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眼的解剖生理”教学课件的设计、制作与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晓丽 徐芳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08年第3期141-142,共2页
本文在调研的基础上,以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多媒体课件为教学媒体,依据教学内容制定课件设计原则和目标,并开展课件设计。多媒体课件作为教学过程的载体,将对问题探究、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学习小游戏、实验操作、拼装眼球比... 本文在调研的基础上,以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多媒体课件为教学媒体,依据教学内容制定课件设计原则和目标,并开展课件设计。多媒体课件作为教学过程的载体,将对问题探究、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学习小游戏、实验操作、拼装眼球比赛和观看影片等多种教育形式串联起来,遵循职业教育理念,实施中注重学生医学知识的掌握,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职业道德教育的渗透以及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生理学 课件 信息技术
下载PDF
灵长类丘脑中部在眼调节和会聚控制中的作用(英文)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宏宇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z1期3-8,共6页
对于眼运动中枢控制机制的研究是探索神经系统感觉、运动信息加工处理一个重要方面。近些年来 ,这一领域的研究非常活跃。遗憾的是 ,大量工作集中在对共轭性眼运动 (conjugateeyemovement) :象快速眼跳动 ,平滑追随等方面。而对非共轭... 对于眼运动中枢控制机制的研究是探索神经系统感觉、运动信息加工处理一个重要方面。近些年来 ,这一领域的研究非常活跃。遗憾的是 ,大量工作集中在对共轭性眼运动 (conjugateeyemovement) :象快速眼跳动 ,平滑追随等方面。而对非共轭性眼运动 (disconjugateeyemovement) :如会聚 (vergence)和眼球调节 (ocularaccommodation)控制机制的研究 ,开展的很少。本文主要结合我们实验室的研究工作对会聚和眼球调节中枢控制的神经基础作一简要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生理学 调节 行为 猕猴
下载PDF
眼功能平衡锻炼对眼循环的影响及其效应利用研究
3
作者 潘丽萍 雷建明 雷文生 《中国校医》 2007年第1期35-36,共2页
目的观察眼功能锻炼对眼循环的影响及其该效应在近视眼预防和控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仪检测青少年学生做眼功能锻炼前后眼动脉和视网膜中央动脉的峰值血流速度和阻力指数。结果正视眼组学生在进行眼功能锻炼5 min后... 目的观察眼功能锻炼对眼循环的影响及其该效应在近视眼预防和控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仪检测青少年学生做眼功能锻炼前后眼动脉和视网膜中央动脉的峰值血流速度和阻力指数。结果正视眼组学生在进行眼功能锻炼5 min后,视网膜中央动脉的峰值血流速度比锻炼前加快38.5%(s=11.70%,P<0.01),阻力指数下降10.6%(s=7.4%,P<0.01),眼动脉的峰值血流速度比锻炼前加快35.2%(s=11.6%,P<0.01),阻力指数下降11.6%(s=7.6%,P<0.01)。近视眼组学生在进行眼功能锻炼5 min后,视网膜中央动脉的峰值血流速度比锻炼前加快29.9%(s=9.0%,P<0.01),阻力指数下降13.4%(s=6.9%,P<0.01),眼动脉的峰值血流速度比眼功能锻炼前加快21.6%(s=8.0%,P<0.01),阻力指数下降12.00%(s=6.3%,P<0.01)。结论长时间视近引起的眼酸胀和疼痛与眼循环障碍有关,将眼功能锻炼后血流速度加快和阻力指数下降的效应引入青少年近视眼的预防和控制系统,让长期视近的青少年进行常规性眼功能锻炼,对预防和控制青少年近视眼的发生和近视程度加深应该是有积极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肌 神经 眼生理学 近视
下载PDF
反义核酸技术在眼科的研究应用进展
4
作者 陆宏 孙慧敏 《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 2005年第4期220-224,共5页
伴随着基因克隆、基因测序技术以及DNA人工合成技术的迅速发展,反义核酸研究快速发展。本文简要介绍反义核酸技术的基本原理,并对该技术在探索眼部相关生理、病理本质方面的研究,以及作为眼部相关疾病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反义核酸 /病理生理学 治疗 反义核酸技术 基因测序技术 反义核酸研究 基因克隆 合成技术 治疗药物
下载PDF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时的眼功能失调
5
作者 信永明 贾卫滨 刘春青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614-615,共2页
关键词 杀虫药 有机磷/中毒 /病理生理学
下载PDF
我国视觉生理学科70年之传承与发展 被引量:1
6
作者 李世迎 阴正勤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481-488,共8页
视觉是对周围世界各种光和图形信号转变为神经冲动信号的接受过程和认知过程。视觉生理学的主要任务是阐明视觉产生的神经机制,作为视觉生理学重要内容的视觉电生理检查以及心电、脑电检查均是通过机体器官组织活动时产生的生物电现象... 视觉是对周围世界各种光和图形信号转变为神经冲动信号的接受过程和认知过程。视觉生理学的主要任务是阐明视觉产生的神经机制,作为视觉生理学重要内容的视觉电生理检查以及心电、脑电检查均是通过机体器官组织活动时产生的生物电现象诊断疾病。从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视觉生理学科经过数代人70余年的传承和艰苦努力,在相关基础研究、转化研究以及临床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还有很多未知领域需要进一步探索。回顾发展历程,让我们砥砺前行,在视觉生理学科领域留下更多中国学者里程碑式的贡献。谨以此文祝贺《中华眼科杂志》创刊70周年。(中华眼科杂志,2020,56:481-4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知觉 眼生理学现象
原文传递
小鼠视网膜一种突触膜结合蛋白P84/SHPS-1和它的配体IAP/CD47的表达(英文) 被引量:2
7
作者 米志萍 JIANGPH WENGWL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z1期41-47,共7页
膜蛋白P84(SHPS - 1)及其配体IAP(integrinassociatedprotein ,integrin相关蛋白 )均在中枢神经系统及其后神经外组织表达并参与信息传递 ,在小鼠视网膜表达这两个分子的部位主要是视网膜突触所在的内丛状层和外丛状层 ,提示该分子对可... 膜蛋白P84(SHPS - 1)及其配体IAP(integrinassociatedprotein ,integrin相关蛋白 )均在中枢神经系统及其后神经外组织表达并参与信息传递 ,在小鼠视网膜表达这两个分子的部位主要是视网膜突触所在的内丛状层和外丛状层 ,提示该分子对可能与突触有关。免疫电镜研究的结果证实在外丛状层 ,这两个分子分布在突触的部位 ,原位杂交研究结果表明P84信使核糖核酸 (mRNA)既在内核层也在外核层 (感光细胞层 )表达 ,而IAP只有在内核层的某些细胞中表达 ,感光细胞不表达该分子 ,提示外丛状层突触部位的IAP只有来自内核层的神经元 (即突触后来源 )。在IAP基因缺陷型小鼠视网膜上 ,P84在外丛状层的分布向外核层弥散 ,失去了正常的突触分布特征 ,说明P84的突触分布需要IAP与P84的相互作用。这些研究结果提示 ,P84和IAP在视网膜的信息传递效应可能发生在突触的部位。由于P84在突触的两侧均有分布 ,因而这对突触相关分子代表了一种可能调节突触活动或者神经元相互之间营养作用的所谓双向信息传递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生理学 突触 膜蛋白质类 配体 小鼠
下载PDF
THE PEAK LATENCY OF ORBITAL PRESACCADIC SPIKE POTENTIAL WITH HORIZONTAL EYE MOVEMENTS
8
作者 单扬 MarkL.Moster RichardA.Roemer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 CAS CSCD 1996年第2期69-72,共4页
Purpose. To investigate the peak latency of the orbital presaccadic spike potential (SP) with horizontal eye movement in normals.Methods. Orbital SP was recorded in 28 normal subjects from 8 electrodes around the eyes... Purpose. To investigate the peak latency of the orbital presaccadic spike potential (SP) with horizontal eye movement in normals.Methods. Orbital SP was recorded in 28 normal subjects from 8 electrodes around the eyes with Pz as the reference while performing 5°, 10°, 20°, 30° and 40°horizontal saccades to visual targets. SP peak latency was measured from SP onset to SP peak on averaged data aligned on SP peak.Results. Significant main effects on SP peak latency are found for saccade size (<0. 01), saccade direction (P<0. 01) and electrode site (P<0. 05). No significant main effect on SP peak latency is found for eye (P>0. 05). SP peak latency increases with increasing saccade size from 5°to 40°. SP peak latency is longer with saccades back to center than away from center, and with abducting saccades than with adducting saccades. SP peak latency differs at the electrode sites with an order from shorter to longer as follows: inner canthus (IC); inferior orbit (IO): outer canthus (OC); superior orbit (SO).Conclusicos. The effects on the peak latency of orbital SP can be explained by the saccade dynamic property, volume conduction as well as physiologic and anatomic factors of the eyes and orbits. The peak latency of orbital SP can be used to reflect the 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of ocular motor units controlling saccadic eye mov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CCADE spike potential LATENCY
下载PDF
成人近视眼眼球生物光学参数测量结果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王英 邹云春 +1 位作者 徐双 杨阳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328-330,336,共4页
目的:分析18-40岁成年人屈光度与眼球生物光学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并评估眼球各生物光学参数对近视发生、发展的影响,为近视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18-40岁成年人376只眼,其中正视眼180只,-8.00 D及以内的近视眼196只,用... 目的:分析18-40岁成年人屈光度与眼球生物光学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并评估眼球各生物光学参数对近视发生、发展的影响,为近视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18-40岁成年人376只眼,其中正视眼180只,-8.00 D及以内的近视眼196只,用综合验光仪检测屈光度,光学相干生物测量仪( IOL-master)测量眼轴长度、角膜曲率半径、前房深度,眼科A超测量晶状体厚度及玻璃体深度。结果⑴正视眼组与近视眼组角膜水平曲率半径、角膜垂直曲率半径、眼轴长度、晶状体厚度、前房深度、玻璃体腔深度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⑵屈光度数与眼轴长度及玻璃体腔深度呈高度负相关( r =-0.90,-0.88, P <0.01);屈光度与水平角膜曲率半径、垂直曲率半径呈高度正相关( r =0.81,0.84, P <0.01);而屈光度与晶状体厚度、前房深度低度相关( r =-0.11,0.12, P <0.01);眼轴长度和玻璃体腔深度之间呈高度正相关( r =0.95, P <0.01);水平角膜曲率和垂直角膜曲率之间呈高度正相关( r =0.91, P <0.01);眼轴长度与水平角膜曲率和垂直角膜曲率之间呈正相关( r =0.78,0.81, P <0.01)。结论屈光状态的两重要影响因素角膜曲率和眼轴长度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寻求促进角膜曲率改变和眼轴增长的共同协同因子及找出控制角膜球形化的反馈机制有利于进一步探索控制近视发生、发展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病理生理学 屈光 /解剖学和组织学 眼生理学 光学
原文传递
体外培养的猪眼色素上皮细胞屏障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吴慧娟 黎晓新 董建强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88-191,共4页
目的研究体外培养的猪眼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的血视网膜外屏障功能。方法对猪眼RPE细胞进行原代培养,第3代细胞接种于微孔滤器,微孔滤器的滤膜为无聚乙烯吡咯酮(PVP)聚碳酸脂膜(polycarbonate),分别于培养1、2、3、4周对滤膜表面行... 目的研究体外培养的猪眼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的血视网膜外屏障功能。方法对猪眼RPE细胞进行原代培养,第3代细胞接种于微孔滤器,微孔滤器的滤膜为无聚乙烯吡咯酮(PVP)聚碳酸脂膜(polycarbonate),分别于培养1、2、3、4周对滤膜表面行光学显微镜观察,于培养后2周对膜切面行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行跨膜电阻测定并用荧光素钠和辣根过氧化物酶(HRP)进行通透性检测。结果成功原代培养了猪眼RPE细胞。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RPE细胞接种1周后,细胞基本汇合,接种后2、3周时RPE细胞密度无明显变化,接种后4周时细胞密度下降;滤膜及细胞标本切面观察结果显示,RPE细胞可在滤膜表面表现出单层有极性生长的特性;接种于微孔滤器2周后,RPE细胞跨上皮细胞电阻达(97.44±11.36)Ω/cm2,并至少持续到接种后3周;通透性检测结果显示,孵育30min后只有0.27%的荧光素钠和0.17%的HRP从滤膜上方到达下方,分子量小的荧光素钠比分子量大的HRP通透率高。结论应用无PVP聚碳酸脂膜的微孔滤器可以建立体外RPE细胞有极性单层生长的模型,并用于屏障功能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素上皮 /生理学 细胞培养 血视网膜屏障
原文传递
中老年人群眼底动脉硬化者心电图特点 被引量:1
11
作者 林丽萍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401-402,共2页
目的观察中老年患者眼底动脉硬化的心电图特点。方法对500例中老年患者眼底动脉硬化的心电图表现分析和500例中老年眼底动脉正常者作为对照组比较。结果有眼底动脉硬化的中老年组心电图异常改变显著高于眼底动脉正常中老年对照组,2组... 目的观察中老年患者眼底动脉硬化的心电图特点。方法对500例中老年患者眼底动脉硬化的心电图表现分析和500例中老年眼底动脉正常者作为对照组比较。结果有眼底动脉硬化的中老年组心电图异常改变显著高于眼底动脉正常中老年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电图异常改变随着眼底动脉硬化级别的增高而增多,以ST—T异常改变为主并且有高血压病史患者占66.8%,三者有良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病理生理学 动脉/病理生理学 心电描记术
原文传递
单眼无晶状体对眼球生长的影响
12
作者 肖林 徐冰 石红 《眼科》 CAS 2003年第2期104-105,共2页
目的 :探讨单眼无晶状体眼对眼球的影响。方法 :收集近几年单眼外伤性无晶状体眼和老年性白内障摘除后无晶状体眼行二期植入术的病例 5 9例。选有完整资料的外伤组 19例 ,老年组 2 7例。测定无晶状体眼和对侧眼眼轴长度 ,比较双侧眼轴 ... 目的 :探讨单眼无晶状体眼对眼球的影响。方法 :收集近几年单眼外伤性无晶状体眼和老年性白内障摘除后无晶状体眼行二期植入术的病例 5 9例。选有完整资料的外伤组 19例 ,老年组 2 7例。测定无晶状体眼和对侧眼眼轴长度 ,比较双侧眼轴 ,并观察无晶状体眼与病程的相关性。结果 :外伤组的无晶状体眼眼轴较对侧眼明显增长 ,其增长程度与病程有正相关性。尚未发现老年组有类似情况 ,但是有 5例单眼老年性白内障摘除 8年以上的无晶状体眼的眼轴较对侧眼长。结论 :多发生在青壮年期的外伤性无晶状体眼可以重新诱发眼球轴性生长。本组资料尚不能证明老年无晶状体眼对眼球的作用 ,但是可能诱发眼球生长的因素终生存在。临床上拟行二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时应注意对眼轴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晶状体 /病理生理学
原文传递
高度近视偏心注视优势位置的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贾亚丁 栗改云 张棉花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64-367,共4页
目的 探讨高度近视眼因黄斑病理损害形成中心暗点以及丧失中心视力后偏心固视的形成规律,确定偏心注视点的优势位置。方法应用微视野计(MP-1)对因黄斑病变形成偏心固视的40例高度近视患者的54只眼作固视检查。利用正常成人中心固视... 目的 探讨高度近视眼因黄斑病理损害形成中心暗点以及丧失中心视力后偏心固视的形成规律,确定偏心注视点的优势位置。方法应用微视野计(MP-1)对因黄斑病变形成偏心固视的40例高度近视患者的54只眼作固视检查。利用正常成人中心固视的90%置信椭圆,确定偏心固视相对于中心凹的位置。根据观察到的偏心固视的位置,将所有患眼分为preferred retinal locucs(PRL)优势组和PRL非优势组;并将两组视力作统计学比较。结果54只高度近视眼中,中心视力丧失后偏心固视点形成在暗点下方视野者24只眼,占本组患眼的44.44%;左侧19只眼,占35.19%;上方6只眼,占11.11%;右侧5只眼,占9.26%。双眼均形成偏心固视者14例,其中13例双眼偏心固视模式一致,均为下方者7例,占双眼偏心固视者的50.00%;均为左侧者5例,占35.71%;均为上方者1例,占7.14%。偏心固视位于下方、左侧视野组与偏心位置位于右侧和上方的非优势组之间比较,其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44,P〉0.05)。结论高度近视患者偏心固视会形成在尽量靠近中心凹有功能的视网膜。下方视野是形成偏心固视的优势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退行性/并发症 注视 /病理生理学 视野检查法
原文传递
光损伤后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及其受体的表达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菲 陈长征 +2 位作者 周俊 范雯 邢怡桥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9-162,共4页
目的观察光损伤后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及其受体可溶性fm样酪氨酸激酶受体(sFh-1)和包含激酶植入区域受体(KDR)的表达。方法体外培养人RPE细胞,取第8~12代生长良好的传代细胞用于实验。将同代... 目的观察光损伤后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及其受体可溶性fm样酪氨酸激酶受体(sFh-1)和包含激酶植入区域受体(KDR)的表达。方法体外培养人RPE细胞,取第8~12代生长良好的传代细胞用于实验。将同代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光损伤组。以18w冷白色荧光灯作为光源,自制光照器。采用双层高压消毒锡纸包裹对照组细胞,与光损伤组细胞一同置于自制光照器下,控制光照强度在(2200±300)Lux,持续光照12h建立光损伤模型。于光损伤后0、6、12、24h终止培养,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VEGF-A、sFlt-1及KDR的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光损伤组VEGF—AmRNA及蛋白表达在光损伤后6h时明显增加,12h时达到高峰,明显高于对照组(t=2.74,2.93;P%0.05),随后降低。sFlt-1的mRNA及蛋白表达在光损伤后12h达到高峰,明显高于对照组(t=4.32,P〈0.01);24h时明显低于对照组(t=2.41,P〈0.05)。KDR的mRNA及蛋白表达在光损伤后6、12h时较对照组无明显变化(t=1.84,P〉0.05),24h时高于对照组(t=2.89,P%0.05)。结论光损伤后6、12h时,RPE细胞VEGF-A及sFh-1的表达明显增高,KDR的表达相对稳定。光损伤后24h时,RPE细胞VEGF-A及sFlt-1的表达降低,KDR的表达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素上皮 /病理生理学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分析 受体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光 刺激/副作用
原文传递
白细胞介素-1β促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莹 张潇 +1 位作者 赵潺 龙琴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76-379,共4页
目的 观察炎前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对培养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IL—G浓度为0、1、10、20ng/ml和时... 目的 观察炎前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对培养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IL—G浓度为0、1、10、20ng/ml和时间为24、36、48h作用下RPE细胞的VEGF和bFGF分泌量变化;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测定10ng/ml IL-1β作用48h后RPE细胞的VEGF和bFGFmRNA变化;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IL-1β刺激后RPE细胞的增生状态。结果相同刺激时间即36h作用下,终浓度为1、10ng/ml的IL-1β促进RPE细胞VEGF的分泌(q=32.79,42.56;P〈0.01);10ng/ml的Il-1β促进bFGF的分泌(q=7.514,P<0.01);与浓度为10ng/ml的IL-1β刺激相比,增加IL-1β刺激浓度至20ng/ml使RPE细胞VEGF和bFGF分泌量下降(q=9.35,6.92;P<0.01)。相同浓度即10ng/ml的IL-1β作用下IL-1β作用时间与RPE细胞VEGF和bFGF分泌量具有正性时间-效应关系;浓度为10ng/ml的IL-1β作用48h可促进RPE细胞的VEGF和bFGFmRNA水平;MTT结果证明IL-1β未明显影响RPE细胞的增生状态(F=0.317,P〉0.05)。结论炎前因子IL-1β可影响人RPE细胞VEGF和bFGF的分泌量,在一定的作用浓度和作用时间范围内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素上皮 /生理学 自细胞介素1β/投药和剂量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成纤维细 胞生长因子2
原文传递
转化生长因子-β1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热休克蛋白47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吕明良 李敏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73-574,共2页
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增生、迁移、合成细胞外基质是促进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疾病(PVD)发生和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可诱导入RPE细胞增生、迁移 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可诱导入RPE细胞迁移及合成... 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增生、迁移、合成细胞外基质是促进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疾病(PVD)发生和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可诱导入RPE细胞增生、迁移 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可诱导入RPE细胞迁移及合成细胞外基质 均在PVD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目前,有关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RPE细胞热休克蛋白47(HSP47)是一种胶原特异的分子伴侣,对胶原成熟有一定影响.我们通过观察TGF-β1对人RPE细胞HSP47及VEGF合成的影响,以进一步探讨TGF-β1在PV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1/药物作用 色素上皮 /生理学 HSP47热休克蛋白质类 血管生成诱导剂
原文传递
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在脉络膜新生血管发生中的可能作用
17
作者 李夏 王雨生 +3 位作者 朱洁 杨秀梅 刘敏 赵炜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2-46,共5页
目的观察磷酸化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在激光诱导的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CNV)中的表达,探讨STAT3在CNV中可能的作用。方法建立激光诱导的大鼠CNV模型,免疫荧光法观察CNV生成早期磷酸化STAT3的表达。建立细胞缺氧模型,细... 目的观察磷酸化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在激光诱导的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CNV)中的表达,探讨STAT3在CNV中可能的作用。方法建立激光诱导的大鼠CNV模型,免疫荧光法观察CNV生成早期磷酸化STAT3的表达。建立细胞缺氧模型,细胞培养液中加入Janus激酶2(JAK2)特异性阻断剂AG490后培养1、3、6、12、24h。流式细胞仪检测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的增生指数,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VEGF的mRNA表达,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HIF-1α蛋白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细胞培养液上清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含量。结果激光光凝后3d,磷酸化STAT3高表达于大鼠CNV区域。阻断JAK2/STAT3信号转导通路后,缺氧条件下人RPE细胞随时间增生指数明显降低(t=1.472,3.566,2.391,6.420;P=0.054,0.038,0.042,0.016)。随缺氧时间增加,HIF-1α和VEGFmRNA表达逐渐增强。采用AG490阻断JAK2/sTAT3信号转导通路后,缺氧条件下人RPE细胞HIF-1α mRNA和VEGFmRNA的表达、HIF-1α蛋白的活化均受明显抑制(t=0.07,0.02,0.01,P〈0.05);细胞培养上清液中VEGF含量显著降低(t=1.330,1.106,2.828,7.742,5.610,6.894,P=0.082,0.063,0.014,0.002,0.016,0.011)。结论STAT3可能参与了CNV的发生,这一过程部分是通过JAK2/STAT3信号转导通路调控RPE细胞HIF-1α和VEGF表达而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新生血管化/病因学 色素上皮 /病理生理学 STAT3转录因子 疾病模型 动物
原文传递
细胞内Ca^2+及MERTK基因在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吞噬功能中的作用
18
作者 孙昱昭 洪晶 安刚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93-197,共5页
目的观察细胞内Ca^2+及MERTK基因在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的吞噬功能中所起的作用及二者的相互关系。方法用视细胞外节膜盘(ROS)于37℃孵育培养的RPE细胞,在孵育不同终止吞噬反应。双重荧光标记法检测RPE细胞吞噬动力学;钙... 目的观察细胞内Ca^2+及MERTK基因在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的吞噬功能中所起的作用及二者的相互关系。方法用视细胞外节膜盘(ROS)于37℃孵育培养的RPE细胞,在孵育不同终止吞噬反应。双重荧光标记法检测RPE细胞吞噬动力学;钙离子荧光探针负载法在荧光显微镜下测定RPE细胞内Ca^2+的变化;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相应时间点MERTK基因表达的变化及施加Ca^2+激活剂(A23187载体)或拮抗剂(verapamile)后MERTK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RPE细胞与ROS孵育过程中,ROS结合于RPE细胞表面发生在15min时,RPE细胞吞噬ROS在24h时达到饱和。细胞内Ca^2+在孵育15min时升高,并在24h内保持高水平;MERTK基因表达在RPE细胞与ROS孵育5min时增强,并在全部孵育过程中呈现出高表达状态;以A23187载体开放钙通道升高RPE细胞内Ca^2+后,MERTK基因信使核糖核酸(mRNA)水平升高,并呈剂量依赖性。经A23187预处理后的孵育实验中所检测到的MERTK mRNA水平除3h这一时间点外均高于对照组;verapamile拮抗RPE细胞内Ca^2+后,MERTK基因表达明显下降并呈剂量依赖性;以verapamile预处理后继续与ROS孵育,所检测到的MERTK基因在24h内均低于对照组。结论MERTK基因及细胞内Ca^2+发挥着维持RPE细胞吞噬过程的重要作用,MERTK作为上游调控信号启动下游的细胞内Ca^2+信号来维持RPE细胞对ROS的摄入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素上皮 /病理生理学 吞噬作用/生理学 CA^2+ MERTK基因
原文传递
六岁儿童黄斑厚度测量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秀英 Son C. Huynh Elena Rochtchina Paul Mitchell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44-447,共4页
目的 观察正常6岁儿童黄斑厚度特征,分析其与眼轴、性别、屈光状态和种族的关系.方法 随机抽取悉尼市区34所小学中平均年龄为6岁的1543名儿童.采用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测定其黄斑中心环(CM)、内环(IM)、外环(OM)厚度,对比分析... 目的 观察正常6岁儿童黄斑厚度特征,分析其与眼轴、性别、屈光状态和种族的关系.方法 随机抽取悉尼市区34所小学中平均年龄为6岁的1543名儿童.采用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测定其黄斑中心环(CM)、内环(IM)、外环(OM)厚度,对比分析不同性别、种族儿童间黄斑厚度的差异.所有儿童均采用光学生物测量仪测定眼轴长度,自动屈光仪RK-F1测量屈光状态,分析CM、IM、OM厚度与眼轴、屈光状态的关系.结果 儿童CM、IM和OM厚度均呈正态分布,分别为193.6、264.3、236.7μm,各环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40,0.08,0.20;P值均<0.05).男性CM、IM、OM厚度分别为194.2、264.9、229.0 μm,女性CM、IM、OM厚度分别为189.3、262.5、231.5μm.两者比较,男性CM和IM厚度较女性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15,0.11;P值均<0.05).白种人CM、IM、OM厚度分别为196.0、265.2、237.5μm,东亚人CM、IM、OM厚度分别为186.0、262.3、236.5μm,中东人CM、IM、OM厚度分别为193.4、263.7、233.8μm.白种人、中东人CM和IM厚度较东亚人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12,0.15;P值均<0.05),3者间OM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6,P=0.6).IM和OM厚度随眼轴增长而明显变薄(P<0.05),CM、IM和OM厚度随远视度数增加而变厚(P<0.05).结论 正常6岁儿童的黄斑厚度呈正态分布,性别、种族,眼轴和屈光度明显影响黄斑的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生理学 体层摄影术 光学相干 儿童(6-12) 屈光 /生理学 种族关系
原文传递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诱导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表达趋化因子CXC受体4
20
作者 杨军 赖平红 +1 位作者 韩芳 谢晖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27-229,共3页
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是增生性视网膜病变中视网膜病变中视网膜前膜的主要成份。在增生膜发生早期阶段,RPE细胞通过主动迁移抵达到视网膜表面,但其迁移机制不清。增生性视网膜病变形成过程中,趋化因子家族的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 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是增生性视网膜病变中视网膜病变中视网膜前膜的主要成份。在增生膜发生早期阶段,RPE细胞通过主动迁移抵达到视网膜表面,但其迁移机制不清。增生性视网膜病变形成过程中,趋化因子家族的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DF-1)及CXC类趋化因子受体4(CXCR4)是介导细胞迁移的重要细胞网子,目前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和黄斑前膜中均发现了CXCR4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投药和剂量 色素上皮 /病理生理学 受体 CXCR4/生理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