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光动力治疗前后超广角眼底自身荧光的变化 被引量:1
1
作者 朱华凤 许阿敏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2年第2期294-297,共4页
目的:观察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CSC)光动力治疗(PDT)前后超广角眼底自身荧光(UWFAF)改变。方法:对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中心确诊的CCSC患者19例23只患眼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男性15例18只眼,女性4... 目的:观察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CSC)光动力治疗(PDT)前后超广角眼底自身荧光(UWFAF)改变。方法:对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中心确诊的CCSC患者19例23只患眼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男性15例18只眼,女性4例5只眼;病程≥6个月。所有患眼均接受PDT治疗,在治疗前1天和治疗后1个月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D-OCT)、眼底自身荧光(FAF)及超广角眼底自身荧光(UWFAF)检查。对比观察治疗前后BCV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和自身荧光的变化。结果:相比传统的FAF检查,UWFAF单次成像检查可以发现更多周边的病变,14只(62%)患眼通过UWFAF图像发现流水带改变。基线时,视网膜神经上皮下积液(SRF)对应UWFAF区域为强荧光,PDT治疗后1个月,所有患眼SRF吸收,16只(70%)患眼积液吸收后的区域表现为正常荧光,7只(30%)患眼表现为强荧光。PDT治疗后1个月患眼的BCVA为0.2(0.1,0.3),明显优于治疗前的0.4(0.3,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1个月患眼CMT为(227.740±20.940)μm,明显低于治疗前的CMT[(468.870±42.278)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110,P<0.001)。结论:UWFAF可以发现CCSC患者更多周边视网膜病变,是全面评估和监测CCSC患者视网膜色素上皮功能的有用工具;PDT可以促进CCSC患者SRF的吸收,提高患者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广角眼底自身荧光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光动力疗法
原文传递
急性CSC荧光素渗漏点近红外自身荧光图像特征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海东 毛剑波 +2 位作者 程丹 沈洁 沈丽君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706-1709,共4页
目的:观察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荧光渗漏点近红外自身荧光(near-infrared fundus autofluorescence,NIR-FAF)的图像特征。方法:将25例25眼确诊为急性CSC患者纳入本回顾性研究,平均44... 目的:观察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荧光渗漏点近红外自身荧光(near-infrared fundus autofluorescence,NIR-FAF)的图像特征。方法:将25例25眼确诊为急性CSC患者纳入本回顾性研究,平均44.52±6.17岁。使用共焦激光扫描检眼镜进行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和NIR-FAF检查。观察荧光渗漏点的NIR-FAF图像特征。结果:急性CSC患眼荧光渗漏点NIR-FAF有4种表现:无异常、弱荧光、斑驳荧光和强荧光。25例患眼中,FFA荧光渗漏点NIR-FAF图像中仅1眼(4%)无明显异常,余24眼(96%)均有异常改变,其中点状弱荧光7眼,片状弱荧光10眼,片状斑驳荧光5眼,片状强荧光2眼。所有患眼均存在与浆液性视网膜脱离区相对应的异常NIR-FAF,其中弱荧光17眼,斑驳荧光8眼。结论:急性CSC荧光渗漏点具有特征性NIR-FAF改变。NIR-FAF成像术能够作为早期发现急性CSC患眼RPE异常的一种快速、有效和无创性的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近红外眼底自身荧光 诊断显像
下载PDF
多模式成像在匍行性脉络膜炎中的应用进展
3
作者 邢怡桥 刘芳 李拓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483-1487,共5页
匍行性脉络膜炎(SC)是一种罕见的慢性特发性炎性疾病,主要侵犯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和脉络膜毛细血管,以视盘周围青灰色或灰黄色的地图状病变为特征。病因不清,脉络膜毛细血管炎可能是其主要病理类型。根据眼底表现可分为视盘周围型、黄... 匍行性脉络膜炎(SC)是一种罕见的慢性特发性炎性疾病,主要侵犯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和脉络膜毛细血管,以视盘周围青灰色或灰黄色的地图状病变为特征。病因不清,脉络膜毛细血管炎可能是其主要病理类型。根据眼底表现可分为视盘周围型、黄斑型、变异型SC。由于SC的临床表现丰富多样,且与急性后部多灶性鳞状色素上皮病变(APMPPE)、结核、视网膜弓形虫病和脉络膜缺血等表现类似,所以对不具有典型眼底改变的SC诊断仍然存在一定困难。随着科技的进步,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吲哚菁绿血管造影、眼底自身荧光及光相干断层扫描等多模式影像检查联合应用有助于SC的早期诊断、评估病变范围、活动性以及可能的并发症,且对于避免不必要的药物使用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匍行性脉络膜炎 多模式成像 荧光眼底血管造影 吲哚菁绿血管造影 眼底自身荧光 光相干断层扫描 综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