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程序性死亡分子-1及其配体通路在眼科领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方梦园(综述) 孟倩丽(综述) 郭海科(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9-183,共5页
共刺激信号已经成为免疫学研究的一个热点。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及其配体属于抑制性共刺激分子,其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病原微生物感染、肿瘤免疫逃逸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PD—1及其配体(PD-1/PD—... 共刺激信号已经成为免疫学研究的一个热点。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及其配体属于抑制性共刺激分子,其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病原微生物感染、肿瘤免疫逃逸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PD—1及其配体(PD-1/PD—L)通路在眼科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进展。眼部多种疾病和现象,如眼部免疫性疾病、眼部感染性疾病、眼部肿瘤、眼组织的免疫赦免等均发现有PD—1/PD—L通路的改变。这些发现不仅进一步阐明了一些眼部疾病的发病机制,而且为其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就PD—1/PD—L通路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眼科生理病理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分子 配体 免疫调节 眼生理病理
下载PDF
反义核酸技术在眼科的研究应用进展
2
作者 陆宏 孙慧敏 《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 2005年第4期220-224,共5页
伴随着基因克隆、基因测序技术以及DNA人工合成技术的迅速发展,反义核酸研究快速发展。本文简要介绍反义核酸技术的基本原理,并对该技术在探索眼部相关生理、病理本质方面的研究,以及作为眼部相关疾病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反义核酸 /病理生理 治疗 反义核酸技术 基因测序技术 反义核酸研究 基因克隆 合成技术 治疗药物
下载PDF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时的眼功能失调
3
作者 信永明 贾卫滨 刘春青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614-615,共2页
关键词 杀虫药 有机磷/中毒 /病理生理
下载PDF
基本型间歇性外斜视患者的斜视控制能力与融合性辐辏和分开运动的关系 被引量:10
4
作者 傅涛 王静 +2 位作者 苏庆 郗平 李育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56-459,共4页
背景间歇性外斜视是介于外隐斜和恒定性外斜视之间的-种斜视类型。间歇性外斜视患者融合性辐辏和分开运动的评估对了解患者控制隐斜或间歇性偏斜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目的分析基本型间歇性外斜视患儿融合性辐辏运动和分开运动与外斜视... 背景间歇性外斜视是介于外隐斜和恒定性外斜视之间的-种斜视类型。间歇性外斜视患者融合性辐辏和分开运动的评估对了解患者控制隐斜或间歇性偏斜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目的分析基本型间歇性外斜视患儿融合性辐辏运动和分开运动与外斜视控制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研究方法,纳入2013年7月至2014年2月在北京同仁医院就诊的基本型间歇性外斜视患儿63例。采用三棱镜加交替遮盖法测定患儿双眼偏斜角度;采用修正纽卡斯尔控制分数(RNCS)方法评估外斜视的控制能力并进行评分;采用1△~40△的水平三棱镜排镜及调节性视标检测融合性辐辏和分开运动的破裂点、恢复点和恢复易度检测。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法评估融合性辐辏和分开运动的测量参数与间歇性外斜视控制分数之间的关系。结果患儿右眼和左眼的平均屈光度分别为(-1.95±1.63)D和(-2.01±1.73)D,受检眼视远和视近时斜视度分别为(36.67±15.69)△和(38.25±14.8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13、-0.57,均P〉0.05)。患儿视远及视近时融合性辐辏运动的破裂点与外斜视控制分数之间均呈明显负相关(rs=-0.41,P=0.03;L=-0.56,P〈0.01);而视远及视近融合性分开运动的破裂点与外斜视控制分数之间均无明显相关性(rs=0.05,P=0.78;rs=0.04,P=0.75)。无论辐辏融合还是分开融合,融合恢复易度与外斜视控制分数之间均无明显相关性(均P〉0.05)。结论融合性辐辏运动破裂点的检测能较好地提示间歇性外斜视的严重程度,有可能作为间歇性外斜视的手术治疗指征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斜视/生理病理 集合/生理病理 调节/生理 斜视/生理病理 儿童
下载PDF
先天性与后天性眼球震颤的眼震电流描记术表现
5
作者 肖瑞春 刘鋋 廉能静 《眼科》 CAS 1993年第1期25-28,60,共5页
应用眼震电流描记术,对16例先天性和10例后天性眼球震颤患者进行了多项试验检查。结果表明,两者在凝视性眼球震颤、扫视和视跟踪反应,以及视动性眼球震颤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认为,此项技术可对两类眼球震颤作出较为客观的鉴别诊断。
关键词 球震颤/病理生理 /病理生理 震电流描记术
原文传递
单眼无晶状体对眼球生长的影响
6
作者 肖林 徐冰 石红 《眼科》 CAS 2003年第2期104-105,共2页
目的 :探讨单眼无晶状体眼对眼球的影响。方法 :收集近几年单眼外伤性无晶状体眼和老年性白内障摘除后无晶状体眼行二期植入术的病例 5 9例。选有完整资料的外伤组 19例 ,老年组 2 7例。测定无晶状体眼和对侧眼眼轴长度 ,比较双侧眼轴 ... 目的 :探讨单眼无晶状体眼对眼球的影响。方法 :收集近几年单眼外伤性无晶状体眼和老年性白内障摘除后无晶状体眼行二期植入术的病例 5 9例。选有完整资料的外伤组 19例 ,老年组 2 7例。测定无晶状体眼和对侧眼眼轴长度 ,比较双侧眼轴 ,并观察无晶状体眼与病程的相关性。结果 :外伤组的无晶状体眼眼轴较对侧眼明显增长 ,其增长程度与病程有正相关性。尚未发现老年组有类似情况 ,但是有 5例单眼老年性白内障摘除 8年以上的无晶状体眼的眼轴较对侧眼长。结论 :多发生在青壮年期的外伤性无晶状体眼可以重新诱发眼球轴性生长。本组资料尚不能证明老年无晶状体眼对眼球的作用 ,但是可能诱发眼球生长的因素终生存在。临床上拟行二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时应注意对眼轴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晶状体 /病理生理
原文传递
中老年人群眼底动脉硬化者心电图特点 被引量:1
7
作者 林丽萍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401-402,共2页
目的观察中老年患者眼底动脉硬化的心电图特点。方法对500例中老年患者眼底动脉硬化的心电图表现分析和500例中老年眼底动脉正常者作为对照组比较。结果有眼底动脉硬化的中老年组心电图异常改变显著高于眼底动脉正常中老年对照组,2组... 目的观察中老年患者眼底动脉硬化的心电图特点。方法对500例中老年患者眼底动脉硬化的心电图表现分析和500例中老年眼底动脉正常者作为对照组比较。结果有眼底动脉硬化的中老年组心电图异常改变显著高于眼底动脉正常中老年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电图异常改变随着眼底动脉硬化级别的增高而增多,以ST—T异常改变为主并且有高血压病史患者占66.8%,三者有良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病理生理 动脉/病理生理 心电描记术
原文传递
高度近视偏心注视优势位置的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贾亚丁 栗改云 张棉花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64-367,共4页
目的 探讨高度近视眼因黄斑病理损害形成中心暗点以及丧失中心视力后偏心固视的形成规律,确定偏心注视点的优势位置。方法应用微视野计(MP-1)对因黄斑病变形成偏心固视的40例高度近视患者的54只眼作固视检查。利用正常成人中心固视... 目的 探讨高度近视眼因黄斑病理损害形成中心暗点以及丧失中心视力后偏心固视的形成规律,确定偏心注视点的优势位置。方法应用微视野计(MP-1)对因黄斑病变形成偏心固视的40例高度近视患者的54只眼作固视检查。利用正常成人中心固视的90%置信椭圆,确定偏心固视相对于中心凹的位置。根据观察到的偏心固视的位置,将所有患眼分为preferred retinal locucs(PRL)优势组和PRL非优势组;并将两组视力作统计学比较。结果54只高度近视眼中,中心视力丧失后偏心固视点形成在暗点下方视野者24只眼,占本组患眼的44.44%;左侧19只眼,占35.19%;上方6只眼,占11.11%;右侧5只眼,占9.26%。双眼均形成偏心固视者14例,其中13例双眼偏心固视模式一致,均为下方者7例,占双眼偏心固视者的50.00%;均为左侧者5例,占35.71%;均为上方者1例,占7.14%。偏心固视位于下方、左侧视野组与偏心位置位于右侧和上方的非优势组之间比较,其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44,P〉0.05)。结论高度近视患者偏心固视会形成在尽量靠近中心凹有功能的视网膜。下方视野是形成偏心固视的优势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退行性/并发症 注视 /病理生理 视野检查法
原文传递
光损伤后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及其受体的表达 被引量:3
9
作者 李菲 陈长征 +2 位作者 周俊 范雯 邢怡桥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9-162,共4页
目的观察光损伤后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及其受体可溶性fm样酪氨酸激酶受体(sFh-1)和包含激酶植入区域受体(KDR)的表达。方法体外培养人RPE细胞,取第8~12代生长良好的传代细胞用于实验。将同代... 目的观察光损伤后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及其受体可溶性fm样酪氨酸激酶受体(sFh-1)和包含激酶植入区域受体(KDR)的表达。方法体外培养人RPE细胞,取第8~12代生长良好的传代细胞用于实验。将同代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光损伤组。以18w冷白色荧光灯作为光源,自制光照器。采用双层高压消毒锡纸包裹对照组细胞,与光损伤组细胞一同置于自制光照器下,控制光照强度在(2200±300)Lux,持续光照12h建立光损伤模型。于光损伤后0、6、12、24h终止培养,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VEGF-A、sFlt-1及KDR的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光损伤组VEGF—AmRNA及蛋白表达在光损伤后6h时明显增加,12h时达到高峰,明显高于对照组(t=2.74,2.93;P%0.05),随后降低。sFlt-1的mRNA及蛋白表达在光损伤后12h达到高峰,明显高于对照组(t=4.32,P〈0.01);24h时明显低于对照组(t=2.41,P〈0.05)。KDR的mRNA及蛋白表达在光损伤后6、12h时较对照组无明显变化(t=1.84,P〉0.05),24h时高于对照组(t=2.89,P%0.05)。结论光损伤后6、12h时,RPE细胞VEGF-A及sFh-1的表达明显增高,KDR的表达相对稳定。光损伤后24h时,RPE细胞VEGF-A及sFlt-1的表达降低,KDR的表达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素上皮 /病理生理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分析 受体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光 刺激/副作用
原文传递
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在脉络膜新生血管发生中的可能作用
10
作者 李夏 王雨生 +3 位作者 朱洁 杨秀梅 刘敏 赵炜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2-46,共5页
目的观察磷酸化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在激光诱导的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CNV)中的表达,探讨STAT3在CNV中可能的作用。方法建立激光诱导的大鼠CNV模型,免疫荧光法观察CNV生成早期磷酸化STAT3的表达。建立细胞缺氧模型,细... 目的观察磷酸化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在激光诱导的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CNV)中的表达,探讨STAT3在CNV中可能的作用。方法建立激光诱导的大鼠CNV模型,免疫荧光法观察CNV生成早期磷酸化STAT3的表达。建立细胞缺氧模型,细胞培养液中加入Janus激酶2(JAK2)特异性阻断剂AG490后培养1、3、6、12、24h。流式细胞仪检测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的增生指数,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VEGF的mRNA表达,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HIF-1α蛋白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细胞培养液上清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含量。结果激光光凝后3d,磷酸化STAT3高表达于大鼠CNV区域。阻断JAK2/STAT3信号转导通路后,缺氧条件下人RPE细胞随时间增生指数明显降低(t=1.472,3.566,2.391,6.420;P=0.054,0.038,0.042,0.016)。随缺氧时间增加,HIF-1α和VEGFmRNA表达逐渐增强。采用AG490阻断JAK2/sTAT3信号转导通路后,缺氧条件下人RPE细胞HIF-1α mRNA和VEGFmRNA的表达、HIF-1α蛋白的活化均受明显抑制(t=0.07,0.02,0.01,P〈0.05);细胞培养上清液中VEGF含量显著降低(t=1.330,1.106,2.828,7.742,5.610,6.894,P=0.082,0.063,0.014,0.002,0.016,0.011)。结论STAT3可能参与了CNV的发生,这一过程部分是通过JAK2/STAT3信号转导通路调控RPE细胞HIF-1α和VEGF表达而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新生血管化/病因学 色素上皮 /病理生理 STAT3转录因子 疾病模型 动物
原文传递
细胞内Ca^2+及MERTK基因在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吞噬功能中的作用
11
作者 孙昱昭 洪晶 安刚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93-197,共5页
目的观察细胞内Ca^2+及MERTK基因在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的吞噬功能中所起的作用及二者的相互关系。方法用视细胞外节膜盘(ROS)于37℃孵育培养的RPE细胞,在孵育不同终止吞噬反应。双重荧光标记法检测RPE细胞吞噬动力学;钙... 目的观察细胞内Ca^2+及MERTK基因在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的吞噬功能中所起的作用及二者的相互关系。方法用视细胞外节膜盘(ROS)于37℃孵育培养的RPE细胞,在孵育不同终止吞噬反应。双重荧光标记法检测RPE细胞吞噬动力学;钙离子荧光探针负载法在荧光显微镜下测定RPE细胞内Ca^2+的变化;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相应时间点MERTK基因表达的变化及施加Ca^2+激活剂(A23187载体)或拮抗剂(verapamile)后MERTK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RPE细胞与ROS孵育过程中,ROS结合于RPE细胞表面发生在15min时,RPE细胞吞噬ROS在24h时达到饱和。细胞内Ca^2+在孵育15min时升高,并在24h内保持高水平;MERTK基因表达在RPE细胞与ROS孵育5min时增强,并在全部孵育过程中呈现出高表达状态;以A23187载体开放钙通道升高RPE细胞内Ca^2+后,MERTK基因信使核糖核酸(mRNA)水平升高,并呈剂量依赖性。经A23187预处理后的孵育实验中所检测到的MERTK mRNA水平除3h这一时间点外均高于对照组;verapamile拮抗RPE细胞内Ca^2+后,MERTK基因表达明显下降并呈剂量依赖性;以verapamile预处理后继续与ROS孵育,所检测到的MERTK基因在24h内均低于对照组。结论MERTK基因及细胞内Ca^2+发挥着维持RPE细胞吞噬过程的重要作用,MERTK作为上游调控信号启动下游的细胞内Ca^2+信号来维持RPE细胞对ROS的摄入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素上皮 /病理生理 吞噬作用/生理 CA^2+ MERTK基因
原文传递
Endothelial cells-targeted soluble human Delta-like 4 suppresses both physiological and pathological ocular angiogenesis 被引量:5
12
作者 YAN XianChun YANG ZiYan +9 位作者 CHEN Yan LI Na WANG Li DOU GuoRui LIU Yuan DUAN JuanLi FENG Lei DENG SanMing HAN Hua ZHANG Ping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5期425-431,共7页
Due to its essential roles in angiogenesis, Notch pathway has emerged as an attractive target for the treatment of pathologic angiogenesis. Although both activation and blockage of Notch signal can impede angiogenesis... Due to its essential roles in angiogenesis, Notch pathway has emerged as an attractive target for the treatment of pathologic angiogenesis. Although both activation and blockage of Notch signal can impede angiogenesis, activation of Notch signal may be more promising because it was shown that long-term Notch signal blockage resulted in vessel neoplasm. However, an in vivo deliverable Notch ligand with highly efficient Notch-activating capacity has not been developed. Among all the Notch ligands, Delta-like4(Dll4) is specifically involved in angiogenesis. In this study, we generated a novel soluble Notch ligand h D4 R, which consists of the Delta-Serrate-Lag-2 fragment of human Dll4 and an arginine-glycine-aspartate(RGD) motif targeting endothelial cells(ECs). We demonstrated that h D4 R could bind to ECs through its RGD motif and effectively triggered Notch signaling in ECs. Further, we confirmed that h D4 R could suppress angiogenesis in vitro as manifested by network formation assay and sprouting assay. More importantly, h D4 R efficiently repressed neonatal retinal angiogenesis and laser-induced 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 as well in vivo. In conclusion, we have developed an in vivo deliverable Notch ligand h D4 R, which suppresses angiogenesis both in vitro and in vivo, thus providing a new approach to tackle excessive angiogenesis relevant disease such as CN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tch signal human Delta-like4 RGD ANGIOGENESIS 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
原文传递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诱导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表达趋化因子CXC受体4
13
作者 杨军 赖平红 +1 位作者 韩芳 谢晖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27-229,共3页
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是增生性视网膜病变中视网膜病变中视网膜前膜的主要成份。在增生膜发生早期阶段,RPE细胞通过主动迁移抵达到视网膜表面,但其迁移机制不清。增生性视网膜病变形成过程中,趋化因子家族的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 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是增生性视网膜病变中视网膜病变中视网膜前膜的主要成份。在增生膜发生早期阶段,RPE细胞通过主动迁移抵达到视网膜表面,但其迁移机制不清。增生性视网膜病变形成过程中,趋化因子家族的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DF-1)及CXC类趋化因子受体4(CXCR4)是介导细胞迁移的重要细胞网子,目前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和黄斑前膜中均发现了CXCR4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投药和剂量 色素上皮 /病理生理 受体 CXCR4/生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