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着色型云母系珠光颜料的制备工艺进展 被引量:8
1
作者 韩云芳 谭俊茹 +1 位作者 侯文祥 陈秀增 《化学工业与工程》 CAS 2001年第3期167-171,F003,共6页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着色型云母钛珠光颜料的制备工艺进展情况。介绍了无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及无机 -有机化合物复合包膜方法 ;膜层结构由单覆层、双覆层及多覆层组成的云母钛珠光颜料的主要性能 ,并对其进行了分析对比 ,指出无机...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着色型云母钛珠光颜料的制备工艺进展情况。介绍了无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及无机 -有机化合物复合包膜方法 ;膜层结构由单覆层、双覆层及多覆层组成的云母钛珠光颜料的主要性能 ,并对其进行了分析对比 ,指出无机系列、无机 -有机复合着色系列、金属离子共沉淀法制备的着色珠光颜料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着色 无机着色 包覆 多覆层 珠光颜料 着色型 云母系 制备 工艺
下载PDF
2种漂白方案对着色型氟斑牙的祛色效果评价 被引量:11
2
作者 孙文静 冯塽堉 +2 位作者 张慧 张洪哲 邓婧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95-199,共5页
目的:比较家庭夜间漂白法及其与诊室冷光漂白联合治疗对着色型氟斑牙的祛色效果,为临床上选择治疗方案及医患沟通提供指导。方法:将43例着色型氟斑牙病例随机分为家庭夜间漂白组(家庭组,22例)及诊室冷光漂白联合家庭漂白组(联合组,21例)... 目的:比较家庭夜间漂白法及其与诊室冷光漂白联合治疗对着色型氟斑牙的祛色效果,为临床上选择治疗方案及医患沟通提供指导。方法:将43例着色型氟斑牙病例随机分为家庭夜间漂白组(家庭组,22例)及诊室冷光漂白联合家庭漂白组(联合组,21例),术前对牙面着色区取点,并用CMYK色值表比色、记录,根据颜色深浅分为轻、中、重3级;于冷光后即刻、每2周复查时及治疗结束半年记录所选点的CMYK色值,计算各组完全脱色点所占比率(脱色率),并用数字化疼痛评判法(VAS)记录受试者术中牙敏感度。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联合组冷光漂白后即刻,轻、中、重度着色斑脱色率分别为73.44%、8.70%和0%。2周时,家庭组轻、中度为64.17%、4.44%,联合组轻、中度为100%、63.04%,差异显著(P<0.01),2组重度脱色率均为0%。4周时,家庭组轻度脱色率达100%,中、重度分别为73.33%、11.40%,联合组中、重度脱色率分别为100%、53.00%,差异显著(P<0.01)。6周时,家庭组中度脱色率达100%,重度为76.32%;联合组重度脱色率为94.00%,差异显著(P<0.01)。8周时,家庭组重度脱色率达95.61%。治疗结束半年后复查,2组漂白脱色率与治疗结束时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VAS评判家庭组敏感率为45.45%,联合组为80.95%,差异显著(P<0.05)。结论:2种漂白方案对着色型氟斑牙在6~8周时均有显著的脱色漂白效果,并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冷光漂白可以加快氟斑牙着色斑的脱色(1~2周),但不会提高最终脱色率,且会增加术中牙敏感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着色型氟斑牙 牙漂白 牙敏感
下载PDF
山西省高氟区6~18岁人群着色型氟斑牙分布特点调查 被引量:3
3
作者 任吉芳 张练平 赵静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6期397-400,共4页
对山西省忻州地区水氟为3.2~3.5mg/L的高氟区,常住人口中6~18岁在校学生进行氟斑牙调查。结果显示:(1)6~18岁人群着色氟斑牙数及患病率随着年龄和恒牙萌出时间的增加而增加。轻、中、重三度着色中,重度着色患... 对山西省忻州地区水氟为3.2~3.5mg/L的高氟区,常住人口中6~18岁在校学生进行氟斑牙调查。结果显示:(1)6~18岁人群着色氟斑牙数及患病率随着年龄和恒牙萌出时间的增加而增加。轻、中、重三度着色中,重度着色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2)各色氟斑牙中,淡黄色(1号)着色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递减,深黄色、棕色、褐色着色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递增。此外着色氟斑牙受累牙位也有一定规律,表现为上前牙>下前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着色型 氟斑牙 患病率 调查
下载PDF
“着色型”铅系珠光颜料的合成新方法
4
作者 杨素苓 藏海波 《化学工程师》 CAS 1990年第2期10-12,共3页
氧化铅与醋酸溶液在室温下反应可制得碱式醋酸铅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将此溶液与尿素水溶液反应,通过加入添加剂与着色剂,可制得带颜色的六角板状碱式碳酸铅晶体。经有机溶剂转相后可得到着色型珠光颜料。
关键词 着色型 珠光颜料 铅系珠光颜料
下载PDF
国内外着色型云母钛珠光颜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荣建丰 郎建峰 贾千一 《上海涂料》 CAS 2008年第11期31-33,共3页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着色型云母钛珠光颜料开发研究的新进展;指出拓宽着色型珠光颜料的色谱范围和发展片状导电珠光颜料将是今后的研究与开发方向。
关键词 着色型云母珠光颜料 稀土氧化物 功能性材料
下载PDF
着色型云母珠光颜料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荣建丰 郎建峰 贾千一 《现代涂料与涂装》 CAS 2009年第3期46-49,共4页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着色型云母珠光颜料开发研究的新进展,认为拓宽着色型珠光颜料的色谱范围和发展片状导电珠光颜料将是今后的研发方向。
关键词 着色型云母珠光颜料 稀土氧化物 功能性材料
下载PDF
着色型氟斑牙的脱色治疗
7
作者 张仲斌 傅玉秀 王家歧 《中国地方病防治》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91-391,共1页
关键词 脱色治疗 氟斑牙 着色型 牙齿损害 有益作用 过量摄入 临床医生 氟化物
下载PDF
微研磨-冷光美白联合渗透树脂治疗着色型氟斑牙的价值 被引量:2
8
作者 李钜生 《西藏医药》 2021年第3期24-26,共3页
目的探究微研磨-冷光美白联合ICON渗透树脂治疗着色型氟斑牙的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0年8月期间于我院诊治并要求美白微创治疗的着色型氟斑牙患者78例,随机划分为两组,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以BeyondⅡ冷光美白治疗,研究... 目的探究微研磨-冷光美白联合ICON渗透树脂治疗着色型氟斑牙的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0年8月期间于我院诊治并要求美白微创治疗的着色型氟斑牙患者78例,随机划分为两组,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以BeyondⅡ冷光美白治疗,研究则基于对照组联用微研磨-ICON渗透树脂技术。比对两组整体美白效果、牙齿敏感度及表面形态变化、美白满意度。结果治疗前两组牙齿色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牙齿色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整体美白有效、美白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牙齿无敏感比例高于对照组,而轻度敏感及中度敏感低于对照组(P<0.05),经拍照观察,研究组牙齿色泽均匀一致,且未见斑纹或存在不规则隐约可见的细微斑纹。结论微研磨-ICON渗透树脂联合冷光美白微创治疗着色型氟斑牙的美白效果显著,能缓解患者牙敏感程度,提升美白满意度,使牙齿色泽均匀一致,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着色型氟斑牙 微研磨-ICON渗透树脂 冷光美白 微创 美观度
下载PDF
渗透树脂联合微研磨对着色型氟斑牙的美白效果分析
9
作者 王美丽 林微娜 +1 位作者 罗晓敏 朱佩娅 《中国地方病防治》 CAS 2023年第2期131-133,共3页
目的 探讨渗透树脂联合微研磨对着色型氟斑牙的美白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7月至2022年12月于本院口腔科就诊的32例着色型氟斑牙患者(146颗牙)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通过简单随机的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16例(70颗牙)和对照组16例(76颗牙)... 目的 探讨渗透树脂联合微研磨对着色型氟斑牙的美白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7月至2022年12月于本院口腔科就诊的32例着色型氟斑牙患者(146颗牙)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通过简单随机的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16例(70颗牙)和对照组16例(76颗牙),两组均采用微研磨+10%低浓度皓齿家庭美白凝胶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渗透树脂治疗,使用VITA比色板比较治疗前后氟斑牙色阶变化,于治疗前行牙面着色区取点,采用青红黄黑(CMYK)色值表比色,按照颜色将氟斑牙分为轻、中、重度,于治疗后1周测定所选点CMYK色值,计算着色斑的脱色率,采用满意度调查表对比两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牙面色度学阶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轻、中、重度氟斑牙显效率均高于对照组相同严重程度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1周轻度氟斑牙脱色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度、重度氟斑牙脱色率均高于对照组对应严重程度氟斑牙(P<0.05),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渗透树脂联合微研磨治疗着色型氟斑牙可取得满意的疗效,对不同严重程度的着色型氟斑牙均具有较为满意的美白效果,适合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树脂 微研磨 着色型氟斑牙 美白效果 敏感度
原文传递
GI-Ⅱ型着色玻璃渗透后渗透陶瓷的性能测试 被引量:7
10
作者 韩晓莉 廖运茂 +1 位作者 巢永烈 孟玉坤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64-366,共3页
目的 :探讨用GI_Ⅱ型着色渗透玻璃渗透后的渗透陶瓷底层材料的热膨胀性能、机械力学性能和密度 ,为材料性能的改进和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方法 :选用GI_Ⅱ型着色渗透玻璃的IG2色玻璃料及GI_Ⅱ型氧化铝粉体 ,制作氧化铝基体及渗透陶瓷样本 ... 目的 :探讨用GI_Ⅱ型着色渗透玻璃渗透后的渗透陶瓷底层材料的热膨胀性能、机械力学性能和密度 ,为材料性能的改进和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方法 :选用GI_Ⅱ型着色渗透玻璃的IG2色玻璃料及GI_Ⅱ型氧化铝粉体 ,制作氧化铝基体及渗透陶瓷样本 ,在TMA2 940型热分析仪上绘制样本的热膨胀曲线 ,计算热膨胀系数 ;三点弯曲法测定渗透陶瓷材料的挠曲强度和弹性模量 ,显微压痕法测量断裂韧性和维氏硬度 ;重量体积法测定其密度。结果 :渗透陶瓷的热膨胀系数为 7 6 2 0× 10 _6℃_1(2 5~ 5 0 0℃ ) ,略高于Vitaduralpha饰面瓷的热膨胀系数。材料的三点挠曲强度、弹性模量、维氏硬度、显微断裂韧性和密度分别为 389 6MPa、92GPa、9 40 9GPa、3 2 42 5MNm_3 / 2 和 3 6 6 2g/cm3 。结论 :用GI_Ⅱ型着色渗透玻璃渗透后的渗透陶瓷底层材料 ,其热膨胀性能与Vitaduralpha饰面瓷匹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Ⅱ着色玻璃 渗透陶瓷 热膨胀 机械性能 全瓷冠桥修复体
下载PDF
铝材锡盐型电解着色液的回收利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苗淑华 《轻合金加工技术》 CAS 2002年第4期47-49,共3页
在Sn盐或Sn-Ni混盐电解着色液中,Sn2+离子易氧化和水解,生成Sn(OH)2和Sn(OH)4胶状悬浮物使槽液混浊。当达到相当程度后,造成严重的阴极极化,使铝材着色效率显著降低,着色质量变差,表面挂灰、槽液寿命缩短。在采用了明胶或聚丙烯酰胺对... 在Sn盐或Sn-Ni混盐电解着色液中,Sn2+离子易氧化和水解,生成Sn(OH)2和Sn(OH)4胶状悬浮物使槽液混浊。当达到相当程度后,造成严重的阴极极化,使铝材着色效率显著降低,着色质量变差,表面挂灰、槽液寿命缩短。在采用了明胶或聚丙烯酰胺对将报废的着色液进行处理之后,槽液得以再生,着色效率也恢复正常,是铝材生产厂家节能降耗,降低着色成本的措施之一,还可减少着色液的排放次数或排放量,有利于环境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盐电解着色 回收利用 铝材 稳定剂 阳极氧化
下载PDF
溶剂清洗型着色探伤法的可靠性分析
12
作者 李子剑 《包钢科技》 2000年第3期51-53,共3页
本文从实际出发,深入分析影响溶剂清洗型着色探伤法探伤可靠性的各种因素,系统地介绍8种影响因素及其影响检测结果的可靠性程度,并提出防止措施。
关键词 溶剂清洗着色探伤法 可靠性分析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民用航空发动机构型管理与更改控制方法 被引量:9
13
作者 吉军 张定华 李山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514-2525,共12页
为了保证民用航空发动机协同研制过程中产品数据的一致性、完整性和可追溯性,提出基于单元体的民用航空发动机构型管理方法和基于着色Petri网的构型管理过程建模方法,以构型项为核心分解得到基于主模型的民用航空发动机产品结构,建立了... 为了保证民用航空发动机协同研制过程中产品数据的一致性、完整性和可追溯性,提出基于单元体的民用航空发动机构型管理方法和基于着色Petri网的构型管理过程建模方法,以构型项为核心分解得到基于主模型的民用航空发动机产品结构,建立了民用航空发动机构型管理着色Petri网模型。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主制造商—供应商"协同研制的发动机构型管理过程建模,构建了基于构型管理着色Petri网的民用航空发动机构型更改控制模型。基于Teamcenter建立了民用航空发动机构型管理验证系统,并以某型号发动机压气机转子部件构型更改控制为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理 更改控制 单元体 主模 管理着色Petri网模
下载PDF
双覆层包膜法制备彩色云母珠光颜料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振荣 孔玉霞 +1 位作者 邵俊杰 李广福 《化学工业与工程》 CAS 2011年第1期43-47,共5页
通过双覆层包膜法在自制云母钛表面包覆一层其它金属氧化物,而制备出彩色云母珠光颜料。钴着黑色珠光颜料的最适宜工艺条件为:水解温度100℃,pH值7~8,对应于10 g云母钛的硝酸钴加入量为25~30 mL,水解反应时间为2.0 h,煅烧条件是在600... 通过双覆层包膜法在自制云母钛表面包覆一层其它金属氧化物,而制备出彩色云母珠光颜料。钴着黑色珠光颜料的最适宜工艺条件为:水解温度100℃,pH值7~8,对应于10 g云母钛的硝酸钴加入量为25~30 mL,水解反应时间为2.0 h,煅烧条件是在600℃下保温1.5 h。镍着灰绿色珠光颜料的最适宜工艺条件为:水解温度90℃,pH值7~8,对应于10 g云母钛的氯化镍加入量为20 mL,水解反应时间为1.5 h,煅烧条件是在600℃下保温1.5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覆层包膜法 着色型珠光颜料 钴镍着色
下载PDF
A型着色性干皮病中XPAC基因的无义突变 被引量:6
15
作者 杨勇 卜定方 +2 位作者 汪科 涂平 朱学骏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89-191,共3页
目的检测国内一A型着色性干皮病家系中XPAC基因的突变。方法PCR扩增XPAC基因的全部外显子,并行DNA测序。针对所发现的突变以DdeⅠ内切酶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结果PCR结合DNA测序发现患者XPAC基因第5外显子存在异常:第631... 目的检测国内一A型着色性干皮病家系中XPAC基因的突变。方法PCR扩增XPAC基因的全部外显子,并行DNA测序。针对所发现的突变以DdeⅠ内切酶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结果PCR结合DNA测序发现患者XPAC基因第5外显子存在异常:第631位碱基由胞嘧啶突变为胸腺嘧啶,使第211位氨基酸由精氨酸变为终止密码(R211X),导致其编码的XPA蛋白缺失了C端的63个氨基酸。其父母皆为杂合子。RFLP结果证实了此突变的存在。结论本A型着色性干皮病家系中存在XPAC基因突变,突变致使XPA蛋白功能缺陷,DNA损伤的修复功能受损,导致临床上出现皮肤老化和癌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着色性干皮病 XPAC基因 无义突变 PCR DNA序列分析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原文传递
奥氏体不锈钢均匀表面的涡流阵列检测技术应用 被引量:9
16
作者 李运涛 宋成 +3 位作者 胡斌 万本例 史进 赵泓 《无损检测》 2018年第12期68-73,共6页
为了了解奥氏体不锈钢均匀表面的涡流阵列检测技术的检测能力,对比分析了2个奥氏体不锈钢工件均匀表面的检测结果,并与传统的溶剂去除型着色渗透检测技术的检测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对于奥氏体不锈钢均匀表面的检测,涡流阵列检测... 为了了解奥氏体不锈钢均匀表面的涡流阵列检测技术的检测能力,对比分析了2个奥氏体不锈钢工件均匀表面的检测结果,并与传统的溶剂去除型着色渗透检测技术的检测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对于奥氏体不锈钢均匀表面的检测,涡流阵列检测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表面开口浅缺陷进行深度评估,其表面开口浅缺陷和埋藏浅的近表面缺陷的检测能力也优于溶剂去除型着色渗透检测技术;对于表面开口应力腐蚀开裂和孔蚀的检测,前者的缺陷分辨力略低于后者,但缺陷显示对比度和缺陷检出率却高于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流阵列检测 奥氏体不锈钢 均匀表面 检测能力 溶剂去除着色渗透检测
下载PDF
Crossed modules of Lie color algebras
17
作者 王圣祥 周建华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EI CAS 2012年第4期502-504,共3页
The linear operations of the equivalent classes of crossed modules of Lie color algebras are studied. The set of the equivalent classes of crossed modules is proved to be a vector space, which is isomorphic with the h... The linear operations of the equivalent classes of crossed modules of Lie color algebras are studied. The set of the equivalent classes of crossed modules is proved to be a vector space, which is isomorphic with the homogeneous components of degree zero of the third cohomology group of Lie color algebras. As an application of this theory, the crossed modules of Witt type Lie color algebras is described, and the result is proved that there is only one equivalent class of the crossed modules of Witt type Lie color algebras when the abelian group Г is equal to Г+. Finally, for a Witt type Lie color algebra, the classification of its crossed modules is obtained by the isomorphism between the third cohomology group and the crossed modu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ossed modules of Lie color algebras Witt type Lie color algebra third cohomology ISOMORPHISM
下载PDF
小知识(8,9)
18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81-281,共1页
关键词 牙齿病变 知识 氟斑牙 过量氟 斑釉牙 分类法 着色型 三度 缺损
下载PDF
专利号:6 500 413
19
作者 冯尚华 《日用化学工业信息》 2003年第14期15-15,共1页
关键词 专利 Aveda公司 高效着色型 香波 发泡 清洗 功能
下载PDF
Karyotype Differentiation in Newly Discovered Members of the Drosophila obscura Species Group from Yunnan,China 被引量:1
20
作者 高建军 渡部英昭 +1 位作者 张亚平 青塚正志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36-241,共6页
We examined mitotic chromosomes of three newly found members of the Drosophila obscura species group,D.luguensis,D.dianensis and D.limingi from Yunnan and compared their karyotypes to those of respective related speci... We examined mitotic chromosomes of three newly found members of the Drosophila obscura species group,D.luguensis,D.dianensis and D.limingi from Yunnan and compared their karyotypes to those of respective related species.D.luguensis possessed a diploid number of 12 chromosomes,comprising 3 pairs of metacentrics (V-shaped),2 pairs of acrocentrics (rod-like) and 1 pair of micro-chromosomes (dot-like).Both the X and Y were metacentrics.D.dianensis and D.limingi possessed a diploid number of 10 chromosomes,comprising 1 pair of large V-shaped,1 pair of moderate-sized V-shaped,2 pairs of submetacentric (J-shaped) chromosomes,and 1 pairs of dot-like chromosomes,with their X chromosomes were J-shaped and Y chromosomes were short rod-like ones.Based upon the results of chromosomal comparisons,geographic information of the sinobscura subgroup,as well inter-specific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 deduced elsewhere,D.luguensis was considered to retain an ancestral form of the karyotype within this subgroup.The present observations have also implied that D.sinobscura (2n=12:2V,1J,2R,1D) might have derived from a sub-lineage of a pre-“sinobscura-hubeiensis” lineage by pericentric inversion of moderate-sized metacentric autosomes and D.hubeiensis (2n=10:4V,1D) from another sub-lineage of the same lineage by centric fusion of 2 pairs of acrocentric autosomes.Similar chromosomal changes of centric fusion,centric fission and/or pericentric inversion might have occurred during the course of species divergences between D.dianensis and D.subsilvestris (2n=12:3V,2R,1D),an European member closely related to D.dianensis,and between D.limingi and D.tsukubaensis (2n=12:3V,2R,1D),an East Asian member near to D.liming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osophila obscura species group Karyotype differentiation China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