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宿主抗着色霉感染免疫机制研究进展
1
作者 沙嫣懿 卢贵全 +1 位作者 肖可文 张静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3期301-305,共5页
着色霉是着色芽生菌病的主要致病菌之一,着色芽生菌病迁延不愈与着色霉在机体诱发的特殊免疫状态有关。着色霉进入宿主体内的形态转换、黑素和细胞壁成分是主要的致病因素,机体的固有免疫及适应性免疫均参与了抗着色霉感染。
关键词 着色 黑素 硬壳小体 免疫学
下载PDF
由Fonsecaea monophora所致以假水疱为主要表现的着色芽生菌病1例
2
作者 郭艳阳 张喆 +5 位作者 海璐明 廖文俊 闫东 朱冠男 王刚 付萌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1期54-56,59,共4页
报告以假水疱为主要表现的着色芽生菌病1例。患者女性,77岁,左前臂红色斑块、结痂4年,其上见细小假水疱样皮损。组织病理见混合性炎细胞浸润及硬壳细胞。组织沙堡弱培养基28℃培养见棕黑色菌落,中央呈灰黑色,菌落生长慢。小培养见枝孢... 报告以假水疱为主要表现的着色芽生菌病1例。患者女性,77岁,左前臂红色斑块、结痂4年,其上见细小假水疱样皮损。组织病理见混合性炎细胞浸润及硬壳细胞。组织沙堡弱培养基28℃培养见棕黑色菌落,中央呈灰黑色,菌落生长慢。小培养见枝孢和喙枝孢型混合产孢。分子测序比对为F.monophora。给予口服伊曲康唑200 mg,1次/日,盐酸特比萘芬片250 mg,1次/日,4个月后改为口服伊曲康唑200 mg,1次/日,3个月,配合温热疗法,皮损基本痊愈,随访无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nsecaea monophora 着色芽生菌病 硬壳细胞
下载PDF
着色真菌monophora引起皮肤着色芽生菌病1例 被引量:4
3
作者 吕桂霞 陈先进 +3 位作者 沈永年 刘泽虎 胡素泉 刘维达 《中国真菌学杂志》 2009年第3期155-157,185,共4页
目的报道1例由着色真菌monophora引起的皮肤着色芽生菌病。方法取皮损皮屑标本进行真菌直接镜检和培养,同时取活检进行真菌培养和组织病理学检查。对真菌培养阳性菌株进行形态学鉴定、温度试验和放线菌酮耐受试验,PCR扩增测序。结果KOH... 目的报道1例由着色真菌monophora引起的皮肤着色芽生菌病。方法取皮损皮屑标本进行真菌直接镜检和培养,同时取活检进行真菌培养和组织病理学检查。对真菌培养阳性菌株进行形态学鉴定、温度试验和放线菌酮耐受试验,PCR扩增测序。结果KOH涂片检查可见较多圆形厚壁棕色硬壳细胞。组织病理学显示为慢性肉芽肿样改变;PAS和银染色可见到圆形厚壁的硬壳细胞。真菌菌落生长缓慢,呈橄榄色到黑色。小培养可见大量棕色菌丝、分支分隔,分生孢子梗主要为喙枝孢型,分生孢子棕色,椭圆形或卵圆形,单细胞。温度试验37℃生长,38℃不生长。0.01%、0.05%和0.1%放线菌酮均能耐受。扩增真菌rDNA的ITS区得到645 bp的片段,经序列分析与裴氏着色真菌monophora变种ITS区比对,100%一致。结论据真菌学形态结构特征以及DNA序列分析菌种被鉴定为着色霉monophor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着色霉monophora 着色芽生菌病 喙枝孢型
下载PDF
Fonsecaea monophora致皮肤着色芽生菌病1例
4
作者 马珊珊 李进 +3 位作者 鲁卫平 黄庆 雷霞 黎敏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3期250-253,共4页
报告重庆地区1例由Fonsecaea monophora感染引起的皮肤着色芽生菌病。患者,男,81岁,因左上臂内侧皮肤被铁片划伤后出现溃疡伴疼痛1年余到我院就诊。对患者皮损组织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和真菌培养,将培养出的菌落做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 报告重庆地区1例由Fonsecaea monophora感染引起的皮肤着色芽生菌病。患者,男,81岁,因左上臂内侧皮肤被铁片划伤后出现溃疡伴疼痛1年余到我院就诊。对患者皮损组织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和真菌培养,将培养出的菌落做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真菌培养获得菌落形态,小培养乳酸酚棉兰染色得到镜下特征形态,菌落形态:可见暗棕色和黑色菌落生长;镜下形态:可见枝孢型和喙枝孢型产孢;皮损处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可见慢性肉芽肿样改变。ITS(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区域测序鉴定结果为Fonsecaea monophora。根据实验室培养结果和临床资料分析确定该例为Fonsecaea monophora感染引起的着色芽生菌病。口服伊曲康唑200 mg,2次/日,联合药物涂抹和光动力学治疗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nsecaea monophora 着色芽生菌病 ITS区域测序 伊曲康唑
下载PDF
Fonsecaea monophora所致皮肤着色芽生菌病3例病原学鉴定及临床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周欣 刘玉梅 +3 位作者 高爱莉 龚业青 黎晓东 刘应辉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98-801,839,共5页
目的对3例Fonsecaea monophora所致皮肤着色芽生菌病进行病原学鉴定及临床分析。方法分析3例患者的临床特点。取患者皮损脓液直接镜检,皮损组织病理学检查及真菌培养。提取病原菌DNA,利用引物ITS4和ITS5进行rDNAITS区序列的PCR扩增,... 目的对3例Fonsecaea monophora所致皮肤着色芽生菌病进行病原学鉴定及临床分析。方法分析3例患者的临床特点。取患者皮损脓液直接镜检,皮损组织病理学检查及真菌培养。提取病原菌DNA,利用引物ITS4和ITS5进行rDNAITS区序列的PCR扩增,扩增产物测序后在GenBank核酸数据库及CBS数据库中进行同源性比对。结果皮损组织病理表现为慢性肉芽肿样改变,并可见硬壳小体。真菌培养可见暗棕色、橄榄色至黑色菌落生长,生长速度较慢,镜下可见枝孢型和喙枝孢型产孢。温度实验37℃生长,38℃不生长。0.01%,0.05%和0.1%放线菌酮均能耐受。经序列分析与GenBank及CBS数据库中Fonsecaea monophora的ITS区进行同源性比对,其同源性高。结合3例患者组织病理、真菌学特征及rDNAITS区序列分析将病原菌鉴定为Fonsecaea monophora。确诊后经口服伊曲康唑200mg,2次/d,6~8周后以200mg,1次/d维持治疗,或特比萘芬250mg,1次/d。治疗3个月后,皮损逐渐消退。结论Fonsecaea monophora与裴氏着色霉相似,可引起皮肤着色性芽生菌病,可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别,口服伊曲康唑或特比萘芬治疗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nsecaea monophora 着色芽生菌病 RDNA ITS序列
下载PDF
首次报道中国北方Fonsecaea monophora所致着色芽生菌病1例及其相关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赵作涛 鲁巧云 +6 位作者 高那 陈伟 万喆 王晓红 武玲慎 王爱平 李若瑜 《中国真菌学杂志》 2010年第4期193-195,共3页
目的首次报道中国北方1例由Fonsecaea monophora所致着色芽生菌病。方法患者男性,58岁,主因"右腕部皮损伴瘙痒8-9a"就诊。对皮损脓液直接镜检,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真菌培养,并对培养获得菌株进行形态学,分子生物学鉴定等实验室研究。结... 目的首次报道中国北方1例由Fonsecaea monophora所致着色芽生菌病。方法患者男性,58岁,主因"右腕部皮损伴瘙痒8-9a"就诊。对皮损脓液直接镜检,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真菌培养,并对培养获得菌株进行形态学,分子生物学鉴定等实验室研究。结果脓液直接镜检可见多个圆形、厚壁、棕色硬壳细胞,皮损组织病理表现为慢性肉芽肿样改变,并可见硬壳小体。真菌培养可见暗棕色,橄榄色至黑色菌落生长,生长速度较慢,镜下可见枝孢型和喙枝孢型产孢。ITS区序列分析鉴定为Fonsecaea monophora。依据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确诊该例为Fonsecaea monophora所致的着色芽生菌病。口服伊曲康唑200mg,1次/d;特比萘芬250mg,1次/d。治疗3个月后,皮损消退痊愈。结论 Fonsecaea monophora感染也可见于我国北方地区的着色芽生菌病患者,而ITS区序列分析是该菌种鉴定的重要手段,伊曲康唑联合特比萘芬治疗本例患者显示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nsecaea monophora 着色芽生菌病 伊曲康唑 特比萘芬
下载PDF
Fonsecaea monophora所致着色芽生菌病 被引量:3
7
作者 秦琴 晏文 +5 位作者 鲁东平 孙东升 贾常莎 陈雷刚 谌宏运 张信江 《临床皮肤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864-867,共4页
报告1例云贵高原地区由Fonsecaea monophora所致着色芽生菌病。患者男,38岁,农民。左小腿异物刺伤后皮肤出现丘疹、溃疡、增生伴疼痒8年。皮肤科检查:左小腿踝部至膝关节之间见大片界限清楚的红褐色斑块,边缘隆起,表面凹凸不平,呈肉芽... 报告1例云贵高原地区由Fonsecaea monophora所致着色芽生菌病。患者男,38岁,农民。左小腿异物刺伤后皮肤出现丘疹、溃疡、增生伴疼痒8年。皮肤科检查:左小腿踝部至膝关节之间见大片界限清楚的红褐色斑块,边缘隆起,表面凹凸不平,呈肉芽肿样或疣状增生,并有溃疡、瘢痕形成或黄色厚痂覆盖,痂皮下有脓性或血性分泌物渗出,味腥臭。皮损组织病理:表皮假上皮瘤样增生,可见慢性肉芽肿样改变,真皮内大量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和组织细胞混合浸润,形成微脓肿,PAS染色其内可见成簇棕色厚壁孢子。取真菌培养菌落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及r DNA ITS区测序鉴定为Fonsecaea monophora。诊断:Fonsecaea monophora所致着色芽生菌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nsecaea monophora 着色芽生菌病 RDNA ITS序列
下载PDF
裴氏着色霉致着色芽生菌病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5
8
作者 刘芳 冯姣 +5 位作者 孔庆涛 吴凡 任芳 沈永年 吕桂霞 桑红 《中国真菌学杂志》 2012年第6期356-358,364,共4页
报道1例裴氏着色霉致左手背及腕部着色芽生菌病,通过文献复习统计并分析该病在我国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患者男,48岁,左手背部红斑、疣状增生伴瘙痒10 a。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真皮中下层有炎细胞及多核巨细胞,PAS染色见硬壳小体。经真... 报道1例裴氏着色霉致左手背及腕部着色芽生菌病,通过文献复习统计并分析该病在我国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患者男,48岁,左手背部红斑、疣状增生伴瘙痒10 a。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真皮中下层有炎细胞及多核巨细胞,PAS染色见硬壳小体。经真菌培养和分子鉴定为裴氏着色霉。经伊曲康唑600 mg每日口服,治疗3个月后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裴氏着色 着色芽生菌病 流行病学
下载PDF
Fonsecaea monophora所致着色芽生菌病1例及其相关实验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润超 万喆 +3 位作者 陈伟 涂平 李若瑜 王爱平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13年第6期338-341,共4页
目的报道1例由Fonsecaea monophora所致的着色芽生菌病。方法患者女,60岁,主因左手背皮损1 a余就诊,取皮损痂屑进行真菌直接镜检和培养,取皮损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和真菌培养。对培养获得菌株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进行药物... 目的报道1例由Fonsecaea monophora所致的着色芽生菌病。方法患者女,60岁,主因左手背皮损1 a余就诊,取皮损痂屑进行真菌直接镜检和培养,取皮损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和真菌培养。对培养获得菌株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真菌直接镜检阳性,可见较多圆形、厚壁、棕色的硬壳细胞。组织病理学显示为慢性肉芽肿样改变;HE和PAS染色均可见到圆形、厚壁、棕色的硬壳细胞。真菌培养阳性,菌落生长缓慢,呈橄榄色到黑色。小培养及扫描电镜检查可见枝孢型和喙枝孢型产孢,分生孢子单细胞性,呈椭圆形或卵圆形。ITS区序列分析鉴定为Fonsecaea monophora。药敏试验显示伊曲康唑对F.monophora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为1.0μg/mL,特比萘芬的MIC为0.015 6μg/mL。给予患者口服特比萘芬250 mg/d治疗,皮损缓慢好转;6周后加服伊曲康唑200 mg/d治疗,14周后皮损消退呈瘢痕化修复。结论依据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确诊该病例为Fonsecaea monophora所致着色芽生菌病,伊曲康唑联合特比萘芬治疗本病例显示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nsecaea monophora 着色芽生菌病 伊曲康唑 特比萘芬
下载PDF
疣状瓶霉所致皮肤着色芽生菌病1例 被引量:3
10
作者 钱丽洁 李莉 章强强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556-557,共2页
QIANLijie,LILi,ZHANGQiangqiang[摘要]患者男,78岁。右手臂相继出现结节、破溃7年,右手腕部环绕1周带状红斑,浅表性溃疡伴鲜红色肉芽面,呈颗粒状,中央有黑点,边缘不清,覆有渗出性痂皮,约5cm×20cm;真菌镜检发现棕色黄色圆形厚壁孢... QIANLijie,LILi,ZHANGQiangqiang[摘要]患者男,78岁。右手臂相继出现结节、破溃7年,右手腕部环绕1周带状红斑,浅表性溃疡伴鲜红色肉芽面,呈颗粒状,中央有黑点,边缘不清,覆有渗出性痂皮,约5cm×20cm;真菌镜检发现棕色黄色圆形厚壁孢子;小钢圈培养镜下显示全为瓶梗,分生孢子壁薄形椭圆,瓶口孢子成团聚集犹如花朵;组织病理示棘层增厚,真皮全层为不规则相互融合的多细胞肉芽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着色芽生菌病 疣状瓶
下载PDF
卡氏枝孢霉致着色芽生菌病1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村建 尹锐 +3 位作者 王莉 钟白玉 徐艳 郝飞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04-305,共2页
着色芽生菌病(chromomycosis)是由一组暗色真菌引起的皮肤及皮下组织慢性肉芽肿性疾病,病程慢性,皮损一般局限,也有逐步扩展的,少数可经血液播散,侵入内脏器官,危及生命。现将我科诊断的1例由卡氏枝孢霉引起的着色芽生菌病报告... 着色芽生菌病(chromomycosis)是由一组暗色真菌引起的皮肤及皮下组织慢性肉芽肿性疾病,病程慢性,皮损一般局限,也有逐步扩展的,少数可经血液播散,侵入内脏器官,危及生命。现将我科诊断的1例由卡氏枝孢霉引起的着色芽生菌病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氏枝孢 着色芽生菌病
下载PDF
卡氏枝孢霉致着色芽生菌病2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禹卉千 李丽娜 +1 位作者 李振鲁 王豫平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13年第1期40-43,共4页
着色芽生菌病是一种慢性难治的皮肤及皮下组织真菌感染性疾病,其病原菌为暗色真菌属,最常见的是裴氏着色霉、卡氏枝孢霉及疣状瓶霉,常以孢子形态寄生于腐生植物或土壤中,人多通过外伤接触植入感染。其诊断依据病原学检查,治疗为以抗真... 着色芽生菌病是一种慢性难治的皮肤及皮下组织真菌感染性疾病,其病原菌为暗色真菌属,最常见的是裴氏着色霉、卡氏枝孢霉及疣状瓶霉,常以孢子形态寄生于腐生植物或土壤中,人多通过外伤接触植入感染。其诊断依据病原学检查,治疗为以抗真菌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现报告2例我科诊断的由卡氏枝孢霉感染的着色芽生菌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着色芽生菌病 卡氏枝孢 诊断
下载PDF
卡氏枝孢瓶霉引起着色芽生菌病致毁容及关节畸形1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广富 刘静 +1 位作者 邵莉梅 王琳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90-291,293,共3页
患者男,67岁,左前臂斑块25年、面部浸润性斑块15年、左手指畸形5年。检查:面部见浸润性暗红斑块、渗出、结痂,双眼睑外翻,左前臂疣状增生性斑块,左手指屈曲畸形。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真皮中下层有炎细胞及多核巨细胞,PAS染色见可疑孢子... 患者男,67岁,左前臂斑块25年、面部浸润性斑块15年、左手指畸形5年。检查:面部见浸润性暗红斑块、渗出、结痂,双眼睑外翻,左前臂疣状增生性斑块,左手指屈曲畸形。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真皮中下层有炎细胞及多核巨细胞,PAS染色见可疑孢子结构;真菌培养鉴定为卡氏枝孢瓶霉。诊断:卡氏枝孢瓶霉所致着色芽生菌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氏枝孢瓶 着色芽生菌病
下载PDF
卡氏枝孢瓶霉致面部着色芽生菌病一例
14
作者 刘志远 刘志军 +5 位作者 方园 袁宏伟 陈秀荣 王毓新 许淑珍 寇景福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22年第5期316-318,共3页
50岁女性患者,左面部红色斑丘疹1年。皮肤科情况:左面部可见一4cm×2 cm大小暗红色形状不规则的斑丘疹,表面可见疣状增生及黄白色或黑色痴屑,红斑周围散发粟粒至黄豆大小红色丘疹。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角化过度,真皮内大量淋巴细... 50岁女性患者,左面部红色斑丘疹1年。皮肤科情况:左面部可见一4cm×2 cm大小暗红色形状不规则的斑丘疹,表面可见疣状增生及黄白色或黑色痴屑,红斑周围散发粟粒至黄豆大小红色丘疹。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角化过度,真皮内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少量巨噬细胞浸润,见疑似真菌菌丝及硬壳小体。痴下分泌物湿片直接镜检可见疑似棕色硬壳小体。组织标本经真菌培养见黑色菌落生长,ITS测序鉴定为卡氏枝孢瓶霉。诊断:卡氏枝孢瓶霉着色性真菌病。治疗:盐酸特比萘芬0.25g每日1次口服,盐酸特比萘芬乳膏和莫匹罗星软膏1:1混合外用,联合中药软坚散结、凉血、消斑方剂。治疗2周后皮损变薄,红斑消退,皮屑消失,治疗3个月后停药;4个月后红斑基本消退,18个月后皮损痊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着色芽生菌病 卡氏枝孢瓶
下载PDF
裴氏着色霉所致皮肤着色芽生菌病1例
15
作者 龚业青 罗育武 +2 位作者 朱慧兰 林玲 刘福荣 《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 2008年第5期299-300,共2页
报道1例前臂着色芽生菌病。患者女,46岁。左前臂斑块结节10余年,抗感染治疗无效,皮肤组织病理和真菌培养均符合着色芽生菌病。
关键词 着色芽生菌病 皮肤 裴氏着色
下载PDF
卡氏枝孢霉致着色芽生菌病1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吉娟 宗文凯 +1 位作者 陈伟 张韡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84-385,共2页
着色芽生菌病是由多种暗色孢科真菌引起的慢性感染性疾病。本病病程缓慢,起病初期病灶多局限,久病可引起系统性损伤;皮损可通过淋巴管扩散及自我接种等途径扩大蔓延,严重者可影响四肢运动功能。我院诊治1例由卡氏枝孢霉所致着色芽生菌病... 着色芽生菌病是由多种暗色孢科真菌引起的慢性感染性疾病。本病病程缓慢,起病初期病灶多局限,久病可引起系统性损伤;皮损可通过淋巴管扩散及自我接种等途径扩大蔓延,严重者可影响四肢运动功能。我院诊治1例由卡氏枝孢霉所致着色芽生菌病,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着色芽生菌病 卡氏枝孢
下载PDF
Fonsecaea monophora致着色芽生菌病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红燕 王宏伟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9期3639-3643,共5页
目的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1例Fonsecaea monophora致着色芽生菌病(CBM),观察伊曲康唑联合特比萘芬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03-22广东省人民医院皮肤科收治的1例Fonsecaea monophora致CBM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真菌培养、镜检... 目的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1例Fonsecaea monophora致着色芽生菌病(CBM),观察伊曲康唑联合特比萘芬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03-22广东省人民医院皮肤科收治的1例Fonsecaea monophora致CBM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真菌培养、镜检、病理检查、DNA测序、体外药敏试验情况以及口服伊曲康唑联合特比萘芬治疗情况。复习相关文献并进行讨论。结果患者左手虎口部位创伤后引发疣状增生斑块长达11年。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SDA)上可见暗棕色、橄榄色至黑色菌落,镜下可见枝孢型和喙枝孢型分生孢子,病理结果显示可见棕色厚壁孢子。ITS区序列分析鉴定为Fonsecaea monophora,结合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为Fonsecaea monophora致CBM,体外抗真菌药敏结果提示该Fonsecaea monophora菌株对伊曲康唑和特比萘芬敏感。口服伊曲康唑(200mg/d)联合特比萘芬(250 mg/d),共治疗9个月,病情痊愈,随访6个月未见复发。治疗过程中全程检测肝、肾功能,未发生异常。结论伊曲康唑联合特比萘芬成功治愈1例Fonsecaea monophora致CBM,并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着色芽生菌病 Fonsecaea monophora 伊曲康唑 特比萘芬 病例报告
下载PDF
Fonsecaea monophora致着色芽生菌病1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向耘 纪青 +1 位作者 蔡宏为 马玲玲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2期119-121,共3页
报道1例由Fonsecaea monophora所致的着色芽生菌病。患者男,72岁,因右肩部斑块20余年就诊,取皮损痂皮进行真菌镜检及培养,皮损组织做病理学检查,并对分离的菌株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真菌直接镜检及组织病理HE染色均可见厚壁、... 报道1例由Fonsecaea monophora所致的着色芽生菌病。患者男,72岁,因右肩部斑块20余年就诊,取皮损痂皮进行真菌镜检及培养,皮损组织做病理学检查,并对分离的菌株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真菌直接镜检及组织病理HE染色均可见厚壁、棕色的硬壳小体。真菌培养可见黑褐色,绒毛状菌落生长。小培养可见枝孢型和喙枝孢型产孢,分生孢子单细胞性。ITS区序列分析鉴定为Fonsecaea monophora。给予特比萘芬250mg/d口服治疗,7个月后皮损痊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nsecaea monophora 着色芽生菌病 菌种鉴定
下载PDF
9种中药单体的体外抗单梗着色霉活性评价
19
作者 贺莉雅 黄凯凯 +5 位作者 谢婷 莫冬冬 范瑞强 席丽艳 鲁莎 陈信生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21年第4期275-278,283,共5页
目的:体外检测中药单体对单梗着色霉的抑菌活性,为临床采用中药治疗着色芽生菌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1株单梗着色霉菌株为实验菌株,包括1株标准株、10株临床分离株。参照CLSI制定的M38-A2,采用微量稀释法检测蛇床子素、姜黄素、白鲜碱... 目的:体外检测中药单体对单梗着色霉的抑菌活性,为临床采用中药治疗着色芽生菌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1株单梗着色霉菌株为实验菌株,包括1株标准株、10株临床分离株。参照CLSI制定的M38-A2,采用微量稀释法检测蛇床子素、姜黄素、白鲜碱、知母皂苷、黄芩苷、苦参碱、丹皮酚、斑蝥素和大黄酚9种中药单体对单梗着色霉的抑制作用。结果:9种中药单体最小抑菌浓度(MIC)的几何均数为14.11~272.65μg/mL,蛇床子素、姜黄素和白鲜碱的抑菌活性最佳,几何均数分别为14.11、28.21、52.98μg/mL;蛇床子素的抗菌作用最强,MIC范围为8~32μg/mL。9种中药单体最小杀菌浓度(MFC)为128~>1 024μg/mL;蛇床子素的MFC值最低,几何均数为272.65μg/mL。结论:蛇床子素、姜黄素、白鲜碱、知母皂苷、黄芩苷、苦参碱、丹皮酚、斑蝥素和大黄酚对单梗着色霉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不同中药单体抑菌活性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梗着色 中药单体 药敏试验
下载PDF
疣状瓶霉所致着色芽生菌病一例
20
作者 夏杨 于长平 +5 位作者 王淑芬 卢宪梅 张艳芳 孙勇虎 刘红 张福仁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6年第1期7-10,共4页
患者,男,60岁。右手腕红斑结痂,缓慢扩展16年。皮肤科检查:右手腕4 cm×6 cm环形暗红斑,皮疹边界清晰,覆有渗出性痂。真菌镜检见棕黄色圆形厚壁孢子。25℃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培养形成黑绿色绒毛状菌落,镜下见具领状结构的瓶形产... 患者,男,60岁。右手腕红斑结痂,缓慢扩展16年。皮肤科检查:右手腕4 cm×6 cm环形暗红斑,皮疹边界清晰,覆有渗出性痂。真菌镜检见棕黄色圆形厚壁孢子。25℃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培养形成黑绿色绒毛状菌落,镜下见具领状结构的瓶形产孢细胞和花朵样排列的小分生孢子。PAS染色见厚壁孢子。诊断:疣状瓶霉引起的皮肤着色芽生菌病。治疗:给予伊曲康唑胶囊口服及盐酸特比萘芬乳膏外用,同时45~50℃热敷后治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着色芽生菌病 疣状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