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睫状体上腔引流的小梁和巩膜切除术治疗冷凝失败后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被引量:1
1
作者 郭淑菊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3期106-106,共1页
关键词 睫状体上腔引流 小梁切除术 巩膜切除术 治疗 冷凝失败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下载PDF
睫状体上腔置硅橡胶条合并使用丝裂霉素C治疗难治性青光眼
2
作者 庄铭忠 胡建民 王凤 《临床眼科杂志》 1999年第1期13-14,共2页
目的探讨难治性青光眼的治疗。方法31例32眼难治青光眼采用睫状体上腔装置硅橡胶条合并使用丝裂霉素C治疗。结果随访6个月至2年半,眼压控制在32只眼中占28眼。结论该疗法简便有效。
关键词 睫状体上腔 硅橡胶条 丝裂霉素C 青光眼
下载PDF
缝线植入睫状体上腔引流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56例
3
作者 李诚 姜红霞 曾洁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9期852-853,共2页
目的缝线植入睫状体上腔引流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6例64只眼青光眼患者,施行缝线植入睫状体上腔引流联合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6-31个月。结果64只眼术后末次随访平均眼压(18.50±10.29)mmHg,术前平均眼压(33.... 目的缝线植入睫状体上腔引流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6例64只眼青光眼患者,施行缝线植入睫状体上腔引流联合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6-31个月。结果64只眼术后末次随访平均眼压(18.50±10.29)mmHg,术前平均眼压(33.90±11.19)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视力提高2行以上者8只眼,视野有显著提高者10只眼。结论缝线植入睫状体上腔引流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降眼压效果肯定,术后并发症少,管理容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缝线植入 睫状体上腔 小梁切除术
下载PDF
联合睫状体上腔引流小梁切除术治疗持续高眼压青光眼18例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邢刚 《交通医学》 2012年第3期277-278,共2页
目的:探讨联合睫状体上腔引流的小梁切除术治疗持续高眼压的青光眼临床效果。方法:持续高眼压青光眼患者34例34眼分为两组,(1)观察组18眼及时施行联合睫状体上腔引流的小梁切除术;(2)对照组16眼采取手术时巩膜瓣下OT针尖穿刺后,行传统... 目的:探讨联合睫状体上腔引流的小梁切除术治疗持续高眼压的青光眼临床效果。方法:持续高眼压青光眼患者34例34眼分为两组,(1)观察组18眼及时施行联合睫状体上腔引流的小梁切除术;(2)对照组16眼采取手术时巩膜瓣下OT针尖穿刺后,行传统的小梁切除+虹膜周切手术,观察术后两组的眼压情况。结果:(1)治疗后4周,观察组眼压由术前的45.7±11.2 mmHg下降到8.8±4.31mmHg,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眼压由术前的43.5±13.5mmHg下降到13.6±4.0mmHg,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12周后2组比较:观察组13.7±3.4mmHg,对照组21.3±3.7 mmHg,2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术后眼压控制较对照组更有效长久,疗效良好。结论:对持续青光眼患者,联合睫状体上腔引流小梁切除术是一种有效长久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手术 持续高眼压 睫状体上腔引流 小梁切除术
下载PDF
小梁和巩膜切除术联合睫状体上腔引流治疗无晶状体和人工晶状体青光眼
5
作者 侯宪如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99-202,共4页
目的探讨联合睫状体上腔引流的小梁和巩膜切除(LSEVDS)治疗无晶状体和人工晶状体眼青光眼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观察103例(109眼)无晶状体和人工晶状体眼的青光眼患者。26例(26眼)无晶状体眼和34例(36眼)人工晶状体眼患者行LSEVDS... 目的探讨联合睫状体上腔引流的小梁和巩膜切除(LSEVDS)治疗无晶状体和人工晶状体眼青光眼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观察103例(109眼)无晶状体和人工晶状体眼的青光眼患者。26例(26眼)无晶状体眼和34例(36眼)人工晶状体眼患者行LSEVDS,另外19例(20眼)无晶状体眼和24例(27眼)人工晶状体眼患者行传统小梁切除术。平均随访12.6个月,比较了术后视力、眼压(IOP)、视野、前房深度、滤过泡形态、脉络膜脱离、前房出血等情况。结果术后12个月,LSEVDS使无晶状体眼和人工晶状体眼的眼压明显下降,降眼压效果比小梁切除术更显著,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SEVDS的并发症包括前房积血(11.2%)、脉络膜脱离(6.5%)、低眼压(19.2%)和浅前房(11.2%),均于2周内好转。术后患者视力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治疗无晶状体和人工晶状体眼青光眼方面,LSEVDS的效果优于传统小梁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睫状体上腔引流 小梁切除术 巩膜切除术 无晶状体 人工晶状体
下载PDF
巩膜条前房、睫状体上腔嵌顿联合小梁咬切术治疗青光眼术后高眼压
6
作者 李宏科 李胜 严正琪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CAS 1993年第4期29-30,共2页
1990年以来我们应用自体巩膜条前房、睫状体上腔嵌顿联合小梁咬切术治疗青光眼术后顽固性高眼压患者20例21眼,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男12例,女8例;年龄28~68岁;汉族13例,少数民族7例;右眼13例,左眼6例,双眼1例.均系抗... 1990年以来我们应用自体巩膜条前房、睫状体上腔嵌顿联合小梁咬切术治疗青光眼术后顽固性高眼压患者20例21眼,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男12例,女8例;年龄28~68岁;汉族13例,少数民族7例;右眼13例,左眼6例,双眼1例.均系抗青光眼手术后3~16个月患者,包括开角型青光眼5例6眼、闭角型青光眼14例14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1例1眼;视力:无光感6例6眼、光感8例9眼、0.02~0.12例2眼、0.3~0.5 4例4眼;眼压4.05~6.63kPa(1kPa=7.5mmHg)之间者14例15眼、7.23kPa以上者6例6眼.以上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患眼充血、眼胀、头痛、流泪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睫状体上腔 高眼压 青光眼手术 小梁 无光感 闭角型青光眼 眼充血 开角型青光眼 嵌顿 虹膜恢复器
下载PDF
联合睫状体上腔引流的小梁和巩膜切除术 被引量:2
7
作者 侯宪如 任泽钦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61-262,共2页
关键词 小梁切除术 巩膜切除术 睫状体上腔 引流 联合 难治性青光眼 抗青光眼手术 眼科医院 常规术式 手术方法
原文传递
联合后巩膜切除及睫状体上腔引流的小梁切除术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8
作者 侯宪如 李建南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9-51,共3页
目的评价新的抗青光眼手术“联合后巩膜切除及睫状体上腔引流的小梁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非对照研究,采用该术式治疗了28例31眼各种类型的青光眼,随访观察平均3.6个月。记录了入院时、术后1d、1周和末次随访时的眼压、视... 目的评价新的抗青光眼手术“联合后巩膜切除及睫状体上腔引流的小梁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非对照研究,采用该术式治疗了28例31眼各种类型的青光眼,随访观察平均3.6个月。记录了入院时、术后1d、1周和末次随访时的眼压、视力,评价了前房深度、滤过泡的形态,记录了各种并发症。结果术后1d、1周、末次随访时的眼压由入院时的(49.1±13.1)mmHg分别降至(9.7±5.3),(9.1±5.5)和(12.8±8.0)mmHg(P<0.001)。末次随访时75.0%病例经单纯手术治疗后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IOP≤21mmHg),14.3%的病例加用一种药物后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末次随访时,形成功能性的Ⅰ级和Ⅱ级滤过泡的分别有10.7%和71.4%的病例。结论该手术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抗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其适用范围广,并发症轻。手术的远期效果值得进一步观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后巩膜切除 睫状体上腔
原文传递
睫状体脉络膜上腔分离术联合硅胶带植入术对兔眼房水引流的影响
9
作者 陈志祺 高晶 +2 位作者 李贵刚 刘海霞 张虹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232-234,共3页
目的:研究睫状体脉络膜上腔分离术联合硅胶带植入术对兔眼房水引流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大白兔12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6只,一组右眼行睫状体脉络膜上腔分离术联合硅胶带植入术,另一组右眼行标准小梁切除术,观察术后10,21,42d眼压及房水流... 目的:研究睫状体脉络膜上腔分离术联合硅胶带植入术对兔眼房水引流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大白兔12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6只,一组右眼行睫状体脉络膜上腔分离术联合硅胶带植入术,另一组右眼行标准小梁切除术,观察术后10,21,42d眼压及房水流畅系数的变化。结果:睫状体脉络膜上腔分离术联合硅胶带植入术组术后10d眼压下降(33.7±3.7)%,与小梁切除术组降压(32.2±3.8)%幅度一致(P=0.501);术后21d眼压下降(14.7±1.6)%,较小梁切除术组(2.3±9.1)%大(P=0.013),标准小梁切除术组21d左右眼压即恢复正常;术后42d眼压下降(0.3±7.9)%,与小梁切除术组(3.5±6.3)%无统计学差异(P=0.461)。房水流畅系数硅胶带植入术组术后10d为0.38±0.03,与小梁切除术组(0.35±0.03)无统计学差异(P=0.16);术后21d为0.26±0.03,较小梁切除术组(0.21±0.02)大(P=0.006);术后42d为0.18±0.02,与小梁切除术组(0.19±0.03)无统计学差异(P=0.765)。结论:兔眼睫状体脉络膜上腔分离术联合硅胶带植入术可有效降低兔眼眼压,增大兔眼房水流畅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睫状体脉络膜上腔分离 葡萄膜巩膜途径 青光眼 房水流畅系数
下载PDF
应用前节OCT检测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后睫状体脉络膜上腔积液
10
作者 何峰英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687-1691,共5页
目的:通过前节OCT检测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后1wk内睫状体脉络膜上腔积液(supraciliochoroidal fluid,SCF)的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16-01/2017-06于我院行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的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40例40眼,通过前节OCT评估术... 目的:通过前节OCT检测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后1wk内睫状体脉络膜上腔积液(supraciliochoroidal fluid,SCF)的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16-01/2017-06于我院行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的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40例40眼,通过前节OCT评估术后SCF发生情况,将术后1wk内发生SCF的患者纳入发生SCF组(10例10眼),未发生SCF的患者纳入未发生SCF组(30例30眼)。分析两组患者眼压、中央前房深度、黄斑中心凹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情况。结果:所有患眼术前均未发现SCF,术后1wk内10眼(25%)发生SCF,分别发生于术后1d(2眼)、术后3d(7眼)、术后1wk(1眼)。SCF累及范围分别为4个象限7眼、2个象限2眼、1个象限1眼。SCF的严重程度分别为Ⅰ级8眼、Ⅱ级2眼。术后4wk,9眼SCF消失;术后8wk,全部消失。发生SCF组患者术后1wk内最低眼压(8.9±0.9mmHg)低于未发生SCF组(12.5±2.6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SCF发生时患者的平均眼压为10.0±1.2mmHg,SCF消失时的眼压增加至14.3±1.5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术后8wk,BCVA与CMT呈正相关(rs=0.838,P<0.001)。结论: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后超早期(术后1wk内)可采用前节OCT检查SCF的发生情况,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睫状体脉络膜上腔积液 超声乳化 房角分离术 青光眼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