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着重号与读重音的关系例说
1
作者 倪培森 《语文知识》 2001年第3期72-74,共3页
标点符号中的标号之一——着重号,除标明要求读者阅读时须特别注意的字词句这一基本作用外,还有提示朗读时要读重音(加重朗读的音量)的作用。重音分逻辑重音和语法重音两大类,分别简述于后。一、逻辑重音(又称强调重音)
关键词 着重号 重音 分类 逻辑重音 中学 语文 朗读指导
下载PDF
“ヽ”的历史源流及作用
2
作者 萧世民 萧红艳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93-96,共4页
"ヽ"最初是作为一种句读符号的身份出现的,其源头可上溯至春秋战国时期的文献材料中。《侯马盟书》的盟辞中业已使用,细小一点的用于句子中间,表示短暂的停顿,相当于今天的顿号、逗号;粗大一点的用于誓辞之末,表示文意的完结... "ヽ"最初是作为一种句读符号的身份出现的,其源头可上溯至春秋战国时期的文献材料中。《侯马盟书》的盟辞中业已使用,细小一点的用于句子中间,表示短暂的停顿,相当于今天的顿号、逗号;粗大一点的用于誓辞之末,表示文意的完结,相当于今天的句号。到了秦代,这种"点"的形状稍有变化,不再写成斜点,而是写成圆点了。到了西汉,点号的使用更为广泛,形体上也有一些变化,有大圆点、中圆点、短顿点、长顿点几种。东汉时期,点号进入了字典和经书之中。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收有"ヽ"。熹平石经中用圆点为篇号、章号。此后,点号可以用作着重号和灭除号。到了唐代,点号又可用作校对符号。宋明时期,点号还可以有别的用途。到了近代,可用于着重号、句读号等。解放后新中国制定的第一套"标点符号用法"中有顿点和圆点两种,分别表示顿号和着重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号 句读符号 篇章号 着重号 灭除号 校对符号
下载PDF
古代汉语判断句的一个问题
3
作者 陈延嘉 马世一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53-56,共4页
什么是古汉语的判断句?在定义上,大家的认识基本一致,但实际上却不完全是这样。在《古代汉语》教材中几乎无例外存在着把一般疑问句当作判断句的情况。我们认为这是不妥当的。首先,让我们来看看把一般疑问句当作判断句的情况。在王力先... 什么是古汉语的判断句?在定义上,大家的认识基本一致,但实际上却不完全是这样。在《古代汉语》教材中几乎无例外存在着把一般疑问句当作判断句的情况。我们认为这是不妥当的。首先,让我们来看看把一般疑问句当作判断句的情况。在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修订本第一册第224页上有这样的例句:(1)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论语·微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判断句 系词 《古代汉语》 一般疑问句 王力 着重号 管仲 朱振家 “为”字 郭锡良
下载PDF
Word97实用技巧几例
4
作者 沈小丽 高志华 《电脑学习》 2000年第5期48-48,共1页
关键词 WORD97 字处理软件 着重号
下载PDF
《全唐诗》并无“杨布燮”其人
5
作者 龙海生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90-90,共1页
《云南民族学院学报》一九八九年一期《云南古代诗歌概述》一文有两处提到南诏诗《思乡作》是“杨布燮”所写,该文既认为“此诗的作者……目前尚无定论”,又说“《全唐诗》署为杨布燮所作”(着重号乃引者所加)查一九七九年中华书局版《... 《云南民族学院学报》一九八九年一期《云南古代诗歌概述》一文有两处提到南诏诗《思乡作》是“杨布燮”所写,该文既认为“此诗的作者……目前尚无定论”,又说“《全唐诗》署为杨布燮所作”(着重号乃引者所加)查一九七九年中华书局版《全唐诗》,有关此诗的记载只有两处:一为二十二册8962页,在段义宗名下,题为《思乡》的佚句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唐诗》 佚句 云南民族学院学报 乡关 古代诗歌 着重号 南诏 童养 中华书局 续补
下载PDF
也谈这个“it”
6
作者 赖秋生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1989年第1期18-22,17,共6页
上海外语学院章振邦教授主编的《新编英语语法》(下简称《语法》),在谈到非人称代词“it”的用法时说:“it代替整个句子的用法,不能用在know,remember,ry,tell,forget等动词之后(所有着重号为笔者所加).例如:
关键词 Pout 非限定分句 句子 英语语法 指代对象 用法 HAVE DICK 着重号 指示代词
下载PDF
毛泽东的广义新民主主义革命观
7
作者 王占阳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61-64,共4页
毛泽东在提出和坚持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期间所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的,进而,其新民主主义革命观也就有了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观与新民主主义社会观,构成新民主主义理论的两大组成部分;广义的新民... 毛泽东在提出和坚持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期间所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的,进而,其新民主主义革命观也就有了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观与新民主主义社会观,构成新民主主义理论的两大组成部分;广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观则包容了整个新民主主义社会观,即新民主主义社会阶段实际上只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个阶段——实行彻底的民主革命的历史阶段。本文着重分析了毛泽东为什么把新民主主义社会阶段视为彻底的民主革命阶段、“彻底的民主革命”的含义及其根据,由此指出了毛泽东这一鲜为人知的思想具有的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主革命 毛泽东 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社会观 历史任务 彻底完成 资产阶级 着重号 革命任务
下载PDF
也谈客观真理的定义——与徐飞同志商榷
8
作者 刘勤署 《河北学刊》 1982年第2期71-73,共3页
《国内哲学动态》一九八○年第十期刊登了徐飞同志《客观真理就是客观世界及其规律》一文,我们认为此文给客观真理所下的定义是值得商榷的。 对于客观真理的定义,从五十年代学术界就展开了争论,时至今日意见仍不统一。但是,绝大多数作... 《国内哲学动态》一九八○年第十期刊登了徐飞同志《客观真理就是客观世界及其规律》一文,我们认为此文给客观真理所下的定义是值得商榷的。 对于客观真理的定义,从五十年代学术界就展开了争论,时至今日意见仍不统一。但是,绝大多数作者的文中都引用了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以下简称《唯批》)中所提出的有没有客观真理及其论述。然而,由于理解不同就对客观真理的定义发生了分歧,形成了根本对立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观真理 列宁 真理论 相对真理 客观世界 认识论 自然科学 着重号 地球 主观真理
下载PDF
无产阶级绝对贫困化不是“有时的”而是经常的——与蒋学模同志商榷
9
作者 许精德 《人文杂志》 1984年第1期34-36,共3页
在我国学术界对无产阶级绝对贫困化这个理论问题的讨论中,蒋学模同志一直认为无产阶级绝对贫困化是“有时的”,这个观点已编进他所主编的《政治经济学教材》(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不少高等院校也按此观点讲授。我认为这种观点有待进一... 在我国学术界对无产阶级绝对贫困化这个理论问题的讨论中,蒋学模同志一直认为无产阶级绝对贫困化是“有时的”,这个观点已编进他所主编的《政治经济学教材》(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不少高等院校也按此观点讲授。我认为这种观点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产阶级绝对贫困化 蒋学模 工业停滞 过剩人口 半失业 经济危机 实际工资 列宁 着重号 自由工人
下载PDF
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是第一个飞跃的观点应该屏弃
10
作者 王乾都 《青海社会科学》 1987年第2期118-118,共1页
目前,哲学界对认识发展过程中的第一个飞跃有两种不同的表述:其一是把由实践到认识看做是第一个飞跃,比如《简明哲学原理》中说:“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认识只有经历这两个阶段,才能实现由实践到认识的... 目前,哲学界对认识发展过程中的第一个飞跃有两种不同的表述:其一是把由实践到认识看做是第一个飞跃,比如《简明哲学原理》中说:“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认识只有经历这两个阶段,才能实现由实践到认识的飞跃。”(着重号是引者所加,下同)其二是把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看作是第一个飞跃,比如《马克思主义哲学纲要》中讲:“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是一系列抽象和概括、分析和综合的能动过程,是从量变到质变,是一次飞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个飞跃 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 认识发展 认识路线 认识过程 唯物主义 着重号 明哲 抽象和概括
下载PDF
词义辨析——籍与藉
11
作者 杜志方 《高校教育管理》 1983年第2期90-,96,共2页
籍与藉两字形近,在一定的语言环境里有时都读作(jí, 疏忽大意将两字错用了,不仅不能准确达意,甚至会把意思说反了.请看例句:当时我唯一的慰籍(着重号为引者所加,下同)就是英国浪漫诗人雪莱的两句诗:既然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籍与藉两字形近,在一定的语言环境里有时都读作(jí, 疏忽大意将两字错用了,不仅不能准确达意,甚至会把意思说反了.请看例句:当时我唯一的慰籍(着重号为引者所加,下同)就是英国浪漫诗人雪莱的两句诗:既然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人民日报》1979年1月1日第三版《春归燕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义辨析 浪漫诗人 意思说 语言环境 燕园 着重号 错用 形近 疏忽大意 网语
下载PDF
“分段诗”还是“散文诗”?——致流沙河同志
12
作者 罗定金 《当代文坛》 1984年第6期47-48,共2页
流沙河老师: 最近,在1983年10月号《文谭》上,读到了您《谈两部年轻人的诗集》一文,您那深邃的思想,具体的剖析,活泼的语言,朴实的文风,令人为之倾倒。不过,文中关于“分段诗”的提法和对“散文诗”的异议,我有些不同的看法,笔录如后,... 流沙河老师: 最近,在1983年10月号《文谭》上,读到了您《谈两部年轻人的诗集》一文,您那深邃的思想,具体的剖析,活泼的语言,朴实的文风,令人为之倾倒。不过,文中关于“分段诗”的提法和对“散文诗”的异议,我有些不同的看法,笔录如后,就教于您。 您在“赵敏的《神奇的世界》”中说,“这是赵敏的第一部诗集,集内全是分段诗。中国新诗,一般分行,个别的不分行,只分段”。(着重号系引者所加)您所说的“分段诗”,实际上就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文诗 流沙河 散文与诗 诗集 着重号 中国新诗 笔录 分节 许淇 中国散文诗
下载PDF
刘和珍形象的一个重要侧面——《记念刘和珍君》教学札记
13
作者 徐鉅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Z1期151-152,共2页
【正】在追叙与刘和珍交往的过程中,鲁迅以娴熟的白描手法,从几个侧面钩勒了刘和珍的形象,致使她的音容笑貌、思想行为、性格特点跃然纸上。这些追叙,表达了鲁迅对刘和珍的赞扬、敬仰,更为后文写她的英勇赴难作了铺垫,跟敌人的凶残卑劣... 【正】在追叙与刘和珍交往的过程中,鲁迅以娴熟的白描手法,从几个侧面钩勒了刘和珍的形象,致使她的音容笑貌、思想行为、性格特点跃然纸上。这些追叙,表达了鲁迅对刘和珍的赞扬、敬仰,更为后文写她的英勇赴难作了铺垫,跟敌人的凶残卑劣形成反衬。 不少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资料,抓住刘和珍“毅然预定了《莽原》全年”、“不为势利所屈”、“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等侧面,加以分析说明;但往往对以下一个重要侧面,略而不谈或语焉不详: 待到学校恢复旧观,往日的教职员以为责任已尽,准备陆续引退的时候,我才见她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着重号为笔者所加,下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札记 《记念刘和珍君》 教职员 鲁迅 任可澄 笑貌 音容 原址 着重号 中学语文教学
下载PDF
重温《资本论》随笔(二)
14
作者 谢景星 《景德镇高专学报》 1996年第3期3-9,共7页
我读《资本论·第三篇·第八章·工作日》,几次拍案掩卷,不忍卒读,然而又心潮澎湃,欲罢不能…… 让我们循着马克思鞭辟入里的解剖刀,看一看这只典型的吸血野兽“资本”——在当时号称“日不落国”的殖民帝国英国——对内剥... 我读《资本论·第三篇·第八章·工作日》,几次拍案掩卷,不忍卒读,然而又心潮澎湃,欲罢不能…… 让我们循着马克思鞭辟入里的解剖刀,看一看这只典型的吸血野兽“资本”——在当时号称“日不落国”的殖民帝国英国——对内剥削压迫,对外侵略扩张,嗜血成性,敲精吸髓,在十九世纪三十年代至六十年代,血迹斑斑的不失原始积累式发展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日 随笔 资本家 《资本论》 社会主义 着重号 英国 上层建筑 小时工 剩余价值
下载PDF
历年全国高考文言文试题
15
《汉语学习》 1980年第3期51-54,共4页
1978年理科考生试题 (1)下文加着重号的词跟现代汉语的哪个词相当,把它填在括号里。 曾子之( )妻之( )市,其子随之( )而泣。其母曰:“女( )还,顾反为女( )杀彘(猪)。妻适市来(妻子去市上回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 1978年理科考生试题 (1)下文加着重号的词跟现代汉语的哪个词相当,把它填在括号里。 曾子之( )妻之( )市,其子随之( )而泣。其母曰:“女( )还,顾反为女( )杀彘(猪)。妻适市来(妻子去市上回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 )欺之( )是教子( )欺也。母欺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2)把下面三句话译成现代语。 (a)妻止之曰—— (b)特与婴儿戏耳—— (c)婴儿非与戏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言文试题 全国高考 现代语 婴儿 括号 文科 中山 着重号 译文 理科
下载PDF
周恩来“大江歌罢掉头东”诗别解
16
作者 宋实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1982年第4期54-56,共3页
1917年9月,周恩来同志于天津南开中学毕业赴日留学前夕,写下一首气魄雄伟、热情奔放的七绝诗: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这首诗深刻表现了周恩来同志青年时代决心为拯救祖国而英勇献身的豪... 1917年9月,周恩来同志于天津南开中学毕业赴日留学前夕,写下一首气魄雄伟、热情奔放的七绝诗: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这首诗深刻表现了周恩来同志青年时代决心为拯救祖国而英勇献身的豪情壮志,现已广为传诵。但是,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诠释颇有歧异。笔者也有一些看法,谨向读者请教。 我以为周恩来同志的这首诗,在遣词和命意上都受到梁启超《去国行》一诗的影响。为了说明问题方便,先把《去国行》的有关章节引录如下,并在有关句下加着重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恩来 别解 梁启超 七绝诗 吁嗟 赴日留学 注家 江东 戊戌政变 着重号
原文传递
瞿秋白的入党年月
17
作者 潘振铎 《上海鲁迅研究》 1988年第1期139-139,共1页
关于翟秋白的入党年月:向来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周永祥在《翟秋白年谱》和王士菁在《瞿秋白传》中说的:翟秋白于1922年2月,在莫斯科经张太雷、张国焘介绍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着重号引者所加,下同)。
关键词 年谱 引者 着重号 入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