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井眼轨道的软着陆设计模型及其应用 被引量:14
1
作者 刘修善 何树山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43-45,共3页
正如飞机降落需要有合理的着陆点、着陆倾角和导航方位一样 ,石油钻井中的井眼轨道设计与控制往往对靶点、入靶井斜角和入靶方位角也有明确的要求。为了满足这种要求 ,文章提出了井眼轨道软着陆设计的概念、数学模型、求解方法及设计实... 正如飞机降落需要有合理的着陆点、着陆倾角和导航方位一样 ,石油钻井中的井眼轨道设计与控制往往对靶点、入靶井斜角和入靶方位角也有明确的要求。为了满足这种要求 ,文章提出了井眼轨道软着陆设计的概念、数学模型、求解方法及设计实例。该方法适用于多目标井的靶区设计、三维水平井设计以及各种情况下的修正轨道设计。与传统的设计方法相比 ,该设计方法可以满足更为苛刻的井眼轨道设计条件 ,实现理想的软着陆设计目标 ,减少井眼轨道控制的工作量 ,从而可以提高机械传速、降低钻井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眼轨道 着陆设计模型 应用 石油钻井 定向钻井 数学模型 轨道设计
下载PDF
复杂地形条件下的着陆设计与控制仿真 被引量:3
2
作者 任佳 王计真 刘小川 《航空科学技术》 2020年第9期84-90,共7页
为解决飞行器无法在复杂地形条件下着陆的问题,开展着陆装置设计与控制方法研究。本文设计了一种六腿结构,提出该结构在复杂地形条件下的着陆设计方法,并通过Matlab仿真的方法,开展着陆性能与控制方法仿真。结果表明:该六腿起降装置可... 为解决飞行器无法在复杂地形条件下着陆的问题,开展着陆装置设计与控制方法研究。本文设计了一种六腿结构,提出该结构在复杂地形条件下的着陆设计方法,并通过Matlab仿真的方法,开展着陆性能与控制方法仿真。结果表明:该六腿起降装置可有效适应复杂地形条件下的着陆需求,通过控制驱动杆角度和足底坐标均可以实现着陆控制,但直接控制足底坐标的效果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降装置 复杂地形 着陆设计 控制
下载PDF
国外新一代飞船回收着陆系统设计综述
3
作者 余抗 尹钊 +3 位作者 马俊峰 罗太超 盛一诺 郝平 《载人航天》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2-260,共9页
为开展大规模的商业航天活动并瞄准未来载人深空探测任务,美国加紧研制了以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猎户座飞船、波音公司的星际航线飞船和星际探索公司的载人龙飞船为代表的新一代载人飞船,该类飞船均采用由多个降落伞组成的群伞系统... 为开展大规模的商业航天活动并瞄准未来载人深空探测任务,美国加紧研制了以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猎户座飞船、波音公司的星际航线飞船和星际探索公司的载人龙飞船为代表的新一代载人飞船,该类飞船均采用由多个降落伞组成的群伞系统进行着陆前减速、配置着陆缓冲气囊或倾斜飞船返回舱姿态实现低冲击着陆和无损回收,以达到飞船返回舱可重复使用并提升航天员着陆舒适度的目的。从工程应用角度出发,调研了国外新一代飞船回收着陆功能的方案设计、技术指标体系、产品参数和技术验证情况,从系统层面对其设计思想进行归纳总结,梳理出国外新一代载人飞船回收着陆功能的研制进展及发展趋势,以期为中国开展相关研制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一代飞船 回收着陆设计 群伞系统 低冲击着陆
下载PDF
深空着陆器双程多普勒测量设计方法 被引量:2
4
作者 董超 田嘉 《空间电子技术》 2018年第6期70-74,共5页
针对深空探测中轨道器-着陆器双程无线电测量时多普勒精度的需求,文章提出了一种深空着陆器双程多普勒测量设计方法。通过对着陆器收发信机的变频链路设计、载波相干转发电路设计、载波跟麻环路参数分析和设计,提出基于着陆器收发信机... 针对深空探测中轨道器-着陆器双程无线电测量时多普勒精度的需求,文章提出了一种深空着陆器双程多普勒测量设计方法。通过对着陆器收发信机的变频链路设计、载波相干转发电路设计、载波跟麻环路参数分析和设计,提出基于着陆器收发信机的载波相干转发处理方法;该方法对接收通道本振、发射通道本振、收发处理时钟进行同源设计,并根据相干转发比,将接收多普勒估计值补偿至发射信标,从而提高了多普勒测量精度。最终,系统实测得到的多普勒频偏精度为1.6mHz。与传统的非同源相干转发系统相比,该方法去除了着陆器晶振的抖动偏差,可实现更高的测量精度,适用于中国火星探测工程、小行星探测工程等深空探测活动中着陆器的设计和部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空探测 多普勒测量 着陆设计 相干转发
下载PDF
基于安全性建模的民机ILS信号设计 被引量:1
5
作者 袁心悦 陈洪 +2 位作者 丁璐 宋磊 黄丹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55-1263,共9页
针对当前均匀分布的仪表着陆系统(instrument landing system, ILS)信号无法反映出真实安全性变化的问题,提出了基于高斯量化的ILS安全性信号设计方法。首先,基于运行安全性确定安全范围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逆向设计,对飞行安全性进行高斯... 针对当前均匀分布的仪表着陆系统(instrument landing system, ILS)信号无法反映出真实安全性变化的问题,提出了基于高斯量化的ILS安全性信号设计方法。首先,基于运行安全性确定安全范围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逆向设计,对飞行安全性进行高斯量化。然后,从提高飞行员情景意识出发,提出在安全范围内的不同偏移角度下,仪表刻度变化率与安全性变化率保持一致的安全性信号设计方法。最后,构建了飞行员认知模型,在民机最后进近场景中,对不同初始偏航角度进行了仿真实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提升了民机进近着陆阶段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安全性量化 逆向设计 情景意识 仪表着陆信号设计
下载PDF
嫦娥三号软着陆燃料控制优化策略
6
作者 张筱梅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79-81,共3页
本文针对嫦娥三号软着陆最优控制策略的制定等问题,根据动量守恒定理,构建了齐奥尔科夫斯基模型、相对误差模型,得到了嫦娥三号软着陆轨道各个阶段具体的运动状态和燃料消耗。从运动状态和燃料消耗角度,探究了嫦娥三号在6个阶段的最优... 本文针对嫦娥三号软着陆最优控制策略的制定等问题,根据动量守恒定理,构建了齐奥尔科夫斯基模型、相对误差模型,得到了嫦娥三号软着陆轨道各个阶段具体的运动状态和燃料消耗。从运动状态和燃料消耗角度,探究了嫦娥三号在6个阶段的最优控制策略。最后对嫦娥三号进入着陆轨道瞬时速度偏角及比冲进行了灵敏度分析及误差分析。本文的特色在于建立了齐奥尔科夫斯基方程,从整体上考虑飞行器的速度变化,从而避免了分析复杂的方向变换,大大提高了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着陆轨道设计 齐奥尔科夫斯基方程 误差分析 最优控制策略
下载PDF
嫦娥三号软着陆轨道位置与速度建摸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洁然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5年第22期92-92,共1页
嫦娥三号成功发射并抵达月球轨道。其着陆轨道设计的基本要求:着陆准备轨道为近月点15km,远月点100km的椭圆形轨道。文章建立数学模型解决着陆准备轨道近月点和远月点的位置,以及嫦娥三号相应速度的大小与方向。
关键词 着陆轨道设计 近月点位置 建模
下载PDF
飞行器无动力应急着陆域和着陆轨迹设计 被引量:9
8
作者 王宏伦 裴云峰 +1 位作者 倪少波 邵星灵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404-1415,共12页
针对飞行器动力故障迫降着陆问题,提出一种应急着陆域(ELR)和着陆轨迹设计方法。首先,提出了无动力应急着陆域的概念,即无动力条件下可实现成功着陆的着陆点范围,并分别应用最优控制方法和hp自适应伪谱法对着陆域进行设计和求解;采用理... 针对飞行器动力故障迫降着陆问题,提出一种应急着陆域(ELR)和着陆轨迹设计方法。首先,提出了无动力应急着陆域的概念,即无动力条件下可实现成功着陆的着陆点范围,并分别应用最优控制方法和hp自适应伪谱法对着陆域进行设计和求解;采用理论分析与仿真验证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应急着陆域的特点以及影响着陆域大小的主要因素,并据此得到求解应急着陆域的简单近似方法。然后,依据所求得的应急着陆域,选择合适位置作为预定着陆点,并应用最优控制方法设计对应的着陆轨迹。仿真结果表明:应急着陆域的建立、分析对快速选择预定着陆点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设计的应急着陆轨迹可引导无动力飞行器实现成功着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迫降着陆 应急着陆 着陆轨迹设计 最优控制 hp自适应伪谱法
原文传递
考虑交接班误差的RLV进场着陆轨迹和安全交接区设计 被引量:4
9
作者 王宏伦 苏子康 裴云峰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3092-3105,共14页
针对考虑交接班误差的重复使用运载器(RLV)无动力自动进场着陆段轨迹设计问题进行了研究。将整个自动进场着陆过程分成交接段、标称下滑段和标称拉平段3个阶段。在依据标称交接班状态、触地状态逆序完成拉平段、下滑段的标称轨迹设计的... 针对考虑交接班误差的重复使用运载器(RLV)无动力自动进场着陆段轨迹设计问题进行了研究。将整个自动进场着陆过程分成交接段、标称下滑段和标称拉平段3个阶段。在依据标称交接班状态、触地状态逆序完成拉平段、下滑段的标称轨迹设计的前提下,针对可能存在的交接班误差,提出一种综合考虑纵、侧向位置和速度交接班误差的交接段在线三维轨迹设计方法,并结合阻力舵调整策略,实现RLV从交接班点向标称轨迹的平滑过渡;然后,在交接段轨迹设计基础上提出了交接高度平面内"安全交接区域(SIA)"的概念及其求解方法。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轨迹设计方法及SIA对存在交接班误差的无动力进场着陆轨迹设计问题具有实际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使用运载器 飞行器着陆 交接班误差 安全交接区域 着陆轨迹设计 轨迹延拓
原文传递
Dynamic model building and simulation for mechanical main body of lunar lander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少纯 邓宗全 +1 位作者 胡明 高海波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05年第3期329-334,共6页
Focused on the dynamics problems of a lunar lander during landing process, the whole process was analysed in detail, and the linear elastic model of the moon soil was established by means of experiments-analogic metho... Focused on the dynamics problems of a lunar lander during landing process, the whole process was analysed in detail, and the linear elastic model of the moon soil was established by means of experiments-analogic method. Combining the way of elastic impact with the way of velocity replacement, the dynamics model of damping free vibration dynamics model with 3-degree of freedom(DOF) for lunar lander is obtained according to the vibration mechanics elementary theory. Based on Lagrange equations and the energy principle, the damping free vibration differential equations for the lunar lander with 3-DOF are derived and the equations are solved in simulation ways by means of ADAMS software. The conclusions obtained can be used for the design and manufacture of lunar land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nar lander dynamics model SIMULATION
下载PDF
Model of tri-sectional wheel-based cable climbing robot and analysis of centrifugal safety landing method
11
作者 徐丰羽 Wang Xingsong 《High Technology Letters》 EI CAS 2011年第2期173-179,共7页
This paper proposes a new type of tri-sectional wheel-based cable climbing robot which is able to climb up vertical cylindrical cables of a cable-stayed bridge. The robot is composed of three pairs of wheels equally s... This paper proposes a new type of tri-sectional wheel-based cable climbing robot which is able to climb up vertical cylindrical cables of a cable-stayed bridge. The robot is composed of three pairs of wheels equally spaced circularly which are joined by six connecting boards to form a whole closed hexagonal body to clasp a cable. The whole design is entirely modular to enable to assenably the robot on-siteeasy eaoily. To analyze the static features of the robot, a mathematical model of climbing is deduced. Furthermore, taking a cable with a diameter of 80mm as an example, we calculate the design parameters of the robot. For safly landing in the case of electrical accident, a centrifugal speed regulator is proposed and applied to consume useless energy generated when the robot is slipping down along the cables. A simplified mathematical model of the landing mechanism is deduced. Finally, several experiments on the climbing mechanism demonstrate that the robot can carry payloads less than 2.2kg to climb up a cable with diameters varying from 65mm to 205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imbing robot static features centrifugal speed regulator cable-stayed bridge
下载PDF
月面着陆器结构及可持续利用研究综述与展望
12
作者 何逸 李雄彬 +1 位作者 高玉月 鲁亚楠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1-100,共10页
概述了月面着陆器主要功能和系统组成及其可持续利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指出了月面着陆器结构在未来探月任务中存在巨大的可持续利用潜力,之后重点介绍了月面着陆器主要组成部分——着陆器下降级,分析和归纳了下降级的结构形式及特点,并... 概述了月面着陆器主要功能和系统组成及其可持续利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指出了月面着陆器结构在未来探月任务中存在巨大的可持续利用潜力,之后重点介绍了月面着陆器主要组成部分——着陆器下降级,分析和归纳了下降级的结构形式及特点,并分述了下降级的设计要求、基体结构及其着陆缓冲机构.随后归纳了月面着陆器结构的可持续利用方案,包括着陆器结构的可移动性、可组合性、可扩展性和可回收性等,并分别介绍了不同方案的思路、利用方式及特点,最后总结展望了月面着陆器的发展方向,为未来月面着陆器的结构和性能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面着陆器系统 着陆器下降级结构 着陆设计 可持续利用 月面设施
原文传递
Optimum design of lander structure based on finite element method
13
作者 王闯 刘荣强 +1 位作者 邓宗全 高海波 《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ew Series)》 EI CAS 2009年第1期21-26,共6页
Three kinds of possible structures of legged lander including monocoqe, semi-monocoqe and space frame are compared, and the lightest space frame structure is selected as the lander's structure. Then, a new lander ... Three kinds of possible structures of legged lander including monocoqe, semi-monocoqe and space frame are compared, and the lightest space frame structure is selected as the lander's structure. Then, a new lander with four-legged truss structure is proposed. In the premise of ensuring that the main and assistant structures of landing legs are not changed, six possible lander body structures of the new lander are put forward. Taking the section size of each component of lander as design variables, and taking the total mass of the structure as the objective function, the six structures are analyzed by using the software Altair. OptiStruct 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ss of the basic structure is the lightest, and it is selected as the final design scheme of lander due to its simple structure and convenient manufacture. The optimization on the selected lander structure is conducted, and the detailed results are presen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ER space frame OPTIMIZATION OptiStruct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