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汉阳陵着衣式陶俑制作工艺的探讨 被引量:3
1
作者 庄家会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18年第1期114-118,共5页
汉阳陵着衣式陶俑是中国古代墓俑中最高等级的类型之一,独特且罕见。本文利用考古学资料与方法,结合现当代制陶技术,从制作工艺角度对其进行研究,试图揭示这种特殊式墓俑的技术路径及背后的意义。
关键词 汉阳陵 着衣式陶俑 制作工艺
下载PDF
汉阳陵陶俑表面微生物群落结构与种群多样性分析
2
作者 孔琳 程蓓 +4 位作者 赵静 刘文静 王丽 孙艳梅 王世伟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812-2825,共14页
【背景】汉阳陵是我国截至目前发现的规模最大、陪葬级别最高的汉代陶俑群,出土了大量形神毕肖的裸体俑群,考古学家认为这种裸体陶俑原本“着衣、装木臂”,称为“着衣式陶俑”,为皇室独有,异常珍贵。然而这些推测尚无科学依据,而且陶俑... 【背景】汉阳陵是我国截至目前发现的规模最大、陪葬级别最高的汉代陶俑群,出土了大量形神毕肖的裸体俑群,考古学家认为这种裸体陶俑原本“着衣、装木臂”,称为“着衣式陶俑”,为皇室独有,异常珍贵。然而这些推测尚无科学依据,而且陶俑表面附着微生物可能会腐蚀俑体。【目的】通过比较研究汉陶俑表面微生物的组成差异,为汉裸体陶俑着有衣物且装有断臂的推测提供一定的科学佐证,同时为汉陶俑微生物腐蚀的防控提供靶标。【方法】应用微生物高通量测序与纯培养相结合的方法,对着衣式陶俑不同部位微生物进行测定。【结果】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女俑头部微生物多样性较高;男俑上半身微生物多样性最高,腿部居中,头部较低。汉陶俑表面微生物组成按俑的类别及不同部位聚集在一起,其优势菌为放线菌门的克洛斯氏菌属、糖多孢菌属、假诺卡氏菌属及链霉菌科,其他各部位优势类群相对丰度存在差异,断臂处与碳循环相关功能微生物的相对丰度最高。纯培养结果显示女俑头部的可培养细菌数量高于男俑头部可培养的细菌数量;男俑上身与腿部可培养的微生物数量高于男俑头部,表明上半身与腿部可能有衣物覆盖,导致其营养差异。【结论】汉陶俑头部与身体表面部位微生物多样性与组成存在明显的差异,暗示汉陶俑各部位的营养成分存在差异,可能与汉陶俑有衣物覆盖或染料涂色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阳陵 着衣式陶俑 高通量测序 微生物组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