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先天性眼双上转肌麻痹12例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分析
1
作者 孙亚丽 《现代医药卫生》 2010年第6期888-888,共1页
目的:总结眼双上转肌麻痹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根据近6年来我院收治的12例双上转肌麻痹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患者根据不同情况设计相应的手术方式及手术量,治愈7例,好转5例,治愈率58.3%。结论:眼双上转肌麻痹是... 目的:总结眼双上转肌麻痹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根据近6年来我院收治的12例双上转肌麻痹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患者根据不同情况设计相应的手术方式及手术量,治愈7例,好转5例,治愈率58.3%。结论:眼双上转肌麻痹是较少见的眼垂直运动障碍性疾病,治疗复杂,但通过细致的眼外肌功能检查及合理的手术方法可获得良好的疗效,不仅眼位偏斜得到改善,也为提高斜视性弱视眼视力和双眼立体视觉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麻痹 先天性 诊断 手术
下载PDF
单侧先天性上斜肌麻痹的手术方式选择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平 宋琳 李贵刚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33-834,共2页
目的探讨单眼先天性上斜肌麻痹不同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方法对69例单眼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患者,根据下斜肌亢进程度和垂直斜视度数选择不同手术方式,垂直斜视度在7^△~15^△,行下斜肌断腱或部分切除术;垂直斜视度大于15^△,行下斜... 目的探讨单眼先天性上斜肌麻痹不同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方法对69例单眼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患者,根据下斜肌亢进程度和垂直斜视度数选择不同手术方式,垂直斜视度在7^△~15^△,行下斜肌断腱或部分切除术;垂直斜视度大于15^△,行下斜肌部分切除加对侧眼下直肌后徙术;若麻痹眼下转功能明显不足,则行下斜肌转位术,必要时健眼同时行下直肌后徙术。结果23例(33.3%)治愈,45例(65.3%)好转,1例(1.4%)无效。结论先天性上斜肌麻痹以减弱直接拮抗肌和配偶肌为主要手术方式,根据下斜肌亢进程度和垂直斜视度数选择不同手术方式可达到良好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斜肌麻痹 先天性 外科手术
下载PDF
先天性上斜肌麻痹的手术疗效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侯川 付玲玲 《眼视光学杂志》 CAS 2001年第4期203-204,共2页
目的 :评价不同手术方式对先天性上斜肌麻痹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我院近年来收治的 5 5例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患者的手术方式和疗效作回顾分析。结果 :5 5例中总有效 48例 (87.3 % ) ,术后代偿头位消失或明显改善 35例 (83 .3 % )。术后出... 目的 :评价不同手术方式对先天性上斜肌麻痹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我院近年来收治的 5 5例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患者的手术方式和疗效作回顾分析。结果 :5 5例中总有效 48例 (87.3 % ) ,术后代偿头位消失或明显改善 35例 (83 .3 % )。术后出现Brown综合征 2例。结论 :下斜肌断腱术与下斜肌后徙术具有同样的矫正效果。上斜 >30 △ 可采用下斜肌转位术。对于合并有水平斜视的患者 ,同时采用下斜肌减弱手术和水平斜视矫正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上斜肌麻痹 疗效 对比分析 外科手术
下载PDF
先天性双上转肌麻痹12例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张丽萍 葛志红 左朝辉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8期6908-6909,共2页
目的:总结先天性双上转肌麻痹诊断方法,减少误诊,提高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 a来我院收治的12例先天性双上转肌麻痹的临床病例资料。结果:根据12例患者的不同情况设计相应的手术方式及手术量,治愈7例,好转5例,治愈率58.3%。结论... 目的:总结先天性双上转肌麻痹诊断方法,减少误诊,提高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 a来我院收治的12例先天性双上转肌麻痹的临床病例资料。结果:根据12例患者的不同情况设计相应的手术方式及手术量,治愈7例,好转5例,治愈率58.3%。结论:先天性双上转肌麻痹通过仔细的眼外肌功能检查及合理的手术方法可获得良好的疗效,不仅眼位偏斜得到改善,也为提高斜视性弱视眼视力和双眼立体视觉提供了有利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肌麻痹/先天性/外科学/诊断 回顾性研究 人类
下载PDF
先天性冠状动脉瘘的诊断及外科治疗
5
作者 汪钢 刘建平 +4 位作者 俞世强 王伟宪 易定华 刘维永 陈文生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0期1899-1901,共3页
目的 探讨先天性冠状动脉瘘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 .方法 全组 2 0例术前均经心电图、X线、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B超检查诊断的 2 0例中 17例在全麻体外循环下施行手术 ,3例未用体外循环 .结果 死于术后低心排综合征 1例 . 19例术后... 目的 探讨先天性冠状动脉瘘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 .方法 全组 2 0例术前均经心电图、X线、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B超检查诊断的 2 0例中 17例在全麻体外循环下施行手术 ,3例未用体外循环 .结果 死于术后低心排综合征 1例 . 19例术后恢复顺利 ,出院时心前区杂音消失 .术后随访10 mo~ 2 5 a (16 / 19) ,心功能 I级 .结论 冠状动脉瘘的诊断并不困难 ,但确诊仍依赖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或核磁共振心脏扫描 .手术难度不大 ,应注意修补瘘口确实 ,避免残余分流 ,如冠状动脉瘘远端仍有血管分支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冠状动脉瘘 诊断 外科治疗 影像检查
下载PDF
先天性上斜肌麻痹的手术治疗
6
作者 陈斯同 吴静安 郭静秋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5年第5期387-388,391,共3页
按照减弱麻痹肌的直接拮抗肌、配偶肌、间接拮抗肌以及加强麻痹肌的手术方法,对57例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患者进行了手术矫正。术后46例(80.7%)眼位正位,44例(77.2%)代偿头位消失,13例(22.8%)减轻,总有效... 按照减弱麻痹肌的直接拮抗肌、配偶肌、间接拮抗肌以及加强麻痹肌的手术方法,对57例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患者进行了手术矫正。术后46例(80.7%)眼位正位,44例(77.2%)代偿头位消失,13例(22.8%)减轻,总有效率100%。29例(50.9%)获得完全双眼视功能,11例(19.3%)获不完全双眼视功能,总有效率70.2%,取得了较满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 肌麻痹 外科手术
下载PDF
先天性鳃裂囊肿及瘘管的外科治疗(附67例分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黄方 吴瑞珊 《山东大学基础医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3期129-131,共3页
目的 :探讨先天性鳃裂囊肿及瘘管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 1984至 2 0 0 2年 8月收治的6 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 35例 ,女 32例 ,5~ 73岁 ;其中 11~ 30岁 4 1例 ,占 6 1.2 % ;左侧 38例 ,右侧 2 7例 ,双侧 2例 ;单纯囊肿... 目的 :探讨先天性鳃裂囊肿及瘘管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 1984至 2 0 0 2年 8月收治的6 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 35例 ,女 32例 ,5~ 73岁 ;其中 11~ 30岁 4 1例 ,占 6 1.2 % ;左侧 38例 ,右侧 2 7例 ,双侧 2例 ;单纯囊肿 4 8例 ,囊肿合并瘘管 3例 ,单纯瘘管 16例 ;合并其它鳃器畸形 3例 :先天性耳前瘘管3例次 ,先天性小耳、外耳道闭锁及先天性面瘫 1例 ;囊肿恶变 2例 ,其中 1例为异时性双原发癌 (鳃裂癌术后3年出现下咽癌 )。结果 :所有病例均经手术治疗 ,第二鳃裂畸形 5 8例 ,占 86 .5 7% ,第一、第三鳃裂畸形分别为 5例和 4例。经随访 ,一期治愈 5 9例 ,复发再次手术治愈 8例。结论 :影像学检查及术前针吸活检是术前确诊的重要依据 ;食管稀钡造影或囊肿碘油造影有助于囊肿及内瘘口定位 ,术前少量多次吞服稀释美蓝溶液 ,有助于术中寻找瘘管及内瘘口。完整切除囊肿及瘘管是避免复发的重要措施 ,寻找内瘘口并予以荷包缝扎 ,使瘘管口上皮层朝向咽腔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鳃裂囊肿 先天性瘘管 外科治疗 诊断 影像检查 针吸活检
下载PDF
高频彩超诊断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被引量:1
8
作者 葛贻珑 陈卫华 +2 位作者 游宇光 叶军 肖文胜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181-181,共1页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ongenital hyertrophic pyloricstenosis,CHPS),是由于幽门管腔狭窄引起的上消化道不完全机械性梗阻,是新生儿常见的腹部外科疾病,占消化道畸形第三位[1]。如不能及时诊断和正确治疗,患儿将发生严重营养不良,...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ongenital hyertrophic pyloricstenosis,CHPS),是由于幽门管腔狭窄引起的上消化道不完全机械性梗阻,是新生儿常见的腹部外科疾病,占消化道畸形第三位[1]。如不能及时诊断和正确治疗,患儿将发生严重营养不良,重者衰竭死亡。如仅靠临床表现很难作出快速而正确的诊断,往往需借助于影像学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高频彩超诊断 腹部外科疾病 严重营养不良 机械性梗阻 消化道畸形 影像检查 上消化道
下载PDF
小儿先天性肺囊肿性疾病的CT诊断 被引量:1
9
作者 王以良 王秋艳 邹韧 《上海医学影像》 1996年第4期163-164,共2页
本文分析先天性支气管肺囊肿4例,肺隔离1例,肺囊腺瘤样畸形1例的X线平片及CT影象表现。作者认为胸部平片是该病的基本影象学检查方法,而CT扫描能更立体清晰地显示病变部位详细状况,是诊断该病的更好的方法,亦可为胸外科手术提供更多的... 本文分析先天性支气管肺囊肿4例,肺隔离1例,肺囊腺瘤样畸形1例的X线平片及CT影象表现。作者认为胸部平片是该病的基本影象学检查方法,而CT扫描能更立体清晰地显示病变部位详细状况,是诊断该病的更好的方法,亦可为胸外科手术提供更多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肺囊肿 性疾病 CT诊断 胸部平片 囊腺瘤 支气管肺囊肿 影象检查 肺隔离 外科手术 病变部位
下载PDF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顺利举办“中美先天性心脏病围产论坛”
10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164-1164,共1页
在我国,每年的出生缺陷发生率约为4%,其中先天性心脏病最常见,约占总缺陷发生的1/4,每年有15万~20万先心病患儿出生。其中,有产前即明确诊断为先心病,且已经咨询过小儿心脏外科医生后希望出生后得到手术治疗的,但大部分的先心病患儿为... 在我国,每年的出生缺陷发生率约为4%,其中先天性心脏病最常见,约占总缺陷发生的1/4,每年有15万~20万先心病患儿出生。其中,有产前即明确诊断为先心病,且已经咨询过小儿心脏外科医生后希望出生后得到手术治疗的,但大部分的先心病患儿为孕期漏诊分娩的。由此可见,正规的围产保健以及有质量的影像学检查是减少严重出生缺陷的关键,而产儿科的共同合作则使孕妇获得了相关疾病更多的知识从而有了更多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生缺陷发生率 先天性心脏病 围产保健 心脏外科 影像检查 上海交通大 出生后 心脏病 基因组 磁共振诊断
下载PDF
76例眼肌麻痹的病因及其特点 被引量:12
11
作者 杨红燕 邹静 李焰生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8年第2期161-164,共4页
目的:了解不同病因所致眼肌麻痹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方法:回顾分析连续收治的76例以眼肌麻痹为主要症状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结果:76例患者中54例(71.1%)诊断明确,其中病因以糖尿病最多见(20例,26.3%)... 目的:了解不同病因所致眼肌麻痹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方法:回顾分析连续收治的76例以眼肌麻痹为主要症状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结果:76例患者中54例(71.1%)诊断明确,其中病因以糖尿病最多见(20例,26.3%);炎症性疾病次之(14例,18.4%),包括Tolosa-Hunt综合征(THS)、Fisher综合征(FS)及眼肌麻痹性偏头痛(ophthalmoplegic migraine,OM)。糖尿病性眼肌麻痹患者最突出的临床特征为年龄大、最常累及动眼神经但无瞳孔改变。有22例(28.9%)眼肌麻痹患者未能明确诊断,包括不能排除动脉瘤及炎症性疾病者。在各种病因导致的眼动神经麻痹中,动眼神经最常受累,为49例(64.5%),展神经次之,为38例(50.0%)。结论:眼肌麻痹的病因复杂,糖尿病性及炎症性疾病是眼肌麻痹患者最常见的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麻痹 临床表现 病因 诊断
下载PDF
21例眼肌麻痹性复视临床与病因探讨 被引量:5
12
作者 谢小玲 谭塔林 林喜湘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71-172,共2页
目的 探讨常规实验室检查无异常发现复视者的诊断、鉴别诊断问题 ,结合相关文献复习探讨可能的病因。方法 分析 2 1例神经科复视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常规病因检查无异常者 ,依据临床特点、代谢及内分泌检测 ,2 1例复视的病因诊断... 目的 探讨常规实验室检查无异常发现复视者的诊断、鉴别诊断问题 ,结合相关文献复习探讨可能的病因。方法 分析 2 1例神经科复视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常规病因检查无异常者 ,依据临床特点、代谢及内分泌检测 ,2 1例复视的病因诊断为 :眼肌型Graves病 7例 ,隐匿性糖尿病 8例 ,高血压动脉硬化 2例 ,高尿酸血症 2例 ,风湿病及原因不明各 1例。结论 对单一的眼外肌麻痹性复视或非典型综合征的单神经病变复视的诊断 ,排除了常规神经病和占位病变后 ,病因学诊断 :除注意常规的高血压、动脉硬化、高血脂、糠尿病外 ,应考虑某些代谢和内分泌疾病 ,如 :隐匿性糖尿病、Graves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视 病因 微血管病 诊断 肌麻痹
下载PDF
15例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临床分析 被引量:14
13
作者 陈秋月 金笑平 柯绍发 《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5年第1期8-9,共2页
目的 探讨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的病因及诊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 15例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起病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类固醇激素治疗的效果 ,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病因支持与免疫反应有关的非特异性炎症引起 ,... 目的 探讨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的病因及诊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 15例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起病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类固醇激素治疗的效果 ,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病因支持与免疫反应有关的非特异性炎症引起 ,临床表现多样化 ,诊断上需除外可引起头痛伴眼肌麻痹的其他疾病 ,故相关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有重要帮助 ,确诊有赖于手术和病理检查 ,激素治疗效果较好。结论 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可能因非特异性炎症引起 ,相关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病理检查对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激素治疗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性肌麻痹综合征 诊断 影像检查 实验室检查 非特异性炎症 激素治疗 临床分析 病理检查 临床表现 病情
下载PDF
眼肌麻痹性偏头痛的研究近况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停 高志敏 +1 位作者 高志卿 封银曼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00年第4期240-241,共2页
近年来对眼肌麻痹性偏头痛的病因、诊断和治疗的研究都有了较大进展。皮质类固醇的应用缩短了疗程 。
关键词 肌麻痹性偏头痛 中医 西医 治疗 诊断
下载PDF
先天性肺囊腺瘤36例诊治体会
15
作者 劳伟华 林炎坤 +3 位作者 乐盛麟 张磊 陈月清 俞钢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2388-2389,共2页
目的总结先天性肺囊腺瘤患儿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先天性肺囊腺瘤的患儿CT扫描检查、X线胸片检查和手术治疗结果。结果Ⅰ型20例,Ⅱ型11例,Ⅲ型5例。单侧病变24例(左叶14例,右叶10例),双侧病变12例。36例先天性肺囊... 目的总结先天性肺囊腺瘤患儿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先天性肺囊腺瘤的患儿CT扫描检查、X线胸片检查和手术治疗结果。结果Ⅰ型20例,Ⅱ型11例,Ⅲ型5例。单侧病变24例(左叶14例,右叶10例),双侧病变12例。36例先天性肺囊腺瘤患儿采用开胸手术进行治疗,经治疗后进行7~24个月的随访,本组患儿全部生存,且无术后复发现象。结论影像学诊断对于先天性肺囊腺瘤的诊断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对于确有病变者,外科手术切除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肺囊腺瘤 影像诊断 外科治疗
下载PDF
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诊治
16
作者 肖建敏 金萍 +2 位作者 张丹 武知荣 马静寰 《中国卫生产业》 2014年第1期141-141,143,共2页
先天性心脏病在我国的发病率比较高,属于目前小儿阶段的常见心血管疾病,而且其危害也是非常的严重。现在世界医学科技发展非常的迅速,像是多普勒显像技术、CT、MRI等等技术的应用,让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方式有了很大的改变。目前专注于... 先天性心脏病在我国的发病率比较高,属于目前小儿阶段的常见心血管疾病,而且其危害也是非常的严重。现在世界医学科技发展非常的迅速,像是多普勒显像技术、CT、MRI等等技术的应用,让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方式有了很大的改变。目前专注于对先天性心脏病的病理、遗传以及环境等因素的研究,这也使得先天性心脏病在临床治疗上有所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外科手术 介入 诊断
下载PDF
耳外科相关疾病的影像学诊断(上)[耳显微外科2007版(十七)]
17
作者 王正敏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10年第4期267-269,共3页
关键词 相关疾病 外科 耳显微外科 影像诊断 先天性畸形 疾病种类 新生物
下载PDF
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诊治进展 被引量:4
18
作者 黄庆飞 赵文 +3 位作者 李春丽 甘晚芳 赵燕云 陆茵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1年第20期191-192,共2页
先天性心脏病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危害最重的心血管疾病。我国的发病率较高。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彩色多普勒显像、MRI、CT,先天性心脏病的影像学诊断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先天性心脏病病理生理、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深入研究... 先天性心脏病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危害最重的心血管疾病。我国的发病率较高。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彩色多普勒显像、MRI、CT,先天性心脏病的影像学诊断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先天性心脏病病理生理、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深入研究,极大地提高了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介入、外科手术治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外科手术 介入 诊断
下载PDF
410例核间性眼肌麻痹患者中114例的罕见病因 被引量:2
19
作者 Keane J.R. 高中宝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神经病学分册)》 2005年第9期16-16,共1页
Internuclear ophthalmoplegia (INO) is a sign of exquisite localizing value, of ten due to either multiple sclerosis or infarction. To demonstrate that unusual causes of INO are more common than the 11%reported in prev... Internuclear ophthalmoplegia (INO) is a sign of exquisite localizing value, of ten due to either multiple sclerosis or infarction. To demonstrate that unusual causes of INO are more common than the 11%reported in previous series, this rev iew considers a case series of 410 inpatients whom I personally examined during a 33-year period. In this series, the cause of INO was infarction in 157 patien ts (38%), multiple sclerosis in 139 (34%), and unusual causes in 114 (28%). U nusual causes included trauma (20 cases), tentorial herniation (20 cases), infec tion (17 cases), tumor (17 cases), iatrogenic injury (12 cases), hemorrhage (13 cases), vasculitis (7 cases), and miscellaneous (8 cases). Internuclear ophthalm oplegia was unilateral in 136 of the infarct cases (87%), 38 of those with mult iple sclerosis (27%), and 48 of the unusual cases (42%). Because unusual cause s compose more than one quarter of the cases,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INO should be tripartite: multiple sclerosis, stroke, and other cau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间性肌麻痹 病因 小脑幕裂孔疝 多发性硬化症 定位价值 医源性损伤 血管炎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儿童异常头位致病原因的眼科、整形外科及神经病学的多学科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Nucci P Kushner B.J +2 位作者 Serafino M Orzalesi N 陈立军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眼科学分册)》 2005年第12期9-10,共2页
PURPOSE: To determine the relative frequency that abnormal head postures in children are caused by orthopedic, ophthalmologic, or neurologic disorders, respectively. DESIGN: A prospective, consecutive case series. MET... PURPOSE: To determine the relative frequency that abnormal head postures in children are caused by orthopedic, ophthalmologic, or neurologic disorders, respectively. DESIGN: A prospective, consecutive case series. METHODS: Children found to have an abnormal head posture on routine pediatric examination underwent an evaluation by a pediatric ophthalmologist, pediatric orthopedist, and pediatric neurologist. The study was conducted in northwestern Italy. RESULTS: In the 63 children evaluated, the cause of the abnormal head posture was orthopedic in 35, ocular in 25, and neurologic in 5. In 8 patients, no specific cause could be found. The most common orthopedic cause was congenital muscular torticollis, which accounted for 31 patients. The most common ocular cause was superior oblique muscle palsy, which accounted for 12 patients. In 2 patients neck muscle contracture suggested an orthopedic cause, however, the tight neck muscles were secondary to a head tilt caused by superior obliquemuscle palsy. CONCLUSIONS: When the cause of an abnormal head posture is not obvious, a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 including ophthalmologic, neurologic, and orthopedic specialists may be helpfu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形外科 神经病 科研究 先天性肌性斜颈 神经系统疾病 肌肉挛缩 上斜肌麻痹 神经科医生 病例研究 肌肉僵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