宋继科 毕宏生 《山东中医杂志》 2024年第3期282-289,共8页
目的:基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术(OCTA)探讨眼周经皮穴位电刺激仪(Eye-TEAS)防治儿童近视的疗效和机制。方法:纳入60名近视儿童,记录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等眼部各参数水平,并对各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Eye-TEAS对受试... 目的:基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术(OCTA)探讨眼周经皮穴位电刺激仪(Eye-TEAS)防治儿童近视的疗效和机制。方法:纳入60名近视儿童,记录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等眼部各参数水平,并对各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Eye-TEAS对受试者进行3个月的干预治疗,每天30 min,每周使用不低于5次。检测Eye-TEAS干预前、干预1次后、干预1个月后、干预3个月后受试者等效屈光度(SER)、眼轴长度(AL)、SFCT及黄斑区3 mm×3 mm面积内的脉络膜中大血管密度(CVD)、脉络膜毛细血管密度(CCVD)的变化情况。结果:58名近视儿童完成了干预及随访,在基线数据观察中,SER与SFCT、CCVD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AL与SER、SFCT、CVD、CCVD呈显著负相关(P<0.05或P<0.01)。相较于干预前,干预第1次后、1个月后、3个月后SER、AL均未发生显著变化(P>0.05)。干预第1次后SFCT与基线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个月、3个月后SFCT与基线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干预1个月后SER变化和SFCT变化呈显著正相关(P<0.05)。在干预第1次、干预1个月后CVD较基线水平增加(P<0.05),但干预3个月后CVD与基线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基线数据,干预1个月后和干预3个月后CCVD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近视儿童SFCT、眼底微循环情况与AL、SER具有高度相关性;Eye-TEAS干预后SFCT显著增厚,CVD、CCVD也显著增加,这可能与Eye-TEAS通过影响脉络膜血流的变化减缓近视的进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近视 脉络膜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周经皮穴位电刺激 等效屈光度 轴长度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诊断RPE脱离 被引量:13
8
作者 谢娟 李西玲 +1 位作者 韩玉萍 王宏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107-108,共2页
目的:观察黄斑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脱离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图像特征。方法:并发黄斑区RPE脱离的眼底病病例共48例(52眼),进行黄斑区OCT检测,观察其图像特征,并结合FFA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根据形态特征,RPE脱离可分为两种,浆液性... 目的:观察黄斑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脱离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图像特征。方法:并发黄斑区RPE脱离的眼底病病例共48例(52眼),进行黄斑区OCT检测,观察其图像特征,并结合FFA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根据形态特征,RPE脱离可分为两种,浆液性RPE脱离和出血性RPE脱离。前者见于部分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病例(16例)、特发性浆液性RPE脱离(7例)、部分视网膜下新生血管病变的病例(10例),后者仅见于部分视网膜下新生血管病变的病例(16例)。结论:OCT能够直观形象地显示RPE脱离的形态特征,准确地测量RPE脱离的范围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 诊断 RPE脱离 OCT图像 视网膜色素上皮
下载PDF
近视眼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特点 被引量:6
9
作者 姜正美 王欣玲 阎启昌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424-427,共4页
目的:探讨人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厚度随近视眼屈光度及眼轴变化而变化的特点。方法:将近视眼60例108眼分为低、中、高度近视组和正常对照组25例32眼,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CT)进行以视盘为中心,直径3.4... 目的:探讨人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厚度随近视眼屈光度及眼轴变化而变化的特点。方法:将近视眼60例108眼分为低、中、高度近视组和正常对照组25例32眼,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CT)进行以视盘为中心,直径3.46mm圆周的RNFL厚度测量,研究近视眼平均RNFL厚度与屈光度及眼轴长度的相关性,并计算各组平均RNFL厚度及上、下、鼻、颞4个象限的RNFL厚度,分别比较各近视组与正常组RNFL的差别。结果:近视眼平均RNFL厚度与屈光度呈负相关(r=-0.535,P<0.05),与眼轴成负相关(r=-0.693,P<0.01)。分区分析低度近视组、中度近视组、高度近视组平均RNFL厚度变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近视眼各象限RNFL厚度最早变薄的是鼻侧象限,低度近视组即与正常人有统计学差异(P<0.05),高度近视组上、下、鼻象限RNFL厚度均明显变薄(P<0.01)与正常人相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颞侧象限RNFL反而增厚,但与正常人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近视眼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随眼轴长度及眼屈光度的增加而减少,分区分析上、下、鼻象限变化与平均相一致,而颞侧增厚,这可能是近视眼RNFL的特点,这些特点对临床疾病的诊断具有指导意义,特别是出现异常数值时,要考虑屈光度及眼轴的影响,综合评价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近视 屈光度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定量血流分数预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后靶血管功能学的可行性
10
作者 吴全敏 黄育铭 +2 位作者 凌文嘉 谈文开 黄美萍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75-282,共8页
目的探讨基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定量血流分数(quantitative flow ratio,QFR)——光学血流分数(optical flow ratio,OFR)中的虚拟支架植入技术预估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后血管功能学的可行性。方法本... 目的探讨基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定量血流分数(quantitative flow ratio,QFR)——光学血流分数(optical flow ratio,OFR)中的虚拟支架植入技术预估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后血管功能学的可行性。方法本研究纳入广东省人民医院2019年6月至2022年2月期间因疑似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与OCT探查术且成功植入支架的患者,应用OFR系统衍生的虚拟支架仿真植入技术计算其血管残余OFR值,后与支架植入术后基于Murray定律的QFR(Murray law based quantitative flow ratio,μQFR)进行比较,通过Spearman相关系数反映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同时可得出残余OFR预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后μQFR≤0.89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共有139例患者(141支血管)入选本研究。所有血管行PCI治疗前采用虚拟支架技术计算的残余OFR为0.96±0.37,支架术后血管的μQFR为0.97±0.36,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5),残余OFR与PCI治疗后的μQFR具有高度相关性(r=0.82,95%CI:0.74~0.88,P<0.001)和良好的一致性(平均差异=0.00;P=0.236);残余OFR预测PCI治疗后的次优结果(μQFR≤0.89)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45%、66.67%、98.49%、75.00%、97.74%,AUC为0.96(95%CI:0.92~1.0)。结论残余OFR与术后μQFR高度相关,OFR虚拟支架植入技术及其衍生的残余OFR可有效预测PCI治疗后血管的功能学水平,有助于术者科学地选择血管兴趣段植入支架,进而优化手术策略、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基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的定量血流分数 定量血流分数 虚拟支架技术 残余光学血流分数
下载PDF
眼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质量控制参数的测量方法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宁 刘艳珍 +3 位作者 贺伟罡 孟祥峰 王权 张志军 《中国医疗设备》 2013年第7期8-10,23,共4页
本文主要介绍了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CT)质控参数的意义和分辨率测量方法的对比分析。着眼于眼科OCT设备,阐述了该类设备的质控指标及其含义;结合OCT设备的原理和应用情况,重点从技术层面和实现层面阐述了眼科OCT设备关键指标——分... 本文主要介绍了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CT)质控参数的意义和分辨率测量方法的对比分析。着眼于眼科OCT设备,阐述了该类设备的质控指标及其含义;结合OCT设备的原理和应用情况,重点从技术层面和实现层面阐述了眼科OCT设备关键指标——分辨率的测量方法,同时还比较了不同测量方法的优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分辨率 质控参数 模拟
下载PDF
增强成像技术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在体脉络膜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辛晨 汪军 +1 位作者 刘广峰 孟忻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92-596,共5页
增强成像技术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是一种较新的眼科检查手段,它是在传统OCT的基础上,增加光源的聚焦深度,实现在体的脉络膜成像,对在体脉络膜进行定量测量。这一技术有助于临床医师认识、诊断和治疗脉... 增强成像技术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是一种较新的眼科检查手段,它是在传统OCT的基础上,增加光源的聚焦深度,实现在体的脉络膜成像,对在体脉络膜进行定量测量。这一技术有助于临床医师认识、诊断和治疗脉络膜视网膜疾病。本文就近年来增强成像技术OCT在眼科研究中的应用加以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成像技术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脉络膜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术在眼前段的应用
13
作者 吴英杰(综述) 程方(审校) 《眼科学报》 CAS 2021年第6期486-489,共4页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作为一项新兴的检查手段,现已被广泛应用于眼科临床及科研工作中。鉴于OCTA在血管成像方面的独特优势,近年来关于其在眼前段的临床应用和研究也愈发得到关...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作为一项新兴的检查手段,现已被广泛应用于眼科临床及科研工作中。鉴于OCTA在血管成像方面的独特优势,近年来关于其在眼前段的临床应用和研究也愈发得到关注。关于OCTA对结膜、巩膜、角膜以及虹膜的血管和相关眼表疾病的研究日益增多,其在眼前段应用潜力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术 前段 结膜 巩膜 角膜 虹膜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联合眼部B超在白内障术前眼底病检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萍萍 张靖东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2020年第5期892-896,共5页
本文探讨了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联合眼部B超在白内障术前眼底病检查中的应用。选取白内障患者220例(共326眼),所有患者术前均给予眼压、视力、裂隙灯等常规检查,并接受眼部B超和OCT检查,比较不同检查方式对白内障术前眼底病的检出情... 本文探讨了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联合眼部B超在白内障术前眼底病检查中的应用。选取白内障患者220例(共326眼),所有患者术前均给予眼压、视力、裂隙灯等常规检查,并接受眼部B超和OCT检查,比较不同检查方式对白内障术前眼底病的检出情况。结果显示:OCT检出59眼有眼底病,检出率为18.10%;眼部B超检出23眼有眼底病,检出率为7.06%;OCT联合眼部B超检出66眼有眼底病,检出率为20.25%。其中,眼部B超检出了OCT未检出的视网膜囊肿及漏诊的视网膜脱离;而OCT检出了B超难以检出的黄斑视网膜前膜、黄斑裂孔、黄斑水肿、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视网膜病变、玻璃体黄斑牵拉等眼底病。OCT联合眼部B超对白内障术前眼底病的检出率均高于OCT、眼部B超单项检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因此,OCT联合眼部B超检查可提高白内障术前眼底病的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部B超 底病
下载PDF
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增强技术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激光光凝术前后黄斑区脉络膜体积的变化 被引量:9
15
作者 毛羽佳 曾军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6年第10期1482-1486,共5页
目的:应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增强技术(enhanced-depth imaging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 CT)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 i a b e t i c re t i n o p at hy,D R)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前后黄斑区脉络膜体积(macular choroidal volum... 目的:应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增强技术(enhanced-depth imaging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 CT)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 i a b e t i c re t i n o p at hy,D R)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前后黄斑区脉络膜体积(macular choroidal volume,MCV)的变化情况。方法:经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 iography,FFA)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 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 CT)确诊重度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和早期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伴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的患者30例(51只眼)纳入研究。所有患眼均先行黄斑区格栅样激光光凝治疗,然后1周后行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PRP)。治疗前、黄斑区格栅样激光光凝完成后1周及PRP全部治疗完成后1个月和三个月,分别采用频域OCT增强深部成像技术(enhanced-depth imaging,EDI)技术对所有患眼黄斑区脉络膜进行水平扫描,测量计算出MCV值。结果:治疗前MCV值为(6.38±0.69)mm3,黄斑区格栅样激光光凝术后1周MCV值为(7.79±0.70)mm3,较治疗前增大(1.56±0.32)m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65,P<0.05),PRP术后一个月MCV值为(7.01±0.71)mm3,较治疗前增大(1.21±0.31)m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37,P<0.05),PRP术后3个月MCV值为(6.11±0.57)mm3,较治疗前减小(0.87±0.22)m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05,P<0.05)。结论:黄斑区格栅激光后1周及PRP术后1个月DR患者MC V值增大,3个月MC V值减小。OCT-EDI可以无创地、直观地观察到黄斑区脉络膜结构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激光光凝术 脉络膜体积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增强深度成像技术
下载PDF
应用前段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作为角膜缘干细胞缺乏的诊断参数测量干眼患者中央角膜上皮厚度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粉娜 孟繁剑 郭斯琴 《吉林医学》 CAS 2022年第2期314-316,共3页
目的:利用前段光学相干断层扫描(AS-OCT),研究干眼(DE)患者中央角膜上皮厚度(CET),作为角膜缘干细胞缺乏的诊断参数,辅助诊断黏蛋白缺乏型DE。方法:选择2020年4月~2020年10月在佛山市中医院眼科门诊确诊的21例(42眼)DE患者作为观察组,... 目的:利用前段光学相干断层扫描(AS-OCT),研究干眼(DE)患者中央角膜上皮厚度(CET),作为角膜缘干细胞缺乏的诊断参数,辅助诊断黏蛋白缺乏型DE。方法:选择2020年4月~2020年10月在佛山市中医院眼科门诊确诊的21例(42眼)DE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20例(40眼)正常人作为对照组。在观察组和对照组的AS-OCT图像上测量中央角膜上皮厚度(CET),CET通过OCT-CET1、CET2和CET3获得。结果:观察组的中央角膜上皮厚度CET1(41.57±5.34)μm、CET2(43.19±3.56)μm和CET3(42.14±5.27)μm,均低于临界值46.6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中央角膜上皮厚度CET1(51.70±5.47)μm、CET2(51.53±3.97)μm和CET3(50.35±5.57)μm,均高于临界值46.6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CET1、CET2、CET3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观察组的CET低于对照组,AS-OCT CET可作为角膜缘干细胞缺乏的诊断参数辅助诊断黏蛋白缺乏型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段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中央角膜上皮厚度 黏蛋白缺乏型干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测量下方泪河高度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眼干燥症的可行性 被引量:1
17
作者 马兰茗 金喜浓 金丽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8-161,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测量下方泪河高度(tear meniscus height,TMH)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眼干燥症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1年3月至12月就诊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眼科的48例(48眼)不同程... 目的探讨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测量下方泪河高度(tear meniscus height,TMH)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眼干燥症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1年3月至12月就诊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眼科的48例(48眼)不同程度2型糖尿病眼干燥症患者和50例(50眼)正常志愿者,应用OCT和测微目镜测量下方TMH值,采用配对t检验、组内相关系数、两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Spearman秩相关分析等方法,比较正常眼组与2型糖尿病眼干燥症患者组TMH值、两研究者分析同一检查者获取的TMH值、两研究者同一时间获取的同一组人的TMH值、同一研究者1周前后重复的测量值,以及比较OCT获得的TMH值与裂隙灯显微镜下测微目镜获得的TMH值。结果 OCT检测结果表明,正常眼下方TMH值[(0.257±0.048)mm]明显高于2级、3级、4级2型糖尿病眼干燥症组下方TMH值[(0.217±0.037)mm、(0.125±0.048)mm、(0.072±0.039)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且不同程度糖尿病眼干燥症患者组间TMH值亦有明显差异(F=54.683,P=0.000)。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将诊断临界值定为0.221mm,其敏感性为76.9%,特异性为72.6%。两研究者分析22只正常眼下方TMH值分别为(0.257±0.048)mm和(0.253±0.059)mm,同一时间两研究者独立获取并分析的24只正常眼的下方TMH值分别为(0.253±0.048)mm和(0.267±0.058)mm,同一研究者不同时间获取的22只正常眼下方TMH值分别为(0.264±0.049)mm和(0.264±0.041)m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OCT与测微目镜测量下方TMH值[(0.251±0.032)mm]结果呈显著正相关(r=0.658,P=0.000)。结论应用OCT测量下方TMH值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有望成为临床上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眼干燥症的客观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泪河高度 2型糖尿病 干燥症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在糖尿病黄斑水肿的应用(英文)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玮 山本香织 堀贞夫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30-34,共5页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是一种高分辨率,非接触性的生物组织成像技术,能在活体上动态的观察一些眼底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近年来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在对糖尿病黄斑水肿的临床诊治和研究工作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本文就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是一种高分辨率,非接触性的生物组织成像技术,能在活体上动态的观察一些眼底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近年来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在对糖尿病黄斑水肿的临床诊治和研究工作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本文就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对糖尿病黄斑水肿的应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黄斑水肿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 干涉 容积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技术在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眼底筛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沈泳芝 黄家丽 +2 位作者 冼科贡 李志辉 赵奋图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56-60,共5页
目的 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技术(OCTA)在初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中进行眼底筛查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2019年11月—2021年3月初诊确诊的40例2型糖尿病患者纳入本研究,由临床经验丰富的医师对其进行眼底检查,根据患者糖尿病性视网... 目的 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技术(OCTA)在初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中进行眼底筛查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2019年11月—2021年3月初诊确诊的40例2型糖尿病患者纳入本研究,由临床经验丰富的医师对其进行眼底检查,根据患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情况进行分组,将非DR(NDR)患者纳入NDR组(n=20),将已出现轻度非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NPDR)的患者纳入早期DR组(n=20)。同时,将与其年龄匹配的20例健康者纳入对照组。采用OCTA对研究对象的黄斑区进行扫描并作定量分析,获得视网膜浅层视网膜血管丛(SVC)、深层视网膜血管丛(DVC)和脉络膜毛细血管层(CC)的黄斑区血流密度(MVD)和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比较各组不同指标的差异以及对早期DR的筛查和诊断价值。结果 NDR组SVC的血流密度为(0.52±0.09), DVC为(0.54±0.13), CC为(0.51±0.07);早期DR组SVC的血流密度为(0.45±0.09), DVC为(0.43±0.09), CC为(0.45±0.06),对照组SVC的血流密度为(0.54±0.01), DVC为(0.57±0.01), CC为(0.52±0.02)。与对照组比较,NDR组、早期DR组SVC、DVC、CC血流密度均减小。NDR组的FAZ面积为(0.39±0.06) mm~2,早期DR组为(0.43±0.05) mm~2,对照组为(0.29±0.01) mm~2。NDR组和早期DR组的FAZ面积大于对照组,且早期DR组的FAZ面积扩大最明显。多因素回归Logistic分析发现,DVC血流密度和FAZ面积均会对诊断产生影响。结论 初诊糖尿病患者采用OCTA检查,可以筛查出视网膜黄斑区的早期血运改变。早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的MVD减少,且FAZ面积扩大。DVC的血流密度和FAZ面积均能对早期DR的诊断产生影响,而FAZ面积对早期DR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技术 筛查 黄斑区血流密度 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
下载PDF
眼底荧光素钠造影联合眼底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博文 杨莎 +2 位作者 甄耀伦 陈丽军 陈婵娟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2年第8期33-36,共4页
目的探讨眼底荧光素钠造影(FFA)联合眼底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CT)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2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68例(136眼)疑似DR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FFA和OCT检查,并以最终临床诊断结果为... 目的探讨眼底荧光素钠造影(FFA)联合眼底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CT)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2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68例(136眼)疑似DR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FFA和OCT检查,并以最终临床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评估FFA、PCT检查以及二者联合检查对DR的诊断效能。比较FFA、OCT以及二者联合检查对黄斑水肿的检出率。根据检查结果,比较非增殖性DR(NPDR)和增殖性DR(PDR)患者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结果二者联合检查诊断DR的敏感度、准确度均显著高于FFA检查和O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pa检验分析显示,FFA检查(Kappa值=0.523)、OCT检查(Kappa值=0.618)与金标准的一致性一般(P<0.05),二者联合检查(Kappa值=0.912)与金标准的一致性较好(P<0.05)。FFA检查、二者联合检查对弥漫性水肿型的检出率高于O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PDR患者上方、颞侧、鼻侧、下方的RNFL厚度均高于PDR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FA和OCT检查均可作为临床诊断DR的有效方式,二者联合检查可有效提高诊断DR的敏感度和准确度,有助于明确黄斑水肿情况和病情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荧光素钠造影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黄斑水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