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组表达的着丝粒蛋白-B N-端抗原在抗着丝粒自身免疫病血清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罗松 梁前进 +5 位作者 王春梅 赵晖 张焕相 王永潮 李永哲 崔京涛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5-38,共4页
目的 分析重组表达的CENP B抗原对抗着丝粒自身免疫病血清的鉴定结果 ,探讨其作为临床诊断指标的可行性。 方法 通过构建原核表达载体 ,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CENP BN端 30 0个氨基酸的 1段多肽 ;纯化包涵体 ,制备重组表达的CENP B抗... 目的 分析重组表达的CENP B抗原对抗着丝粒自身免疫病血清的鉴定结果 ,探讨其作为临床诊断指标的可行性。 方法 通过构建原核表达载体 ,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CENP BN端 30 0个氨基酸的 1段多肽 ;纯化包涵体 ,制备重组表达的CENP B抗原 ,并利用ELISA、Westernblot的方法对临床诊断为阳性的ACA血清进行鉴定。 结果 重组表达的CENP BN 端抗原对ACA血清的ELISA阳性检出率为 99% ,Westernblot阳性检出准确率为 97%。 结论 重组表达的CENP B抗原可以作为抗着丝粒自身免疫病血清临床诊断的 1个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表达 着丝粒蛋白-BN-抗原 着丝粒自身免疫病 血清 检测 酶联吸附法 免疫印迹法
下载PDF
新发现1例人卵巢上皮癌组织移植裸鼠形成的“端着丝粒染色体”恶性细胞系
2
作者 程洪艳 叶雪 +5 位作者 昌晓红 成夜霞 付天云 杨文兰 冯捷 崔恒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6-90,共5页
目的按照常用肿瘤细胞建系方法,以人卵巢上皮癌组织移植免疫缺陷小鼠,通过原代培养建立永生化细胞系,为人体肿瘤的研究提供体外研究模型。方法将1例卵巢浆液性乳头状癌IIIcG3患者手术切除的肿瘤组织接种裸鼠皮下成瘤,通过体外原代培养,... 目的按照常用肿瘤细胞建系方法,以人卵巢上皮癌组织移植免疫缺陷小鼠,通过原代培养建立永生化细胞系,为人体肿瘤的研究提供体外研究模型。方法将1例卵巢浆液性乳头状癌IIIcG3患者手术切除的肿瘤组织接种裸鼠皮下成瘤,通过体外原代培养,建立1株悬浮生长的细胞系。通过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生长曲线测定、染色体分析、克隆形成实验、双层软琼脂培养、裸鼠接种等,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该细胞系已传至100代以上,命名为WSZ。其生物学特性为:形态学观察细胞呈悬浮球形生长状态;细胞生长增殖旺盛,对数期细胞群体倍增时间约15.8h;染色体为16~135条,以68和69条染色体为多见,染色体分析显示,基本全部为端着丝粒染色体;细胞克隆形成率为89.3%,具有软琼脂集落形成能力;异种移植实验表明106细胞在裸鼠皮下可成瘤,而100个细胞接种非肥胖型糖尿病/重症联合免疫缺陷(NOD/SCID)小鼠即可形成皮下肿瘤。结论 WSZ能够在体外长期生长和稳定传代,WSZ是一高度恶性的细胞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上皮癌 永生化 细胞系 着丝粒染色体 肿瘤干细胞 染色体分析
下载PDF
人类白细胞抗原C末端着丝粒染色体的单体型单位点值产生1个高加索人族群对银屑病高易感性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单倍体
3
作者 Lench N. Iles M.M. +2 位作者 Mackay I. R. Tazi- Ahnini 张宪旗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皮肤病学分册)》 2005年第8期37-38,共2页
Psoriasis is a chronic inflammatory skin disease that affects 0.1% - 5% depending on the population. PSORS1 is the major susceptibility locus, accounting for approximately 33% - 50% of the genetic component of psorias... Psoriasis is a chronic inflammatory skin disease that affects 0.1% - 5% depending on the population. PSORS1 is the major susceptibility locus, accounting for approximately 33% - 50% of the genetic component of psoriasis among Caucasians. PSORS1 is located within the major histocompatability complex (MHC) locus on 6p21.3. Its position has been refined to hundreds of kilobase and the region located at ~ 100- 200 kb telomeric to human leukocyte antigen (HLA)- C is a very strong candidate. To determine the MHC psoriasis risk haplotype, we screened the whole 46 kb interval for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SNP) and identified 138 SNP. We genotyped 29 SNP throughout this region in psoriatic nuclear families. We calculated the frequency of haplotypesgenerated bythe 29 SNP using all genotyped founder individuals and found four common haplotype with frequency >0.10. We then used SNP- tagger to derive the best six SNP and fed these into Transmit using 148 nuclear families. We found that CTGGAC haplotype is a single- point score haplotypes telomeric to HLA- C and gives a 1 df, χ 2 of 50.27 (P < 0.0001). Most importantly the six selected SNP accurately tagged the most common haplotype found in this region. Moreover, using the same program (Transmit) we show that the association with CTGGAC is higher than the one with HLA- Cw6 (χ 2=10.53; P=0.0051). Our results give scores as high as the highest single- point scores suggesting that it is unlikely to be able to discriminate the origin of the association on this analysis on strength of associ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C末 高加索人 单体型 人类白细胞抗原 着丝粒染色体 单位点 炎症性皮肤病 单倍型 易感位点
下载PDF
普通小麦双端二体的细胞学行为及在易位系检测中的应用
4
作者 蒋建东 钟少斌 +1 位作者 徐杰 姚景侠 《植物学报》 CAS CSCD 1989年第1期21-25,共5页
端体是指具有端着丝粒的染色体,它是非整倍体的一种表现形式,是由普通小麦完整染色体的错分裂而产生的。最早于四十年代,在普通小麦中发现了3B和4D染色体的各两个端体。随后,许多学者又发现了普通小麦的其它端着丝粒染色体。Sears在以... 端体是指具有端着丝粒的染色体,它是非整倍体的一种表现形式,是由普通小麦完整染色体的错分裂而产生的。最早于四十年代,在普通小麦中发现了3B和4D染色体的各两个端体。随后,许多学者又发现了普通小麦的其它端着丝粒染色体。Sears在以“中国春”为材料培育出的缺体、单体、三体和四体的完整系列的基础上,近年来制备出了42个染色体臂的完整端体系列,并通过对“中国春”单体自交后代的不断选择、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位系 错分裂 细胞学鉴定 缺体 着丝粒染色体 异形二价体 染色体构型 染色体分带
下载PDF
水稻非整倍体无性繁殖过程中的遗传稳定性 被引量:1
5
作者 龚志云 石国新 +2 位作者 刘秀秀 裔传灯 于恒秀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505-1510,共6页
无性繁殖是保存非整倍体的一个有效手段。为研究该过程中非整倍体的遗传稳定性,从水稻第8染色体短臂端三体(2n+·8S)自交后代中筛选出相应的端四体(2n+·8S+·8S),其田间性状表现为植株矮小,叶片非常窄且内卷,结实率差。在... 无性繁殖是保存非整倍体的一个有效手段。为研究该过程中非整倍体的遗传稳定性,从水稻第8染色体短臂端三体(2n+·8S)自交后代中筛选出相应的端四体(2n+·8S+·8S),其田间性状表现为植株矮小,叶片非常窄且内卷,结实率差。在多年无性繁殖过程中,该端四体所添加的其中1条·8S容易丢失使无性系产生性状变异。通过FISH分析发现该无性变异系的原始株中所添加的2条·8S具有以下特点:其中1条·8S在着丝粒区域检测不到水稻着丝粒的基本组分CentO序列,但可以检测到水稻着丝粒的另一基本组分CRR序列,该染色体可以稳定遗传;另外1条·8S在着丝粒区域同时检测不到CentO和CRR序列,该染色体不能稳定遗传。而在最初保存的相应端三体亲本材料的·8S中,同时包含CentO和CRR序列。说明·8S上的CentO和CRR在多年的组织培养过程中会随机丢失,导致含有·8S的非整倍体在无性繁殖过程中的遗传不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非整倍体 着丝粒染色体 CentO CRR
下载PDF
普通小麦-簇毛麦1V染色体系的选育与鉴定 被引量:2
6
作者 曹亚萍 陈佩度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23-929,共7页
为了转移和利用簇毛麦1V染色体上的优质基因,用中国春和硬粒小麦簇毛麦双倍体杂交,再用中国春回交,综合运用染色体C分带、荧光原位杂交、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分析和分子标记分析,从BC1F1~BC1F3代中检测到1V染色体系,在BC1F2、BC2F... 为了转移和利用簇毛麦1V染色体上的优质基因,用中国春和硬粒小麦簇毛麦双倍体杂交,再用中国春回交,综合运用染色体C分带、荧光原位杂交、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分析和分子标记分析,从BC1F1~BC1F3代中检测到1V染色体系,在BC1F2、BC2F1代中选育出分别涉及簇毛麦1V染色体长臂和短臂的四种染色体结构变异系,包括1VS·W易位系、W·1VL易位系、1VS单端体系和1VL端二体系,为小麦育种创造了新的种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簇毛麦 1V染色体 易位染色体 着丝粒染色体
下载PDF
云南矮马和普通马的比较细胞遗传学观察 被引量:3
7
作者 刘爱华 林世英 解德文 《云南畜牧兽医》 1995年第S1期30-32,共3页
云南矮马和普通马的比较细胞遗传学观察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细胞与分子进化开放研究实验室刘爱华,林世英云南省畜牧兽医科学研究所解德文分布于云南、四川、广西、贵州等省(区)有关矮马的生理生化指标和近缘分布、生态特征以及细胞... 云南矮马和普通马的比较细胞遗传学观察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细胞与分子进化开放研究实验室刘爱华,林世英云南省畜牧兽医科学研究所解德文分布于云南、四川、广西、贵州等省(区)有关矮马的生理生化指标和近缘分布、生态特征以及细胞遗传学等资料已有报道。本实验采用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细胞遗传学 性染色体 云南矮马 亚中央着丝粒染色体 着丝粒染色体 异染色质区 核仁组织区 分子进化 结构异染色质 次缢痕
下载PDF
小鼠杂交细胞生物学特征的观察
8
作者 叶银英 茅一萍 +1 位作者 鲁晓萱 王世浚 《Zoological Research》 SCIE CAS 1984年第4期319-324,I0003,I0004,共8页
本文用小鼠NS—1骨髓瘤细胞与小鼠脾淋巴细胞经PEG介导进行融合,通过HAT选择,有成效地获得了同种杂种细胞。在融合后第30、50、70、90天观察了杂种细胞的染色体畸变和间期细胞核损伤,并对亲本和杂种细胞的染色体核型、带型(G带、C带)进... 本文用小鼠NS—1骨髓瘤细胞与小鼠脾淋巴细胞经PEG介导进行融合,通过HAT选择,有成效地获得了同种杂种细胞。在融合后第30、50、70、90天观察了杂种细胞的染色体畸变和间期细胞核损伤,并对亲本和杂种细胞的染色体核型、带型(G带、C带)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NS—1细胞系的染色体平均数为64.2条,有一条标记性的亚中着丝粒染色体及一条微小染色体。小鼠脾淋巴细胞染色体为2n=40,全部为端着丝粒染色体。NS—1/小鼠脾淋巴细胞融合后的杂种细胞,染色体平均数随融合后杂种的传代而逐渐减少。到第70天时已稳定,平均为80.7±6.2条。同时,随融合后传代,杂种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和核碎裂也增加。 最后对染色体丢失的机理及意义以及饲养细胞在融合中的作用进行了初步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脾淋巴细胞 杂种细胞 染色体畸变率 染色体丢失 饲养细胞 骨髓瘤细胞 着丝粒染色体 微小染色体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主要害鼠染色体分类的研究
9
作者 江庆澜 《生态科学》 CSCD 1990年第1期116-128,共13页
本文对珠江三角洲主要害鼠的5个种以及种内有明显变异的群体的染色体组型进行研究,从染色体组型的角度探讨这些动物的分类地位。在本项研究的3个属的动物中,Y染色体均为末端着丝粒染色体,说明这些动物的Y染色体具有同源性,是科内动物的... 本文对珠江三角洲主要害鼠的5个种以及种内有明显变异的群体的染色体组型进行研究,从染色体组型的角度探讨这些动物的分类地位。在本项研究的3个属的动物中,Y染色体均为末端着丝粒染色体,说明这些动物的Y染色体具有同源性,是科内动物的共同特征。 Mus和Bandicota两个属中2n、NF和常、X染色体形态都具有明显的区别,基本证实了目前主要根据形态学所确定的这两个属的分类系统。但Rattus属中各种动物的NF及X染色体形态有差异。小家鼠与小田鼠的核型分析结果表明,它们更可能是不同的亚种。黑型褐家型与褐型褐家鼠的核型有明显差异,很可能分化为不同的种。黄毛鼠与褐家鼠(褐型)的核型相同,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害鼠 染色体形态 染色体组型 RATTUS 着丝粒染色体 核型分析结果 黄毛鼠 黄腹鼠 黄胸鼠 板齿鼠
下载PDF
染色体22q11区域的基因组病 被引量:3
10
作者 赵欣荣 Weimin Bi Cheung Sau W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86-390,共5页
基因组病是指由于人类基因组DNA的异常重排而引起临床表型的一类疾病[1]。人类的22号染色体是一个端着丝粒染色体,多个基因组病发生于22q11染色体区域。该区域富含具有高度同源性,导致基因组不稳定的低拷贝重复序列(low-copy repeats,L... 基因组病是指由于人类基因组DNA的异常重排而引起临床表型的一类疾病[1]。人类的22号染色体是一个端着丝粒染色体,多个基因组病发生于22q11染色体区域。该区域富含具有高度同源性,导致基因组不稳定的低拷贝重复序列(low-copy repeats,LCRs),又称为片段重复(segmental du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11 临床表型 染色体基因 着丝粒染色体 OMIM 重复序列 REPEATS DNA 同源重组 高度同源性
下载PDF
赤蚁的染色体核型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鑫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年第2期46-49,共4页
以赤蚁(Formicarufibarbis)蛹的脑神经节为材料 ,进行体外培养 ,吉姆沙染色技术制片 ,分析赤蚁的染色体核型。结果表明 :其染色体组型为n=27,2n=54.是由15对中央着丝粒染色体 ,8对亚中着丝粒染色体和4对亚端着丝粒染色体组成。
关键词 赤蚁 染色体 核型 染色体组型 中央着丝粒 亚中着丝粒 着丝粒
下载PDF
四川泸州翅果菊的核型研究(英文)
12
作者 蔡仕钰 龚舒 +1 位作者 梅志强 于海清 《泸州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663-665,共3页
目的:研究四川泸州中药翅果菊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方法:翅果菊种子22℃暗培养,根尖经冰水混合物预处理,卡诺氏固定液Ⅰ固定。1M HCl 60℃解离。希夫试剂染色,分生组织区用45%乙酸制片,中期细胞光镜观察照相。结果:泸州翅果菊... 目的:研究四川泸州中药翅果菊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方法:翅果菊种子22℃暗培养,根尖经冰水混合物预处理,卡诺氏固定液Ⅰ固定。1M HCl 60℃解离。希夫试剂染色,分生组织区用45%乙酸制片,中期细胞光镜观察照相。结果:泸州翅果菊的染色体数目为18。核型公式为2n=2x=18=6m+10sm+2st。染色体相对长度范围8.61-13.92,核型不对称系数为67.60。结论:四川泸州翅果菊核型类型属于3A型,不同于已报道的翅果菊居群,核型分化极可能与翅果菊物种的广布和生境不同有关。近端部着丝点表明泸州翅果菊属于较为进化的类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科 翅果菊 核型公式 着丝粒
下载PDF
对一例无精症患者Y染色体大片段缺失断裂位点的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肖晓素 刘晓翌 +4 位作者 王勇强 周逸 欧阳理 张旭 蔡志明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60-562,共3页
目的通过遗传物理图谱对Y染色体大片段缺失的断裂位点进行精确的定位,研究Y染色体无精子症因子(azoospermia factor,AZF)区域微缺失与无精症的关系。方法应用多重PCR在4组反应管中对AZFa区的序列标签位点(sequence tagged site,STS)即sY... 目的通过遗传物理图谱对Y染色体大片段缺失的断裂位点进行精确的定位,研究Y染色体无精子症因子(azoospermia factor,AZF)区域微缺失与无精症的关系。方法应用多重PCR在4组反应管中对AZFa区的序列标签位点(sequence tagged site,STS)即sY82,sY84,sY86,AZFb区的sY124,sY127,sY128,sY133,sY134,sY143,AZFc区的sY239,sY242,sY254,sY255和AZFd区的sY145,sY152共15个STS位点进行扩增,以性别决定因子为内控,根据多重PCR结果对sY82,sY86,sY85,sY84进行单独扩增。结果对照组中的15个STS位点及单独扩增的sY85中均有特异性扩增产物,而Y染色体异常患者样品仅有sY82,sY86扩增产物,其余呈阴性。从而将患者的近着丝粒端的断裂位点定位于sY86与sY85之间。结论本研究为该患者的Y染色体大片段缺失断裂位点的精确定位提供了直接的分子生物学证据,建立了近着丝粒端的缺失图谱,证明了该患者无精的原因为AZF基因缺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精症 Y染色体 基因缺失 断裂位点 着丝粒端 分子生物学 遗传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