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CT、MRI单独与联合诊断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价值分析
1
作者 路亚运 赵佳龙 许琨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9期1335-1339,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以及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对眼眶海绵状血管瘤(orbital cavernous hemangioma,OCH)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眼科收治经手术病理证实OC... 目的探讨超声、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以及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对眼眶海绵状血管瘤(orbital cavernous hemangioma,OCH)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眼科收治经手术病理证实OCH患者53例,以病理学诊断为标准,归纳总结OCH患者的超声、MRI影像学表现异同,探讨最适合鉴别区分OCH的影像学检查方法。结果超声扫描:53例OCH患者中未检查到2例,明确位于肌锥内51例,B超表现为肿物呈圆形或类圆形,边界不清晰,内回声多且分布不均匀,声衰减少,肿物内未见血流信号;肌锥内组的RT、mTT与非肌锥内组相比更慢(P<0.05)。MRI扫描:53例OCH患者中经眶上裂蔓延至颅内1例,与脑组织分界清晰;位于眼眶锥内51例,MRI显示肿瘤呈圆形或类圆形,动态增强扫描呈渐进性明显均匀强化。CT扫描:53例OCH患者不均匀渐进性强化,肿瘤直径>1.5 cm 49例,肿瘤直径<1.5 cm,均匀强化4例。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超声、CT联合MRI诊断OCH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95.67%、88.91%、92.37%)高于单独超声、CT、MRI诊断。结论渐进性强化[不均匀或(和)持续性]是OCH特点,超声、CT及MRI对OCH诊断作用重要优势各异,超声在OCH定位诊断方面优势明显,MRI除能直接形成冠状位、矢状位及横轴位三种位置图像外,其他方面与CT相比优势不显著,超声、CT、MRI联合诊断对提升OCH诊断符合率有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眶海绵状血管瘤 超声 CT 核磁共振 病理诊断
下载PDF
CT、超声和MRI对眼眶海绵状血管瘤诊断价值比较
2
作者 赵佳龙 路亚运 许琨 《河北医药》 CAS 2023年第22期3477-3479,共3页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方法在眼眶海绵状血管瘤(OCH)诊断中的灵敏度、特异度。方法选择2020年12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80例眼眶海绵状血管瘤患者,采用CT、超声及MRI对患者进行检测,以手术病理检验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价不同检测方法对诊...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方法在眼眶海绵状血管瘤(OCH)诊断中的灵敏度、特异度。方法选择2020年12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80例眼眶海绵状血管瘤患者,采用CT、超声及MRI对患者进行检测,以手术病理检验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价不同检测方法对诊断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灵敏度与特异性。结果以手术病理检验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80例患者共有74例患者确诊为OCH;超声诊断OCH的灵敏性为81.08%(60/74)特异度为33.33%(2/6)。CT诊断OCH的灵敏性为90.41%(66/74)特异度为50.00%(3/6)。MRI诊断OCH的灵敏性为98.65%(73/74)特异度为83.33%(5/6)。MRI诊断特异度、灵敏度、准确率均显著高于CT组、超声诊断组,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诊断OCH的灵敏性与特异度最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超声 MRI 眼眶海绵状血管瘤 灵敏度 特异度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转化生长因子β_1在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6
3
作者 易伟华 魏锐利 +1 位作者 蔡季平 李玉莉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247-249,共3页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眼眶海绵状血管瘤(OCH)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1998/2003OCH的标本25例,取体表海绵状血管瘤(CVM)病理标本和正常小静脉(口径200~500μm)各25例,采用Envision法免疫组化染...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眼眶海绵状血管瘤(OCH)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1998/2003OCH的标本25例,取体表海绵状血管瘤(CVM)病理标本和正常小静脉(口径200~500μm)各25例,采用Envision法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半定量分析结果。结果:VEGF在OCH、CVM和正常小静脉中都有阳性表达,CVM中VEGF的表达明显强于OCH。TGF-β1在OCH、CVM和正常小静脉中都无阳性表达。结论:VEGF表达变化可能是OCH形成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其与CVM大体表现不同的重要病理因素之一。TGF-β1对OCH的发生可能不起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Β1 眼眶海绵状血管瘤 临床意义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泪腺良性淋巴上皮病变与眼眶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病变标本中差异表达基因的检测 被引量:3
4
作者 李静 葛心 +2 位作者 马建民 王霄娜 刘骁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878-882,共5页
背景 泪腺良性淋巴上皮病变是临床较少见的眼眶病,主要表现为双侧泪腺的对称性、无痛性肿大,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未阐明. 目的 筛选泪腺良性淋巴上皮病变组织与眼眶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病变组织中的差异表达基因,从分子水平探讨泪腺良... 背景 泪腺良性淋巴上皮病变是临床较少见的眼眶病,主要表现为双侧泪腺的对称性、无痛性肿大,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未阐明. 目的 筛选泪腺良性淋巴上皮病变组织与眼眶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病变组织中的差异表达基因,从分子水平探讨泪腺良性淋巴上皮病变的发病机制.方法 收集2010年9月至2013年4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经病理学检查证实的泪腺良性淋巴上皮病变患者9例的病变标本,并收集同期眼眶海绵状血管瘤患者9例的组织标本作为对照.利用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技术和limma算法检测2个组患者组织标本中的差异表达基因,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验证差异基因的表达,采用Fisher法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法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功能分析和信号通路分析,找到主要差异表达基因的功能群和信号通路. 结果 泪腺良性淋巴上皮病变患者与眼眶海绵状血管瘤患者中共筛选出5 260个差异基因,Fisher差异表达基因的功能显著性分析和信号通路分析显示,109个GO条目中的差异表达基因显著上调,101个GO条目中的差异表达基因显著下调,其中32个功能基因相关的信号通路显著上调,25个信号通路显著下调.GO分析显示,差异表达基因中补体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表达丰度最高,其次为T细胞信号通路和B细胞信号通路上调以及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信号通路下调.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泪腺良性淋巴上皮病变组患者标本中TIPRL、TLR7和TLR10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眼眶海绵状血管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03、-2.32、-2.32,均P<0.05),与基因芯片检测结果一致.结论 人泪腺良性淋巴上皮病变组织与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病变组织中基因表达谱明显不同,这些差异表达基因除参与T细胞和B细胞信号通路的上调以及MAPK信号通路和TGF-β信号通路的下调外,还涉及补体系统的变化.泪腺良性淋巴上皮病变的发生和发展是多种基因和通路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泪腺良性淋巴上皮病变 眼眶海绵状血管瘤 微阵列芯片 基因表达谱 发病机制 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CT诊断 被引量:5
5
作者 唐作华 钱雯 宋济昌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0年第5期310-312,共3页
目的:研究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对55例眼眶海绵状血管瘤CT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5例肿块位于眼眶肌锥内,2例深达眶尖部;另10例占据肌锥内外或仅发生于肌锥外。横断面扫描显示34例... 目的:研究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对55例眼眶海绵状血管瘤CT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5例肿块位于眼眶肌锥内,2例深达眶尖部;另10例占据肌锥内外或仅发生于肌锥外。横断面扫描显示34例肿块位于眼球后,其中20例紧贴球后壁;冠状位扫描较难分辨眼球与球后肿瘤的前后界限。横断面扫描中,肿瘤与视神经、眼外肌界限不清;但在冠状位可显示两者受压移位。43例肿瘤为类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10例呈不规则或团块状,且边界欠清,另2例两个瘤体呈哑铃状相连。38例密度不均或欠均,其中6例有高密度斑点或片状阴影,2例为钙化或静脉石。30例增强后扫描中20例部分增强明显,且增强后肿瘤的边界、形态、大小更加清楚。结论:横断面在辨别肿瘤与眼眶及眼球的关系,冠状位在区分肿瘤与视神经、眼外肌时各有优势,增强扫描有助于提高血管瘤的CT诊断率。将横断面增强扫描和冠状位平扫相结合,能使CT检查对血管瘤的定位、定量及定性诊断的准确率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眶海绵状血管瘤 CT 诊断
下载PDF
CT、MRI在眼眶海绵状血管瘤与眼眶神经鞘瘤影像学鉴别诊断中的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李金星 郭庆环 张林昌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7年第11期1890-1893,共4页
目的对CT、MRI在眼眶海绵状血管瘤与眼眶神经鞘瘤的影像学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经CT诊断为眼眶海绵状血管瘤患者38例和眼眶神经鞘瘤患者45例,经MRI诊断为眼眶海绵状血管瘤患者41例和... 目的对CT、MRI在眼眶海绵状血管瘤与眼眶神经鞘瘤的影像学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经CT诊断为眼眶海绵状血管瘤患者38例和眼眶神经鞘瘤患者45例,经MRI诊断为眼眶海绵状血管瘤患者41例和眼眶神经鞘瘤患者39例。对所有患者进行肿瘤鉴别诊断,主要分为定性诊断符合和定位诊断符合,定性诊断符合是影像学诊断与病理诊断结果一致;定位诊断符合是影像学诊断与手术定位结果一致。分别计算CT、MRI的定性、定位诊断符合率。结果 CT诊断的38例眼眶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定性诊断正确的31例,定性诊断符合率为81.58%;定位诊断正确33例,定位诊断符合率为86.84%。CT诊断的45例眼眶神经鞘瘤患者定性诊断正确的39例,定性诊断符合率为86.67%;定位诊断正确37例,定位诊断符合率82.22%。MRI诊断的41例眼眶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定性诊断正确的38例,定性诊断符合率为92.68%;定位诊断正确39例,定位诊断符合率为95.12%。MRI诊断的39例眼眶神经鞘瘤患者定性诊断正确的36例,定性诊断符合率为92.31%;定位诊断正确的37例,定位诊断符合率为94.87%。CT、MRI诊断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定性符合率和定位符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T、MRI诊断眼眶神经鞘瘤的定性符合率和定位符合率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MRI在眼眶海绵状血管瘤和眼眶神经鞘瘤的影像学鉴别诊断中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二者的定性、定位诊断符合率均很高,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MRI 眼眶海绵状血管瘤 眼眶神经鞘 影像学鉴别诊断
下载PDF
易误诊为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蝶骨大翼区硬脑膜动静脉瘘一例 被引量:1
7
作者 王玮 罗班 +1 位作者 于加省 张虹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89-890,共2页
患者,男,43岁,因左眼充血、肿胀伴眼球突出1个月余入院。患者于2013年1月13日晨起后尤明显诱因出现左眼肿胀、流泪、眼红症状,无分泌物,自觉左眼轻度突出,视物轻度重影,伴左侧颞部胀痛。
关键词 眼眶海绵状血管瘤 硬脑膜动静脉瘘 蝶骨大翼 误诊 眼球突出 眼充血 分泌物 患者
下载PDF
40例眼眶海绵状血管瘤B超、CT诊断 被引量:2
8
作者 宫新扣 张鹏国 韩冰 《中国实验诊断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778-1779,共2页
关键词 眼眶海绵状血管瘤 CT诊断 B超 影像学资料 良性肿 手术进路 治疗方法 诊断价值
下载PDF
CT动态增强扫描在眼眶海绵状血管瘤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文静 马敏旺 宋国祥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3期409-411,共3页
目的:研究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CT表现,特别是CT动态增强扫描在海绵状血管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海绵状血管瘤12例,常规行CT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结果:12例肿瘤中10例显示不均匀渐进性强化,2例肿瘤直径小于1.5... 目的:研究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CT表现,特别是CT动态增强扫描在海绵状血管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海绵状血管瘤12例,常规行CT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结果:12例肿瘤中10例显示不均匀渐进性强化,2例肿瘤直径小于1.5cm,显示均匀强化。结论:渐进性强化是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特点,CT动态增强扫描有助于诊断海绵状血管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眶海绵状血管瘤 CT动态增强扫描 诊断
下载PDF
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多层CT、MRI诊断在临床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军 丁世斌 +1 位作者 印万庆 李丹 《中国现代医生》 2008年第10期132-133,F0003,共3页
目的运用多层CT、低场MRI对眼眶海绵状血管瘤进行诊断分析,为临床手术提供最大的帮助。方法对32例眼眶海绵状血管瘤进行CT、MRI及动态增强检查。对病变进行三维重建。结果CT及MRI均可反映肿瘤的良性特征,根据肿瘤的影像学表现可对大多... 目的运用多层CT、低场MRI对眼眶海绵状血管瘤进行诊断分析,为临床手术提供最大的帮助。方法对32例眼眶海绵状血管瘤进行CT、MRI及动态增强检查。对病变进行三维重建。结果CT及MRI均可反映肿瘤的良性特征,根据肿瘤的影像学表现可对大多数眼眶海绵状血管瘤作出定性诊断。两种方法均有助于肿瘤的准确定位,随着多层的三维应用,CT对肿瘤与眶壁的关系诊断准确,MRI可明确肿瘤与视神经的关系。增强扫描均可反映血管瘤病理特性。结论CT及MRI对本病的定位诊断均有重要作用,强化特点对定性诊断有重要作用。为临床术前提供准确诊断,为手术提供三维模拟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眶海绵状血管瘤 CT MRI 诊断 临床应用
下载PDF
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学诊断评价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振波 王乃金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04年第2期81-82,共2页
目的 比较MRI、CT和超声在诊断眼眶海绵状血管瘤中的作用。方法 对 2 1例眼眶海绵状血管瘤患者进行MRI、CT及超声检查。结果 超声能够揭示海绵状血管的病理组织学类型 ;MRI及CT可反映肿瘤的良性特征 ,根据肿瘤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特... 目的 比较MRI、CT和超声在诊断眼眶海绵状血管瘤中的作用。方法 对 2 1例眼眶海绵状血管瘤患者进行MRI、CT及超声检查。结果 超声能够揭示海绵状血管的病理组织学类型 ;MRI及CT可反映肿瘤的良性特征 ,根据肿瘤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特点可对大多数眼眶海绵状血管瘤作出定性诊断。两种方法均有助于肿瘤的准确定位 ,MRI可明确肿瘤与视神经的关系及显示“渐进性强化”特征。结论 MRI无论定性还是定位均优于CT ;超声对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定性诊断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眶海绵状血管瘤 影像学诊断 MRI检查 CT检查 超声检查
下载PDF
眼眶海绵状血管瘤开眶手术入路的选择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亚斌 方成彦 +1 位作者 杨忠昆 胡竹林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25期67-68,共2页
目的探讨摘除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不同手术入路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131例经手术摘除的眼眶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眼眶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手术入路、手术技巧及手术效果进行总结。结果所有131例患者的... 目的探讨摘除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不同手术入路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131例经手术摘除的眼眶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眼眶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手术入路、手术技巧及手术效果进行总结。结果所有131例患者的眼眶海绵状血管瘤均行开眶手术治疗。外侧开眶术一共51例患者,其中完整摘除肿瘤49例,肿瘤大部摘除2例;术后视力改善62例,视力改善35例,视力稳定12例,视力减退4例。内外侧联合开眶术14例,其中完整摘除肿瘤49例,肿瘤大部摘除2例;术后视力改善8例,视力改善3例,视力稳定3例,视力减退3例。行经结膜入路前路开眶术一共37例患者其中完整摘除肿瘤37例;术后视力改善28例,视力稳定8例,视力减退1例。经皮肤入路前路开眶术一共24例患者,其中完整摘除肿瘤37例;术后视力改善21例,视力稳定2例,视力减退1例。内侧开眶术一共9例患者,其中完整摘除肿瘤9例;术后视力改善7例,视力稳定7例,视力减退1例。经颅入眶入路开眶术一共3例患者,其中完整摘除肿瘤2例,肿瘤大部摘除1例,术后视力改善0例,视力稳定2例,视力减退1例。经鼻内镜经筛窦内侧入路开眶术:一共5例患者,其中完整摘除肿瘤4例,肿瘤大部摘除1例,术后视力改善2例,视力稳定2例,视力减退1例。患者视力改善14例,视力稳定11例。行外侧开眶术37例,其中完整摘除肿瘤34例,肿瘤部分摘除3例;术后视力改善21例,视力稳定13例,视力丧失和减退3例。结论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可成功地摘除眼眶海绵状血管瘤,并降低手术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眶海绵状血管瘤 外科手术 手术并发症
下载PDF
眼眶海绵状血管瘤1例诊治与体会
13
作者 李瑞 谷去非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06年第12期11-11,共1页
关键词 眼眶海绵状血管瘤 眼球突出度 诊治 眼眶 裸眼视力 眼部检查 运动受限 渐进性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三期强化扫描和MRI增强扫描诊断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肖胜昔 廖明清 徐海波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0年第2期74-76,124,共4页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MSCT)三期强化扫描和MRI增强扫描诊断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8年8月我院诊治的85例疑似眼眶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其中4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眼眶海绵状血管瘤)为研究对象,均接受MSCT平扫、MSCT...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MSCT)三期强化扫描和MRI增强扫描诊断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8年8月我院诊治的85例疑似眼眶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其中4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眼眶海绵状血管瘤)为研究对象,均接受MSCT平扫、MSCT三期强化扫描、MRI平扫、MRI增强扫描,分析其影像特点,并评估MSCT与MRI对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价值。结果 MSCT平扫上肿瘤与眼外肌密度相似,呈圆形或类圆形,轮廓光滑,见分叶,点状、小圆形高密度钙化,强化后65例呈不均质渐进样强化,14例呈持续性强化,6例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MRI平扫发现T1WI结节状低信号,轮廓清晰,点状高信号,T2WI高信号影,DWI呈等或偏低信号,ADC图呈低信号,增强扫描呈显著填充式强化;MSCT三期强化扫描诊断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灵敏度高于MRI增强扫描,特异度、准确度低于MRI增强扫描,而两者联合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进一步提高,分别为95.00%、88.89%、91.76%。结论 MSCT三期强化扫描及MRI增强扫描诊断眼眶海绵状血管瘤均有一定价值,前者诊断准确率高,而联合诊断的效能更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三期 强化扫描 MRI 增强 眼眶海绵状血管瘤
下载PDF
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手术入路选择和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少波 王萍 +2 位作者 何情依 郭辰峻 李养军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228-1233,共6页
目的:探讨眼眶内不同位置的海绵状血管瘤(OCH)手术入路的选择、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2016-01/2021-08经手术摘除并经病理确诊为OCH的患者128例128眼临床资料,通过术前影像学检查(CT/MRI)确... 目的:探讨眼眶内不同位置的海绵状血管瘤(OCH)手术入路的选择、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2016-01/2021-08经手术摘除并经病理确诊为OCH的患者128例128眼临床资料,通过术前影像学检查(CT/MRI)确定OCH在眼眶内的位置,以此来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并分析术后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OCH发生于眼眶内的位置:肌锥内82眼,肌锥外46眼。根据肿瘤所在象限分类:外上象限24眼,外下象限38眼,内上象限28眼,内下象限12眼,中央区26眼。手术入路的选择:(1)肌锥内OCH:结膜入路53眼,外侧开眶入路22眼,外侧开眶联合内侧结膜入路5眼,皮肤入路1眼,鼻内镜经鼻入路1眼;(2)肌锥外OCH:皮肤入路29眼,结膜入路12眼,外侧开眶入路5眼。术后疗效:除1眼肿瘤残留外,其余127眼肿瘤均完整摘除。术后并发症:(1)眼球运动受限16眼,其中结膜入路11眼、外侧开眶入路4眼、外侧开眶联合内侧结膜入路1眼;(2)视力下降9眼:其中结膜入路3眼、外侧开眶入路6眼;(3)瞳孔散大9眼:其中结膜入路4眼、外侧开眶入路5眼;(4)眶内出血3眼:均发生于结膜入路;(5)视力丧失2眼:结膜入路1眼、外侧开眶入路1眼;(6)上睑下垂2眼:结膜入路1眼、皮肤入路1眼;(7)肿瘤残留1眼:经外侧开眶入路的眶内多发肿瘤。结论:术前应用影像学检查对OCH进行准确定位,根据不同的位置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可成功摘除肿瘤,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眶海绵状血管瘤 影像学定位 手术入路 治疗效果 并发症
下载PDF
对比经结膜入路开眶术和内外联合开眶术摘除视神经内侧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亚斌 柯红琴 +1 位作者 段聪 张利伟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4期38-43,共6页
目的评估经结膜入路前路开眶术,内外侧联合开眶术,2种不同入路手术摘除肌锥内视神经内侧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2009年09月至2019年09月收治的68例眼眶海绵状血管瘤,根据术式分为A、B 2组。A组... 目的评估经结膜入路前路开眶术,内外侧联合开眶术,2种不同入路手术摘除肌锥内视神经内侧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2009年09月至2019年09月收治的68例眼眶海绵状血管瘤,根据术式分为A、B 2组。A组为结膜入路前路开眶术共33例,B组为内外侧联合开眶术共35例,评估2组患者在平均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手术操作空间、术中出血量、肿瘤完整摘、术后并发症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A组平均住院天数为(5.03±1.63)d,B组为(8.34±2.13)d,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26,P=0.000)。A组平均手术时间为(55.62±5.43)min,B组为(109.21±13.72)min,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428,P=0.000)。手术操作空间用注水法测量,用所注水的体积表示,A组平均为(5.22±0.21)mL,B组平均为(16.501±1.22)mL,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362,P=0.000)。术中出血量:A组平均为(17.22±1.65)mL,B组平均为(59.29±6.42)mL,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098,P=0.000)。肿瘤完整摘除率:A组为90.9%(30/33),B组为97.14%(34/35);术后视力:A组患者术后视力提高和不变者占93.9%(31/33),术后视力下降占6.06%(2/33);B组术后视力提高和不变者占85.71%(30/35),术后视力下降或丧失者占14.3%(5/35)。结论结膜入路前路开眶术和内外侧联合开眶术在神经内侧眼眶海绵状血管瘤摘除术中各有优缺点,正确选择手术方式是完整摘除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关键,术前应根据影像学资料准确判断肿瘤位置和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眶海绵状血管瘤 经结膜入路前路开眶术 内外侧联合开眶术
下载PDF
眼眶海绵状血管瘤致视力下降1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石慧君 王聪颖 +2 位作者 刘翩翩 刘立民 张铭连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1年第10期737-739,共3页
1临床资料谢某,女,68岁。2019年10月21日初诊。主因“右眼逐渐视力下降20 d”就诊。无明显诱因发病。眼科检查:双眼视力0.5,矫正均不提高;双眼眼压13 mm Hg(1 mm Hg=0.133 kPa)。右眼球突出,向上方移位,下转轻度受限,眶下方间隙可触及... 1临床资料谢某,女,68岁。2019年10月21日初诊。主因“右眼逐渐视力下降20 d”就诊。无明显诱因发病。眼科检查:双眼视力0.5,矫正均不提高;双眼眼压13 mm Hg(1 mm Hg=0.133 kPa)。右眼球突出,向上方移位,下转轻度受限,眶下方间隙可触及肿物前缘,形状不规则,质软,活动性差,无触痛,结膜无充血,角膜清,虹膜纹理清,瞳孔圆,直径约3 mm,直接对光反应迟钝,晶状体皮质混浊,玻璃体无明显混浊;视盘水肿,颜色淡红,边界不清,视网膜血管未见异常,黄斑中心凹光反射不清(图1A)。左眼晶状体轻度混浊,余未见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眶海绵状血管瘤 视力下降 诊治方法
下载PDF
眼眶海绵状血管瘤CT诊断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斌 《医学信息(西安上半月)》 2006年第2期330-330,共1页
目的探讨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CT定位定性诊断意义。方法对2000年10月~2004年10月14例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病人进行CT检查。结果CT检查诊断率为85.72%,CT可做出准确的眼眶内病变定位诊断。结论用CT扫描作为术前精确定位,以决定手术入路与切... 目的探讨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CT定位定性诊断意义。方法对2000年10月~2004年10月14例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病人进行CT检查。结果CT检查诊断率为85.72%,CT可做出准确的眼眶内病变定位诊断。结论用CT扫描作为术前精确定位,以决定手术入路与切口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状血管 眼眶 CT 诊断 眼眶海绵状血管瘤
下载PDF
眼眶海绵状血管瘤临床分析
19
作者 张春连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年第2期163-163,共1页
关键词 眼眶海绵状血管瘤 临床分析 HEMANGIOMA 良性肿 手术治疗 眶内
下载PDF
180例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和手术治疗
20
作者 彭小毅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20期652-653,共2页
目的探讨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80例眼眶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治疗等资料。结果 78例采取局麻下经结膜入路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80例眼眶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治疗等资料。结果 78例采取局麻下经结膜入路手术治疗,102例采用外侧开眶术治疗。术后所有病例眼球突出消失,5例眼球外展运动部分受限,其余眼球运动均正常,术后视力改善132例;眼底视乳头色淡7例。无1例出现复视、上睑下垂、眼球固定、外眦畸形、暴露性角膜炎、感染等并发症。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以上无复发。结论眼眶海绵状血管瘤术前根据临床及影像学检查基本可定性及定位诊断,手术治疗后积极预防和防治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眶海绵状血管瘤 诊断 手术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